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会青年说”:圈粉青年靠什么?

2022-05-16戴月婷

中国记者 2022年4期
关键词:可视化用户

□ 戴月婷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青年报社与腾讯新闻首次就两会专题视频栏目展开合作,立足青年视角,聚焦青年话题,共创制了7期“两会青年说”谈话节目。截至3月22日,节目总播放量超1600万人次,成为主流媒体中亮眼的年轻态文化产品。

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年轻人对可视化产品的选择越来越多元,主流媒体该如何向青年讲好两会硬话题,激发更多青年参与公共议题的讨论?本文以2022年“两会青年说”节目创制经验为例,浅析两会报道圈粉青年的流量密码。

一、以用户思维探新路,两会政策解读更“潮”了

将心比心,才有可能深入人心。婚恋交友、就业创业、成长成才……在两会报道中,中国青年报社始终关注、关照与青年有关的社会问题,聚焦、服务社会应呵护的青年权益。“两会青年说”节目自策划之初,就聚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和青年工作的关心,围绕政府工作报告进行顶层设计,每期话题坚持用“小切口”解读两会政策,“以小见大”、潜移默化地进行青年思想引领。

作为一档诞生于传统媒体融合改革关键时期的全媒体产品,“两会青年说”自2019年推出后,品牌曝光量已破9亿,让青年关注两会成为时尚,并逐渐发展为长线栏目。三年来,“两会青年说”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中不断进行自我革新、推陈出新,逐渐形成以“用户思维”为导向,用更潮流的方式解读国家宏观层面的大政方针。在2022年“两会青年说”中,初步探索并应用了几条更贴近“青年用户”的视频创制“新手法”。

从脚本策划到宣发传播,编导们有意识地用更专业的态度“造梗”,批量制造青年愿意实时互动的网络流行语,将宏观政策变成引人注目的热词,见微知著,瞄准青年痛点、预埋金句。参与“两会青年说”总策划的资深记者也更加注重叙事语态的互动性,以“脚本是否具有辩论点、讨论点”作为脚本是否通过审核的关键点之一。在开选题会时,要求编导广开思路,先表达“互动语态”方向的设定,再以此为骨架填补内容。比如在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生育”的相关政策时,便以“三孩”为切入点,瞄准“生娃会影响女性职场前途吗?”的社会热点,站在青年人的利益立场上思考选题、展开讨论。

为了增强青年用户在视频中的“在场感”,节目中不仅嘉宾年龄以95后为主,还增加了街头采访、抢答竞猜等全新互动环节,让更多来自一线青年的多元观点趣味呈现,让严肃的两会报道“潮”起来,接地气的同时青年味儿十足。比如“网络文学出海”选题策划时特意准备了答题牌,牌子第一行是英文译名,第二行是被胶带遮挡的中文书名,设置与青年嘉宾互动猜书名的环节,巧妙引出网络文学作品现今的出海难题、翻译问题。再如“灵活就业”选题设置辩论环节,以“找工作选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为切入点街采大量青年就业意向,一方面引出QQ等互联网平台塑造出各式新职业的有趣内容,同时也引出新业态下行业制度保障的深度话题。

受疫情影响,许多代表委员、青年代表无法到场录制节目。今年的“两会青年说”开始在“5G+AI”等技术的加持下,让主持人在演播间与代表委员、青年嘉宾录制全程实时跨屏访谈、云端对话,进一步提升了节目品质,同时中国青年报报宠“青小豹”的虚拟形象也首次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上岗”亮相两会,作为报社可视化品牌探索发展的符号形象圈粉Z世代。

□ 图为“两会青年说”选题策划会。

□ 图为“两会青年说”拍摄前进行调试工作,大屏幕里代表委员和嘉宾实时参与会场讨论。

在运营传播时,针对不同平台让标题差异化以求获得更大流量推荐,既能获得网友关注、流量加持,也注重热点事件中的正向舆论引导力。突破往期传统“一个标题打天下”的单一传播模式,编导们纷纷开启“标题库”式的送审模式,精选十多个标题供老师挑选。以关注女性生育和数字经济选题为例,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推送时使用的标题分别是《给女性延长产假,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店员找你推荐加群背后隐藏一桩大生意》,在报纸等平台便使用《妇女节这天,聊聊如何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数字经济时代,让创业者如虎添翼》等标题。

二、品牌融合新突破:盘活资源,主流媒体牵手商业平台释放新能量

“媒体融合”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上,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在探讨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理念、路径和方法时提到“加快构建全媒传播体系”,横向包括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商业平台主要是发挥渠道、技术等优势助力主流舆论传播。这为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在下一步深度融合、提质增效的改革道路上如何合作提供了理念和方法。

