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献革命 热血铸忠诚
2022-05-16李丹
李丹
曹更修(1915—1947),字子仁,山西省榆社县西马乡侯目村人。少时聪颖好学,疾恶好善,心怀大义。民国24年(1935年)中学毕业后,抱定爱国救亡决心,考入太原国民军官学校,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抗战时期,他先后担任山西决死第三纵队营长、高平县公安局局长、八路军十旅三十团团长等职,在抗日战争中屡建奇功。1947年1月,他率部收复山东省金乡县城时,不幸壮烈牺牲。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岁月里,曹更修同志用生命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激励着我们奋勇拼搏、砥砺奋进。
少年有志 一身正气
曹更修幼时性情顽劣,却又秉性刚直,常以“首领”自居,打抱不平。十八岁考入山西省立第八中学(榆社县)。由于他体格魁梧,粗壮有力,面孔微黑,同学们亲昵地称其为“黑蒸”。他酷爱运动,在学校组织了朔风篮球队,自任队长,球队以顽强勇猛而闻名,无往不胜。在球场上,“黑蒸”一声大吼,声若雷震,威慑全场,对方球员畏惧不敢靠近。曹更修虽性格粗犷,但乐于助人,对低年级同学爱护备至,从不疾言厉色,多数同学都乐于接近他,团结在他周围。此外,曹更修广泛阅读各类书刊,特别是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进步书籍,在先进思想的熏陶下,追求民主进步、反对黑暗统治的思想早已深深植根于心底。
在省立第八中学读书期间,为追求民主正义,曹更修多次带头行动。学校里有一位杨姓老师,思想顽固守旧,动辄训人,引起学生的公愤。于是,曹更修发动同学驱逐这位冥顽不化的老师,并集合全校学生在大礼堂开会,会场人声沸腾,气氛紧张。校长卫树模想镇压这一学潮,但慑于学生势力,后来只好请学生代表来谈判。曹更修等学生平时就出名挂号,怕中计遭不测,于是临时选派了各班成绩优秀的学生去谈判,结果获胜,杨老师被解雇,曹更修等领头人也免于追究责任,学潮就此平息。还有一次,县城三圣庙唱戏,曹更修与进步学生马定夫等去看戏,见反动警察在场内逞威捣乱,欺压老百姓。见此情景,他们十分气愤,一声号令,二十余名学生一拥而上,手持皮带将警察打得抱头鼠窜,仓皇逃离戏场。
青年时期的曹更修心怀责任、勇于担当。省立第八中学虽处闭塞的山城,但在先进思想和爱国行动的影响下,学生们毅然奋起。1935年,《何梅协定》等一系列丧权条约和协定的签订,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一二·九”运动随之爆发。之后,省立八中的学生们也积极响应,要求停课宣传,上街游行。在曹更修等同学的组织下,师生们浩浩荡荡走上街头,散发传单,登高演讲,呼吁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五省自治,打倒汉奸卖国贼。同时他們还深入农村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一时间,一座小山城沸腾起来。这几次行动渐渐打破了学校的平静,点燃了学生的斗争火种。加之在一些进步教师的影响下,革命的种子在曹更修心中暗暗萌发。
信念坚定 投身革命
1935年,曹更修中学毕业,适逢日寇横行华北,国难当头,他大声疾呼:“大丈夫应当马革裹尸,岂能病死床席之间!”于是决心考入太原国民军官学校,研读进步书籍和马列著作,进一步接受新思想的启蒙教育,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在这些进步刊物中,他看到了希望与光明,喜不自胜。在马列主义的熏陶和进步思想的引领下,曹更修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贞的共产主义战士,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1936年,曹更修从军校毕业后,任国民军官教导第十团连政治指导员。他在士兵中秘密宣传马列主义,扩大党在军中的政治影响,争取军官和士兵倾向革命。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曹更修调任山西决死第三纵队营长,后改任山西省第五区行政督查专员公署军事科长。不久,他又调任高平县公安局局长,在此期间,他竭尽全力配合部队防奸除害,维护治安,建树颇多,高平县人民称颂不已。同年,他返回家乡榆社县,大力宣传抗日军政大学救国思想,动员数名同学奔赴抗大,为革命输入新鲜血液。1942年,曹更修赴延安抗大学习,毕业后又任潞城独立营营长、八路军十旅三十团团长与第七旅旅部参谋长等职。他平日爱国如家,治军严谨,生活俭朴,视兵如子,受到全体官兵的一致爱戴。抗战期间,他坚定理想、奋勇杀敌,转战华北、屡建奇功,同蒲、道清、平汉铁路沿线群众一提起曹更修之名,莫不竖起拇指,称赞不绝,沿线敌人却是畏之如虎。
