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现代化传播探索
2022-05-16黄梓涵
摘要:中华传统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辉煌多时。然而在多样化大众娱乐的冲击下,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戏曲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需要中华儿女世代相传,在传播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戏曲自身与时代生活的对接。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戏曲的发展传播逐步开始谋求发展新路线。文章以戏曲二次创作和现代化的传播理念、数字技术为出发点,以锡剧《珍珠塔》为例,探究其影视化和动画化发展两大方向的得失。同时从传统戏曲文化与现代影视技术相融合的视角出发,探索现代化传播中影视艺术对传统艺术传播的突破,发挥影视艺术产业化对传统戏曲传播的价值,以期影视艺术在传统戏曲的未来发展之路上产生实质作用。
关键词:传统戏曲;现代化传播;锡剧《珍珠塔》;影视化;动画化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1-00-03
中华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戏曲品类繁多,在世界戏剧舞台中享有盛誉。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的精神娱乐活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戏曲的主导地位早已不复存在,中国传统戏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传播危机。如何使我国的优秀戏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戏曲文化应该以开放的姿态、亲民的路径融入大众生活。目前,一系列创新型戏曲传播方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文章从锡剧《珍珠塔》的当代影视化传播切入,探索传统戏曲的未来发展。
《珍珠塔》主要讲了方卿家中遭遇突变,来到姑母家后被姑母凌辱,而后表姐陈翠娥将珍珠塔赠予方卿,供其赶考。后方卿得中状元,返回陈家,姑母为之前所为感到后悔,最终方卿与陈翠娥完婚。
锡剧是江苏的主要剧种之一,也是华东三大剧种之一,在乾隆年间已经盛行,有“太湖一枝梅”的美称[1]。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锡剧这一剧种也同中国很多其他戏剧一样面临着生存危机。爷爷奶奶辈的人听见锡剧的时候还会哼上几句,而现在的小孩可能听都没有听过,很多承载锡剧、评弹的茶馆也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中。要想保护锡剧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尽快走上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剧种。笔者从戏曲影视和戏曲动画两个方面谈锡剧《珍珠塔》的自救之路,以期探索传统戏曲的未来发展。
1 戏曲电影
回顾电影发展史,每一次的电影改革发展都与科技密切相关。随着影视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娱乐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中国戏曲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走向衰弱。戏曲在社会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变化中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它需要基于文化环境的变化,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整合能力重新自我定位,将影视媒体特有的传播功能渗入戏曲传播中,全方位、更深入地展现戏曲艺术的内在魅力。
在中国影视产业化改革的浪潮下,戏曲电影作为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类型电影出现在大众视野里。这不仅丰富了中国电影的类型和内容,同时也为戏曲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戏曲电影的出现使戏曲传播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戏曲电影开启了戏曲艺术传播的新时代,将原本具有即时性、不可复制的戏曲表演记录下来。
