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综述(2011-2020年)

2022-05-15赵菁源

民族文汇 2022年15期
关键词:史料

赵菁源

摘 要:本文通过对2011—2020年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的核心期刊论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对其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根据回顾和研究2011年至2020年这十年间中国音乐史学的发展历程,展示了这段时期内中国音乐史学取得的学术成果,展望了中国音乐史学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音乐史学;史料;中国音乐史学学术会议

中国音乐史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中国音乐史学的基本知识内涵包括哲学知识、音乐学知识、文献知识、历史知识、语言知识、中国文化知识等,这些知识内涵构成了中国音乐史学理论体系。如今,中国音乐史学的发展日趋渐熟。近年来,不少学者撰文对中国音乐史学的发展进行了梳理与总结,也提出了构想与展望。本文针对近十年来中国音乐史学研究,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国音乐史料建设

史料是音乐文献中最为原始、真实或最接近真实的资料,史学研究是建立在丰富、详实而准确的史料基础之上。如王小盾、金溪的《论中国音乐史料的编撰》,认为编纂音乐史料是进行中国音乐史研究的基础,根据其近年来的音乐文献学实践,提出在整理出版音乐古籍的工作中,须重视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在分类汇编音乐史料的工作中,须注意向中国史学取资,建立同学术目标相适合的体例并严格遵循;在辑编散佚乐书的工作中,既须注意资料完备,也须注意古书结构的复原及应该通过搜集整理特殊音乐文献(比如域外音乐文献、民间唱本文献),来开拓中国音乐史料学的新领域。徐元勇在《谈中国音乐史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中强调了中国音乐史與中国音乐史学是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关系,对于古代历史音乐人物生平、音乐作品考证、音乐典故出处、音乐形式源流等问题的研究,都要充分利用文献史料的记载。历史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史料、史实与史观三个问题。史料是历史的文字,是过去历史史实的记载。任何史实的基本描述,都要以史料为证。史观决定了史实记载和史料利用者的态度。关于中国音乐史学史料的相关文献还有吴昊《也谈“第一部<中国音乐史>”》,余璐《对音乐口述史学术方法论定位问题的思考》,赵书峰、单建鑫《音乐口述史研究问题的新思考》等。

史料是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在音乐史学家前辈们的文章中深深感受到语言的严谨性、史学方法的重要性和学者的专业研究精神。同时,对于史料的研究与应用,在音乐史的拓展中都应保持着敏锐、谨慎的态度,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真实面目,这是每一位音乐史学研究者都应遵守的原则。

二、中国音乐史学学科建设

随着中国音乐史学学科的发展及拓展为这一学科向着纵深研究和横向拓展提供了基础,中国音乐史学的研究具有前沿性和专题性。

肖艳2013年发表的《李纯一与中国音乐史学 “史证范式”的建立——以“多重证据法”为例》指出李纯一先生将考古材料与文献资料有机结合, 在中国音乐史研究中自觉运用“多重证据法”的方法本身已经形成了一种科学范式,是以求真为宗旨, 强调客观实证的范式。“多重证据法”对音乐史学界科学共同体的结构影响, 就是大大强化了证据的作用。证据虽然不是“多重证据法”的全部, 但却可以成为衡量学术规范的准则。田可文于2018年发表的《历史的观念:中国音乐史学与史学的关系及其他》,文章作者通过论述音乐史学与史学的关系,得出音乐学的各分支学科迅猛发展对中国音乐史学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中国音乐史学更依赖于对中国历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借鉴。郑锦杨于2019年发表的《中国音乐史学发展的四种重要视野》提出了系统视野的研究,从历史学系统与音乐历史学系统的视野对中国音乐的历史研究;宏观视野的研究,以空间的宏观视野、乐史的宏观视野,对中国音乐的历史研究;关联视野的研究,尤其是音乐与紧密相关学科的交叉跨界研究;世界视野的研究,从中外一体、世界视野对中国音乐的历史研究四种学术视野,有助于音乐史学整体发展的重要研究。

除此以外,中国音乐史学学科建设的相关文献还有郑祖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陈荃有《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著的发掘与认知》,洛秦《中国音乐史学史研究的意义——研究属性、观念、范畴和范式的思考》,陈永《中国近代音乐“传记史学”述论》,项阳《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理念拓展的意义》,赵维平《中国音乐史的学科建设》等。

