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时代新疆特色农业数字化转型策略研究

2022-05-15王思秀何闪闪赵宇安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新疆转型

王思秀,何闪闪,赵宇安,潘 岩

(新疆财经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12)

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逐渐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和驱动力,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各个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1,2]。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陆续颁布了“农业发展4.0框架”战略、“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等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我国制定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2019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字农村发展计划(2019-2025)》指出截至2025年数字化农村农业应取得重大进展,有力支持数字乡村战略的部署①。通过一系列政策文件可以看出,农业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条重要道路[3]。我国应立足国情,紧抓数字经济时代的历史机遇,加快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的脚步。

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是贯彻落实我国“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的工作目标和新疆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同时对解决三农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重大意义[4,5]。鉴于特色农业是农村地区的优势产业,乡村数字经济要获得持续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特色农业这一优势资源,特别是在地理位置独特的新疆,南北疆经济发展差异显著,数字技术引入情况大有不同。特色农业已经逐渐成为新疆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为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应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新疆地区特色资源,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边际溢出效应,进而带动新疆各农村地区经济增长,实现农业数字化转型。

1 新疆农业发展现状

1.1 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

新疆地域辽阔,农作物种类多样,农业耕地面积充足。为探究新疆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根据新疆统计年鉴已收录的数据,对1978年至2019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显示,新疆的主要农作物有七种,分别是粮食、薯类、棉花、油料、甜菜、蔬菜、果用瓜。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新疆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七种主要农作物中比重较大,棉花和蔬菜次之,薯类、油料、甜菜和果用瓜相对较少。

在了解了新疆农作物种植结构及播种面积之后,利用以上七种主要农作物的产量作为统计指标,结合计量分析法,利用Stata软件进行回归统计,分析新疆七种主要农作物对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的影响,从而选出优势农作物作为新疆的特色农作物。

表1 变量的定义与符号

可以看出解释变量 X1、X2、X3、X5、X6 的 P值都小于0.05,对被解释变量y的影响比较显著,即粮食作物、薯类、甜菜和蔬菜这几种作物对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统计显著。其中X1、X3和X6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示粮食、棉花、蔬菜产量越高,第一产业生产总值越高。解释变量棉花(X3)的回归系数为2.765,即保持其他影响因素不变,棉花产量每增加1万吨,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增加约2.765亿元。所以相对与其他农作物,棉花对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的影响最为显著。结合图1主要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可知,虽然粮食种植面积比重较大但是其产量对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的显著程度不及棉花和蔬菜。根据回归统计结果可知棉花、蔬菜为新疆的优势农作物,需要重点关注。

图1 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

表2 回归结果分析

1.2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基础设施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研究目前新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本文把基础设施区分为“旧”基础设施和“新”基础设施。其中“旧”基础设施是指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的公共交通、公共生活服务等传统设施,包括铁路、公路、民用航空和管道运输油(气)等;“新”基础设施是指支撑农业向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的新型信息设施,包括5G、物联网、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

在“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由于工程量巨大,建设周期较长,数据更新具有周期性,因此文章选取新疆统计年鉴2010-2019年中主要年份的运输路线长度(表3)作为测度指标,结合部分全国数据对新疆历年来的“旧”基础设施建设平均增长率进行计算。由表3数据可以看出公路线路里程由2010年的15万公里增加到2019年的19万公里,平均年度增长率为2.42%,略大于全国铁路里程的平均年度增长率2.26%;铁路营业里程近十年平均年度增长率为3.60%,远小于全国水平7.76%;管道运输和民用航空运输里程平均年度增长率小于全国水平,复线里程平均年度增长率比全国水平平均增长率少了2.07个百分点。可见交通建设虽然在逐年推进,设施质量也有所改善,但是效果不太显著。

