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对比研究
2022-05-16熊晨
熊晨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不断加深,人们对于中国近代文化文本的翻译越来越关注,而英汉之间的语言差异增大了翻译该类文本的难度。形合与意合,主动与被动是英汉语言对比中较为明显的特征。本文对比分析《邓颖超致宋美龄的信》的三个部分翻译版本,从形合与意合和主动与被动表达方式的对比研究来分析,从而对汉译英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思考以及建议,以期获得一个能被读者接受且更为准确的翻译。
关键词:对比研究;形合-意合;主动-被动
1.研究背景
本文通过对邓颖超写给宋美龄的信的三个不同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旨在阐明汉语和英语的语言特点。这封寄去台湾的信措辞严谨,无不体现寄信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之情。形合与意合,被动与主动这两组对比方式,是英汉语言转换对比的明显特征。汉语用意义来管理形式,而英语用形式来控制意义(刘宓庆,2006)。被动语态在英语中更为常见,而中文更多使用主动表被动的方式。本文从英汉这两种语言的在特定表达下的差异为出发点,对这封信的三种英译本版本进行对比分析。
2.理论背景
形合指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美国传统词典》对形合的定义为:形合是带连接词的从属或从属结构或分句的关系。意合指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其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意合在《世界图书英语大词典》中的定义是:句子一个接一个的排列,没有连接词显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主动语态是表示主语是谓语动作的使动方的语态。在主动语态中,谓语的动作源自主语,而施加于宾语。而在被动语态中,主语是谓语动作的受动方。人们大量使用被动句,采用物做主语而非人作主语的方式进行表达,而这种采用物作主语的倾向也滋长了被动语态的使用。
3.《邓颖超致宋美龄的信》中的英汉对比研究
本文选取了这封信中某些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并分析三个版本译文,从形合和意合、被动和主动的角度来分析说明英汉语言的的特点和差异。
例1:
庐山初识,匆匆五十年矣。
译文1: It has been 50 years since we first met in Mount Lu.
译文2: 50 years have elapsed since we first acquaintance in Lushan mountain.
译文3: With time flying by, it has been almost fifty years since we first acquainted each other in Lushan mountain.
在英文表达中,连接手段和形式不仅数量大和类型多,而且出现频率也很高。在例1中,原文中没有出现“自从”或“已经”这类含义的词,因为汉语无需加上这样的词来表达五十年已经过去的意思。但这三个译本都加上了since,且这个词不能省略。译文中since是汉语原文中所隐含的意义,英语需要通过since来表达逻辑关系以及隐藏在中文句子中的含义。但是汉语的表达则相反,如果汉语将这些隐含在句子之中的逻辑关系和隐藏意义都一一用文字表现出来,这句话就会显得重复且啰嗦,不符合中国人的表达习惯。
例2:
曾亲笔致函夫人,然未然如愿,终成遗憾。
译文1: The handwriting of your sister was sent to you to express her wish, nevertheless, what a pity that it didn't happen.
译文2: It would always be a shame that those letters written by your sister failed to deliver to you.
译文3: Unfortunately, she failed to see you though having written a letter to you by herself.
在例2中,孙夫人给宋美龄写了一封信,这是主动语态。但是英语句子往往使用非人称的表达方式,这样作者或其他人就可以“躲在幕后”,让叙述对象放在句首或信息的中心,从而暴露出非人称的倾向。在译文1中,信被用作句子的主語,而且是用被动语态表达。信是写的,也是送的,这更符合英语的写作风格。在译文2中,用过去分词短语作为定语来表达孙夫人写了这封信。译文3将孙夫人作为句子的主语,这与英语中以物为主语的习惯不一致,所以应进行修改使译文更通顺。
例3:
原文:并早定大计,推动国家早日统一。
译文1:the decision that strives for national unification would be made soon.
译文2:prepare the national plan to advance the early union in the country.
译文3:make plans for earlier reunification of China.
在例3中,于这个原句的翻译而言,译文1无疑是最合适的。从句子中可以看出,只有译文1将该句作为一个被动句来进行翻译,而其他两个译本选择了与原文本相同的句子结构。虽然译文2和译文3没有语法错误,但句子过于死板,而且不符合英语写作习惯。因为在英语中通常会采用被动语态来进行表达以避免句型单调,使得句子更加简洁且干脆。
4.结论
本文分析了《邓颖超致宋美龄的信》的三个译本,并讨论了英汉句子之间的差异。中文更强调意义而非形式,语法是隐形的,是一种意合语言。英文语法清晰,形合为主。因此,中国和西方文化影响着他们语言的使用。说中文的人常常习惯使用主动语态,英文语言者更常使用被动语态,句型和时态的转换是对译者最基本的要求,所以译者在翻译时要考虑到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语态差异和表达时态的变化。英汉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差异,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的处理,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其背后是文化的碰撞和思想的交流。译者在准确把握语言内容的基础上,要努力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了解和感受中文的多元文化和魅力。
参考文献
[1]刘宓庆.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15-21.
[2]刘明东.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用分析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1(01):1-4.
[3]吕叔湘,1979,《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