三、中国音乐史学学术会议

关于 2011—2020 中国音乐史学的学术会议,主题多集中在中国音乐史学的多学科方法融合研究、音乐文献研究、中国音乐史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音乐史学史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中国音乐文化史的定位、音乐文化史与音乐艺术史的关系、全球视野下的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等。如2011年11月22—23日在台湾佛光大学召开的音乐史学建构与宋代音乐史学·第二届中国音乐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11年12月6—8日在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召开2011年全国中国音乐史学高层论坛、2015年8月22—23日在北京召开的理念·视角·方法:中国音乐文化史学术研讨会、2015年10月23—24日在济南召开的融汇与拓展:中国音乐史学高端论坛、2015 年11月13—16日在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随园校区召开的中国音乐史学国际高端论坛、2016年6月18—19日在中央音乐学院召开的中国音乐史学的现状与前景暨中国音乐史学会理事会议、2017年10月20—21日在温州大学音乐学院召开的中国音乐史学史专题学术研讨会、2018年11月3—5日在四川音乐学院召开的2018· 成都·音乐史学方法论与学科新视野国际学术研讨会、2019年6月1—2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音乐与历史研究”会议以及每隔两年召开的中国音乐史学会年会暨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颁奖大会等。通过召开中国音乐史学学术会议为中国音乐史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交流平台,会议上的成果能激发出研究者们对学科有新的认识与思考。

项阳主编的《理念·视角·方法:中国音乐文化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于2017年7月在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该文集收录了当时会议的部分参会论文及近年在学界影响较大的部分成果,对拓展中国音乐史学理念、深化音乐学各领域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术交流会中出现新史料、新论点、新的观念和研究成果,给予参会者新的启发。同时,为中国音乐史学研究提供了交流平台,深化学者的多角度学术认识,拓宽与会者的知识视野。会议激励广大学者对史料进行充分挖掘,精细分析,积极推动中国音乐史学界研究观念方法的不断创新突破。

四、中国音乐史学的回顾与思考

关于中国音乐史学的回顾与思考的相关文献有程兴旺于2019年发表的《1949年以来中国音乐史学中唯物史观的回顾与思考》,文章从接受尝试、谨慎前行、大胆创见、恢复发展、多元并举、创新推进六个阶段对1949年以来中国音乐史学中唯物史观进行分析。回顾本学科的发展是为了中国音乐史学建设的新发展。相关文献还有杨善武的《20世纪中国音乐史学的著述特征及学术遗产》,其内容为20世纪中国音乐史学三个时期著述的不同特点在于:第一个时期以王光祈为代表的初创探索是基于史料的初步認识,第二个时期以杨荫浏为代表的通史建设是对史料、史实的全面梳理,第三个时期以黄翔鹏为代表的深入研讨是对一些史学问题所进行的深入探究。这三个时期又保持了前后的统一与继承性,主要表现在大的架构,一种按照中国历史发展、朝代先后分为不同的阶段、时期,一种按照部类、专题来设置论述的框架,以及具体内容特点,依据史料对音乐史实加以廓清,在搞清史实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的认识。冯长春《艰难的突围——“重写音乐史”史学思潮的回顾与思考》“重写音乐史”是20—21世纪之交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领域的一股重要的音乐史学思潮。这一思潮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观念的一次艰难的突围,它有力地推进了这一学科的发展。以20世纪中国音乐文化为主体的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任重而道远,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应在“重写”观念的引领下走向学术自觉。李淑琴《从研究的政治化走向学术化——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提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建立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走过了从20世纪50年代的初建,到80年代的恢复突破,再到世纪之交开展的持续十余年的"重写音乐史"讨论,这样一个从政治实用化到学术化,和从大一统的写作模式向着多样化转变的演变过程。当下学科正处转型的关键时刻,大胆学习新知识,勇于运用新方法,是促成学术转型、范式更新的关键所在。除上述文献外,还有任方冰《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观念问题》等。

纵观2011年至2020年中国音乐史学研究,其研究更加注重深度,拓展更加多维化,中国音乐史的研究体系日益成熟。中国音乐史学的发展还需研究者们开拓视野,发散思维,不断创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但我们需要对史料进行挖掘与考证。“因为一切历史时代的‘音乐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有‘历史的真实’与音乐史学家们‘想象的真实’”研究者所追求的只能是“研究的真实”不一定就是“历史的真实”。

猜你喜欢

史料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史料实证精神的培养
少说否定话
基于史料实证的历史深度学习——以《“鼎卦”的历史智慧》一课为例
唯物史观下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实践研究的思考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运用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