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课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改革对策论析
2022-05-16倪大钊
张 磊,倪大钊
[1.云南大学,昆明 650500; 2.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一、引 言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强调,“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续有人这个根本大计”。(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7日。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培养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的可以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就成为决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接力赛是否可以胜利达到终点的关键因素,对于党的事业和国家民族命运至关重要。
大学生党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既承担着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国家观、民族观和宗教观“六观”,(2)蒋红、杨菲:《边疆多民族地区高校“六观”教育现状及实施路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3年第10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任务,深刻影响着学生价值追求、精神意志和人格品行的形成,又承担着用党的历史教育引导学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教授党的理论知识、增进青年学生对党的情感认同的使命,是广大青年学生从群众向党员身份转变的“启蒙所”,也是学生党员锤炼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忠诚拥护“两个确立”的“加油站”,既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与主渠道,也是党用理想信念教育人,用伟大建党精神塑造人,用光辉成就凝聚人,巩固和壮大党在高校领导地位的关键环节和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3)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162页新时代,大学生党课在系统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中的作用将更加重要和突出。
为此,本文在汲取用户满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课教育新要求,构建“大学生党课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党课教学的教学方式、教学师资、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考核等因素与学生党课学习满意度的关系,根据实验量化数据,有针对性地提出以学生满意度为目标导向的大学生党课教学改革建议,以期为推动高校党课教学改革,持续提升高校党课育人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二、文献梳理
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党的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是高校的主要使命和职责,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的“党课”对于培养听党话、跟党走的新时代青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党课是以上课讲授的形式定期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党性、党纪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重要途径。(4)冯程伟、魏志浩、赵培楠:《高校党课教学内容创新研究》,《学理论》2014年第8期。李永华等学者认为,高校的党课教育不仅要包含一般的政治理论、时事政策和职业道德教育,更要接受先进性的特殊教育,在党课教育的总体安排中要把“党”字放在中心位置。(5)李永华:《论高校党课教育艺术创新》,《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覃娟认为,既然党员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那么党课就要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出发,使党课成为巩固青年学生对党忠诚的有效措施。(6)覃娟:《高校党课教育改革创新探析》,《大学教育》2013年第15期。
要进一步提升党课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就需要厘清当前大学生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党课教学与高校学生的发展特点相结合,实现党课教育的创新性转化和改革。事实上,目前不单是党课教学,其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都面临着时空转换的挑战、主客体地位的挑战和媒介素养能力的挑战,具体而言就是指这些教学都要从课堂教学向网络教学转变,主客体对立向主客体互动转变,传统媒介素养向新媒体素养转变。(7)严洁、姜羡萍:《新媒体视域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年第20期。特别是新媒体打破了传统的单向传播方式,改变了教师向学生强制性灌输的教学状态,明显扩大了大学生党课教学的覆盖领域。(8)朱琳:《新媒体场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语境创设》,《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年第22期。周健华认为,目前高校的党课、党建活动呈现出活动形式化、专业性不强、难以保持全过程一致的问题。(9)周健华:《以微党课为载体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而在破除这些问题的方案选择上,不同学者也给出了可行性参考。