APP下载

锡山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实践与思考

2023-01-02施桢炜王浩渊陈新峰

中国水利 2022年8期
关键词:锡山滨水河湖

施桢炜,袁 萍,王浩渊,王 笈,曾 磊,陈新峰

(1.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水利局,214000,无锡;2.江苏省无锡市水利局,214000,无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治水做出重要指示,为推进新时代治水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伟大号召,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扎实开展美丽示范河湖片区小流域整治,擦亮了美丽锡山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一、锡山全域幸福河湖建设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建设广大群众休闲游憩好去处,提升居民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

②生态优先。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处理好河湖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强化规划约束, 促进河湖休养生息,维护河湖生态功能。

③系统治理。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综合施策、系统治理。 在保证防洪排涝、供水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河湖环境、生态、景观文化等功能,全面系统治理河湖。

④因地制宜。 立足不同区域、不同等级河湖实际,分析河湖的自然特性、功能定位和需求,因地制宜确定河湖管理保护目标和治理重点,精准施策,分类指导。

⑤示范引领。 着力打造能复制、可推广的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典型,通过示范引导、典型引领,充分调动各地积极性与主动性,打造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无锡样板”。

二、锡山全域幸福河湖建设的实践探索

锡山区作为最早探索河长制的地区,在全域进行幸福河湖建设的探索实践,河湖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以九里河为例进行说明。

突出系统思维, 按照集中连片、区域推进原则,九里河风光带美丽河湖建设中首次引入小流域片区化治理的概念,解决了河湖整治“支离破碎”问题。 以九里河重点开发建设区域河网为主构架,确定主轴、带活全局,通过护岸建设、绿化提升、节点打造等方式, 强化水域岸线利用保护,维护区域水生态环境。

一是建设生态护岸。 在无防洪要求的河段, 以现代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改变以往硬化处理方式,利用原生态土壤,依靠自然生长及人工种植的植物,在坡面构建具有生产能力的生态系统。 通过生态系统自支撑、自组织与自我修复的功能来实现边坡稳固,减少岸坡水土流失,维持生物多样性。

二是人行慢道改造。 按照海绵城市建设标准,采用新型透水材料新建慢行步道系统,最上层为3 cm 的彩色透水路面,色彩鲜艳,图案亮丽,其独特的空隙结构兼具渗水和蒸发水分的功能, 夏季增湿降温作用明显,有利于抑制城市热岛效应,成为居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三是打造重要节点。 九里河风光带围绕长三角“水上旅游观光线路”设计思路,将樱花水岸、栈道花园、缤纷港湾等特点鲜明的主题节点串联,打造了集生态自然、四季分明、形象展示为一体的河道景观, 成为贯穿锡东新城的“黄金水道”,形成具有锡山韵味的幸福河湖。

锡山已建成的美丽河湖生态示范效益凸显。 九里河风光带辐射周边8 个居民小区和锡东高中, 使约6 万人充分享受到生态红利。 其余像北兴塘河—农新河片区、东港新市镇片区等对周边区域辐射同样明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 幸福感、归属感不断增强。

三、锡山全域幸福河湖建设的主要举措

①坚持发展为要。 一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加快倒逼印染等低端低效企业“退场”,加快河湖沿线小散弱工业园区撤并, 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入场”。 二是大力发展科创经济。 重点把幸福河湖建设和宛山湖生态科技城建设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区域发展潜力,构建多元集合的创新生态圈。

②坚持人民为本。 一是打开沿河公共空间。 加快拆除沿河破旧建筑、废弃厂房,全面实现河岸、支浜、道路贯通,因地制宜推进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建设。 二是补齐公共设施短板。 依托宛山湖生态科技城布局一批文体休闲、零售餐饮、旅游咨询、公共卫生等相关服务设施,建设一批实用便利的活动场所、驿站,满足市民群众休闲需求。

③坚持生态为基。 一是推进水质达标攻坚。 从严把好开发建设的环境准入关口,紧盯骨干河湖支河支浜整治,狠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雨水、农田退水、支浜劣水等五大源头治理,加快排污口整治、排水达标区建设、污水管网延伸改造、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等工程建设,同步实施河道生态系统修复、水系连通,促进水质持续改善。 二是推进沿河景观提升。 持续推进滨水公共绿带向上下游延伸、向腹地拓展,推进林地、绿地、湿地、自然保护地“四地”共建,既规划建设滨水大型绿地, 也打造小而美、小而精的“口袋公园”和立体绿化示范项目,使其形成“10 分钟公园绿地服务圈”。

