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中小组的建设要点

2022-05-15梅映红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4期

梅映红

摘要:“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是将班级分为若干学生小组,以学生小组为单位组织管理各项班级事物的教育管理活动。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既可以减轻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也可以使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在实施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模式时,想要达到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小组建设很关键,小组建设的科学性直接影响后期小组合作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性。本文就以我校实施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期间如何有效实现小组建立与完善进行分析与论述,旨在为班级管理工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小组成员;科学分组

在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中,分组是前提,是一切小组活动的基础,是小组合作式下班级管理的先决条件,因此科学分组尤为重要。而科组分组最好的时机是七年级入学初,学生在刚进入中学,开始适应新的环境,转换新的学习方式,更利于学生尽快拜摆脱小学的学习模式,逐步适应全新的中学学习节奏和生活。

一、科学分组的原则与方法

1.科学分组的原则

在建设小组过程中,为了保证分组的科学性、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我们遵循以下3个原则:首先,组内要遵循相互性原则,即性格互补、学科互帮、能力互搭、思想表现互促。其次组间遵循均衡性原则,即每个小组总体水平保持一致,这样可以强化组间竞争意识。此外还需遵循持续优化原则[1],小组成员确定以后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在管理过程中可以微调,进而使小组结构更加优化。

2.小组分组的方法

对于初入七年级的新生,班主任暂时还无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方位的评定,因此在开学的第一个月,初步成立暂时性临时小组。成立临时小组我们采取的步骤是:第一:入学的第一天记录在小学是否担任小组长或班干部以及毕业学校,为了尽量让每个小组保持同等水平(例如小组长的领导能力、组员的熟悉度),把曾担任小组长或班干部以及毕业同一学校的学生分别分在不同小组。第二:确定小组数及每个小组的人数,根据课室的大小及班级的实际人数,确定小组数6—7组,每组人数7—8人。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把每个小组非为2组。第三:凭借对学生的初步印象,如身高、性别、性格等进行分组,尽量保证每组男女比例平衡、性格互相搭配。

经过一个月的实施及观察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小组之间竞争意识不强,甚至弱的小组存在自暴自弃的现象。2、小组组员之间不团结,存在“嫌弃”的现象。3、组员不配合组长的管理。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马上进行了小组结构优化,小组结构优化的做法:1、让每位学生写出期望合作的3位组员的名字以及最不希望于之合作的2位组员名字。2、在分组时除了考虑身高、性别、性格等因素差异外,还增加了学习能力、学科成绩、学习习惯、思想表现等因素差异。在分组时尽量使每个小组都有每个因素高中低3个层次的学生,例如A小组有学习能力强、有学习能力中等的、也有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有思想表现佳的,有思想表现中等的,也有思想表差的。这样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确保全班各小组展开公平的竞争,进而增强组间竞争意识。3、多次组织小组活动比赛,例如手抄报比赛、小组辩论赛、黑板报比赛等,通过小组间的比赛活动来增强小组间的竞争意识。

二、小组组名与口号的意义

每个小组成立后,接下来的重点工作是小组内部的文化建设。班级有班级文化建设,同样,小组也需要有小组的文化建设。每个小组的小组长组织、带领小组成员给自己的组设计一个组名以及口号。此时班主任应积极引导小组对小组组名和口号进行有效设计,如可以引导组长通过小组讨论、小组会议、投票等形式最终确定本组的组名和口号,并且还要确定本组的目标,全组成员奔着目标共同努力。有的小组将自己的小组命名为“精英小组”,其口号是“精英精英,我们最行,班级管理,共创共赢。”

小组组名和口号的确定,第一:有利于帮助学生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以便引导学生强化班级管理工作的参与积极性和信心。第二:有利于提升小组内部的凝聚力,加强小组合作的团结性。组名让每个小组成员在小组内获得了归属感,同时也能区分组与组之间的区别,让小组在平时的学习和自我管理中产生了无形的竞争力。

三、小组座位的合理摆放与设计

在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管理工作有效的合理开展,教师应积极做好小组座位的合理摆放与设计。总的来看,通过合理做好小组座位的科学设计,教师可以为小组之间学生合理展开交流与沟通提供便捷。在课桌的摆放方面我们主要采取前后各4人的模式(如图1),前后4人都是面向黑板。

说明:A—H代表第1层次—第8层次中的1人。

采取这种模式的理由有:

1、8位同学都面向黑板,方便学生在课堂上看黑板,如果采用4人面对面相坐,学生看黑板要侧身或转头,时间久势必会影响学生身心发展。

2、组内交流可以很好的实现,前排4人向后转身即可。

3、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在中间,综合能力较弱的学生在侧边,充分体现了传帮带作用。A同学帮扶D、H同学,B同学帮扶G同学,C同学帮扶F同学,D同学帮扶E同学。

4、组长位于后排中间位置,可以很方便的管理组员,组员的一举一动组长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四、小组成员在小组中的作用

小组的发展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单靠小组长是难以实现自主管理,因此,小组成员对小组建设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岗位职责要明晰,在小组内要形成“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的合作管理理念。具体做法:第一:班主任召开小组长会议,商討小组内岗位的名目、数量以及岗位职责。第二:各小组长召开组内会议,会议有小组长主持,选拔组内各岗位的人员,选拔方式可先报名竞选岗位,然后组内投票选举合适人员负责纪律、卫生、学习等方面的管理,也可实行轮值制及小组活动挑选制。第三:组内学习各岗位职责,落实责任制,实现全员参与管理班级。

明确小组岗位职责即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明确职责可确保小组工作具体落实;可发挥每个组员的实力,使每个组员在小组中发挥着实质性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减轻组长的负担和压力。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也能从中得到相应的锻炼,培养自身的责任意识,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在实行职责的过程中,也能增强组员之间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加强组内成员的沟通与交流

结语:

在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中,学生往往难以有效服从班级管理制度对自身言行进行科学规范,进而不利于班级管理,而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模式可以实现“人人参与”班级管理,同时可以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进而弥补、解决传统班级管理上的弊端。上述是我校在实施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进行小组建设的几点做法,希望能给一线的班主任提供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

[1]孙萍丽.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班主任,2021(19):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