王振提出要关切高校思政课程和党课的实践需要,要实现实践导向与理论创新的辩证统一。(10)王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创新的实践导向》,《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年第22期。朱琳认为高校要在充分的实践导向指引下,构建新媒体矩阵与党课教学深入融合,在课程上选择贴合年轻人的话语体系和思维结构。(11)朱琳:《新媒体场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语境创设》,《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年第22期。严洁、姜羡萍也强调了数字化意识在高校开展党课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12)严洁、姜羡萍:《新媒体视域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年第20期。
20 世纪 70 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旨在借鉴竞争、成本效益等私立部门的管理技术与理念,改革公共部门的管理体制、运作方式及组织文化,借助市场与社会力量来实现更有效率的公共产品(服务)生产与分配,以减少政府开支并提升公共部门的效率和有效性,强调结果问责制。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不断深入,在私部门行之有效的“用户满意度”管理方法被逐渐引入到公共部门评价体系中,乃至引入高校教学研究领域,比如与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结合,(13)卓泽林:《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满意度提升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年第12期。(14)黄兆信、杜金宸:《“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质量满意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年第12期。与某一具体课程的教学质量结合,(15)梁新娟、黄婷婷:《日语本科翻译教学质量满意度实证研究——以福建省为例》,《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9年第6期。以及与整个高等教育服务相结合。(16)徐野:《高等教育服务满意度网上评估体系的构建》,《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37期。在用户满意度理论视域下,高校是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学生可以被视为高校教育产品与服务的使用者,学者们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将用户满意度理论运用于高校教育的合理性。(17)孔锐、何大义:《中国高等学校顾客满意度问题解决方案简析》,《中国质量》2005年第7期。(18)李德全:《论高校“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满意度测评机制》,《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19)戴梅红:《在高等教育领域树立“顾客满意”质量意识的思考》,《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第10期。目前,在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中,定量分析成为研究趋势,主要包括构建结构方程模型、(20)刘隽、范国睿:《高校“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师生互动对于学生自我收获感与满意度的影响机理——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现代教育管理》2019年第5期。逻辑回归模型(21)郭玲霞、苏英、封建民、刘宇峰:《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大学生专业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高教学刊》2019年第10期。等计量模型,也有因子分析、(22)郭国峰、毛园园:《基于因子分析的大学生对高校办学质量的满意度研究》,《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中介效应(23)韩贝宁、马婧宇、梁青:《中学体育教师服务型领导行为与中学生体育锻炼满意感的相关关系研究:基于有调节作用的中介变量模型》,《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等方法。有学者将用户满意度理论与学生支持服务相结合进行综述,(24)靳会峰:《远程教育学生支持服务的学生满意度测评研究综述》,《远程教育杂志》2010年第4期。也有学者在教学质量评价中引入用户满意度理论,搭建高校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25)王蕙、张武强:《基于学生满意度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邱冠文、吕春艳对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的党课培训进行了满意度调查,(26)邱冠文、吕春艳:《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党校培训的有效性研究——基于某高校近两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调查与思考》,《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年第22期。虽然肯定了党课培训取得的效果,但文章仅是对调查数据的描述分析,没有深入分析原因。吴东姣等学者对大学生党课教学方式改革进行了研究,提出将虚拟现实技术带到高校思政课堂,以此促进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改革的思路。(27)吴东姣、曹镇玺、孙志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空间拓展创新研究——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崔岩、王艳提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发“微党课”来提高学生对于党课学习的满意度。(28)崔岩、王艳:《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微党课”开发模式应用研究》,《科技与创新》2019年第3期。