四、深化锡山全域幸福河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1.多维度推进考核断面区域综合整治

重点围绕“到2022 年年 底,5 个国省考断面100%达Ⅲ类水、11 条市考河道100%达Ⅲ类水和63 条市考河道80%达Ⅲ类水”目标,推动水质、环境、生态综合提升。

一是注重水环境质量提升。 依据河道生态环境要素与问题、水体流速等,分类治理,系统施策,通过污染控制、生态清淤、曝气增氧、构建水下森林、畅流活水、应急管控等措施,形成全方位、 立体化的水质提升新格局。二是注重滨水环境提升。 以河道空间为景观轴线,以河湖岸线清理整治为抓手,围绕“三无两有”目标(水工建筑无隐患、河口两岸无排污、岸线范围无违建、重要节点有景观、长效养护有保障)加快城市滨水空间综合整治。 到2022 年年底,全区完成400 多条河道的河湖岸线清理整治,全区河湖环境明显提升。 三是注重区域生态环境提升。 统筹兼顾水资源、水环境、水生物、水文化、水安全等元素,充分挖掘生态廊道、休闲游憩带、洪水调蓄空间、景观亮化界面、文化遗产廊道、城市通透视觉等特殊功能,加强城市水系区域化综合治理,全面提升断面周边生态环境。

2.多维度开展重点建设区域河湖综合整治

坚持规划引领。 紧紧围绕“抓美丽河湖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在实施河湖综合整治的同时, 因地制宜、因河施策, 建设河湖生态美丽岸线,为生态科技新城、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方案打好生态基底。

优化水系调整。 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合理构建重点开发建设区域河网主框架,对现有河网进行疏通扩充和合理分类, 确定主轴、带活全局,整治杂乱水系,努力提升河道“连、通、畅”状况,开大河(湖)填小河,提高土地利用合理性。

突出系统思维。 按照集中连片、区域推进原则,统筹水系综合整治、河湖生态修复、 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实现水环境治理、水生态治理和水景观治理三位一体,进一步修复河湖生态、打造幸福美丽河湖。

整合多方资源。 按照河湖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打破行政区划、部门管理、行业管理界限,把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依法治理河湖岸线违规行为、绿化美化河湖岸线景观等作为重点内容,加强河湖空间管控,强化河湖水域岸线利用保护,维护区域水生态环境。

3.多维度推进省市级项目区域综合整治

围绕东港美丽小城镇、安镇九里河风光带、谈村—春丰河片区等重点区域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坚持“生态+智慧”理念,加强滨水公园、生态廊道建设,推进水生态文明和城市综合功能提升;围绕东港山湾里、范巷里、北头巷、锡北云浦上等省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倾力打造乡村风情浓、河道环境佳、 沿线景色美的幸福新家园;围绕安镇萧家桥、吴更巷等20 个“美丽农居”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和面貌改善;围绕全区重要国省干道、主要河道交通沿线重要节点村庄整治,推进沿线河流水系片区治理,不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 获得感和归属感。

4.多维度推进河湖滨水空间建设管控

打造沿河沿湖绿色生态廊道。 遵循生态修复原则,因地制宜凸显节点特色景观,构建形态多样的水域生态环境及自然野趣的亲水景观,将沿线美丽乡村、景区景点串珠成链,让河流沿线成为充满活力的生态廊道,提高滨水的生态和景观性能。

加快打开河湖滨水空间。 拓展滨水空间,推动部门合作,按照“水工建筑无隐患、河口两岸无排污、岸线范围无违建、河岸沿线成风景”要求,对23条区级河道进行岸线清理整治修复。

加快水利工程划界确权。结合河道蓝线控制,明确河道管理与保护范围,加强对管理范围内建筑物管控。强化河道管理范围内水工程规划管理,严格岸线利用审批和占用水域补偿制度,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严禁违法侵占河湖和未批先建行为。

建立河湖长效养护机制。 结合无人机、第三方河道巡查、河道保洁队伍开展全方位河道巡查检查,加强定期巡飞巡检,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建立河湖长效养护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和考核力度,确保美丽河湖整治成效,努力打造统分结合协同推进的美丽河湖新格局。

猜你喜欢

锡山滨水河湖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聚焦“根魂梦” 写好锡山“侨”文章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加强河湖保护治理 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现代城市滨水特色景观设计探析
齐鲁书风万陈锡山书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