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新大赛视阈下的技工院校 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研究
2022-05-15张建青鄢木秀
张建青 鄢木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战略后,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丁一系列政策,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创新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十政策措施的意见》出台后,在全国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推进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18)138号)提出要广泛开展各类创业计划、创业技能等专题竞赛,规划开展各级各类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2019年,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单列,开创技工教育双创工作新格局。目前,大赛已经成为覆盖全国所有技工院校、面向全体技工院校学生、影响最大的赛事活动之一,有助于深化技工院校创业创新教育改革、促进技工院校学生全面发展和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一、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现状和困境
(一)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概况
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自2019年开始,每隔2年举办一次。2019年8月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通知发布,各省市和院校积极参与,经过激烈的校赛和省级决赛角逐,全国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13所技工院校推荐报送133个项目参加国赛网评。项目涉及领域广泛,排在前三位的是制造业类占35%、社会服务类占24%,文化创意服务类占19%。经过来自全国多位专家的严格评审,60个项目进入国赛现场决赛。2021年6月第二届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通知发布,各省市和院校积极参与,经过激烈的校赛和省级决赛角逐,全国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34个院校234个技工院校推荐报送302个项目进入国赛网评,项目涉及领域广泛,排在前三位仍是制造业类、社会服务类、文化创意服务类。经过来自全国多位专家的严格评审,80个项目进入国赛现场决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参赛院校和参赛项目快速增加,学生参赛热情高涨,项目凸显了技工教育的特色。
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对于推进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工作,促进大赛成果转化,优化创业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促进技工院校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也具有重要意义,参加大赛有利于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创业创新热情,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实现以赛促创和以赛促业的目的。
(二)技工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
技工院校是指导学生参加创业创新大赛的主力军,也是开展创业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参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技工院校创业创新教育的开展质量。从第一届和第二届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参赛情况来看,技工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不够理想,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一)创业创新教育认识不足
部分技工院校创业创新教育观念滞后,师生对创业创新教育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管理部门及教师对创业创新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大,宣传方式陈旧,创业创新氛围还不够浓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仍旧比较淡薄。院校有些部门对创业创新教育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创业创新教育是教务处、学生处职能部门的事,其他部门或者二级学院只需做好协助工作。创业创新教育缺乏顶层设计,导致在项目申报过程中,二级学院和其他部门被动应付,甚至置身事外,影响了参赛项目数量、质量和竞争力。部分院校和参赛团队是在功利化思想的影响下参赛,院校主要是为完成各种考核任务和评比指标;而参赛團队是基于获奖可以为自己的考评加分。
(二)参赛项目质量不高
参赛团队成员素质参差不齐,团队结构不合理,多是统一专业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参赛项目的工作主要是由项目负责人和指导老师来完成,其他成员不积极参加项目内容的探讨交流和前期的市场调研,集体的智慧得不到充分发挥。
项目前期的准备不充分。很多参赛项目是临时准备,未针对经济社会实际进行充分调研,缺乏核心技术和实践性,影响了项目质量。由于部分技工院校创业创新基地缺失或运营效果不佳和校外创新创业孵化园建设滞后等多种因素导致很多项目前期培育不充分,停滞于创意阶段,在落地实施方面存在较大困难,这也给地方高校实施创业创新教育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项目计划书的撰写缺乏专业指导,商业模式不够创新,核心要素阐述不全,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撑,甚至有些项目计划书格式都不规范,语言表达不清晰。后期更是缺乏对项目的打磨和凝练。
(三)创业创新课程体系不完善
目前技工院校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还不完善,缺少系统化设计,也未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全面的实践体系。课程设置形式单一,更无法实现专创的深度融合。在大部分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未真正落实国家出台的休学创业和弹性学制等教学改革措施,甚至有些技工院校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开设几门相关课程,组织师生多参加相关竞赛,多申报几个项目,多鼓励学生成立工作室或成立公司等。
(四)创业创新师资队伍水平不强
技工院校创业创新教育专业师资缺乏,指导教师水平亟需提升。调查显示,技工院校创业创新教师多数来源于校内各个专业的教师、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等。由于缺乏相关的创新创业培训、创业经历和创业实践,且理论知识薄弱,导致授课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内容偏重浅层次的理论教学,缺乏有深度的理论知识、经典的实战案例和鲜活的素材。另外,多数技工院校缺乏具有丰富经验的创业创新项目指导教师,项目指导仅停留在浅层次,无法进行深入和针对性的指导。