综上所述,目前虽有不少学者借助用户满意度理论工具对高校教学质量进行研究,但将研究主题聚焦于党课的较少,进行规范性实证研究的更少。本文基于用户满意度理论,构建由教学内容、教学师资、教学方式、教学管理、教学考核五个方面评价指标组成的“大学生党课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影响大学生党课教学满意度的具体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新时代大学生党课教学改革对策。
三、研究假设与模型设计
(一)问题提出
目前就大学生党课教学实践而言,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学内容陈旧。传统板书教学或“十年不变”的PPT放映式教学早已满足不了学生需要,吸引不了学生注意力。第二,教学师资短缺。一般情况下,高校学院层面的中级党课由学院党委(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及学生支部书记授课,表面上师资充足,事实上师资质量参差不齐,胜任党课教学任务的老师相对匮乏,同时,紧凑的课时安排使得党课教学毫无激情,导致“老师不想讲、学生不想听”的局面频频出现;第三,教学方式单一。与专业教学相比,党课教学往往缺少翻转课程、师生互动等环节,教学方式主要以老师课堂讲授为主,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第四,教学管理粗放。党课教学管理表面上看起来很严苛,比如课前签到、课后点名等是常规做法,但在大班授课背景下学生认真听讲的并不多。授课老师限于时间和精力,很难做到精细化课堂管理;第五,教学考核形式化。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将党课学习与自身政治素养提升结合起来,而且入党动机不纯,往往具有功利性,甚至持有一种将入党作为一种难度挑战的心态申请入党,如果严格进行党课考试则大部分学生通不过,所以大部分党课考试都备有题库,考前突击一下就可以通过,但上完党课后仍然连党的知识、入党誓词等基本内容都无法完全掌握,党课学习效果不理想。
综上可见,当前大学生党课教学环节中,教学内容、教学师资、教学方式、教学管理、教学考核等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均会对大学生党课的教学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对这些方面进行改革,以提升学生满意度,就成为推进新时代大学生党课改革,提升党课育人质量的关键。本文据此构建相关测量指标,通过深入分析学生对党课教学各方面的满意度,探索影响大学生党课教学总体评价的关键要素,为进一步提高党课育人质量,探索和推进大学生党课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研究假设
党课培训的基点在于教学内容,把握这一基点才能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创新。具体而言,首先要精讲教学内容,对于党课教学不是泛泛而谈而是要详略得当,重点内容要突出,难点要讲透彻,一般的内容也要兼顾,才能使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和谐、优化;(29)陈志发:《“三个重点环节”确保党课教学质量》,《党课参考》2021年第2期。其次要搞好分层教育,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和思想觉悟是有差异的,要使党员和积极分子在思想上都有进步,打破“一个标准”和“一刀切”的做法。(30)冯程伟、魏志浩、赵培楠:《高校党课教学内容创新研究》,《学理论》2014年第8期。基于此,提出假设H1:教学内容满意度对总体评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教学师资是党课培训成功与否的核心,学生的学习需要老师来教,学生的思想需要老师来引导,学生的行为需要老师来规范。大学生党课对授课人员自身文化水平、理论素养、个人修养等方面都有比较高的要求。(31)蒋谨慎:《视频资源共享模式下高校微型党课建设探究》,《高教学刊》2015年第23期。目前,大学生党课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专职专业党课教师,职位高低不等,学科背景不同的非专业教师也会导致教学侧重点的差异甚至知识点的谬误。针对这些问题,打造一支整体素质过硬的师资团队是极为必要的。基于此,提出假设H2:教学师资满意度对总体评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也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党课教学目标是要让广大的大学生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熟悉当前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32)陈坚:《新形势下大学生党课教学质量提升途径》,《教育文化论坛》2017年第4期。所以,在党课培训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式方法,对不同年龄群体、不同政治面貌水平、不同专业的学生采取不同方式,避免单向“填鸭式”的灌输。基于此,提出假设H3:教学方式满意度对总体评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现有研究对党课教学管理的重要性也给予高度肯定,特别是高校多部门联合建立的规范教学管理体系效果良好。(33)丁喆:《党课公选课优化高校新生入党动机教育的实践》,《武夷学院学报》2020年第9期。基于此,提出假设H4:教学管理满意度对总体评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党课教学考核是检查参训学生学习成效和政治素质的主要途径,也是党课教学效果的集中体现和实现培训目标的重要保障。现有研究认为,将考试纳入学生考察程序等方面的探索使得党课教学规范化、完整化。(34)徐若虹、赵泽辛:《高校党建工作课程化体系运行机制研究》,《内蒙古教育》2020年第17期。基于此,提出假设H5:党课考核满意度对总体评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综上,大学生党课教学过程主要涉及教学内容、教学师资、教学方式、教学管理、教学考核等五个方面。通过对理论模型的梳理,本文认为大学生对党课教学过程中五项内容的满意程度,会影响大学生对党课总体满意评价,从而影响大学生党课的育人质量。故本文基于科学性、可量化性、动态性、简明性和坚持系统思维、全面考量这几个指标选取原则,通过前述相关文献建立起“大学生党课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大学生党课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
