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转型下“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课程建设探索

2022-05-15燕,王

关键词:实务机器人财务

赵 燕,王 琪

(1.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2.安徽江淮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1 引言

企业是商业活动的微观主体,财务组织作为企业管理中枢,正面对信息化环境巨变的科技渗透。信息技术与企业生态系统整合时会通过最少的人为干预模拟智能行为,这对公司核心流程和运营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出于降费增效的竞争发展需要,组织更多地依赖人工智能来提升绩效,以便推动产业快速跃迁,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1年末,财政部在印发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总目标中指出,会计职能持续升级,加强“数字化”的支撑,切实加快会计审计的数字化转型工作。2022年初,财政部进一步提出数据标准化和财务报表数字化的新要求。同期,国务院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强调企业应进一步重视“数字化思维”,从员工数字技能入手,加强数据经营管理,系统全面地推进数字转型。

技术革新赋予了会计职业新的挑战与任务。数智化环境下的高校会计教育无论从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向、教学资源配置,还是师资引入等方面都面临着调整与转型[1]。2017年起,以德勤为首的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陆续研发财务机器人并运用于实践,账务处理机器人、杜邦分析机器人、股票投资分析机器人相继涌现。多年来,“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Robot Process Automation)”无论是在工业制造业企业,还是政府事业单位中的运用发展都已远远领先于高校会计本科教学[2]。在国家战略高频发布、财经高校快速推进“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方向和教学改革试点的双重机遇下,探索“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课程的嵌入与建设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2 财务机器人实践与教学现状

2.1 RPA技术的发展应用

过去一段时间里,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业出于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目的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有的依靠地区优势,有的采用业务流程外包(BPO)来降低成本;特别是智能会计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流程成本[3]。财务机器人的核心是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该词由Blue Prism公司于2012年提出,意指通过在数字化设备中预设规则来协助甚至替代人工完成“规则较为固定、重复性较高、附加值较低”的工作。2011年左右,国内开始出现RPA产品厂商,商业应用于阿里巴巴集团的店小二运营和服务售后自动化等场景。随着RPA工具运用的推广,大批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厂商转型进军RPA,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RPA产品和开发厂商逐渐规模化,技术成熟度和行业应用场景受到企业青睐。

RPA技术配置灵活,流程可视化,数据交互能力强大,可以运用的场景广泛,例如公共事务办理过程的信息抽取、填报、追踪、审批;财务工作中的账管系统代填、报表生成,成本管理会计的数据分析及预测;金融系统的自动清算;上市公司披露报告自动撰写等[4]。从辅助性到自主性,再到认知性RPA4.0,未来伴随RPA与AI耦合程度的提高会推动基于规则的“决策自动化”向“智能分析-决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图1 财务机器人的运用

2.2 高校智能化会计建设

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开设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普通高校有194所,机器人工程专业301所;另有558所职业院校开设了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近两年来,每年有百余家高校成功申报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与此同时,财经类高校也着力打造围绕“智能会计”方向的“一流学科”,例如西南财经大学是国内首家开设大数据会计方向实验班的学校。除了众多高校在本科阶段的增设之外,目前有19所高校也同步推进教学改革,招收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财会等相似方向的会计专业硕士(MPAcc)。

伴随“数智会计”方向实验班的相继开设,“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课程走入课堂。本课程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对财务机器人应用管理平台和机器人开发软件的学习,掌握财务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数据规则和实施应用,熟悉财务机器人的需求分析与设计方法,借助RPA、OCR等流程自动化和可视化编程技术,实现纳税申报、资金结算、费用报销、报表编制、购销存等业务的自动化、跨平台作业处理。

在课程嵌入不满两年的时间里,我们发现在教育部的大力推动下,高等职业教育“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转型和信息技术课程配套的速度更快,课程引入范围更广,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步伐更大。仅在2020年秋季学期,已有18所本科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该课程。2021年有更多的学校从师资培训和平台部署入手,全力助推课程上线。但由于课程引入时间较晚,尚处于试点阶段,相应的教学资源、教学经验都略显不足[5]。

3 课程嵌入与整合

3.1 调整升级教学目标

新文科时代的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从专业常规扩展升级至数据智能化,会计学与“大智移云区物”交融互通之下,复合型、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水准得到多方位提高[6]。“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是教学改革体系中重要的教学组成。为及时满足社会实务界对数字化专业人才的需求,课程设计需要扎根专业积淀,紧扣技术动态,有效衔接市场用人需求,教学目标应围绕知识储备、能力运用和思政树人予以设计完善。

课程的总体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财务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熟悉财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提高职业综合技能。同时,培养在新技术环境中数字伦理意识、风险意识和财经法律意识,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在业务训练中提升探索性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的具体目标包括财务机器人基础理论与数据规则、模块化操作应用、流程设计与组件开发、沙盘实验、案例分析五个单元。

3.2 补充完善教学平台资源

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是教学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课程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数字化技术也在快速更迭,需要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在不断地积累与优化中动态实时更新教学资源。借助资源平台推进教学质量改革的实施,从“实验班”的试点到成熟普及的“常规班”,实现将“新课”打造成“金课”的“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目标[7]。