“两会青年说”主创团队的品牌拓展自此发生方向性转变,有了新做法,不再将视野局限于传媒领域,而是努力建设“青年说”IP打造、推动资源协同、提供商务服务、深化政务服务等,开启了拓展领域的“全新融合”。项目组步入全面发力、深化改革、构建更全面传播体系的新阶段,实现“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多元化拓展,腾讯、快手等陆续成为青年说品牌栏目的合作伙伴。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中国青年报社便依托腾讯新闻庞大的用户体量和内容分发能力,盘活资源、首次深度融合助力“两会青年说”传播。腾讯新闻开屏推荐两会青年说节目专题、弹窗节目报道,还在两会频道、要闻频道、时事频道显著位置呈现每期内容。在商业平台的推荐助力下,2022年“两会青年说”相关报道的覆盖率、到达率、互动率得到显著提升,更多青年参与到两会舆论场中来。

与此同时,部分节目与人民政协报合作发力,共同邀请领域内更资深的行业专家作为栏目嘉宾。最终,人民政协报帮助邀请到了贺丹、樊庆斌、胡卫等数位代表委员,进一步增强了节目内容对青年的信服力与引领力。

三年来,“两会青年说”始终坚持报网联动,报社人才跨部门协作创制,已形成固定的品牌IP创制小组。主创成员大都是90后记者,在录节目时摇身一变成主持人、制片、导演、剪辑等工种,往往一人多职,在节目中不断锻炼可视化表达能力,不断提升精品的再造转化率,统筹协调报社优质报道资源一体化呈现,资源共享、各部门间深度相融。年轻人最懂年轻人,年轻的创制团队也在不断地更新盘活资源,将节目内容分发到更新兴多元的互联网阵地中。

三、以情动人,始终向青年张开温暖的“BaoBao”

后信息时代根本特征是个人化,舆论场中将有越来越多的青年走向舞台中央,更迫切地需要表达观点、参与公共议题的讨论。正如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所描绘出的一样:“个人不再埋没在普遍性中,或作为人口统计学中的一个子集,网络空间的发展所寻求的是给普通人以表达需要和希望的机会。”

在此背景下,无论传媒行业如何更迭,创刊71年的中青报始终会向青年张开最温暖的怀抱,不断用更多元的新闻产品为青年打造表达希望的舞台,汇集成“团聚”青年的可视化新阵地,从全局角度推进自我革新,打造内容生产、产品运营新体系。

为此,包括“两会青年说”品牌在内的报社可视化产品于2022年1月1日又进行了新一轮的重塑升级,全天候可视化栏目“温暖的BaoBao”应运而生,其寓意既蕴含着纸媒“报”与中青报化身移动端里的“青小豹”之间交融,又兼有情感上的“拥抱”,代表着传统媒体向可视化重塑战场迈进的关键符号。

在“温暖的BaoBao”统一品牌标识下,聚集了贯通中国青年网、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客户端等中青报全媒体矩阵,不单开启了对“青年说”等品牌节目的首屏轮播,同时也在报纸端同步开设相应版面,对报社各品牌节目创制背后的故事深度解读,推动纸媒与移动端的深度互融,形成占领互联网阵地的合力,让传统媒体里创制的品牌文化产品更具新闻性。

无论行业生态如何日新月异,主流媒体如何转型升级,新闻性始终是其创制文化节目的生命之源与不竭动力。

好的新闻不只有一天的生命力。虽然今年全国两会已经结束了,但“两会青年说”节目组3月7日主持的微博话题#双减后家长的焦虑如何减#仍在发酵,节目中青年家长的现身说法,代表委员的实时解答与政策解读让不少网友看后觉得“干货满满”,许多教育领域的青年KOL自发参与讨论并总结起减轻焦虑的“方法论”。截至3月22日13时已超510万次阅读,成为众多青年用户的热议话题。

由此可见,内容和用户永远是传播两个不变的端点,独特的创意设计和以“人”为本的温暖关怀始终不可替代。爆款产品的诞生既要聚焦共同关切、贴切表达手段,又要团结多方人才、构建团聚青年用户(ID)的特色品牌(IP)新阵地,在把握社会加速进程中青年用户心理的基础上,方能探索创制更多的爆款节目。

在未来文化产品的赛道上,内容品牌(IP)和青年用户(ID)注意力的竞争将愈加激烈,谁能够精准把握青年用户需求,谁才有可能源源不断地用创意破圈。

正如2022年中国青年报新年献词中所强调的那样:加速做强新型主流媒体步伐的中国青年报,正在进行新一轮可视化改革进程。“融媒小厨”升级而来的“融媒云厨”,将以全员下厨、十八般武艺全奏响的新状态,投身到更加和谐美妙的青少年健康成长协奏曲、变奏曲、交响乐中,在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全媒体赛道上一路高歌,闯出新路,顺势而为,完成适应和引领青少年新需求的新业态变革,建设青少年工作领域的一流传媒机构。

猜你喜欢

可视化用户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思维可视化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Camera360:拍出5亿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