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调集30万大军向中原解放区大举围攻。我中原军区李先念司令率部六万余人分路突围,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为消灭敌人、支援中原军区,1946年8月10日,刘邓首长率一二九师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由邯郸进至鲁西南菏泽一带,同日向徐州、开封的敌人发起猛攻,陇海战役开始。这时,曹更修担任一二九师第三纵队七旅副政治委员,任务是攻击兰封、民权。战斗到12日,第三纵队攻克了兰封车站,控制与破坏铁路150余公里。8月13日,敌军援军到达柳河集与罗王以西地区,作战计划相应发生变化,第三纵队七旅的任务是歼击敌第181旅。曹更修带领军队英勇奋战,到15日,基本攻克了敌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浴血疆场 不朽英魂
1946年9月,战火持续,硝烟弥漫,担任一二九师第三纵队七旅政委的曹更修收到一封家信。信中写道,母亲遭吊打,叔叔被冤打致死,家里钱款粮食都被罚去。如此惨况令他思绪万千、心潮起伏,恨不得插翅飞去伸张正义以慰家人。然而,战事吃紧,面对敌人疯狂进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义不容辞带着部队冲上前线。曹更修同志以大局为重,想到了党组织,想到了共产主义事业,在战壕里爬起来奋笔疾书,给晋冀鲁豫太行军区李雪峰政委写了一封信,这封信也成为他的一封遗书:
雪峰同志:
……说来冤枉,结果人被打死,全被捆打,罚去九万元,小米数石,弄得家破人亡,听之落泪。全家为革命工作,不能稱为革命家庭,反被迫害,尤其是被仇人地主迫害……
你是我的上级,我党的负责人,请你给我办理,以使我在前线能安心工作,保证以自己最后一点血来保卫我们边区……请你检查我……
如果牺牲,我没有别的要求,要求是退回罚去家属的款及粮食,要求严惩汉奸。如果不牺牲,我将会更勇敢地去战斗,决心以自己的血来保卫边区,为自由民主独立而奋斗。
我这是在战斗空隙中写的,马上有战斗,要消灭敌人。
曹更修
于陇海前线
1946年9月25日
正在写信时,忽然炮声隆隆,敌人又发起了疯狂的进攻,曹更修忍住满腔怒火,匆匆搁笔,奋不顾身投入战斗。在第二、三、六、七纵队的共同攻克下,陇海战役以胜利告终。1946年12月18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决定以第三、第六纵队及第七纵队一个旅南下山东巨野、金乡、鱼台地区,攻击国民党军守备薄弱的据点,开辟战场。至1947年1月1日,野战军主力攻克巨野、嘉祥,并包围了金乡,国民党军分路向金乡增援。随后,第三纵队七旅继续围攻金乡。曹更修奉命率部进入金乡地区,不顾疲劳,马不解鞍,人不解甲,立即进入临战准备。在准备攻打金乡县城之际,曹更修夜间独自视察阵地,不幸被敌发现,遭敌包围,身中数枪,壮烈牺牲。
曹更修同志英勇抗战、一心为国的英雄故事传遍太行山。当他牺牲的噩耗传回榆社,全县人民无不悲痛。同年,为了纪念曹更修同志的不朽功绩,县人民政府应全县人民的请求,将其故乡“侯目村”更名为“更修村”。2003年,为了悼念为国捐躯的曹更修烈士,后人为其写了一首诗:壮志凌云日正中,搏杀疆场建奇功。马革裹尸情难了,不尽乡人祭曹公。
在风雨如磐的战争年代,曹更修同志以坚定不移的信仰为革命事业奋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坚贞的共产主义战士诗篇。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波澜壮阔、身经百战的一生。他满怀一腔热血,在战争中锤炼成长,用热情和鲜血诠释了最美的年华。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有无数中华儿女像曹更修同志一样,奋勇抗战,谱写下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曹更修等革命先辈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