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再生设计研究

2022-05-15刘子锐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4期

摘要: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村社会经济体系愈发完善,农民收入与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但经济领域的高速发展却让传统村落文化景观逐步消失,尤其是城市文明以及旅游商业经济的冲击,很多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景观已失去其魅力与价值,传统村落景观可持续发展陷入困局。在本文中,笔者将会针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再生设计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希望借此可对相关从业人员起到一定借鉴价值。

关键词: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文化景观再生设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1、传统村落景观特征

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传统村落的整体环境保存度十分良好,且乡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依附程度很高,无论是农田、村舍、植物还是道路,处处透露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很多与生活劳动息息相关的传统更是得到良好继承。在我国广西地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特点可归结为以下几个层面:

(1)形态自然多变,依山傍水,与自然生态有机结合

我国广西地区山脉纵横,丘陵与山地村落占据总村落数量的70%以上,而这些村落的生存形态将自然条件作为一切生产生活的基础,借助自然景观与构造物,整体适应性很强,体现出独具魅力的东方哲学思想。

(2)空间形态错落有致,层次丰富,且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元素有机结合

广西地区传统村落在空间缝补层面存在诸多特色,村落不僅承载着村民生活与生产等多种活动,更是一种传统景观风貌的视觉表达,街道与房屋在空间层面随地势而动,尺度搭配适中宜人,充分结合古井、古木、古洞、古石等地质与历史元素,结构形态收放自如,平面转换自由交叉,交通网络更是交织多变。

(3)具备鲜明的历史与民族特色,传统建筑直接影响着日常生活形态

我国广西地区的传统村落多为元明清时期建设发展而来,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不断完善。但是,这些传统村落建筑受到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其多数已被破话,而后期补救与建设工作又多为现代建筑风格,那些代表着地方民族特征的传统建筑已变得十分稀少,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4)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凸显地方文化发展脉络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精致且优雅,其文化内涵已深深刻入日常生活、劳动与娱乐之中,每一处建筑,每一片区域都成为地方特色的名片。总体而言,地势因素是决定广西传统村落景观分布与形态的主要根源,村落内部的房舍、景观、道路以及其他娱乐场所等,都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下,其特点也更不相同。

2、广西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发展面临的困境与难题

2.1、基层部门缺少传统村落保护意识,自然生态被严重破坏

我国广西农村地区在推进经济建设过程中,未能对传统村落进行有效保护,村落内部的自然生态破坏严重,整体发展缺少科学且可持续的理论支持。实际调查显示,很多原始村路的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古迹被严重破坏,商业旅游开发过于激进,大量商业活动的开展也带来大量垃圾与废弃物,大量假文化与伪造古民居的出现,更是让资源大量浪费,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重。

2.2、村舍房屋盲目建设,村落规划过于激进

传统村落的整体形态是文化意识形态的有机载体,与区域民族文化、经济水平以及民俗民风息息相关,而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设中,大量原始风貌已被改变,传统的建筑结构与方式受到现代居住环境的冲击,钢筋水泥成为村落的新面貌,传统元素与生活形态被打破,而这不仅仅是生态文化景观的损失,更是文化传承与民族文化特色的瓦解。

2.3、过快发展的城镇化让传统村落

广西有着极为悠久的民族生存发展历史,独特的地域环境与生产生活方式造就其独有的民族文化特色,而这些来自精神与意识层面的文化底蕴,更是深深刻印在村落、房舍、古木、道路等诸多元素结构之中。但伴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很多村落的原始面貌被建筑开放商破坏,这些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建筑企业,罔顾村落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大量采用低成本、假文化、伪造遗产等手段推进乡村建设与开发,很多传统村落已遭受彻底毁灭,原有的民族特色损失殆尽。

3、广西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再生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3.1、建立完整的限制监管体系,严格推行传统村落保护制度

我国在传统村落景观保护方面存在很大不足,以广西地区为例,针对乡村规划仅仅出台一些指导性质的保护意见,缺少完整且严格的保护标准与制度,而这些指导意见难以在市场经济时代真正生效。加之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很多传统村落景观的整体协调性被完全打破,大量有价值的乡村景观资源被开发商或当地居民拆除。针对这一现状,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前传统村落保护以及旅游开发工作的具体现状,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立严谨且科学的法律法规,确保法治健全、制度明晰、实施规范,以高效的管理与规范方式,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3.2、加快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建设的更新与升级

传统村落景观结构方面应进行全面完善,以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途径,对已遭受破坏的村落道路、整体布局以及房舍等结构进行修复,并改善村落与外部道路之间的连通便利性,改善村落居民的生活条件。此外,为满足旅游产业建设需求,村落内部也要在传统民族特色元素的基础上,完善供电、消防、环卫等条件,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村落基础设施建设环节,应注重空间格局的针对性,禁止任何一刀切的管理机制,全面落实一村一方案的建设与发展途径。

3.3、针对传统村落旅游人数负荷量进行具体分析

为加强村落景观的保护能力,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工作应对每天游客量进行限制,注重旅游品质的提升,规划合理的旅游路线,结合建筑面积容量法与道路容量法,确定合理的旅游人数符合容量,明确开发极限,避免商业旅游经济的过度发展而破坏村落原有的特色与魅力,确保整体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消除盲目思想,建立长远目标。

3.4、建立传统村落周边相关产业群

传统村落产业经济建设应注重与周边其他村落之间的合作效应,政府相关部门应为产业发展规划合理的道路与途径,在传统村落周边形成一整条具有广西地域特色的民族产业链,而不是单纯依靠旅游产业提高收入。这种产业链的发展形势,不仅可为传统村落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提高其经济收入,亦可保护村落原有的产业与文化景观,平衡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

结束语:综上所述,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再生工作实施期间,应从区域经济建设需求以及区域原有文化景观特色角度出发,针对不同村落所处的环境以及所拥有的传统文化景观,规划个性发展与产业布局方案,立足长期可持续生存目标,采纳行业专家的指导意见,进而全面推动我国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工作的进一步落实。

参考文献:

[1]杨湘君.基于乡村文化景观传延的传统村落更新改造研究.昆明理工大学,2016.

[2]甘晓璟.桂北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再生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3]梁念龙.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景观建设策略探究[J].现代园艺,2019(14):2.

[4]罗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控制与保护研究——以广西龙胜县平等侗寨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6):3.

作者简介:姓名:刘子锐,性别:男,籍贯:广西柳州人,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86-4,学位:大学本科/学士职称: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规划和室内设计理论研究,单位: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系。

课题编号: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再生设计研究——以融水滚贝侗族乡吉羊村为例(2019C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