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臂焊侠”带出一门大国工匠:对完美的追求融化在这个家族的骨血中

2022-05-16吕晶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2年5期
关键词:电焊兄弟姐妹

吕晶

多年来,电焊在卢家人心里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道结实、美丽的焊缝,将一家人的亲情牢牢地焊接在一起。他们相信,只要心在一起,生活里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在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独臂焊侠”卢仁峰可谓无人不知,他依靠单手焊接,一次次在技术上攻坚克难,获得了“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最美职工”“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等诸多荣誉。然而更令人驚讶和佩服的,是在他的影响下,妻子、两个弟弟,以及弟媳、妹妹、妹夫,先后有7位亲属也都投身焊工领域,并且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一家八口都成了优秀焊工,让卢家成了名副其实的“焊工之家”。

2021年卢仁峰、董焕先家庭被全国妇联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这个家庭的美是夫妻逆境中的同甘共苦,伉俪同心;也是兄弟姐妹间不抛弃、不放弃的相互扶持,力争上游。正如大热多年的韩剧《请回答1988》中的经典台词:生活中总会遇到沟沟坎坎,最终能让人跨过去的,不是无所不知的聪明脑袋,而是手拉手、坚决不放手的那颗心。

成长路上,感恩我家有个好“车头”

2022年除夕,卢家的兄弟姐妹们照例从各个省市出发,来到位于内蒙古包头市的二哥卢仁峰家团聚。

往年的除夕聚会,卢仁峰会早早把母亲接过来,好让兄弟姐妹进门第一眼就能看见妈妈。然而今年年前,84岁高龄的母亲去世了,这个三十儿成了他们兄弟姐妹度过的第一个没有母亲陪伴的春节。想起母亲,卢仁峰忍不住哽咽,“唉,我陪爸妈太少了,每次打电话,他们都说自己挺好的,让我安心忙工作,如今二老都不在了……”“二哥,从小到大,咱们兄弟姊妹就数你最顾家,小时候帮爸妈照顾我们,工作以后不仅自己成绩好,还把我、大姐和五哥的电焊技术都带了出来,要是没有你给我们当榜样,我们也不会有今天。”六弟卢仁昌接过了话头。“是啊,咱爸妈生前一辈子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大哥、二哥随爸妈,给我们在工作上带了好头,像火车头一样,拉着我们做弟妹的一路往前跑,个个都成了技术骨干,生在这样团结的家庭,我真的很感恩。”

卢仁峰兄妹从小随父母一同支援大西北,来到内蒙古包头市。16岁那年卢仁峰被分配到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他选择了所有工种中难度最大的焊工。

提起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而要说起国庆大阅兵时坦克方队的霸气出场,人们内心顿时会血脉偾张。卢仁峰所在的一机集团,正是我国唯一的主战坦克研发制造基地。

进厂之初,由于没有专业背景,卢仁峰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在厂里,他像影子一样跟在老师傅后面,一点一点地看着学,追着问;下了班,就抱着各种焊工书籍恶补理论知识。执着肯干的卢仁峰,渐渐被钳工车间的女同事董焕先看在眼里,他俩不仅是同事,也是邻居,在家排行老二的卢仁峰从十五六岁起,每天就要负责张罗一大家子的饭食,那时候几个院儿共用一处水龙头,一到做饭的钟点儿,打水总会排起长队,有时候卢仁峰忙着烧菜腾不出手,董焕先总会默默地帮他把水打好,涮干净墩布,放在一旁。于是,卢仁峰开始注意到这位朴实热心的姑娘,他觉得这董焕先和别的女孩不一样,心肠好,人实在。董焕先也打心里佩服卢仁峰:不仅工作上肯吃苦,在家里也知道为父母分担。渐渐地,互生情愫的两个年轻人走到了一起。

那时候,年轻人谈恋爱都约着去看电影,逛商场,可是对电焊技术着迷的卢仁峰却满脑子想着如何尽快精进技术。下班后,董焕先经常来焊接车间找他,陪着他加班练习。当时卢仁峰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每天下班前要焊接完50根焊条才能收工,在一旁的董焕先从来不抱怨,而是边看边学配合他操作—那时候没有自动化设备,温度、电流、电压等参数都需要人工摇动把手调整,他俩一个人摇,一个人焊,董焕先对电焊也渐渐入了门。

1985年,卢仁峰和董焕先走进了婚姻殿堂。有人说,好的婚姻不是相互凝望,而是共同眺望同一个方向。婚后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变多了,而他们的话题依然经常围着技术转,卢仁峰早就在心里给自己树立了目标:“当工人就要当最优秀的工人,要做焊接专家。”

