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22-05-16崔洋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引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崔洋

摘要:面对突发的疫情,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认识到同以往工作模式区别的同时,也感受到所面临着的挑战,需要适时反思和及时调整,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化挑战为机遇,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

疫情下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论是与传统形态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一般形态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都展现出极大的区别,同时面临着来自线上线下不同的挑战和压力,教育效果受到极大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环境的变化,应该积极转换角色,探索创新性的思政教育方式,通过重塑教育双方的关系达到提升疫情中大学生思政教育效果的目的。

一、疫情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思政教育模式的区别

新冠疫情不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及整个社会生活大环境产生了影响,也极大地干扰了高校的教育教学秩序,改变了师生的正常开展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随之而来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教育环境的剧烈变化,展现出了与以往工作环境、氛围和方式的极大不同。

(一)区别于传统形态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明白也需时时牢记,从本质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教育。传统教育模式中,我们开展思政教育时,不论是思政课还是日常的思政教育,更多的是采用面对面的“教与学”,但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老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了“时空分离”,打破了传统空间分明的课堂与学生的双元状态,传统的线下教学转变成了线上教学的模式,当面沟通也变成了“云沟通”的交流模式。当代大学生是生活在网络中的一代,他们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获取信息,运用网络交流沟通、订餐购物,网络覆盖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对于每一位教育者而言,线上教学、“云沟通”都是一种从未尝试过的全新形式,由于网络使用不熟练以及种种不可控因素,叠加上长时间的居家隔离对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习惯产生的影响,使得教学和教育形式发生了变化。

(二)区别于一般形态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下顺应趋势诞生的全新產物,是借助网络工具和资源开展思政教育的新型方式。它的规划、内容和组织实施均脱胎于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在未曾改变其本质和地位的同时也极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空间范围和操作方法。疫情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吸收了传统形态下的思政教育和一般形态下的网络思政教育两方面的成果。通过线上和线下关系的调整和重塑,新一代大学生逐渐接受了新的思政教育方式。网络上流传着的种种疫情中出现的正面形象也散发着正能量,枯燥的理论说教变成了现实中鲜活的事迹,大学生也表现的更加积极主动地关注国内外大事、理智的认知国际形势变化,大大降低了学生们面对思政教育时的逆反心理,不再是一味地灌输而成为了主动的探索,因为疫情下的社会各界开展的一次又一次守望相助本身就是一堂堂生动的思政教育课。

二、疫情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新冠疫情下,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会面临诸多挑战,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部分西方媒体刻意负面的报道以及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平行化趋势,都让思政教育工作者感受到了工作的难度;同时因为疫情无法开展实践,难以促进思政“知行合一”从而真正的“入脑入心”。这些都导致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明显不足。

(一)教育效果受影响

首先,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爱分享的年龄,长时间的居家隔离一定程度上切断了他们的沟通渠道,分享也无法获得即时的回应,让他们内心产生深深的无力感,有些学生也会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产生焦虑情绪。其次,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负面消息的干扰、轻信他人言论,部分西方媒体刻意的进行负面报道,对中国进行大肆抹黑和无端指责,从政治角度抨击中国的抗疫政策,坚持以意识形态挂帅,有选择性地报道中国疫情和防疫政策,使得中国在面对病毒的攻击时也要小心提防西方舆论中产生的“政治病毒”所带来的的侵扰。最后,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平行化趋势打破了教育者一家独大的局面,网络的存在让教育双方在信息获取和资源检索方面是平等的,同时也使得受教育者不再直接面对教育者,这都削弱了教育者的权威性。

(二)实践活动难开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推动知行合一的过程,其实施效果最终要体现在线下也就是社会实践过程中,这是由思政教育的实践本质所决定的。持续性的疫情使大学生的学习、考试、社会实践,甚至毕业、就业全都转到了“云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中面临着隔屏难以发力、无法着力等问题,在用思想去影响思想、用思想去推动实践、用实践去引导实践等过程中存在种种困难;而且大学生只能待在家中而不能外出参加实践、实习和招聘会,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未来就业产生诸多不便。面对这种理论与实践割裂的状态,使得思政教育对学生实际发挥的教育作用和育人作用有限,再加上无法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和老师身体力行的指导,教育效果都被进一步削弱。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之策

面对这种种困难和挑战,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主动地转变思维,努力将前方的坎坷化为向上的台阶,将挑战化为机遇,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引导学生在保证自身和他人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当地抗疫,从而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提升。

(一)高校思政教育者的角色转换

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积极地调整自己的角色:从灌输者走向引导者,从主导者走向同行者。关心关爱学生,加强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关注,引导学生不断成长为更为强大的自我;让新媒体平台成为开展工作的有利抓手,线上线下同时发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完成正面思想的启发和修正;通过各类网络平台传递正能量,用感人的战疫事迹对抗西方舆论中的抹黑言论,用真实的抗疫效果直面西方政客口中的无中生有;特殊时期建大建强高校舆论阵地十分重要,思政教育者运用多重手段积极引导,让大学生亲身感受社会各界团结一心的感人力量、全国上下同心协力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大学生自动化身正面信息的积极传播者,成为思政教育的主动接受者。

(二)鼓励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

须知“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将所学知识逐步运用到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所以“绝知此事要躬行”。尽管在疫情中,也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寻找符合实际情况的实践方式。防控力量下沉到各个社区,一个个社区成为了战疫的坚实壁垒。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区抗疫活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抗疫实践中感悟时代精神。不论是亲自前往社区一线成为志愿者,还是进行网络上的抗疫宣传和知识科普,还是参与数据的整理摸排和统计,都可以让大学生投入到实践中,成为社会建设发展的一员,感受自己作为一颗小小螺丝钉所发挥的作用,从而真正感悟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四个自信,由此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反哺理论的过程。

其实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网内还是往外,都只是教育手段的区别,改变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疫情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面对不同的环境和涌现的挑战,促使教育者转变角色、换位思考的同时,也让广大学生在防控工作中获得了不一样的实践体验,这一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显性的表征也有隐性的效果,是一场教育主客体双方的全面变革。

参考文献:

[1]程恩慧.对疫情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反思[J].教育文化论坛,2021,5:28-34.

[2]王宏.疫情防控中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时代报告.2021,(05):138-139.

[3]李莉.后疫情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办公室业务.2021,(16):34-36.

[4]卢继海狄瑞波.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与突破[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1,(03):49-51.

猜你喜欢

引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