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应用研究
2022-05-16章池
章池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由国家统编已有四年之多,但许多教师对国家统编的新教材的使用还处在探索和研究之中,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部编教材的培训工作,从部编教材的意旨、教材的使用、创新教学方式、教学情境等方面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仅供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已于2017年9月起由国家教育部统编,更名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我认为,这次的统编和修改不是简单的更名和改版,而是对原来的《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和教学意旨的大改革,新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知识领域融合起来,囊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治教育、国家主权意识教育、国情国策教育、国际交往教育等整体构成了教材的内容体系。旨在对初中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教育,提升其整体道德素养和法律积淀,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作为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该如何来适应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改革,不断提升自己教育教学质量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日常的探究,简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教材特点
1.教材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并贯彻始终
以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在字里行间得以体现。在《少年有梦》这一内容中,将少年和国家的梦想融合起来,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体现。《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一内容中,教师要从敬业的态度带领学生体会平凡中的伟大……教材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作为重点内容,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2.教材强调综合型,重视学习的过程
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对道德、法律等各方面内容进行了整合,用各领域知识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参考,重视用知识来认识、处理生活、学习及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指明方向。如,在七年级下册教材中,对“行己有耻”这一内容进行设置,教材从青少年的心理出发,揭示文章主题,再引导学生认识到青春不代表肆意妄为,还有一些规则、界限是不能逾越的,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去遵守和践行。教材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入手,更新了传统简单知识传输的方式,用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开发学生的思维,并使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这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教材教学策略
1.教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与知识盲区来设计问题
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特点,问题本身就是教师进行教学材料的收集、思考问题的方向,好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为更好地进行课堂互动教学创造条件。当学生对教材中所设置的问题感到疑惑、不解时,教师可以将问题分解或者是转化。当然,所设计的道德与法律方面的问题针对性要求,能够启发学生,而不是空泛的提问;对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问题等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进行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学会反思;对于同一件事情可以多角度地去分析、提问,更新学生看问题的角度,让他们可以从多个层面去分析、思考问题。
2.教师要营造温馨、开放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知识的传输者,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需要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让师生能够敞开心扉,彼此去分享、交流。这个过程不只是简单的提问、回答,还体现在相互间的分析、倾听、评价等。要达到这一效果,就必须要营造温馨、开放的课堂氛围,而该种氛围的营造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温馨、开放的课堂氛围的营造可以通过各种互动活动完成,如,可以进行知识竞赛、角色扮演等,增进师生间、同学间的感情,当学生与教师真正融为一体时,彼此之间的信任、接纳才更有利于课堂教學活动的开展。
3.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成绩有好有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自己的主见、看法,教师要肯定每个学生,相信他们有巨大的能量,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學手段才能将这种能量激发出来,引领他们茁壮成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核心价值观正面引导的作用发挥出来,而不是将唯一标准答案告知学生,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尊重每个学生。课堂的互动交流并不单单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要理解、尊重差异。各种观点的存在正表明问题的复杂性,说明需要去交流、探索答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用平等的态度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去聆听他们的想法、意见,不急于追求正确答案,也不随意否定学生的观点,反而要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予学生更多发表意见的机会。这就需要教师在坚持核心价值观引导的同时,要形成多元视角,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尊重学生,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4.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充实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
良好的课程导入方式只是教学成功的一个基础,教学主体内容才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更为重要的环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编者希望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获得道德与法治方面的启示。然而,教材中的案例有时不够切合初中生的实际生活,这种脱节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营造有趣的生活化场景进行教学。比如,在“网络交往新时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排演网络交往情景剧,让学生演绎网络交往中可能会发生的一些典型事件。生动活泼的表演能够加深学生对网络交往安全性的认识,实现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
5.开展生活化的课外实践活动,提升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课外生活化实践活动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将知识延伸到课堂外,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方面,学生能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生活实践中梳理并印证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生命的思考”一单元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抗震纪念馆。学生一边参观抗震救灾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一边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并从心底油然而生一种对生命的敬畏。这种实践活动有效地避免了课程学习的枯燥,深化了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收获了课本之外的独特体会。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一项重点教学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对其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务必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尽可能创设条件提供实践平台,在亲身体验中让学生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不断深化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来推进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有鹏,丁辉.研读部编教材转变教学观念:以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教材为例[J].辽宁教育,2016,10(9):129-135.
[2]沈红梅.以课程魅力助新生起跑——对《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学的两点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政治教学),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