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做儿子忠粉,元稹妈妈太高段
2022-05-16岳晓东
岳晓东
父母要懂得向孩子学习,给他展现才华的机会,给他关系对等的体验。这样,孩子才能更加独立,健康成长。
我认为父母向孩子请教,不是或多或少的事情,而是或早或晚的事情。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元稹母亲的经验。
做儿子粉丝的元稹母亲
元稹是唐朝著名诗人,他的成功离不开母亲郑氏的悉心栽培。元稹的父亲元宽曾任朝廷小官,不幸在元稹8岁时英年早逝。元家从此失去了经济支柱,郑氏不得已带着孩子们回到娘家寄住,过着极其窘迫的日子。遇到灾荒之年、物价飞涨,她不得不抛头露面去沿街讨饭,这让元稹内心十分难过。他提出让母亲留在家中,自己和哥哥外出要饭。母亲却告诉他:“咱们元氏门庭能否重新振兴,就寄托在你身上了。”
母亲的话深深刺激了元稹。他立志出人头地,读书异常刻苦,9岁时写的诗作就得到长辈好评。古代的书籍很昂贵,元稹根本买不起。为了让儿子读书,郑氏就亲手抄书,教他识字、读书。
在信奉“棍棒底下出人才”的年代,郑氏却从来不打骂孩子,而是循循善诱。不管孩子做错事或是有什么缺点,她都耐心引导,晓之以理。更加可贵的是,郑氏还经常向儿子元稹请教,请他给自己解釋学习的内容,俨然是儿子的忠实粉丝。
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元稹从小就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学习举一反三。14岁考取“明经科”;23岁登吏部科,授校书郎;28岁授左拾遗。曾出任河南县尉、监察御史、膳部员外郎、工部侍郎直至宰相。郑氏虚心向儿子请教,让元稹不因家贫而自卑,不因年少而胆怯,最后走上事业巅峰。
正所谓:
古人教育有妙招,
低下腰来勤讨教。
儿子学习呱呱叫,
慈母情深功劳高。
根据周晓虹教授提出的“文化反哺”理论,在文化变迁时代,年长一代要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学习。也就是说,在知识爆炸的今天,父母不了解的事物会越来越多,唯有不断向孩子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家庭教育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
父母向孩子学习手机、电器等生活技能或者政治、历史、地理、文学等学科知识,会给孩子提供很好的自我表现机会,提升他的自我效能感,让孩子更加愿意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能或知识,甚至萌生关于生涯规划的思考。还能让孩子拥有自尊、自信的积极体验,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另外,父母向孩子学习的经历,很可能成为家庭生活中一段美好的回忆和里程碑事件。
父母向孩子学习,能够改善亲子关系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曾在英国BBC电台做了20多年节目主持,讲授家教之道,粉丝遍天下,是英国心理学界最早的网红。
温尼科特曾提出,我们只能做“足够好的父母”,无法成为“绝对好的父母”。所谓“足够好的父母”,是给孩子提供足够但不过分的关注,对孩子既不忽略也不过多干涉。
母亲既是孩子的照顾者,也是孩子的管理者。随着时间推移,孩子的能力不断增长,诉求不断增加,母亲开始面对自己的失败—孩子不服管、不听使唤甚至逆反。这时,母亲就要调整自我,学会放权放手、抓大放小,成为“足够好的母亲”。温尼科特给母亲的警告是:你播种一个婴儿,可却让他成了一颗炸弹。对孩子来说,他不需要一位理想的母亲,而是需要一位足够好的母亲。
改善亲子关系的一个有效途径,是父母勇于当孩子的学生。可以说,父母越早向孩子请教学习,越早改善亲子关系:
关系平等化。当年幼的孩子仰视父母时,父母总是说一不二。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开始平视父母。这时,父母就更需要成为“足够好的父母”,虚心向孩子学习,了解他的思想变化,给他话语权、决策权和评判权,让亲子关系更加平等。
责任平摊化。孩子小时候,身为监护人的父母负有绝对责任,不仅要照顾孩子吃喝拉撒睡,还要送孩子上学、辅导功课。孩子上中学后,建议父母经常向他请教,这样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打理人生,凡事自己拿方案,为自己负责任。父母退居二线,作用由主导变为辅导,对孩子的人生规划与发展一路敲边鼓、打掩护、做后勤。亲子之间决议共商,责任共享。
教育双向化。家庭教育由单向转为双向,原来是父母教育孩子,现在父母要允许孩子评论、指导自己。父母越是愿意向孩子请教,孩子就越愿意与父母共享他的世界。
父母向孩子学习,不仅能鼓励孩子独立,也能促使亲子关系更加平等,这个过程就是亲子关系的重构。
我和孩子们的关系比较平等,但也经历过重构。
“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这是我经常给儿女的灵魂拷问。从小,无论孩子遇到任何麻烦事,我都尽量克制自己说教的欲望,启发他们自己去思考:你对此事有什么想法,有什么体验,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教训?我之所以用这种启发式、探讨式的对话方式,就是希望他们能从生活经历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找到自己的力量。
我还经常告诫孩子:“今天,你不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明天,你会不断犯同样错误。我作为你老爹,今天可以放过你,但将来一定有人不会放过你,对方可能是你的老板或者伴侣。凡事都习惯性地进行推盘分析与复盘分析,可以让你成长得更快,有更多机会成为人生赢家。”反复不断地进行复盘分析与推盘分析,使得他们习惯自己去梳理人生的里程碑事件。
但是,现在轮到孩子们对我进行“灵魂拷问”了,尤其是我女儿。她是学医的,成绩很好,学习也很努力,不断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她给我制定了一份十分科学、规范的养生计划,明确规定考核目标,包括每天跑步锻炼身体,定时向她汇报体重,每天要少吃什么、多吃什么,等等。
从女儿口中,我学到许多新词,如大米、面粉是“碳水化合物”,要少吃;芹菜、萝卜是“高纤维食物”,得多吃。总之,她对我每天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都做了很详细的指导。一方面,我十分感谢女儿给我进行反哺教育,令我学到很多养生知识;另一方面,我也感到不胜其烦,开始躲着她走了。
直到有一天,女儿对我说:“你现在嫌弃我啰唆了,想当初你比我还啰唆。”
我们的角色好像互换了:女儿变成不断指导的“老师”,而我变成不耐烦的“学生”。不过这种角色调换促使我能够换位思考,对他们当初厌恶父母啰唆的心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当年居然觉得自己不喜欢说教……
说到底,亲子之间的关系是由权威走向平等的历程。这当中,父母越是愿意向孩子学习,孩子就越亲近父母。这既是父母的智慧,也是父母的觉悟。
那么,你觉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