二、开展技工院校创业创新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构建全面培养模式
实施“校园+孵化园+产业园”三园融合,打造“产教育人”新方向。一是立足校园,开展创业创新基础教育,建设创业创新课程体系,打造“理论型+实践型+创新型”师资队伍。二是立足孵化园,将创新创业实训实操搬进课堂,进行项目化、团队化教学,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进行师生共创。三是立足产业园,依托区域产业特色开展创新创业实战,开展产业特色研究,孵化落地项目,促进产业新发展。
实施“校域+云域+区域”三域联动。“校域”有人才优势,为筑巢引才提供新机遇。面向技工院校制定吸引全省优秀项目落地的专项创新创业优惠政策,设置项目孵化、扶持奖励基金等专项经费,真正吸引优秀的创业人才和项目成果落地。“区域”有产业优势,为校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生态,紧跟新兴产业的需求,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以产教融合为导向,构建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建成富有技工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服务技工院校创业创新教育改革。“云域”有资源优势,“线上云资源”和“线下园区基地”互融互通,辐射面更广,服务效率高,实现“政、校、企、研”联合培养产创融合人才的新局面。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技工院校要针对院校、专业和学生的实际,开设具有技工特色的创业创新教育公共基础课,并将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与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相荣誉,在通识文化学习基础课中增加创新创业通识类课程,在专业课中渗透符合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开设市场开发、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等创业创新实践课程。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将大赛项目要求引入课程设计。充分利用国内外院校的精品课、网络视频公开课、慕课等优质课程资源,并运用互联网技术,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建设本校特色的课程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个性化、富有特色的课程配套资源。优化创业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和鼓励教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改革中,在课堂上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知识和提升技能。
(三)开展创业创新实践
技工院校要密切联系当地的社区、街道、企业等,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前往农村、社区、街道开展社会调研、市场调研;到企业进行实战体验,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形成以创业实践、大赛参与、就业见习、挂职锻炼为主要内容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技工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体系。技工院校在开展创业创新实践中要注重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技工院校要鼓励学生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发挥聪明才智开展原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二是教工院校要引导学生真正地进行创业创新实践,实事求是,塑造学生的创业素养。三是技工院校要强调和引导学生在未来岗位和生涯领域当中,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四是技工院校要引导学生不要过分去追求高大上,从小出着眼,解决某个领域一个小问题。五是技工院校要引导学生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持之以恒,培养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在某个领域深入研究,坚持研究,根植创业,持续创新,不断创造。
政府相关部门要广泛组织开展各类创业计划和创业技能等专题竞赛,同时鼓励技工院校积极参与“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全国创业培訓讲师大赛等各类创业创新比赛。各个技工院校要根据本校专业实际,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工坊等,开设针对性强的训练营,从中选拔各类创业大赛的参赛项目团队。
(四)加大师资培养力度
技工院校要加大创业创新师资培养力度,建设一支高素质、多元化的创业创新师资队伍。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参加各类相关专业培训或到企业实地走访,提升创业创新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邀请创业创新领域的专家分层分类对院校负责创业创新教育的领导、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开展培训,提升他们的创业创新教育教学能力和指导水平;邀请校外专家学者、企业家等优秀人才担任院校的兼职授课教师或指导教师,增强师资队伍力量;联合“校校、校企、校研”力量,打通“培训+项目+转化”导向的师资队伍建设路径,提升创业创新教师指导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浩.技工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1(26):52-53.
[2]穆桂琴.技工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汽车专业融合探究[J].中国培训,2021(12):48-49.
[3]牟静、王宇琳.“四维联动”打造技工学子创业创新的“生态圈”[J].中国培训,2020(2):22-25. 000001811511.
[4]李兴军、古斯婷.全国性技工院校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工作思考[J].中国培,2019(7):51-52.
[5]刘爱军、李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践与思考——以陕西省地方高校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3):92-96.
[6]张程、司玉娟、张卓等.“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高教学刊,2018(17):32-34.
作者简介:张建青,(1979.10-),女,汉族,福建省福安市,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和创新创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