四、样本选择和研究发现
(一)样本选择
对于样本选择,研究者通过对昆明呈贡大学城和郑州龙子湖大学城的21所本专科高校建立样本框,随机选择了六所高校,并对六所高校在2021年上半年参加党课培训的学生进行了滚雪球抽样,共发放问卷1027份,回收有效问卷892份,有效回收率为86.9%。从问卷收集情况而言,男女分别占比43.9%和56.1%;主要以本科生为主,共占比78.9%;样本基本涵盖所有学科门类,其中经管法类以占比35.2%,达到最高。从总体情况而言,该问卷数据各项指标基本平衡,可以进行进一步分析。
(二)描述统计
根据描述统计,可以看到以下特征:一是不同专业类别学生对党课的总体评价差异较为明显。文章通过对性别、年级、专业、政治面貌四个控制变量分别与总体评价中设计的三个变量进行交叉分析,发现性别、年级和政治面貌在总体评价中的差异并不明显,但不同专业类别学生在总体评价中差异较为明显。理工类、农医类、教育体育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对党课培训总体满意度较高,而文史哲类、经管法类专业的学生对党课培训的总体满意度较低,详见表2。二是“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是学生最希望在党课中得到改进的两个环节,如表3所示。三是党课吸引力不足。当不进行考勤情况下,选择去上党课和教学课程的人数几乎相等,选择上自习和都不上的人数约占40%,如表4所示。四是学生最喜爱的党课教学方式依次为:社会实践和公益服务、视频辅导、课外自学,如表5所示。
表2 不同专业类别学生对于党课的评价
表3 学生最希望改进党课培训环节的占比
表4 学生在党课培训与教学课程冲突且都不考勤的情况下的选择情况
表5 学生最喜欢的党课教学方式占比
其次,参训学生对于党课培训普遍是比较满意的。从“总体评价”指标中下属三个问题的选择情况来看,均值、中位数、众数等指标的选项都达到了比较满意及以上,如表6所示。从这三个问题的占比来看,选择满意及以上的分别占48.7%、52.5%、56.0%,这说明党课培训的效果基本可以使半数以上的人满意。
最后,专业类别的差异会导致学生在党课培训满意度评价中的差异。文史哲和经管法类专业学生日常学习中接受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多,从而对党课培训的知识标准要求也较高。与此相反,理工类、农医类、教育体育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由于平时接触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少,党课作为一种知识补充,有利于扩展他们的视野,所以他们更容易从党课丰富知识,也更容易产生满意感。由于文史哲和经管法类专业学生对党课要求标准高,那么也要求党课培训管理部门引起足够重视,对党课师资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党课教师,也应该更加重视党课教学,进行更充分深入的教学准备和教学设计。
表6 各指标数据描述性统计
(三)信度与效度检验
利用SPSS25.0进行可靠性分析可得,整体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29,数据稳定性较强,且各变量信度均大于0.8,说明问卷的可信度高且内在质量好。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需要判断因子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常用方法为KMO 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结果中KMO 值越接近1则变量越适用于因子分析。根据下表所示的运行结果,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著,KMO 值为0.974,说明题项所表示的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而效度分析考查测量结果与要考查的内容是否相符,可以反映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效度越高表明问卷结果越有效。量表效度分析涉及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收敛效度和区分效度)。本文中用来测量内源潜变量、外源潜变量的量表均参考国内外学者现有文献中验证后的成熟量表,每个量表都有可靠的数量标和理论来源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各潜变量对应的因子标准化载荷值在0.6以上;组合信度(CR)在0.7以上,表示收敛;平均抽取方差值(AVE)也都介于最小可接受值以上,具体结果如表7所示。故认为问卷数据的内部一致性是可靠的并确保了各变量划分合理,可以进行进一步分析。
表7 信效度检验结果
(四)实证分析与结果
考虑到本文所涉及的各项指标均属于分类变量,涉及满意度的问卷选项均为“很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在此将“总体评价”作为因变量,和其余五个自变量一起聚类为:“1=不满意,2=一般,3=很满意”,此处将原问卷中“很不满意”“不太满意”合并为1,原问卷中“一般”合并为2,原问卷中“比较满意”“非常满意”合并为3。在数据分析中将性别、年级、专业、政治面貌作为控制变量并对原模型进行逻辑回归。整个模型的卡方值为748.864,达到了0.000的显著性水平,故该回归模型具有统计显著性,如表8所示。在对照其他方式的情况下,由所建模型可以看出,教学内容、教学师资、教学方式和党课考试在5%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教学管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控制变量中,性别也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表8 模型似然比检验
表9 模型参数估算值
对于控制变量“性别”而言,其本身就不是一个能影响满意度水平的决定因素,它作为一个控制变量的话仅是为了使模型更加符合真实情况,故不再分析具体原因。那么,教学管理为什么没有通过5%显著性检验呢?笔者进一步将“总体评价”指标的“满意=3”作为参考类别组,对在总体评价中未选择很满意的同学进行观察,得到如表9的结果。表中左数第二列B代表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选择此项此类别的概率要比参考类别的概率大。具体到本文而言,即对党课总体评价不满意的同学对教学管理评价不满意、评价一般的概率比总体评价满意的同学分别大0.431和0.437。对于Exp(B)值而言,其意为相对于对党课评价很满意的同学而言,选择不满意教学管理的同学是选择满意教学管理的同学的1.538倍。
五、结论与对策
(一)研究结论
