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讨

2022-05-16董文铮李艳红皇涛

公关世界 2022年7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模式高校

董文铮 李艳红 皇涛

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也积极顺应时代的变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教育关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文章在分析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现行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教育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模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近年来,关于创业的相关文件《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相继出台,指导意见和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各大高校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任务。到目前为止,许多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总体来说,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存在很多的问题。[1]如何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采用哪种模式能更好的进行“双创教育”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

1.创新教育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创新教育”为主题的核心期刊论文最早是1989年北京交通大学知识创新研究所所长魏发辰教授发表于《中国科技论坛》 杂志的《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一文。魏发辰教授通过调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在技术创新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发明家,研究发现,我们国家的学校教育并没有造就创新创造型人才[2],进一步提出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周兴国认为,创新教育即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实现自己的创新思想,进而实现全社会的整体创新[3]。

2.创业教育

一般认为,创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40、50年代的美国,1947年哈佛商学院迈尔斯?梅斯 (Myles Mace) 教授开设了第一门创业课程——“初创企业管理”。在随后的60、70年代,美国的创业课程逐渐发展起来。1989年,联合國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开拓事业的精神与能力,并将创业教育列为继学术性教育、职业性教育之后的“第三本教育护照”[4]。我国1999年1月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由此“创业教育”的理念正式确立。2002年,教育部开始在国内9所高校试点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截至目前,创业教育已经得到了国内理论界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3.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一词,是一个中国独有的概念。曹胜利、雷家骕主编的《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应该是国内首次从理论层面对探索性的创业给予了界定,称之为创新创业。2010年,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正式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并要求高校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此后几年至今,创新创业教育被广泛接受和应用到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各个领域。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现状

2002年,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被教育部确定为中国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从传统意义上讲,这一举措被认为是政府支持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开始。自此以后,有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层出不穷,如宋之帅归纳国内学者对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为以下6类:理念先导型模式、教学创新型模式、实践加强型模式、平台搭建型模式、校企合作型模式以及文化融入型模式[5];余昶、王志军认为当前较流行的教育模式有:朴素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商学院创业教育模式、“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专业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创业型大学模式等[6];陆芳蕊总结目前典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以传授创新创业知识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中心。第二,以创新教育、实验中心和创新基地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中心。第三,以模拟商业化运作和建设大学生创业园为基础,以传授创业知识与培养创业技能为中心[7]。从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出学术界对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尤其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所表现出的重视程度和研究热度。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从表面上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但实际上,因为起步较晚,发展程度不深入等原因,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探索方面应该说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就目前来说,仍存在以下不足:

1.模式处于理论阶段,未经过实践验证

现有文献对创业教育的模式有大量的创新表述,如 “四位一体”、“三层进阶式”等。这些模式有的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但有些还是停留在对论题表层的分析和阐述;有些所谓的“模式”还只是创业教育的几个环节的实施途径,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联和相互影响机制尚未建立;研究方法上也还没有从定性研究、泛泛而谈更多向定量和实证研究转变;即模型提出来了,也还没有进入验证和推广阶段。尽管这些研究对推进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但准确地说,其学术价值和对推动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价值有限[8]。

2.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

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在高校教育机构教学体系中的定位不够明确,教学时间有限,教学内容不够系统化,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通常以选修课、比赛、讲座的形式出现和进行,而在必修课中体现得相对较少。同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方式上长期局限于商业模式大赛以及创业大赛等,实践形式单一并且离现实需求有着较大差距。

新媒体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有效的传播平台,但目前高校多采用传统的人力传播模式,传播面与受用性有限。应将新媒体与高校创新创业紧密结合,在相应的传播平台,如:微信、微博、知乎、抖音上进行有效传播,潜移默化影响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3.专业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数量不足

在双创背景下,大部分高校都非常重视该项工作,通过开设课程、建立双创基地等措施为大学生提高双创意识以及创业实践提供保障。但高校日益增长的专业双创教师需求已成为制约高校双创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现今大部分高校“双创”教育的教师由一般教师、辅导员或行政人员担任,这些教师大部分自身没有创业经历,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不懂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新闻学等创新教育所需的基本知识,这就直接影响了双创教育的最终效果及成果。

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讨

1.“3+1”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模式

2010年,教育部针对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开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重点围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深化教学改革和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展开,采用“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根据工程技术人才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力求培养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人才,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

2.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改革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增加课程的多种选择性及弹性课程设置。把创业实践体现在课程设置中,在学分制高校课程体系中增加学分占比,增强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及提高创新意识。同时进行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尤其是实践性教学环节更是如此。更应该在企業的合作下完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延伸创新创业实践的服务平台[9]。高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企业中设定创业岗位,让学生直接到岗位中去检验自己的方案,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专业的师资力量,首先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可在校内选拨一批有经济背景,并且学习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定期参加专业的创新创业知识培训。其次,高校要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到创业一线兼职或直接进行创业,高校要为教师创业提供政策或条件支持。同时,高校要充分利用好校企合作这个优良平台,邀请、聘请企业家以及创业成功的优秀校友等担任兼职教师,或担任创业学生团队的导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等,扩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对教育模式的探讨,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的高度重视以及多种模式在实践中的检验、修正,会逐步形成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系统的、可推广的教育模式,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开拓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PR

本文系河南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质量文化建设)“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地方高校完善质量标准体系探索”(项目编号:2020ZL-03)。

参考文献:

[1] 赵俊仙.高校“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24):133-135.

[2] 魏发辰.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科技论坛,1989(6):59?60.

[3] 周兴国.创新教育的内涵及其本质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999(6):9?11.

[4] 韩力争.创业教育的本质和落实关键[J].中国高等教育,2013(2):48?50.

[5] 宋之帅. 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4.

[6] 余昶,王志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学术论坛,2013(12):231?235.

[7] 陆芳蕊. 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及启示[J].教育广角,2017(05):935.

[8] 吴志锋.高校SYB创业培训课程教学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2(6):167?170.

[9] 王丽娟,高志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10):96?100.

(作者简介:董文铮,辅导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模式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