锡剧是苏南地区一大地方戏曲艺术形式,《珍珠塔》《雙珠凤》《孟丽君》等多部戏曲电影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在大众视野里。这些戏曲电影使老艺术家们精妙入神的演绎得以长久保留,至今为大众所欣赏。而锡剧《珍珠塔》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下,被拍摄成了我国首部4K戏曲电影[2]。笔者从戏曲电影《珍珠塔》出发谈传统戏曲影视化的优劣势。
1.1 戏曲影视化的优势
1.1.1 场景设计的多样性
场景设计是影视创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角色表演的重要舞台。戏曲电影使原本的舞台表演变为镜头语言,使表演场景等更加生动。传统戏曲舞台布景讲究写意性,通过一桌二椅和简单的背景布置,将想象空间留给台下观众。电影作为影像的记录,更多时候注重写实性,也就是在一定时空下对某个事件的记录。
因此,锡剧《珍珠塔》采用了大量搭景或实景拍摄的方法,如陈府大门、陈府后花园、陈府堂厅、作证的松树林等,大量场景被等比还原,营造了虚实相生的情境,使整部影片更加生动,观众难以分辨究竟是实景还是背景画。[3]
1.1.2 情感表现的细腻
以往的戏曲表演,动作形式一般分为行为性、情绪性和装饰性三种类型。因为需要观众对一些场景加以自我思考,所以要求演员夸张化地演绎一些动作。而镜头记录的演出则需要有所改变,特别是一些近景镜头的拍摄,更多在于演员小细节的捕捉,而不是肢体动作的夸张。同时,对以往戏曲行为性、情绪性及装饰性的表演动作,如跑圆场、走台步等表演动作进行了生活化的改编。《珍珠塔》中有一场方卿恳请姑母救济自己的戏,在舞台演出中是方卿低头跪着向姑母求情,而在戏曲电影中,则近景拍摄了方卿眼里的泪水,表演明显细致了很多。影视艺术通过意象性行为表现情感,让观众更能体会戏中传达的情感[4]。
1.2 戏曲影视化的劣势
1.2.1 关注度不高
4K版戏曲电影《珍珠塔》提名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但是豆瓣关于它的词条和评论少之又少,网络上的相关浏览量也很少。虽然口碑较好,但是关注度低得令人尴尬。《珍珠塔》作为江南一隅的地方剧种电影,面临着非同寻常的市场考验。随着自媒体平台的普及,应利用各种方式宣传这类小成本影视,必要时可以发动老师、同学去观影,体验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
1.2.2 片源不易获取
优酷、B站等视频软件确实存在大量《珍珠塔》相关的视频资料,但是大多不够清晰、完整,观众难以选择。上文中笔者提到锡剧《珍珠塔》是我国首部4K戏曲影视作品,应在电视和相关视频网站等多个平台上线,让大众更易获取相关资源。
在新的审美文化环境下,戏剧电影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它在保持戏曲独特艺术性的基础上,还尊重了电影拍摄规律,让大众更加便捷地欣赏戏剧。虽然仍存在不少问题,但已经是一个质的飞跃。然而戏剧现在面临的另一个大问题在于其受众面。很多观看戏曲电影的人仍然是以前那群懂它、了解它的人,没有新的受众群体加入戏曲欣赏的队伍。俗话说从娃娃抓起,培养青少年对于戏曲的爱好也是一个很大的难点。动画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笔者从传统戏曲的动画化探索其可行性。
2 传统形象动画化
戏曲影视对于多数人的吸引力人仍然不够。2018年,在国家重点项目的扶持下,涌现出大量的戏曲动画。戏曲与动画的结合在音乐、服饰、唱念做打等方面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视觉体验,同时也成为展现戏曲精髓的现代化传播方式之一。戏曲动画作为一种创新艺术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体验。现如今,很多戏曲动画通过两种形式展现,一是在动画作品中加入传统戏曲元素,二是以动画形式演绎戏曲。这两种形式的出现推动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影视作品问世。
戏曲最显著的两大特征是戏曲脸谱元素和服饰元素。一般动画作品中的猴子形象通常只是通过动画的形式对猴子的五官、身材等进行动画萌点制作,其余特征都和现实中的猴子非常类似,如《阿拉丁》中男主人公的猴子阿布。而《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面部就是多种颜色的集合,白色为底、红色的桃心、绿色的眉毛等。几种颜色的鲜明对比展现了孙悟空这个角色的叛逆。这样的孙悟空形象具有戏曲中武生的形象特征。
戏曲人物服饰通常根据戏曲角色的性格、身份和地位等设计。张飞、关羽这类大气奔放的人物角色通常使用黑色,白色戏服则多用于周瑜这种秀气、儒雅的人身上。在戏曲动画作品中,《大闹天宫》的弼马温、《哪吒闹海》的李靖、《天书奇谈》中的县令,这些角色的官服多用大红色装饰。这些动画角色的服饰特征展现了戏曲文化内涵。
除在动画影视中融入戏曲元素,还有一部分动画影视直接以戏曲的形式出现,如3D动画《天仙配》、京剧动画《秦香莲·铡美》等[5]。2021年,一组为锡剧《珍珠塔》创作的卡通人物出现在大众视野。这是无锡市锡剧院为在清华大学献演《珍珠塔》而专门设计的锡剧原创文创作品。陈翠娥、方朵花、陈培德、彩萍这些卡通人物形象都是以《珍珠塔》中的主要角色的特征来设计的,以动漫卡通的形式将锡剧元素与潮流文化连接起来。基于此,笔者从《珍珠塔》的动画形象出发思考传统戏曲动画化的优势与劣势。
2.1 《珍珠塔》人物形象创新
2.1.1 戏曲服饰元素