根据实证检验结果,教学内容、教学师资、教学方式和党课考试在5%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若放宽置信区间,教学管理可以在10%情况下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见,青年大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师资、教学方式和党课考试的满意度与党课的总体评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学生对党课教学管理的满意度与党课的总体评价之间的显著性关系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强。产生这种情况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解释:一是教学内容、教学师资和教学方式是党课的核心部分,是影响党课满意度的关键因素,而党课考试和教学管理只是课程的辅助部分,特别是对教学管理的方式并不能影响到对党课整体培训本身的评价。二是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教学管理属于党课过程中的约束环节,其本质上已经与党课教学无明显关联,甚至他们认为应该改进目前的管理形式,况且党课的教学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温暖学生,而不是同专业课教学一样通过严苛的管理制度去衡量其效果。
因此,基于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新时代大学生党课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需求,着力推动教学内容、教学师资、教学方式和教学考核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广大青年学生和学生党员党课的满意度,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党课育人质量,为高校立德树人,不断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的实践路径。
(二)对策建议
根据实证研究结果,遵循相关政策文件(35)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党组印发实施的有关高校大学生党课的文件计有:1.2013年7月,《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13〕22号);2. 2014年5月,《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办发[2014]33号);3.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4. 2021年4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要求,结合新时代大学生党课需要,笔者认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课要实现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的任务目标,就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社会主义育人是知识体系育人与思想政治育人的结合与综合这一基本要求,按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思路,通过建设精品课程、打造多元平台、锤炼精英团队、丰富考核机制等举措,构建由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师资和教学考核四个环节共同组成的“四位一体”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大学生党课教学协同机制,不断增强大学生对新时代高校党课的满意度,切实增强大学生党课的育人质量。具体举措包括:
1.教学内容改革创新——建设精品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36)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原则进行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因此,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课就要从当前大学生在日常行为、思维方式、关注焦点、话语体系等方面的新特征出发,主动适应大学生党课需求新变化,及时充实调整教学内容,完善课程改进机制,强化教学科研双向互动,着力打造党课精品课程体系,以深刻的理论、丰富的知识、生动的内容吸引、教育、引导、涵养和塑造新时代大学生,这就需要:一是严格按照党章和党规规定,结合《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及时充实调整党课授课内容。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第一内容”,包括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基本理论与政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的党课课程体系,优化授课内容与课时结构,不断增强党课内容的政治性、理论性、思想性和时代性,以优质全面富有吸引力和亲和力的授课内容,保证党课的育人质量。二是探索建立和完善高校党课集体备课制度,着力促进高校党课教研水平的全面提高。高校要在全校思政课教师、党政管理干部、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党员中遴选学有专长、业有专精、工有专门的人才组建“党课导师团”,担任各门党课集体备课牵头人,建立党课教师“手拉手”备课机制,发挥高水平党课教学专家示范带动作用。探索建设融媒体党课公开课,营造精品党课分享交流氛围,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全员推进党课育人质量提升。三是加强党课教学研究,以高质量科研成果促教学质量提升。高校应该围绕党课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前沿问题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等方面的需要,面向党课授课教师,制度化组织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加大课题研究经费投入,深化党课教学研究水平,形成教学与科研双向互促的良好局面。
