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报开展“双减”报道的实践及思考

2022-05-16苏金柱

中国记者 2022年4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微信

□ 苏金柱

2021年对于我国教育领域而言是极不平凡的一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掀起了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一场革命性变革。

作为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所属的一份专业报,《现代教育报》从2021年8月新学期开始,聚焦“双减”这一报道主题,通过主动设置议题、推出系列深度报道,新闻版组和专业版组联动,融媒体平台全方位推广和主题活动推动等方式,全面、及时、客观、深入地报道了首都教育系统落实“双减”政策的最新进展、典型经验、显著成效和实践反思,在业界内外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一、策划先行,主动设置议题,推出系列深度报道

从2014年北京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以来,适应当时“构建首都教育新闻宣传大格局”的需要,现代教育报社除了继续承担及时发布首都教育资讯的职责外,还承担起解释政策、设置议题、主动引导教育舆论的重要任务。也就是从那时起,每逢重大改革政策颁布实施、教育发展实践探索有了新进展或是教改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亟待回应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时,现代教育报社都会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主动设置议题,策划推出分析性、解释性的系列或连续深入报道,积极引导舆论,日益发挥着首都教育“官方通讯社”的重要职能。

对于 “双减”政策的报道,除了紧随每一场政策发布的节奏,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外,现代教育报社编委会在广泛征集市、区教育部门领导和学校校长、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基础上,专门策划了10期“双减进行时”连续报道,分别涉及教师交流轮岗、作业设计、教学管理、教研改进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并从2021年8月底新学年第一期报纸起每期在二版“本期关注”连续重磅推出,收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二、新闻版组和专业版组联动,形成综合传播效果

“双减”政策的核心目标还是校内教育质量提升,也就是说“双减”不是目的,只是一种强有力的手段,“提质增效”才是这场教育变革的价值诉求。

作为一份教育专业报,当然不能仅限于从宏观层面报道“双减”政策本身及实践探索取得的显著成效和典型经验,还应深入到学校课堂教学一线,深入到学科组、年级组和教研组,客观、及时、真实地反映教育教学一线动态,为教育工作者搭建理论研讨和专业交流的平台,这既是教育专业媒体的特殊优势,也是其承担的重要使命。

在长达半年多的“双减”报道中,现代教育报社从这项重大宣传报道伊始,就确立了新闻版组和专业版组联动的报道策略,两个版组采用统一的“双减进行时”LOGO,除了在新闻版组推出消息、系列深度报道并配发评论外,还在面向校长、教师等教育工作者受众群体的专业版组推出“校长视点”“聚焦作业提质”“新课程新思考”“提振乡村教育,发现北京经验”和“教师论道”等栏目或版面,在面向家长等受众群体的专业版组推出“家教讲堂”“家教热点”等版面或栏目,先后约请近百位知名校长、专家和名师围绕“双减”政策的落实撰写专业解读文章,分别从专业视角为受众提供关于“双减”的理论探讨、专业交流和经验推介。

在专业报刊的办报实践中,很长时间内业界一直流传着“通过新闻板块吸引人,通过专业板块留住人”的说法,事实上,成功的专业报刊本就十分注重报刊内部结构的有机统一,新闻板块和专业板块前后呼应共同为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的中心工作服务,往往会形成传播的叠加效应,产生综合传播效果。

三、融媒体平台力求“新”和“快”,“小媒体”也能作出“大文章”

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纸媒普遍受到了新媒体冲击,面临转型发展的压力,尤其是地方专业媒体面临着更大挑战。

近三年来,现代教育报社加快融合发展,多方持续发力,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基础上,不仅陆续开通了学习强国号、今日头条号、人民号、央视频号、百家号等平台,而且以重要报道为突破口,深耕报道内容,着力在“深”“新”和“快”字上下功夫,取得了显著成效,微信公众号粉丝数连年翻番,2021年粉丝数净增3万多。