表3 主要年份运输路线长度 单位:公里

鉴于目前新一代数字技术发展迅速,因此选取近几年的统计数据对新疆农村地区互联网设备等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由图2可以看出新疆通宽带村数由2013年到2019年增加了4226个,平均年度增长率为9.98%;通有线电视村数在2015年之前没有数据,自2015年开始逐年增加,平均年度增长率为12.57%,可见虽然近几年新疆的新基础设施覆盖率有所上涨,但是覆盖情况仍不容乐观,增长效果缓慢。

图2 新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3 专业技术从业人员分布

地区经济要想快速发展,技术人才一定是关键要素。伴随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新疆乡村技术从业人员逐年增加。文章选取2010年至2019年新疆专业技术从业人员分布数据,以农业、工程、卫生、科研和教育为指标进行分析。

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图3)可以发现从事教育的人员占比重最大且逐年增加,与其他技术从业人员相比有明显的断层现象,从事农业技术和科学研究的人员相对较少且增幅不明显。经计算可得教学人员平均年度增长率为3.80%,科学研究从业人员平均年度增长率为4.17%,而农业技术人员平均年度增长率为-3.57%,可见近年来新疆农业方面技术人才流失严重,这将是影响新疆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制约因素。

图3 技术人员分布

1.4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内生动力不断增强[6]。为探究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新疆地区三次产业对经济的增长的贡献,根据新疆统计年鉴,对2001年至2019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由图4可以看出新疆生产总值与第二产业贡献率涨幅接近一致,且受其影响较大。第一产业对新疆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相对较小但是比较稳定,在2009年第二产业贡献率由上年的6.5%下降到3.9%的情况下,第一产业贡献率仅下降了0.3个百分点,较多年份涨跌幅度都在0.1到0.2个百分点,可见第一产业对新疆地区GDP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2014年2月,中央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自此以后数字经济就开始成为我国的重要关注内容之一②,所以2014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2014年开始,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对新疆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逐年增加,到2015年就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开始成为新疆生产总值的主要贡献力量。因此,突破时空限制,消除信息障碍,将第一产业的主要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物联网、科技与服务的结合对这两大产业及新疆生产总值将会有进一步的贡献。

图4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综上所述,新疆近年来的农业耕作面积逐年增大,在七中主要农作物中,棉花和蔬菜将是新疆未来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但是目前基础设施、农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将会制约其快速发展,亟待有效解决。

2 新疆农业数字化转型现存问题

数据显示,新疆数字经济规模在2018年达到2800亿元,同比增长10%,2019年底,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26%以上③,数字经济已成为新疆经济新的增长点。2020年,全区糖类作物产量463.86万吨,比上年增长4.2%;生麻产量3.28万吨,增长38.7%;棉花产量516.10万吨,比上年增长3.2%,占全国的比重达87.3%,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④。因此我国要想向农业强国转变,应抓好新疆的大农业,特别是新疆的棉花作物,解决好农业数字化转型现存的问题。

2.1 标准体系构建方面

党的十九大以来,关于乡村发展我国颁布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和《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可以看出,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为实现中共中央“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数字乡村”的工作目标,新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方向,以高质量发展为原则,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建立现代的市场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秩、合作有序准则,同时为推进农业信息化、数字化转型营造稳定、公开、可实现的市场运营环境。但是仍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类似于农业生产标准体系建设相对缺乏、行业标准和生态原则缺失。在这个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时代,加快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创业需要生态伙伴共同推动。因此,新疆农业应采用规范化的方法和新兴信息技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结合生态文明理论,按照农业类型建立以国家标准为基础、行业标准为主导和企业标准为补充的数字化标准体系[7]。

2.2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农业农村是我国数据资源非常丰富的行业和领域,发展数字经济的空间和潜力巨大[8,9]。推进新疆特色农业数字化转型是基于党中央、国务院发行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大力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的工作目标,数字技术应用到农业农村发展中已成为支撑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5G终端连接数已超过6600万,农业遥感、信息监测、智慧通信体系初步建立,卫星互联网加快建设,北斗系统正式启用[10,11],可见国家几年来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展迅速。同时,新疆地区也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互联网+”政策,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的新型特色农业[12],但是由上文统计数据分析可知,目前新疆乡村地区道路等“旧”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有待加快完善;互联网、宽带等“新”基础设施覆盖率也极低,是新疆特色农业数字化转型的一大阻碍,因此,完善“新旧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广和普及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交通设施是新疆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2.3 农业技术人员方面