2.教学方式改革创新——打造多元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37)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日报》2018年9月10日。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课要主动因应信息化、全球化带来的挑战,积极利用受青年大学生普遍欢迎的“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技术新媒体开展党课教学方式创新改革,以新科技助力“三全育人”,推动党课教学方式向多元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切实增强党课教学的覆盖面、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党课育人质量。一是要按照“面对面”“键对键”“手拉手”“屏对屏”有机融合的要求,主动抢占意识形态制高点,加强高校党课多元教学融媒体平台建设,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党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互联网+党课”的实现形式,提升党课教学方式的信息化水平,用优质内容供给、快捷获取途径、高效的互动交流增强党课的吸引力、亲和力。二是以课程思想政治建设为抓手,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挖掘和运用各专业课程中的党课教学资源,逐步推动专业教学与党课教育的有机融合,拓展党课教学的实践路径与丰富党课教学实现形式,推动“党建育人”,强化育人成效。三是要推动党课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机融合,在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好现场教学、观摩教学、实践教学的积极作用,要充分利用好各高校和所在地丰富的党性教育资源,按照“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思路,广泛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课教学活动,丰富党课教学形式与方式,增强育人成效。
3.教学师资改革创新——锤炼精英团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党课教师必须是一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引导者和指路人组成的精英团队,必须以专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品教育引导学生,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因此,要将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作为提升新时代大学党课学生满意度,改进党课育人质量的基础性工作,贯穿教学改革始终。一是切实提高党课教师综合素质。从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可胜任党课教学的党政管理干部以及“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中选拔党课授课教师,组成相对稳定的“讲师团”。同时积极培养符合条件的辅导员、优秀学生党员参与党课教学,有条件的可以聘请在学生中有影响、有威望的专家学者、先进模范、离退休老同志充实师资力量。二是切实改革党课教师评价激励机制。增强大学生党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各高校要因地制宜设立党课教师教学津贴,纳入教学工作量和绩效工资管理。对立场坚定、学养深厚、联系实际、成果突出的党课教师优秀代表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切实加大党课教师培训力度。高校要充分利用好校内校外两种教育资源,聚焦培养优秀党的理论教育家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加强对党课教师的培训力度,既依托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校等校内教学部门开展党课教师培训,更需要定期组织党课教师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向实践,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培训和观摩学习,切实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伟大的实践中汲取教学养分,不断坚定党课教师的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厚植理论功底,提升知识素养,不断全方位增强立德树人的能力。
4.教学考核改革创新——丰富考核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评价具有导向作用,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指挥棒’,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助推器’”。(38)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210页。新时代,提升大学生党课学生满意度,改进党课育人质量也需要推动党课教学考核机制改革创新,构建基于党课教学目标的综合考核机制,切实发挥考核评价机制对大学生的激励与约束作用。一是丰富教学考核形式。党课学习考核的重点是考查学生对党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核心是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因此,党课的考核形式就不能同专业课教学一样,以试卷考试为主要考核形式,而是应该创新考核形式,构建以传统考试形式为基础,多种日常考察形式为补充的“1+N”多样化考核方式,注重对大学生日常行为的考察,确保学习有成效,落在实处。二是丰富教学考核主体。要丰富大学生党课考核主体,构建以授课教师为主体,学生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和学生自己共同参与考核的“1+X”多元考核主体体系,系统、立体、全面地对大学生党课学习成效进行考核,综合反映学生学习成果。三是丰富教学考核结果使用。要进一步拓展大学生党课考核结果的使用范围,使之不仅仅只是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合格的凭证,更应该成为参与大学生综合测评和各种评优评奖的依据之一,进一步增强大学党课的严肃性,强化结果约束,促进党课育人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