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与学前音乐教育活动融合深化课堂学习的策略研究

2022-05-15刘建东陆诗怡阮佳慧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互联网+音乐幼儿

刘建东 陆诗怡 阮佳慧

学前音乐教育活动,又称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学前幼儿为主要对象进行的音乐教育活动。当前学前音乐教育活动普遍只停留在表面化的教学,例如有些音乐教学活动中歌曲表演、作秀痕迹太重,而只是让幼儿记住了歌词,熟悉了曲调;还有部分教师只是准备歌曲音频作为所谓的教材,却忽视了钢琴以及其他乐器音色的纯粹给幼儿带去的音乐启蒙……种种音乐教学活动的实例都体现出众多幼儿园忽视了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相较于另外四大教学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领域,艺术领域中的音乐教育对幼儿的积极作用难以体现。学前音乐教育活动是学校音乐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美育工作的起点。[1]学前音乐教育活动要以幼儿身心发展为重心,融合“互联网+”技术,落实学前音乐教育活动的多层次目的,探究幼儿艺术内在发展,以实现学前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

一、学前音乐教育活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为了使幼儿能够得到更充裕、更普惠、更优质的教育,学前教育的深化改革成了国家教育事业中长期发展的关注重点之一。但由于“小学化”等各种方面因素的影响,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一度受到家长的忽视,学前音乐教育活动更是受到了不少冲击。即便许多幼儿园在试图改变这一次现状,但是设施落后、教学模式老套等问题让学前音乐教育活动的发展停滞不前。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抑制学前音乐活动发展

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民生焦点。早些年的电视上总出现一些面向学龄前幼儿的高端教育产品——5岁儿童认识3000个字,七岁儿童熟记1000个英语单词……喊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一些私立幼儿园趁虚而入,开设了小學内容的课程学习,而为了生源竞争和适应这种竞争的需要,一些公办幼儿园也不得不同步跟进。此外,一些教育资源丰富的小学在招生时进行较高难度的入学考察,不少家长为此感到焦虑,使得不少幼儿园为顺应此类社会现状不得不向“小学化”迈进。[3]在这种超前学习的影响下,教师和家长对学前音乐教育活动的忽视成为了幼儿音乐素养得不到提升的根本原因。

(二)学前音乐教育活动内容的局限性

从学前音乐教育活动的总体上看,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方式单一。“每课一歌现象”是幼儿园音乐课堂的普遍现象。但幼儿只是学会了如何唱这一首歌,幼儿的音乐审美素养并没有得到实质提升。教师不能只教幼儿唱某一首歌,而是要教幼儿如何唱歌,如何感知音乐的美。教师的真正职责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仅仅是“授之以鱼”。笔者调研,在某市实验幼儿园大班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让幼儿学会模仿重复歌词的句型造句,可是这样的学习目标往往是用于语言活动上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是刻意地重视幼儿语言活动的发展,而轻视了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实质是教师并没有真正领会到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内在本质,只是将音乐活动当作语言活动一样,做歌词的教授。教师虽然明白应该从幼儿的成长角度出发培养幼儿,但是往往为了跟随园内教学大纲与要求的设定,教师通常刻板、简单地使用教材,不仅没有以幼儿为本,还让幼儿在活动中的丧失了主动性,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无法得到激发。

(三)教师音乐技能水平整体欠佳,教学形式缺乏创新

一个拥有合格的音乐素养的幼儿教师,只有具备基本的音乐鉴赏能力,才能够选择出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的音乐,才能分析出幼儿能够从音乐里学习到什么知识,才有能力、有余力进行高质量的教学,给幼儿正确的引导和培养。[4]在学前教育的专业学习中,一名教师需要传授幼儿五大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相较而言,音乐的学习较复杂,专业性强,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同时学前音乐教育课堂有别于小学音乐教育课堂,一方面幼儿教师难以给幼儿传授专业音乐知识,另一方面,学前课堂自主性、灵活性更强,不易控制。因此在众多不可控因素下,使得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上关注度不高、积极性不强,从而导致教师在自身学习时模棱两可,自我要求不高。教师对音乐教学活动没有设定规整的教育结构,教学形式落后,设计出的课堂内容相似,并没有真正落实因材施教。[5]再加上科技水平的提高,传统教学工具钢琴的练习与使用次数也越来越少,教师多以播放音频的形式将歌曲呈现给幼儿进行鉴赏,忽视了基础的乐器演奏为培养幼儿音乐兴趣的巨大作用。