锡剧《珍珠塔》的卡通形象设计在人物服饰上对男女服饰的复古性特点做到了最大限度的还原。虽然有着动画特有的夸张性呈现手法,但是整体将人物性格与服饰契合度提到了较高水平,整体服饰非常和谐。在颜色方面,书生——方卿选择了蓝色服饰,显示出他温婉、秀气的人物性格。粉色的女装,蓝色的男装,这种粉蓝的搭配寓意着天地之合,更是与《珍珠塔》的剧情、主题相融合。
2.1.2 戏曲发饰元素
锡剧《珍珠塔》在人物发饰设计上也偏重于采用戏曲元素。古时女子的头饰很能体现其家庭、自身形象等很多信息。陈翠娥的长发象征着她禁锢于传统礼教观念和温婉、贤良的特征,与粉色汉服相搭,是古典美与戏曲美的结合。动画中,男子的发饰较为简单,通常为小髻,具有戏曲形象的简洁特征。
2.1.3 遵循卡通形象特点
大脑袋、大眼睛,充满钝感,嘴比较小。身体比例虽然不协调,但是整体形象软萌可爱,能够引得大家的喜爱。
整套玩偶根据《珍珠塔》原型人物形象创作,既有卡通风格的趣味萌点,又很好地还原了角色的头饰与服饰,能够让人一眼分清是哪个形象。同时参考西方动画手办,通过卡通形象的创新,创作出相关的文创产品,尽可能让更多人从不同的角度了解锡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和继承创新作出贡献。以《珍珠塔》动画玩偶为基础,研究更多动画戏曲作品,发现了传统戏剧动画化可圈可点的地方和现存的问题。
2.2 动画戏曲的优势
2.2.1 增强娱乐欣赏性
动画戏曲能解构重组戏剧本身的服装、唱念做打、舞台背景等,融合成新的、更具观赏性的戏曲动画。如在戏曲动画《霸王别姬》中,服饰设计基本没有较大的改编。动画形象设计者复制楚霸王、虞姬的外轮廓,简化了他们杂的服饰和头饰。这样的解构重组让人物表情在近景、特写中变得更加突出和细腻,观众也可以更好地体会角色传递出的情感[5]。
2.2.2 传播方式多元化
戏曲动画可以分年龄定位,比如面向少年儿童的可以选取那些忠孝的戏剧情节,简化其脸谱、唱念等元素。戏曲动画引入了很多幽默的元素和热闹的场景,这些足以吸引少年儿童的目光。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中华戏曲文化逐渐扎根于少年的心里,为传统戏曲文化在未来的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戏曲动画的劣势
2.3.1 原创力不足,缺乏动画市场氛围
国产动画发展势头较猛,数量大量增加,但是精品较少,没有达到观众的预期。美国有迪士尼动画,日本有宫崎骏,而讲到中国动画,大家第一反应是观众年龄层较低的低龄动画。中国动画本身的受众面窄、口碑较差,因此需要从大环境角度实现中国原創戏曲的动画化。同时,现有戏曲动画的种类主要以短视频为主,大多只有十几分钟,它们的播放率较低,无法在更广阔的领域得到大众的关注。
2.3.2 目标受众定位不明确
目前的戏曲动画在动画内容改编、动作表现等方面普遍存在低龄化趋势,这对于一些有思想深度的剧作来说会造成情感表达困难、画面氛围脱节等。动作夸张、内容简单的戏曲动画可以吸引年龄较小的观众收看,但对于青年人,甚至是老年人来说就相对幼稚无聊。同时,大量内容简单的戏曲动画会使原本具有深意的词曲、唱腔失去原本的韵味。这样一来,戏曲动画将处于不好看、没人看的尴尬境地[6]。
戏曲动画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它以现代动画演绎戏曲,是极具吸引力的,是戏曲和动画的双向创新。戏曲动画在音乐、服饰、唱念做打等方面向人们展现出戏曲文化的精髓,同时又给人们带来新的视觉体验。然而戏曲动画仍然有不可避免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应及时调整,以实现戏曲动画的广泛传播,进而使戏曲动画成为传承戏曲艺术的一大载体。
3 结语
在新的传播形势下,锡剧《珍珠塔》在戏剧电影、戏曲动画两方面都有了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对当下传统戏剧的现代化传播探索有积极意义。然而,纵观目前的影视戏剧市场,戏剧影视的生存环境仍不乐观。相关从业者应开阔视野,积极创新,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使传统戏剧艺术能够重新焕发生机。
参考文献:
[1] 王芳.论锡剧在电影艺术中的运用与表现[J].电影文学,2013(8):30-31.
[2] 高小健.中国戏曲电影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95-98.
[3] 张加培.传统戏曲电影的当代探索:论锡剧电影《珍珠塔》的创作与传播[J].艺术百家,2017,33(S1):95-97.
[4] 赵宁宇.戏剧电影表演差异新论[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5(4):98-107.
[5] 任占涛.动画形式的民族化:中国动画戏曲元素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6] 焦福民.戏曲网站与戏曲的网络资源[J].兰州大学学报,2010(5):130-131.
作者简介:黄梓涵(1998—),女,江苏无锡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影视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