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兰牧骑视觉艺术中的黑白摄影图像探索

2022-05-16朱红春

锦绣·下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乌兰牧骑黑白照片图像

摘要:如今已经进入了一个视觉图像为中心的时代,电视、摄影、绘画、雕塑、设计、多媒体等图像资源丰裕,图像化无疑是视觉文化的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我们眼前的摄影图像就像一张神秘的白纸,是现实的过去、残存的记忆碎片,或许只有透过它看到背后的精神与文化内涵,影像资料才可以存活。本文将目光投向“乌兰牧骑形象的黑白摄影图像”,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时代特点和内容所承载的意义。

关键词:乌兰牧骑;黑白照片;图像

一、引言

内蒙古乌兰牧骑产生于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结合内蒙古地区特殊的地理、文化、现实环境,建立的符合内蒙古模式的文化团体,这实际上也是新中国国家意识形态传播工具的一种具体表现。它以歌舞创作汇演为重心,将先进思想通过艺术形式传递给向广大的农牧民们。本文尝试从乌兰牧骑形象的视觉艺术出发,以黑白摄影图像为对象,挖掘乌兰牧骑视觉艺术中摄影图像的特点及意义。

摄影图像所蕴含的信息有时无需借助文字解读,便可以将人们带入某个特定的时代,它保留着更多的个体生命温度,不仅具有凝聚和唤起记忆的功能,而且还能升华记忆。关于乌兰牧骑黑白摄影图像的发现,最初刊登于报纸,后有专辑整理或个人收藏整合发表于书籍、展览中。有些摄影作品并无署名,但他们为研究内蒙古乌兰牧骑留下了非常珍贵的视觉材料。

二、乌兰牧骑黑白摄影图像中的亲民、奉献精神

任何照片都依赖于一定的历史、文化、社会和技术的语境,这些语境决定它作为一个图像和一个物品的意义。一张照片的意义,它作为一个图像的功效和作为一个物品的价值,总是依赖我们“阅读”它的语境。建国后,内蒙古地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现实困境,思想发展举步维艰。在受到重视关怀和扶持下,乌兰牧骑应运而生,他们不畏艱辛,风雨无阻,深入农村牧区,为农牧民带去丰富的精神食粮。第一支乌兰牧骑的建队装备情况:胶轮车两辆,马六匹,幕布两块,煤气灯三盏,乐器五件,服装四套,播音设备一套,留声机一台,收音机一台,帐篷两顶。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队员们不畏严寒酷暑、风霜雨雪,为农牧区各个角落的人们演出服务,不仅作为文艺工作者,还被群众称为保健员、投递员、炊事员等,这些无不体现队员们朴素的亲民作风和顽强生长的精神力量。如《轻装上阵》队员们身着朴素的服装簇拥在马车上,在意气风发的笑脸下,一切落后的物质显得无足轻重。《乌兰牧骑演员翻山越岭把文化送到偏僻地区》对队员们来说,背着沉重的行李和乐器,穿过沙漠,徒步跋涉到偏僻的牧区早已习以为常,队员们和农牧民群众打成一片,积极参加劳动、割草、剪羊毛、打井、理发、修收音机,密切了同农牧民的血肉联系,带去关怀温暖。

乌兰牧骑黑白摄影图像真实再现了乌兰牧骑在内蒙古社会主义道路初期的生活点滴,既是一种视觉文化的传播形式,同时也是传达的语音。不仅反映了乌兰牧骑的亲民、无私精神,记录了乌兰牧骑的真实艰辛与坚韧力量,还表现出现实主义的艺术精神。这些图像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乌兰牧骑队员们在农牧区的真实生活,而且打破了我们对歌舞团队华丽的认识和想象,提供了重新理解一段内蒙古历史的重要线索。

三、乌兰牧骑黑白摄影图像中坚定的革命化作风

照片包含了一个充盈的意识形态语境,以摄影自身的方式书写在这个充满意义的文本之中。摄影的图像包含了“摄影信息”,它是反映整体文化的符码、价值和信念的“意义实践”的一部分。时刻谨记毛主席教导的乌兰牧骑队伍排练着富有现实内容和鲜明风格的表演,歌颂当地涌现出的新人物新风尚。《英勇的边防军》演出照中,演员们那饱满的表演激情,眼神中的坚定理想使人们倍感振奋。《教群众唱革命歌曲》中农牧民们认真学唱歌曲,不仅是丰富文化生活的表现,而且是向往美好未来的真挚追求。“哪里最需要,哪里最偏僻,就到哪里送歌献舞”,乌兰牧骑在这个道路走了六十几年,这片贫瘠的土地培育了他们务实的精神和灵魂,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革命理论的坚定立场。

乌兰牧骑黑白摄影图像记录了队员们激情洋溢的表演、宣传思想文化的场景,体现出每一位队员扎根生活沃土、引领精神生活的高尚品质与信仰,是生命与情感的另一外在形态。而图像的迷人之处正是在于特殊情境所赋予的时代特征,这些图像中的纯真所导致的热忱落实在影像上,将视觉强度无限放大。

四、乌兰牧骑黑白摄影图像中的乌兰牧骑艺术精神

乌兰牧骑全国巡演的成功,更加坚定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方向,从国内到国外受到热烈的欢迎与喜爱。《天安门前放声歌唱》镜头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她们形体、神情所构成的每一个图式,看起来都显得那样富有张力,折射出对美好明天的期待。队员们的成绩得到肯定与支持,被称赞“乌兰牧骑是一面值得骄傲的文艺界红旗。”是对乌兰牧骑在艰难岁月中的所作所为的肯定与尊敬。

在内蒙古刚踏入社会主义时期,这种真实的东西更具有思想和艺术上的感染力,是一种阳光的能量。摄影图像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物质内容和精神的时代状态,而且表现出现实文化与蒙古族文化的协调融合。一张张亲切的照片记录下真实的那个时代,在不间断的当下与封尘的过去之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并且现在仍发挥着无穷的影响,它是引领乌兰牧骑未来发展“不忘初心”的精神标杆,在正确价值坚守中继续继承和发扬的旗帜。

参考文献

[1] [英]格雷汉姆·克拉克著 ,易英 译.照片的历史 [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2]达·阿拉坦巴干.乌兰牧骑赞[M].内蒙古乌兰牧区学会编辑出版.2007

注释:

① [英]格雷汉姆·克拉克著 ,易英 译.照片的历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17页

②达·阿拉坦巴干.乌兰牧骑赞[M].内蒙古乌兰牧区学会编辑出版.2007.8页

③图片选自 周恩来总理与乌兰牧骑[M] .达·阿拉坦巴干,朱嘉庚.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协会.2014

④图片选自乌兰牧骑之歌[M].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音乐出版社.1965

⑤[英]格雷汉姆·克拉克著 ,易英 译.照片的历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28页

⑥⑦图片选自乌兰牧骑——红色文化工作队[M] .中国戏剧出版社.1965

作者简介:朱红春(1995.03.01),女,蒙古族,籍贯:内蒙古通辽市,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方向: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艺术与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乌兰牧骑黑白照片图像
传统制作让我着迷
A、B两点漂流记
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
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
剧坑太深请小心
红色轻骑?放歌草原
静夜
让历史鲜活起来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重难点讲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