近年来,数字化进程加快是推动未来经济社会发生变革的主要力量[13,14],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兴起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农民的生产活力[15]。目前大部分通讯都是通过数字协作工具,如Microsoft Teams和Zoom来实现的,这些工具只是更有效的帮助识别和标记关键信息,最重要的还是数字化的人才才能更有效的支撑发展战略和数字化转型。基于上文对新疆2010年至2018年乡村技术从业人员的统计数据的分析可知,新疆近年来的教育和卫生技术的从业人员占比较大,而农业技术和科学研究人才较少,特别是农业技术人员近年来不增反降,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对农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同时制约数字农业运营、分享数字经济红利的关键因素农民数字素养不足和数字技术匮乏。因此,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普及数字农业知识,提升农业农村智力资本是保障新疆特色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2.4 管理运营模式方面

受疫情的冲击,数字经济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数字+农业融合加快。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新疆企业通过电商平台实现零售额309.20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实物商品零售额213.00亿元,增长35.8%⑤。可见网络销售快速增长,新业态、新模式增势强劲。通过对三次产业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的分析可知,第一产业对新疆生产总值贡献较小且稳定,但是贡献率增长效果不显著,反而第三产业在近些年对新疆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渐突出。其根本原因在于基础设施落后和农业技术人才的缺乏,进而导致新疆多数农村地区在农业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方面相对不足。同时,农业信息技术与物联网、科技、服务及销售的融合不足,产销过程信息流通缓慢的问题仍然存在,直接导致农业数字化进程缓慢。因此,将特色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新型经营管理模式使生产要素进一步集中化、信息化,以更加精准的方式对特色农业进行生产和管理,对新疆特色农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3 新疆特色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策略

基于对新疆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考虑到新疆农业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文章以特色农业为突破点,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现提出以下策略。第一,以绿色发展为原则,建设生态服务标准体系,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第二,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筹建“新旧”基础设施,缩短“数字鸿沟。第三,以数字化人才为关键,注重“内培外引”,提升智力资本,为创新经营管理注入新鲜动力。第四,以形成数字化市场为目标,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探索新业态、新模式。以下,根据这四个方面探究新疆特色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策略。

3.1 建设生态服务标准体系

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为原则。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兴起,为特色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但是在致力于新兴数字技术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数字标准和生态服务标准体系的构建。因此,推进数字技术与生态文明的协同治理,向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统一的生态文明范式转变,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原则。

一方面,打造数字治理新模式,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通过创建一批线上协同治理系统、开发一批业务支撑工具,利用基础大数据库,依托数字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数据共享、实时监测和业务协同,形成三维一体化检测网络,提高治理水平。另一方面,调整产业结构,营造领先的生态服务运营环境。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构建“美”,还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因此,充分发挥新疆“丝绸之路”的区位优势,把土地转变为农业+生态+旅游用地,通过在农业中导入生态文旅、生态康养、农牧体验等绿色产业,形成生态产业服务链,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和绿色可持续发展,以获得长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2 筹建新旧基础设施

数字强国,技术支撑。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新疆特色农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在上文研究中发现,新疆很多农村地区的交通基础和物流体系等“旧”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支撑数字化快速转型的互联网、大数据等条件也比较缺乏。因此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积极筹建“新旧”基础设施,构建良好的生产-流通-市场环境是支撑特色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筹建“新旧”基础设施,改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产品要保持价值,大多需要冷藏保质或快速流出销售,由于基础设施投资较少、交通不便、物流体系不完备以及冷链系统不完善,从而造成农产品对外销售不及时、存储成本增加及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大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改变农产品自存储方式、规范冷链物流标准,从而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另一方面,推进数字技术应用,缩短“数字鸿沟”。与服务业和制造业相比,农业数字化明显落后、创新能力缺乏、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力量不足,应迫切补齐农业数字化不足的短板。因此,需要改进农业农村信息采集方式,推进遥感、物联网和大数据与农业技术的融合应用、加强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知识+算法模型等前沿技术的运用,进而突破智能装备的研发与科技创新,构建智能检索、智能分析、智能决策系统。