二、“互联网+”与学前音乐教育活动融合的优势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涌动中,“教育+互联网”这一概念被人提出。而学前教育作为幼儿起始教育的关键阶段,可融入“学前教育+互联网”这一概念。在音乐教育的领域,相较于传统的学前音乐教育活动,结合“互联网+”的众多特性,能够更大化地解放幼儿发展方向的局限性。

(一)“互联网+”创新课堂教学互动形式

教师在课程教育期间仍沿用传统理念,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内容的单向灌输。[6]这也就顺应了许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有更多的知识产物,导致如今的学前教育以知识性的教育为主。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替代传统教学形式,以音乐教学为例,幼儿教师可以使用音符拟人化技术,给予每个音符相应的名字和属性,如名字叫do的音符给予相应的音效,即“do”的音调,将其他六个音调——re、mi、fa、sol、la、si以相同的方式设计独特的形象,并进行整合制作成动画,增强课堂趣味性,从最基本的音乐知识、最童趣的形式出发,让幼儿认识音乐,学习音乐,爱上音乐。由此教师作为幼儿和音乐之间的媒介,将课堂教学和互动交给幼儿和音乐,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相对复杂、难以理解的内容能够以有趣、简洁的方式传授给幼儿。同时结合当下疫情很不稳定,线下的集体化教学其实时刻对幼儿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可以借助互联网电视、PC端等应用技术打造线上学习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以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和成长,创设一个便捷有效的音乐教学环境。

(二)“互联网+”大数据打破教学内容局限性

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中国多数幼儿园是以集体式教学为主,或是以集约式、军事化的形式进行幼儿学习、生活的管理。[6]这导致教师必须顺应学生整体的审美取向去选择一种大众化的音乐鉴赏,也就将教学内容的选择局限化了,难以让幼儿产生对音乐学习的新鲜感和兴趣性。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特征可以搜索到各种各样的音乐类型,而如今教师仍将生活教育类的儿歌作为教学内容主体,一味地希望幼儿从中学习到生活技能,能够在家长面前有进步的表现,给家长一个交代。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搜集和筛选,选择一些适宜幼儿鉴赏的传统音乐,同时教师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讲解,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而且可以提升幼儿的民族信念感,能够抽象地给予幼儿“民族”“国家”的基本概念。同时杜绝将涉及情爱和具有负面情感的流行歌曲给幼儿欣赏。

(三)“互联网+”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推动学前教育深入改革,而无论幼儿园课程如何变革创新,均需以幼儿为本的理念为基础,确保幼儿园课程的设置能够契合幼儿个性化发展需求。[6]学龄前幼儿正是审美观念建立的重要时期,包括音乐审美取向,每个幼儿喜欢不同节奏不同类型的歌曲,而传统的、“复制式”的音乐学习和非“审美性”的音乐活动使儿童失去了创造和展现自我的天性。利用“互联网+”的音频动画制作等技术,可以从不同的歌曲中抽取不同的小节,先给幼儿欣赏每一个小节的节奏和音调,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音乐审美自行将这些小节拼凑成一小段曲调,给予幼儿一个成为小作曲家的机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而不是直接将现成的作品直接呈现给幼儿欣赏和学习。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充分展现音乐教育的“独特性”,还能够促进幼儿个性化审美发展,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能够提升幼儿多元化音乐鉴赏的能力和整体的音乐素养。

