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莫言小说的语言个体性
2022-05-16杨迎迎
提要:莫言在现当代的小说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小说语言具有鲜明的个体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作品中运用了多样的修辞手法,诙谐幽默的语言加上运用具有色彩的词语,狂欢化的特点以及融入本土的特色语言,使得小说具有了独树一帜的特点,具有了独特的审美风格。
关键词:莫言;语言;个体性
一、多样的修辞手法
莫言是新时代的代表作家,运用修辞手段营造画面与意象,以吸引观众。象征手法在莫言的文学作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我们第一次看到莫言《蛙》这篇作品的时候,会误以为这是写蛙这一生物的特性,只有看后才知道,作品与蛙没有关联,我们应该看到后面的隐喻意义。“蛙”与女娲的“娲”同音,在我国神话故事中女娲是人类的创造者,在作品中作者也描写了一个与生命相关的人物,即“姑姑”。她由“送子娘娘”到阻碍新生的带来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她心中也有着煎熬,姑姑最怕的是青蛙,这是她毁掉孩子的忏悔与愧疚。“蛙”代表着新生儿出生的那一刻,同时也可代表着无辜婴儿所受到的迫害,姑姑是恐惧的。甚至还遭到了青蛙的攻击,这也是姑姑赎罪的开始让他的丈夫通过泥塑婴儿来弥补内心的罪过。“蛙”这个意象象征着生命的孕育,也传达着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矛盾态度,还有对人性的感知与体悟,对黑暗社会的揭露,总之,《蛙》这篇文章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比喻也是莫言在作品中常用的手法。在《红高粱》中作者就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例如:母亲送父亲离别的场景里面包含着三个比喻,其一是“奶奶像岸”,“岸”是不可能移动的,经常是离别的代表,只有船缓缓的向前移动,岸上的人只有站在岸上无力的看着船远去,这个比喻深刻的描绘出了母子依依惜别的情景;其二是“雾像海水”,海水可以“水天一色”,平静的像一面镜子,但是也可以是汹涌的,变换莫测的,在这里海水像个吞人的野兽,生动的描绘出了抗日队伍行进的时候的恶劣的天气状况;其三是“父亲抓住余司令, 就像抓住一条船舷”,船舷是坐船的人抓着的东西,是安全的保证,父亲抓住余司令这一举动,既把父亲孩子气、胆小的一面描绘了出来,还有余司令是父亲的依靠,同时还是整个队伍的领导核心,一个高大、威猛的形象跃然纸上。通过这三个比喻把行军将走的场面、队伍行进的的状况,还有余司令的形象都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了。
夸张手法的运用也是莫言小说语言个体性的一个突出表现,例如,“当时,我们说他驾机俯冲到我们村头的西瓜地,伸手摘了一又个西瓜,一抖翅膀,又钻上云端。”这句话夸张地描述了飞行员高超的技术,在实际生活中架着飞机摘西瓜都是不可能的。夸张修辞手法的使用增强了语言的个体性。
二、乡土气息,抒情自然
莫言出生在山东高密,对着故乡有着特殊的感情。莫言小学五年级就辍学回家,没有进行正常的课堂学习而是在农间进行着劳作。后来参军当了图书管理员,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为他的文学创作做了积极的准备。我们阅读莫言的作品就会看到,他的家乡对其影响巨大。他的一系列幼年活动不经意的在作品中流露出来,他的作品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描写多用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例如:小说《红高粱》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我父亲从高粱地里蛇行到河堤边······像一条吞食了刺猬的大象······”,在这段话中的“蛇行”、“吞食了刺猬的大象”明显的带有农村的生活痕迹,没有在农村生活的作家,没有在田野中劳作的作家不会写出如此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出父亲行动的动作。又例如:《透明的红萝卜》中“哧哧地”、“咔哒咔哒”等拟声词的运用让人能够准确的想象出这些的声音,没有听过这些声音的人是不能准确的描绘出这种声音的。
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必须符合其身份,如果你让一个农民说着文绉绉的的话语,让一个知识分子说着口语,这都是不行的,莫言十分注意这个问题。例如:小说《白狗秋千架》中,“我目光梭巡着······春上他又去买了头牛”这段话“我”是一名大学教师,所以用了“梭巡”这一词语,对暖小姑这个农村妇女则用了“大叫驴”、“春上”等诸多方言词语,在这里每个词语都与其身份相对应。莫言独特的农村生活,还有他自学形成的文学感悟是他的作品成为独特的一个,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道独特的亮丽的风景线。
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莫言十分喜欢运用带有色彩的词语,从他的作品的题目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如:《红高粱》、《金发婴儿》、《白棉花》等,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莫言对颜色有着偏好。“红”在大多数人的严重代表着热情、喜庆、权威、神圣,而在莫言的小说中他营造了一个悲壮的氛围。在《红高粱》中奶奶戴凤莲出嫁身穿大红的喜服、坐着红色的轿子,但是她不是开心的,她只是被逼迫着嫁人,在这里红色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带给人不一样的视觉与心灵的冲击。
三、狂欢化的语言
语言的狂欢化是莫言小说语言个体化最显著的表现。《欢乐》体现着莫言小说的狂欢化的话语规则:“·小·姐·出·的·是·香·汗,·农·民·出·的·是·臭·汗,·高·等·人·放·的·是·香·屁,·低·等·人·放·的·是·臭·屁”(间隔号为原文所有)在这里我们可以中学生齐文栋的生理感受和心理活动,在这段话中作者运用了各种语言系统,有各种知识片段、俚语、俗语、顺口溜等,这些共同融合在这一个片段中,制造出陌生化的效果,也形成了狂欢化语言的风格,否定了制度化的语言。
莫言的小说在现代小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小说语言中运用多样修辞,独特的乡土气息、狂欢化的语言还有真挚的感情都显示了他小说语言的个体性。莫言的小说艺术是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的,同时又吸收了外来文化的新鲜血液,他用词用句都不拘一格,展现了独特的创造才华。因此,对莫言小说语言的个体性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于宝娟.浅析莫言《红高粱》的比喻修辞艺术[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會科学版),2014,40(05):43-47.
[3]张爱萍. 莫言小说语言研究[D].安徽大学,2007.
[4]刘秋云.试论莫言小说语言的乡土特征[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02):63-64.
作者简介:杨迎迎(1995—),女,满族,河北承德人,西北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文艺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