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呵护,静待花开

2022-05-15吴美贤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圆圆儿童情感

吴美贤

教育,为每位特殊儿童尽情自信、幸福的人生筑梦,又以不尽相同的方式点缀每位教师的人生。特殊儿童由于机体方面的缺陷而伴随明显的适应性行为、个人需求表达等方面的障碍,需要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关注特殊儿童直接影响他们的综合能力发展、特殊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和教育实践的应用效能。

一、解读行为表现,剖析发展需求

教书育人是教育的根本。“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当前教育必须回答的根本性问题,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有清醒的认識。

小A(称其为圆圆),这位12岁的特殊儿童患有唐氏综合症,是一位温和性情、可爱笑容的女孩,圆圆的脸蛋、肉墩墩的身体。圆圆,是我们对她的可爱昵称,她具备语言理解能力、会穿脱简便衣物及控制大小便,但适用性学科知识的掌握、个人健康卫士意识养成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甚至没有。一直生活在该市儿童福利院,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亲人的呵护,这是她第一次“走出大门”接受教育。平时沉默寡言,极少和同学、老师互动,没有得到老师奖励时,眉头紧锁、紧闭嘴唇、一言不发。闭锁、失意和厌倦,这是明显的人际交流心理障碍。

一脸茫然、无所适从并夹带着好奇,是圆圆给我的第一印象。开学之初,当我第走到她面前,微笑地主动对她说声“早上好”时,她只是侧着脑袋瞟了我一眼,随后几秒就低下头,一声不吭地矗在原地。我顿时疑惑:咦,好家伙,初次见面就给我下马威?然而,我内心深处更多的是疑虑:面对这位第一次走进校园的学生,是我打招呼的方式不正确?该用怎样的方式避免尴尬?该用哪些内容充实她学校生活?与她之间的交流互动仅止于此?……谁知,几秒过去后,她缓慢抬起头,又是侧着脑袋开始注视我。当拉起她的小手并引导她到指定位置就座时,我察觉到她即刻上扬的嘴角、轻快的步伐,与刚才的“冷漠”明显不同,更让我惊喜的是,当她坐下来后随后喊到:老师。即使“老师”的发音很模糊,也很奶声奶气,若不是俯下身躯引导圆圆就座,恐怕真的错过“老师”这句如天籁般的声音。的确,她口中的“老师”让我听到“春雷响”般的催人奋进,看到“春笋破土而出”的喜人态势。哇,她渴望老师牵手,渴望老师关注!

原来,她渴望被爱!

二、坚持关注需求,静听鲜花绽放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需求发展,不论在生存的基本需求,还是在情感的发展需求,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

此后,我与圆圆成为形影不离的好友。不论是课堂的分层练习活动,还是课间的集体融合活动,我总会制造机会让彼此的交流更频繁,或是走到她身旁,或是询问她完成作业的情况,或是有意识地冲她微笑。为更深入了解圆圆的综合发展能力,我以《孤独症儿童行为评估量表(试用版)》和《极重度多重障碍个案照护与疗育课程评量指导手册》作为评估工具,测验她粗大动作、社会交往和情感行为等十项领域的能力发展;紧接着,与科任老师、生活阿姨等做深入沟通,包括她生活自理、自我照顾和健康安全等方面的真实情况;再接着,针对她出现特殊行为表现,梳理并拟定有针对性的交谈内容,给予她今后的发展指导和课后指导,制定并实施圆圆的本学年的IEP教育教学计划和未来三年的个人发展计划,其中涵盖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等八门课程的内容。

经过半年的时间,得到尊重和信任,她主动充当我“助手”,有时需要擦黑板,她争着做;哪位同学不听从指令,她过去“提醒”;班级清洁工具摆放凌乱,她很快就整理好。很难想象,以前那个冷漠、不自信的孩子,是这样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甚至比别人更自信,更积极。

面对特殊儿童,更需要正视个体存在的问题,给予足够的认可、关注、爱护和尊重,才能突破特殊儿童发展的需求。

(一)尊重现状,唤醒儿童的情感

特殊儿童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个人,本身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和、思维方式和兴趣偏好。首先充分尊重其的现有状态,包括了其身体残缺、感知觉和思维等能力的落后;紧接着,对其进行情感行为互动,通过多观察、多亲近、多互动的方式,创设轻松愉悦、健康有序的康复教育空间,无条件地接纳;最后,采用积极语言与儿童对话,关爱、引导、宽容和耐心,帮助其逐渐从感知老师、关注老师,到熟悉老师的声音、教育指令,再到明白老师的教育内容,引导愿意与老师、同伴进行交往和互动,“倾听”老师的指令、“关注”同伴的行为、“反思”自我的表现等等。教育活动是生成性的,需要以增进特殊儿童积极生活的社会情感、唤醒其主动与老师及同伴再及看护人员的潜能和欲望、构建其潜在的丰富情感神经为目的,从而使其体悟教育的实际效能。

(二)关注差异,满足儿童的需求

差异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儿童发展的前期。由于特殊儿童先天性的个体差异和原有的知识储备不同,对发展需求的关注就不可能停留在同一层面上。因此,需从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其的现有状态、已有的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设计不同教育康复方案、准备教学用具、组织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语言等,满足不同特殊儿童的发展需求。

(三)回归生活,坚持无痕教育

生活教育是基于生活实践的教育,其以生活为教学载体,以生活为存在方式,并体验自己的生存状态。因此,需立足于特殊儿童的生活实际,以其现实生活中最迫切问题等为教育康复内容,遵循理论与生活统一的原则;在教育过程中的进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体验教学,使其在体验中认同、自悟,才能产生共鸣和思考。

生活总在热爱和付出中精彩。作为老师,将会继续用教育的智慧、润物细无声的关爱叩开特殊儿童封锁的心扉,一步一步引领对世界踌躇不前,对未来、对前方充满恐惧和好奇心的圆圆,走向更远的前方。

参考文献:

  1. 班华,给特别学生以特别教育关爱-优化心理机能,服务人生幸福[J],中小学德育,2016.9.

猜你喜欢

圆圆儿童情感
爱帮忙的圆圆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圆圆和胖胖
Across the Style of Culture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汤圆圆又圆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