三、“互联网+”与学前音乐教育活动融合,深化课堂学习的建议

(一)提升设施质量与使用频率

若想加快加深現代信息技术与学前音乐教育活动的融合程度,高质量的多媒体设施是必要的物质条件。教师通过先进的设备可以将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元化信息相结合,丰富幼儿的视听观感,将抽象的音乐逐步分解成为简单的、清晰的、具体的事物,譬如,在《乡间的小路》这一幼儿歌曲中,展现出来的是蓝天晚霞、牧童老牛、田间小路等悠扬的乡间风景,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基本没有见过,难以想象。此时就能够将音乐中的元素变成图片视频等直观事物,加以教师的形容与描述,让音乐的学习具体有实感。让幼儿在学习基础音乐的同时,感受音乐中包含的情感与意义。除此之外,多媒体设施的使用频率也与“互联网+”与学前音乐教育活动融合密切相关,把握好这个度才是关键。现代信息技术是为优化教师课堂的辅助工具,过于频繁使用,或者使用时机不当,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譬如:分散幼儿对于课堂本质内容的注意力,弱化了教师的引导作用等等。但是,倘若教师放弃或鲜少使用多媒体设施,无论是对信息时代下成长的幼儿,还是对教师自身发展都有不利的影响。一方面,幼儿的艺术敏感性与发散性思维等能力受到了限制,且不利于幼儿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教师会渐渐跟不上教育的发展与进步而被淘汰。

(二)优化教学过程与课程质量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前音乐教育活动相融合的目的,在于打破传统的无差别音乐教育过程,按照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不同班级不同性格幼儿的具体情况,有目的性针对性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譬如小班三岁幼儿,经历了动作与听觉的敏感期,学会了走跑与说话,教师就可以利用该年龄段的特点,将弹跳的动画与动感的音乐结合,或将宁静的视频与舒缓的音乐结合,刺激幼儿的听感。在幼儿随着音乐舞动时,还能够发展巩固幼儿动作技能,做到幼儿的综合性协调发展。虽然现代信息技术与学前音乐教育活动这样的融合看似简单,但是并非简单相加,而是需要教师在新技术下不断实验磨合,打破并优化传统的教学流程,丰富教学的内容与过程,找到更契合的教学节奏,如此才能用课堂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浓厚兴趣的同时,达到幼儿综合性能力的发展。

(三)创新教学模式与课程设计

传统的学前音乐教学模式即为教师教学,幼儿跟唱,并且对于课程内容也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数据库。倘若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学前音乐教育活动,则需要创新出更灵活的教学模式和丰富的课程内容。首先在教师向幼儿单向传递这一基础上,发展成为双向传递。幼儿经过教学指导与学习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幼儿一些独立思考的成果组织整合,加以修改,重新反馈给幼儿。比如说老师将每一个幼儿对自己的认识与介绍写成一首歌,当做他们的起床铃,里面用的乐器节奏都可以是幼儿自己敲击拍打出来的;其次,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多样化的特点,给予幼儿丰富的音乐体验化教学,将音乐的感染扩大化,以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例如根据音乐的节奏强弱,配合灯光氛围;根据色彩的不同,变化音乐的快慢强弱等等。最后,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不必彻底摒弃传统模式下的内容,可以在此基础上弱化环节性,增加幼儿主观创意性的内容。放松课程的结构,设计出能让幼儿能在一定的纪律与规则下得到尽情充分展现与释放的低结构化课程内容。

四、结语

“互联网+”与学前音乐教育活动的融合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我们更需要抓住“互联网+”的发展优势,打造便捷有效的教学环境,开设出灵活有趣的教学课程,实现学前音乐教学上的突破,让幼儿享受课程乐趣与魅力的同时,为提升幼儿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幼儿音乐艺术灵敏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菲菲,邹玲.新时代学前音乐教育活动: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基于山东省部分地区的调查[J].潍坊学院学报,2021,21(01):109-113.

[2]高晋芳.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研究[J].北方音乐,2020(14):199-200.

[3]刘芬.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浅探[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11):46-47.DOI:10.16586/j.cnki.41-1033/g4.2021.11.022.

[4]李卓蔓.中国学前音乐教育活动的发展及其时代挑战[J].戏剧之家,2021(33):116-117.

[5]邓楠.关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思考[J].黄河之声,2020(07):139.DOI:10.19340/j.cnki.hhzs.2020.07.137.

[6]刘晓彤.“互联网+”背景下推动幼儿园课程创新的路径探析[J].中国新通信,2021,23(18):231-232.

附言:本文系嘉兴学院2021年大学生科技创新“SRT”项目《“互联网+”与学前音乐教育活动融合深化课堂学习的策略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互联网+音乐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音乐
音乐
幼儿画刊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