由于勤奋、肯下功夫,卢仁峰的电焊技术长进很快。见二哥做电焊这么入迷起劲儿,大妹卢丽华初中毕业后也选择了进入一机厂当焊工。在卢仁峰父母看来,孩子们能有一技之长,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老两口希望两个小儿子也能进厂学电焊,不过那时卢仁峰的两个弟弟却志不在此,他们的梦想是当兵,但是由于选拔要求高,他们最终没能如愿。当兵梦破灭后,六弟报考了职业高中继续求学,五弟则也选择进一机厂跟着卢仁峰当了焊工。

不抛弃,不放弃,要学我们一起学

如果没有1986年的那场事故,卢仁峰一定会铆足了劲儿继续在岗位上钻研,可生活却出其不意地和他开了一场大玩笑。

1986年9月的一天晚上,卢仁峰下班后独自在车间钻研技术,那时候设备落后,控制剪板机的开关安装在地上,只要踩到开关,机器就会启动。当时卢仁峰伏在剪板机台面上,专注地思考问题,一不留神踩到了地上的开关。片刻,他感到手部一阵钻心的疼痛,出于本能,他迅速抽回了手臂,而手掌已被机器剪断,卢仁峰一时有点儿犯蒙,缓了缓神才发现鲜血正从伤口汩汩流出,他强忍疼痛扯下工作服进行了简单包扎。当时,他感觉自己的天塌了:完了,未来还能做焊工吗?

卢仁峰被同事紧急送到包头市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经过多次手术,部分断指被接回,但是由于神经坏死,他左手的功能几乎全部丧失。刚刚在工作上崭露头角,就遭遇了如此重创,一时间,他陷入了人生的至暗时刻。这次事故让卢仁峰性情大变,原来爱说爱笑的他变得沉默寡言,敏感易怒,有时他会没来由地发火;烦躁时整包整包地抽烟;夜晚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他在心里反复地问自己,家里孩子才两个多月大,如果以后不能做技术了,这个家该怎么办?妻子董焕先知道,丈夫是怕自己拖累了这个家,她拉起丈夫的右手,坚定又温柔地说:“家是两个人的,遇到困难也要两个人一起面对,咱们这么年轻,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大妹和五弟下了班经常来医院看望卢仁峰,看着沉落的二哥,两人的眼泪不禁在眼睛里打转:“哥,当初是你劝我们学电焊,一点一点把我俩的技术带出来,你要是因为这个事消沉了,我们心里也空落落的,要学我们还是一块儿学,咱们兄弟姐妹一起学。”

亲人的陪伴与劝慰,唤起了卢仁峰内心不服输的劲头儿。其实他也并不想放弃电焊,只是天天在医院一个人的时候总是忍不住胡思乱想,心情也跟著越来越糟。不行,必须让自己忙起来,他在内心告诉自己。

卢仁峰让妻子把家里焊工方面的书全都拿到医院,技术书籍堆在他旁边的病床上,码得像小山似的。卢仁峰想通了,他觉得住院休养这段时间,正好能再强化一下理论学习,这样不仅不会浪费时间,还能在出院后更好地投入工作。

当时,上职高的六弟每天来医院给他送饭,除了聊天散心,卢仁峰经常和六弟说起焊工技术,告诉他最近自己又看了哪些书,有什么收获,手边还缺少哪本书,让六弟回家帮忙找找,或是有空儿了到书店帮他买一本。

看到二哥重新扬起斗志,弟弟妹妹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二哥天天在病房“啃”书本,更让他们深受触动。他们也在心里默默地铆起劲儿,既然说好一起学,自己也不能掉队。哥哥遭了这么大的罪,还在努力奋斗,我们手脚健全,更没有理由不努力。

前前后后在医院住了一年多,卢仁峰终于回到工作岗位,但此时,他的左手别说精准安装部件,就连一只水杯都端不起来。他心里着急,住院时的担心再次涌上心头。当时正值单位要举办技术比武大赛,卢仁峰报名了,他想看看放下一年后,自己的技术还剩下多少。

