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儒家思想意蕴

2022-05-16史雅琪

公关世界 2022年7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文化传承传统文化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支持。儒家学派以丰富且具有特色的理论和思想在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要求我们进一步阐释儒家思想的意蕴,从中汲取力量。由“仁爱”为基础的儒家文化强调性善论和民本思想,同时致力于以温和的道德教化、惠民恒产养民。继承和创新儒家思想有助于为当代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启示,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文化传承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百家争鸣、学术璀璨的时期。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出了种种振聋发聩的观点,既有治国理政的道理,也有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更有關于社会上各种问题的大讨论。诸子百家不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儒家是其中代表学派,他们所提出的思想被君王采纳,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不断延续。所以有必要总结、探析儒家思想,为发展当代以民为中心的思想提供借鉴与启示。

一、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哲学理念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仁,是人安适的住宅;义,是人正当的道路。“仁”作为儒家思想的主要方面,讲求爱人、推己及人、忠恕。儒家将仁作为全社会最高道德范畴,对民众的认识也较为温和,将民众摆在较为重要的位置。

1.性善论

在孟子看来,人性本善,人与生俱有“四心”,在这基础之上,产生仁、义、礼、智,即“四端”,但只有这些是不够的,民众需要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培养善的品质,才能成为仁义、有礼貌、智慧的人,达到万物皆备于我的最高境界。而且由于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善的本质是有可能失去的,所以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与学习。

2.民本思想

民贵君轻。孟子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王虽是最高统治者,但其地位在民众与社稷之后,应该以本国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为转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此,“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到民众的拥护就能成为天子。“民贵君轻”这一民本思想要求君主实行仁政。君王如果坚持以民为本,施以仁政,国家发展就可以良性循环,既造福于百姓,又能在各个方面使国家达到良好的平衡与和谐,从而获得高于一般的利与益。相反,“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若是君王诸侯卿大夫不以民为贵,国家不保、政权不保、采邑不保、自身不保。

民为邦本。荀子作为继孟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在战国末期批判吸收了儒、墨、道、法诸家的思想,提出了一些振聋发聩的见解。“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具得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亡。”一个君王倘若能够让百姓努力劳动、拼死作战,并受到百姓的赞扬,那他就能获得天下,否则就是在自取灭亡。商汤和周武王因为懂得民为邦本的道理,实行礼义,振兴天下人的根本利益,加强道德以引导人民,减轻负担以爱护人民,最终得到天下的归顺。

二、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展开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天下的根本是国家,国家的根本是小家,小家的根本是自身。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改变民众自身不可或缺。儒家致力于以温和的道德教化、惠民恒产养民。

1.以道德教化养民

教民以德修身,提升道德修养。“养心莫过于寡欲。”修养身心没有比减少欲望更好的方法了,教导民众要剔除功利心,清心寡欲;“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每个人都有不忍心做的事,把不忍心推及到忍心做的事上去,这样就能避免一些不该做的事,教导民众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规范自己的言行,衡量其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行由不得者皆反求诸己”,教导民众修身过程中要注意反省自身,在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时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身正才会行事顺利。

教民以诚信修身。“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真诚是上天的准则,追求真诚是我们人生的准则,教导民众要以诚为则,在日常交往中诚实诚信是打动别人的必要条件;君子要保持操守,不论是金钱或者强权都无法使其改变自己的信念,这就是诚信的体现,此外,君子要坚强地在逆境中接受挑战,“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君子在这样严苛的锻炼中坚韧性格、强大内心、增强能力。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刻警醒自己,在历练中绝不放松。

教民以学习修身,防邪世之乱。首先,“谨庠序之教”,要普及学校教育,确定明确的育人宗旨,让民众懂得孝顺长辈、与人交往讲求诚信的道理;其次,“贤人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教师自身要有很高的知识修养以及道德水平,这样才能以身作则教导学生;第三,“教亦多术矣”,讲究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没有每天盯着学生学习,也是在使用教育方法,让学生有自由发展的空间;第四,将尧舜文王周公等当做神圣的榜样去学习;第五,要加强后天学习,重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小孩子生下来哭声一样,长大了却各有不同,这是后天学习所带来的差异。不同的学习环境也会带来不同的学习效果,相比于嘈杂的闹市,安静的书院能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孟母三迁的典故就由此而来。

2.以惠民恒产养民

民众作为国家和社会的基础,若是民不聊生,那么整个社会都会受到影响,可见养民之策必不可少。

“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养民是有办法的,民众想要的就聚集起来给他们,民众嫌恶的就不要强加给他们。民众追求生活安稳,想要生活富足,想要国家安定,君王即可在这些方面制定惠民之策。

首先,百姓没有一定的产业,没有坚定的信念,就会胡作非为,为所欲为,因此让民众安定下来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对于普通民众,施行符合其利益的经济政策,“制民之产”,实行井田制,使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和财产,解决温饱问题。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很富足,“数罟不入洿池”,鱼类就吃不完,“斧斤以时入山林”,木材也按时取用,这样百姓就得到温饱,生活没有大问题。同时,君主要“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减免刑罚、减轻人民的赋税和商人的赋税,百姓专心农业,国家也可以富强。接着,提出了节用裕民、上下同富、强本抑末、开源节流等一系列经济措施。再次,经济上要加强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合理利用资源,使得货物联通。

三、传统文化的继承的创新:儒家思想的当代启示

1.充分发展民众个人素质,实现自我价值

发展自由独立的人格,提升个人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十分重要。在童年时期就应注重培养个人兴趣,发展个人特长;不设限,多让孩子接触各种活动,找到其擅长和感兴趣的方面。同时,在這一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作用。师范类高校在课程中让大学生独立完成课堂展示,在学年中开展教育实习活动,都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表达能力;开设教育技术课堂,让大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提高软件使用能力。通过对教师后备军——师范类大学生的培养,帮助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充分赋予民众国家权力,以人民为中心

我们应当保障人权,我国每个公民都公平的受到法律的保护,享有宪法赋予的权利,履行宪法要求的义务:充分尊重人民的诉求,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行惠民政策和脱贫政策,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早日实现共同富裕,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强国。

3.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分必要。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都是儒法结合,以道德教化为主,以法律惩罚为辅,因而绵延千年。当今社会,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一方面以道德滋养法律,增加法律的德性;另一方面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的促进作用。为了促进德治与法治相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到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发挥先进文化育人化人的作用。二是加强法治宣传,提高公民法治意识,加强道德建设,提升全社会思想道德素质。三是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完善对失德失信行为的惩戒机制。

结语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在中国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发挥着指导作用。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去粗取精,继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在对不足之处的批判中为当代发展提供助力。

本文系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资助一般项目“以人民为中心视阈中儒家仁政思想的研究”(项目编号:M-CXYB-201911)。

参考文献:

[1]孟子.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8-301.

[2]荀子.荀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1.

[3]汤一介,李中华主编.中国儒学史(先秦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46-347.

[4]张善平,王家芬.“以人为本”理念对儒家民本思想的新超越[J].求实,2007(12):33.

[5]冯玉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制建设的要义和途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04):11-18.

(作者简介:史雅琪,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

(责任编辑:李雪威)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文化传承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是否扭曲了人性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