3.3 提升智力资本

产业兴旺,人才是关键。新疆地域辽阔,农业农村劳动力和耕地面积充足,但是在传统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时期,在很多农村地区新型农业运营主体培育方面面临着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收集欠缺、数字转型意识不强及信息素养长期不足等问题。因此,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普及数字农业知识及加大农业农村数字化人才 “内培外引”工作力度是保障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一方面,政府应对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提供绝对的支持。政府是农业发展道路上的引导者,在农业农村发展中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因此要想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目标,政府应确保农业农村数字转型的财政资金支持充足,筹建数字化教育平台,加大对农民的数字教育力度,培育出一批“数字农民”,吸引更多农民主体参与进来,进而形成“数字农民”培育体系。“数字农民”不仅要有数字经济的素养,还要能够融合传统农业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数字化的运营和管理,推动农业数字化、模块化、精准化生产。另一方面,鼓励农民确立数字化转型意识。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在农业生产、组织中起着微观规制的作用。在新疆政策、资金及平台的支持下,要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问题,首先应鼓励农民将数字技术融入传统农业的运营和管理,提高农民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降低对外部环境的依赖,从而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其次,应积极引导“数字人才”下乡入村。出台相关政策激励引进“数字人才”,鼓励人才返乡创新创业,调动农业从业人员的生产积极性,对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有正向作用。最终形成以“数据-知识-决策”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为支线的数字化人才培养框架体系。

3.4 创新运营管理模式

质量强国,创新驱动。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利用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特色农业数字经济,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目前新疆农村基础设施欠缺及农业数字化人才不足,制约了特色农业的创新经营管理和高质量发展。因此,应及早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特色农业运营管理,积极探索农业新业态和新模式。

一方面,保障市场环境,探索产业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既要顺应农业农村发展规律,科学开发农村资源,充分发挥新疆特色农业优势,发展特色观光农业和旅游农业,打造现代化文旅乡村,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合理应用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网络营销平台,推广新疆特色农产品和新型文旅乡村,引导战略性产业融合。另一方面,创新经营管理。形成“数字+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创新管理模式,形成用工模式多元化、生产方式数字化、流通管理高效化、营销模式精准化的市场供应链体系,依托农村电商、网络直播等互联网平台,打造“数字+特色农业”的精准化、精细化的经营模式和“产销一体”的农业运营基地,进而提高新疆特色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数字化转型。

4 结论

依托数字经济的时代背景,利用新疆地区1978-201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分析新疆农业发展的现状发现,当前新疆七大主要农作物种植情况差异显著,其中棉花和蔬菜作物具有明显优势,可以作为新疆特色农业大力发展。但目前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农业生产标准体系建设相对缺乏、“新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有待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从业人员较少以及创新经营管理不足等。鉴于近年来第三产业在数字技术的作用下发展趋势较好,作者以特色产业为突破点,基于产业融合发展理论,提出特色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法策略。即建设生态服务标准体系,促进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筹建“新旧”基础设施,缩短“数字鸿沟”;注重“内培外引”,提升智力资本;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探索新业态、新模式。从而落实“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数字乡村”的工作总目标,充分发挥新疆特色农业生产优势,实现新疆特色农业数字化转型。

注释:

①来源:农业农村部《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

② 来源:http://www.xzlunwen.com/20180906/1169088.html

③数据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

④数据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⑤数据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新疆转型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沣芝转型记
5G——“互联网+”的基础设施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