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信息技术助力小学科学教学开展策略

2022-05-15杨乐满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课件多媒体

杨乐满

摘要: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对多媒体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使多媒体教学对信息高效呈现,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科学

一、引入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仅仅依靠原来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我们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最新科技、科学发展历史,以及丰富的科学知识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体会地体会到科学的无限魅力。进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掌握大量科学知识。多媒体教学方式具备独特的作用和优势,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静态和动态演示进行有机结合,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结构,用动画、图片、文字、语音等内容生动地展示在屏幕上,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听力、脑力、视觉等器官,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有趣生动,进而使学生们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记忆、理解和掌握。

教师在小学科学课程《声音》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以及如何传播。在实验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静下心来仔细倾听周围的声音。这个单元的课程实验我们可以分两节进行,第一节课我们主要让学生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倾听身边的各种声音,但由于我们处在教学环境中,学生机会不会听到任何声音,这时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回想一下生活当中的一些声音。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很多学生的答案都会是汽车的鸣笛声、小狗的叫声和人们的说话声。我们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很多学生虽然怀探究科学知识的热情,但很多学生也仅停留在为了实验而实验的层面,或者是为了解决一些实验问题。根本没有达到我们的真正的教学目的。如在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实验中,教师只为学生提供简单的铁片和小锤等实验材料,虽然声音是可以通过敲击铁片产生,但学生仍会不会对声音的产生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因为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属于很常见的自然现象,所以无法引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这使得整个科学实验课程也就失去了意义。

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首先,我们要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实验对象产生兴趣。其次,由于教室场地的局限性,我们很难准备更多的声音材料。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电脑直接将图片和声音结合在一起,形成单独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进行第二节课时,我们就可以将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在课件中学生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动物、事物和人物。如大自然中的风声和水声,各种小鸟的叫声,以及熙熙攘攘闹市中得车流买卖声,校园中孩子的读书声,这里有学生日常可以听到和看到的事物,也有学生们不熟悉的事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一些图片隐藏起来只播放图片的声音,让学生通过声音分辨事物,进而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索的兴趣。在接下来的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预设几种研究方案,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与课件进行互动,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让学生们的想法走在我们的前面,真正地做到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科学知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讲解比较抽象复杂的知识时,如果只是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很难突破教学重难点知识。而科学合理地利用先进多媒体手段,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分解教学难点,将抽象复杂的知识简单地呈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教学“昼夜交替现象”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准备课件在课堂上播放地球的运动状况,使学生对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产生直观的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地球的自转,教师在准备课件时,可以制作一个小人站在地球上,制作一轮太阳。通过这样的展示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天体知识的学习兴趣。从地球的自转开始,持续移动太阳的照射点,对于地球的昼夜变化,教师不用太多解释,借助直观展示可以让学生快速地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

三、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新课程的导入与之后的教学都有直接联系。教师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游戏导入法、观察导入法、示范实验导入法等多种导入策略。借助恰当的时机,通过多媒体教学设施进行新课程导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讲解“植物的生长变化”时,教师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只是单纯地通过图片和口头的讲述,让学生发挥想象,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面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多媒体设施,将植物的生长过程制作成课件。教师可以制作一个橘子树成长的过程,在课堂上播放橘子开花授粉,最终结出果实的过程。利用形象的画面,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植物的生长过程产生更直观地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最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更充分地掌握植物生长过程的相关知识,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四、通过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施直观形象的优势进行教学展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维护生态平衡”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将动物、植物相互联系做成一个食物链和食物网,也可以给学生展示动物、植物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课堂上的播放和展示,让学生对于动植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产生更详细的了解,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态平衡观念,紧接着让学生对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进行了解,引导学生积极探讨。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启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多媒体是当前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在优化小学科学教学形式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上的合理应用,通过与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紧密结合,才能真正成为优化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力工具,进而提高小学科学教育的成果。

参考文献:[1]王建锋.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小学科学教学[J].名师在线,2020(07):88-89.

猜你喜欢

多媒体技术课件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