为了这次比赛,他又开始加班加点地练习。董焕先不放心卢仁峰自己操练,又像婚前一样每天下班都过来陪着他,生怕再出点什么事。夫妻二人再次开始一个人摇,一个人焊地配合。

两人是否能够精准配合,对焊接质量有直接影响。凭着恋爱时长时间仔细观察卢仁峰干活儿,以及备赛这段时间不断地实操配合,慢慢地,董焕先也熟练掌握了焊工技术,并且和卢仁峰配合得越来越默契,最后简直达到了心有灵犀的境界—卢仁峰一个眼神,董焕先就知道哪个参数需要调,调多少。最终在厂里的大赛中,卢仁峰获得了第九名的成绩。这对于住院一年、仅凭单手焊接的他来讲,是莫大的鼓舞。后来,董焕先干脆也申请转岗到焊接部门,由于和卢仁峰长时间配合,她已经熟练掌握了参数调整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她觉得只有自己在边上和卢仁峰配合,她才放心。

这次从低谷中走出来,卢仁峰认准了一句话—方法总比困难多。此后这句话就像他的精神坐标一样,支撑着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挑战。返岗几年来,他不但掌握了十几种常规焊接方法,更是凭借不断钻研、反复尝试的韧劲儿完成了多项技术创新,一跃成为厂里、市里、乃至整个兵器集团的焊接技术大拿。

在职高上学的六弟看到哥哥姐姐们努力向上的劲头儿,内心深受鼓舞,主动和老师申请调换到焊工专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二哥卢仁峰的班组,跟着哥哥一起学习。

在一机厂里,很多人都听说了“独臂焊侠”卢仁峰的故事,知道他们一家几个兄弟姐妹也都进厂做了焊工。优秀的人总会相互吸引,卢仁峰的大妹、五弟、六弟也在焊工岗位上结识了自己的另一半。

亲情就像电焊,我们被紧紧相融

很多人对卢仁峰痴迷焊接感到不解,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他练就了“独臂焊侠”的本事。卢仁峰说:“我既然选择了电焊,就要坚持到底,如果遇到困难就放弃,只会一事无成。”这句话他不仅常常和自己说,也总是一遍遍地告诫自己的弟弟妹妹。其实,在这个朴素理由背后,他心里一直觉得,对匠心的追求,也源于家族几代人的传承,他的爷爷是一名木匠,做活儿精细;爸爸会做木工,也会修理机器,手灵巧得很,而这种对完美的追求,已经融进了他们家族的骨血里。

卢仁峰的大哥在一机厂做钳工,在厂里,哥俩总是在心里铆着劲儿比赛。卢仁峰说:“要是大哥敢在厂里的万人大比拼中拿钳工第一,我就敢在比赛里拿下焊工第一!”兄弟俩就这样在技术上比着赛往前跑。

一家八口做焊工,家庭聚会也常常充满了“卢家”特色,兄弟姐妹经常会几句话不离本行地聊起技术。在交流中,他们常会在技术理解上产生分歧,但分歧的背后是为了探索更精湛的技艺,而不是为了分出高低。用卢仁峰的话来讲,做电焊的人最懂得融合,焊接时焊点处就是一个小熔池,几千度的高温会让金属熔化为液体,只有心力稳定的焊工才能将各种材料融合成美观结实的焊缝。这就像面对意见分歧,如果能够虚心领悟,将不同的想法融会贯通,往往会擦出新的火花。

一家人潜心研究技术,个个都成了技术骨干。妻子董焕先带领的班组曾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六弟卢仁昌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和“内蒙古自治区技术能手”“兵器工业集团技术能手”称号;五弟卢仁起多次获得“包头市技术能手”称号;大妹卢丽华夫妇也在所属集团屡获技术嘉奖……

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技术过硬,卢仁峰的大哥、大嫂被外派去了宁波;大妹一家工作调动到了呼和浩特;五弟一家去了重庆发展;六弟家因工作搬去了鄂尔多斯。

相互之间的距离远了,但是对技术的探讨和交流却没有停止。平时谁在岗位上遇到难题,都会在微信群里互相“通气儿”求助,兄弟姊妹们看到了,会结合自己的经验,帮着一起想办法、找问题。多年来,电焊在他们心里已不仅仅是一门技术,而是一道结实、美丽的焊缝,将一家人的亲情牢牢地焊在了一起。

“我们一家人虽然学历不高,但是都凭着一股钻研的劲头儿,互相扶持走到现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卢家兄弟姐妹一脸自豪。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卢仁峰兄弟姐妹几十年来在工作中精于细节,勤于探索,一步步成为国宝级的工匠,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崇高的事业。

猜你喜欢

电焊兄弟姐妹
港湾
Cloze完形填空
一只小鸭
电焊王
每一步路都有意义
一起典型电焊引发火灾事故的调查
有兄弟姐妹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特别的电焊面具
兄弟姐妹
试析井下电焊安全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