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5+5”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模式 打造“10”分受学生欢迎的思政课堂

2022-05-16陈君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思政课创新

陈君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3.18”讲话中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本案例以《思想道德法治》课程为例,结合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学生学情,探索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创新;问题式专题化;思政课

《思想道德法治》(以下简称“德法”课,2021年以前简称“基础”课)是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公共必修课,开设在第1学年第1学期。本案例按教育部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文件的相关要求,依托2018-2019年“基础”课专题化教学改革成果,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为载体,联合任务驱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探究、体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精准把握学生学情为抓手,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课前、课中、课后联动机制,打造“10”分受学生欢迎的思政课堂的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模式。

一、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背景

五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达几十份,这在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是空前的。特别是2020年1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制定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指出,高等职业学校思政课程还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2020年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在《求是》杂志题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重要文章,指出,要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因此,完善课程教材建设机制,优化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十分必要。由于目前高职“德法”课教学过程中存在配方陈旧、工艺粗糙、包装不时尚、价值引领力不够等问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难以提高学生上课的抬头率和课堂参与度,从而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如何围绕课程内容,根据不同类型学校和不同层次人才培养要求,因材施教,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讲授好“德法”课,实现理论讲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结合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热点关切创新教学内容,创新“5+5”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模式,打造“10”分受学生欢迎的思政课堂。

二、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实施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模式的目标

全面深化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在宏观设计层面,建构“德法”课教学框架,细化“三教”改革路径,精心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持续完善专题化教学模式;在综合实践层面,注重学生大中小一体化教学层次,增强高职阶段培养重点,积极推行全面推进“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载体创新”;在师德师能提升层面,加强本团队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本案例教师团队教学能力。

2.实施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模式的过程

(1)对标P1,更新课程标准

依据2021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思政课最新文件和学校健康学院药品生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了课程标准。解决过去重视知识技能培养、而轻视素质素养的问题,强调高职专科阶段思政课需重视责任与担当的培养。

(2)对标P2、P3,探索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模式

本案例团队,通过2年时间,完成了专题化教学。通过2019年思政质量验收,取得一定成效。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模式初步与2020年实施,但是面对2021级新生特点,需解决专题共性化和案例个性化问题。本次改革将2020年前专题式教学18个专题再次整合。

以5个问题做牵引,构建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模式。

以“5+5”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模式,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通过5+5”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树立问题意识,主动对问题的探索与思考,从而达到不断提高学生的研判选择能力、积极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目的。

以5结合为支撑,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

通过问题链教学模式的调整,结合学生大学生活、专业、行业、社会、国家五个维度,借助信息化平台,收集、整理、梳理线上线下、电子、纸质所有相关资料,形成立体化教学资源。(需特別说明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德法”课在2020年及其以前简称“基础”)

(3)对标P4,创新教学评价,重视增值过程

教学中注重过程性评价,采用自评、互评(生生互评、小组互评)、他评(教师评价,参与度评价)的三维评价方式,测评内容覆盖知识、能力、素质全方位,对学生整个学习动态可控可评可测。

3.实施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模式的保障

(1)政策指引

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出台了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系列新文件,推出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系列新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地位和作用有了新提升,为本次案例研究,提供政策保障。

(2)经费保障

学院严格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按生源比1:30思政经费投入,专款专用于培训、科研等,为本案例研究打下物质基础。

(3)文献支撑

通过中国知网,以问题教学关键作为检索研究成果进行检索,发现众多学者对国内问题式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共计论文389篇,其中硕博论文46篇。以关键词Problem Chain Teaching Mode,在外文期刊Springer.link 内检索,相关论文3328篇。在国内外研究中,研究者大多将问题教学与学科章节做教学设计,鲜少有将问题式教学做一门课的整体设计。其中冯秀军教授问题链与本科思想政治四门课相结合,提出问题式+专题化化教学方式对于本课题有一定参照性,但是根据高职学生学生学情特点,不具备实践性。

(4)前期积累

本案例团队教师通过问卷星已于2019年9月对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19级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学生发放问卷,回收问卷322份,通过问卷显示,71.31%的学生喜欢教师将枯燥理论转化成问题的教学形式,86.02%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喜欢解决问题的人,这些客观数据显示: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模式是创新“德法”课改革的客观需求。(问卷来源:/www.wjx.cn/report/45330229.aspx)。2020年,本案例相关课题立项,推动了改革进程。

4.实施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模式的效果

通过本案例的课堂改革,相较传统教学方式,创新了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学生收获较大,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大大提升。

(1)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传统教学中,学生主要通过课本预习,无直观性和引导性,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从云班课、问卷星调研结果分析,课堂改革后,学生参与度和满意度得到提高,绝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完成课前任务,积极参与课堂问题研讨、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实施及课后拓展等活动。

表2学生参与度和获得感

(2)学生学习效果明显高

信息化手段在课前、课中、课后充分运用,教学目标可测可评,教學效果清晰直观。课后理论测试和能力考核正确率较课程改革前明显提高;专题和期末考核较改革前明显提高。

图2两届学生成绩对比

(3)教学模式创新

本案例实施过程通过理论创新和流程重构,突破了传统教学范式,“5+5”即用5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将教材体系转为教学体系,解决了教材可读性问题;用5个结合(结合大学生活+结合专业要求+结合行业动向+结合社会需求+结合国家要求)将思政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解决可学性的问题。本案例的实施增强了思想理论课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全面发展。

整个课程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线上线下交互融合式教学,学生学习体验及能力得到提高。通过云班课、班级优化大师、希沃课堂、腾迅文档多人协作等,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数据清晰可见,同时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促进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联动。

三、实施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模式的反思

1.成功之处

以学生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符合教学规律,充分积极调动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秉承先行后知,知行合一理念,用5个问题和5个结合的“5+5”模式,切实解决传统理论教学中理论与现实的脱节问题,值得推广、应用。以5个结合的方式组建教学案例库,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发展。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在云班课中形成了三届学生的教学资源、电子讲义、活动调研数据的等,对2022年及其以后的药品专业学生应用和推广价值高。同时利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对于组建一学院一标准,一班一策具有参照性。

2.存在问题

课前教师和学生团队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备课,有些专题实践较好,但是也有专题实践并不理想,如专题19法律部分。课堂中问题式教学时时间把控有点加强。虽然学生满意度提升,但是还未达到10分受欢迎。

特别说明:本案例是课题问题链教学模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的应用研究——以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的阶段性成果(课题号JG20200206)。

猜你喜欢

思政课创新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