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之初,学院完成充分的先期调研和论证,科学搭建课程层级。由于人工智能会计学、大数据财务风险管理、财务数据挖掘与管理、业财融合与公司战略等课程具有跨学科、跨专业多层次交叉的特点,“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课在其中有着一定的贯穿与关联。因此,课程定位、教材选取、软件配套,不仅是对一门课程,而是要对整个课程体系完成综合设计。与此同时,新准则、新制度、新商业模式、新业务形态知识的纳入,常规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等课程也要同步完成智能情境的立体化建设。另一方面,从学校层面对教学资源进行升级、整合与调整:升级旧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平台、财务会计实训平台等;配套跨专业、跨产学研的师资;以理论研究和实务应用两个着力点,前瞻布局,从本科延伸到硕士、博士教育的智能化专业资源建设。

3.3 更新教学设计与实施

传统会计课程,教学师生互动性不强,教师在课堂中完成理论讲解后,学生的实务技能依靠会计电算化、会计综合实验作为补充。长期单一的教学方式、未能及时更新的平台软件、数智技术的缺位都体现出教育理念的落后与实施效果的不佳。

令人欣慰的是,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与软件公司(用友、新道、中兴、网中网、融智国创等)合作完成了财务共享实验室的建设,实现了“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课程的嵌入,教学设计与实施更加流畅。教师在完成前置课程“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管理信息系统”后开设此课。在借助传统多媒体教学手段之外,引入MOOC资源,VR可视化教学设备,用单人操作和小组拓展相结合的方法,加强教学效果。课程实施中教师还可以加强实务调研,开发配套的实务案例优化课堂教学。通过业财分析、流程规划和项目组织中的技术牵引,学生拔高专业站位,以全局观的宏观视角把握业务知识的能力得到加强。

3.4 教学反馈与评价

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与评价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从知识、技能和素质考核三个方面展开。通过教师收集、学生交流、专业研讨互动等渠道,教学团队得以获悉财务机器人课程的教学反馈。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互动、课后作业、学习通等智慧教学软件等对学生的日常学情实时量化管控,在课程周期内全面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根据学生的提问和交流,结合不同的任务情境,对每位学生进行多元分析,制定符合每类学生特点的学习任务,因材施教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潜能。最后,利用课程组定期备课和参加数智研讨会的机会,反思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反馈建议予以改进。

除此之外,数智化教学改革是牵动科研机制、人才评价指标等关键要素的联动改革。学校和学院应对标“新文科”“双一流”建设目标来改进教师及教学改革团队的教学考评、科研认定等评价机制,充分调动激励机制引导教学改革。

4 课程建设的难点与突破

4.1 专业内外的课程互融

“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是一门操作应用型课程,它有着很强的复合性和实践性。除了在财会审学科内部贯穿互通之外,与其他学科门类的知识体系也有交叉。教师跨学科知识储备不足,会影响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速度。因此,将教师培养与成长计划纳入专业建设目标迫在眉睫。

图2 “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课程嵌入与整合

在师资引入时,不应再囿于对本硕博学历一致的“会计学”专业背景用人标准,而应更多地考虑跨学科、有实务经验的师资力量。在课程建设中,充分协调校内不同院系之间的教师合作,化零为整汇集最强有力的师资团队。教学团队集体学习、独立学习、集体备课、独立备课,并通过说课互相讨论和分享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斟酌与打磨。教学团队应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在日常教学中,分组、分批进行师资培训,完成课程开设的前期准备;通过继续教育的方法提升课程组实务水平。

4.2 实务场景的开发

财务会计注重对实务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尽管有了修订升级的立体化教材、全新搭建的实验室和软件平台,然而模拟讲解远不及现实案例的解决更加生动直观。可见,案例开发、校企实践、学科竞赛等都是加强应用实战的必须手段。

其一,教师走入实务届,挖掘财务机器人运用的前沿动态,开发撰写教学案例。其二,通过专家进校、专家进课堂,实现财务机器人、数智会计联盟培养和资料共享。其三,在与实务届的互动中,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的便利条件完成学生专业实践和双师型师资认证。其四,借助类似大学生财务机器人竞赛等高级别的学科竞赛加深实务理解。通过“产教研赛”四位一体的实务演练塑造学生的程序思维和战略思维,锻炼会计逻辑、数据分析逻辑与编程逻辑。

5 结语

随着数据成为产业配置的关键要素资源和创造财富的核心技术,数字化人才是实现传统产业转型提高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支柱。在数字技术的激烈竞争中,发达国家现已着手在整个教育链中引入数字技能培训,中国的会计本科教育改革也在全力推进。

在“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走出论证步入实施的关键节点之上,教育者反思传统教学的理念和思路颇具紧迫性和必要性。课程的优化建设需要对照实务发展的前沿动态,重新指明专业培养目标,重构专业教学的内涵与外延,创新教学特色,从而更好地为专业岗位输送复合型会计人才,服务于企业战略,助力企业转型。

猜你喜欢

实务机器人财务
汽车销售实务课程改革
关于《民法典》中不动产登记实务要求的新变化新思考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基于SQDIP的配送中心仓储绩效管理实务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机器人来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