在“双减”报道中,新媒体传播矩阵不仅与报纸端报道内容联动,通过对纸端深度报道进行“二次加工”(修改标题,改变叙事方式,重新整合报道文字内容,适时增加并嵌入音视频素材),从而实现“二次传播”,进一步放大传播效应,而且还开设了“双特谈双减”“双减圆桌”专栏,通过邀请京城中小学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以及其他教育专家、学者围绕“双减”这一主题,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支招”;同时,还通过优化新媒体策划、采写、编辑、审校、推送流程,确保重大政策发布、重要事件和重大典型在第一时间推出,以此进一步提升报纸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比如,作为北京市落实“双减”政策的一项重大举措,2021年12月9日,《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的发布无疑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这项重大改革举措的新闻发布,现代教育报社事前做了周密策划,综合考虑报纸出版周期等因素,确定了在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号等新媒体平台首发,报纸端紧随其后进行深度解读的报道方案。12月9日上午,新闻发布会刚刚结束,现代教育报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以《重磅!总分70!北京新体育中考改革方案正式发布!》为题迅即做了报道,阅读量很快突破了“10万+”。

现代教育报微信公众号还陆续在12月10日、12月13日、12月16日分别以《无体育不教育!体育中考的取分之道藏在8个字里》《改革后体育如何拿高分?市教委新闻发言人回应家长关切》和《最全解析!快来对照体质健康考核内容小学阶段评价标准,您的孩子能拿满分吗?》为题,作为当日微信头条多角度报道了这项“双减”改革举措,产生了积极社会反响。

在融媒体时代,当传播内容(主题)一定时,传播的渠道和时效性往往就成了媒体在同题报道中抢占先机的制胜法宝。

四、走进区、校联合举办主题论坛,助力“双减”政策落地

面对教育领域的这场深刻变革,如何使“双减”政策的理念、价值诉求和实践目标深入到教育的所有当事方并最终落地见效,产生持续发展的内驱动力,不仅仅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也是包括媒体在内的相关各方共同的责任。

对于这场“双减”工作的宣传报道,遵照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的统筹部署,现代教育报社立足于“打造首都教育发展命运共同体”的站位,在做好全媒体报道这项重大变革的同时,还从9月下旬起主动走进朝阳、海淀、顺义、平谷、密云、延庆等区,与各区教育两委和学校,联合举办以“双减”为主题的“现教论坛”6场,邀请近百位区教育部门负责人、校长等聚焦“双减”主题,交流推动落实“双减”政策的最新进展、显著成效和实践思考。对于每一场“双减”主题论坛,现代教育报社都在报纸终端和报社融媒体矩阵及时做了立体传播,进一步推动“双减”政策深入师生、家长心中。

时任顺义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冯江全在全程参加了“现教论坛”顺义专场活动后表示,“这样的活动为顺义区中小学校、教研部门搭建了交流互鉴的平台,也是在‘双减’政策实施后全区中小学校长首次聚焦‘双减’这一主题进行交流分享,对于进一步推动‘双减’工作深入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五、报道内容上两会,进一步发挥媒体推动实际工作的积极作用

□ 上图 两会·代表履职记:刘希娅——“双减”是为了更好地提质增效。

□ 中图、下图 当假期告别“第三学期”——“双减”后首个寒假观察。

在过去半年多关于“双减”的报道实践中,现代教育报社围绕北京教育两委中心工作,聚焦北京各区、校在推动“双减”政策落实过程中的生动 实践,以多种形式通过多种传播平台做了大量宣传报道和推广,收到了积极反响。在密云等区的干部教师专题培训中,本报关于“双减”的报道还被列入干部教师的专题学习内容。

此外,《现代教育报》关于“双减”的报道内容还被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收录进《北京“双减”进行时》一书中,直接报送北京市教育两委领导,并定向赠送教育领域的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2022年1月初的北京市两会上,请他们带上两会,在会上就“双减”工作深入推进建言献策,进一步发挥媒体推动实际工作的积极作用。

当然,和《中国教育报》等全国性教育专业报刊相比,《现代教育报》关于“双减”的宣传报道,在理论高度、专业深度上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新闻叙事方式的改革、讲好“有温度”的教育故事方面亟待改进,在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和融合发展方面仍有许多方面有待突破。这些压力和挑战将是现代教育报接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微信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