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

2022-05-15牛妞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牛妞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应透彻理解新教材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学情优化教学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历史知识,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提升历史教学质量。只有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寻找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构建高效课堂,才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发展思维,促进长远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有效开展策略

一、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1、能够培养初中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任何一种学科都具备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是初中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以及动力,历史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之后,核心素养能够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并随着教学内容传递给初中生,体现出历史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2、能够使初中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每个人都有着自身的思维,但是如果人的思维没有得到有效拓展,人就无法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初中生在课堂上接受历史教师的教育,在对历史学科产生兴趣之后,就会主动拓展自身的思维,为后续历史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能够使初中生正确理解历史,同时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初中生由于受年龄、社会阅历、知识面等因素的影响,分辨能力较弱。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获取海量信息。初中生在接触到纷繁复杂的信息之后,如果没有能力进行准确分辨,就可能会受错误思想或观念的影响。历史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初中生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历史,真正通过历史学习获得进步。

4、能够拓宽初中生的视野,使其了解更多、更丰富的历史信息

历史学科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学科,不仅能真实地展现过去发生的一切,也能为现在和未来提供有益的借鉴。初中生在课堂上学习教材内的知识,在课后可以自主查阅学习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历史信息,原有的视野局限便会逐渐消失,核心素养自然而然会得到提升。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

1、优化课前导入

首先,良好的课前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进行课前导入可以综合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营造出带有情感色彩的教学环境,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其次,运用信息化教学的方式进行课前导入,还可压缩本节课的有效信息,便于学生统揽本节课的学习宗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最后,信息化教学可以使课堂导入变得更加生动、多样,可让学生对历史课堂始终充满新鲜感,增加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喜爱。

例如,在教授《盛唐气象》一课时,教师便运用了信息化导入展开了课堂教学。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多方面认识到唐朝的繁荣,了解唐朝时期开放的民族关系与包容的盛世风采,加深学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这样的教学目的下,教师采用剪辑的方式选取了影视剧中具有时代特征的片段进行了课前导入。在视频中,学生可以看到穿圆领袍的女性纵马游街,可以体会到诗歌文化的繁荣,还能略窥长安城的风采,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在鲜活的场景中感受到了盛唐的风貌,为接下来教学的展开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当然,教师在学生观看完影片时要向学生强调,史实与影视作品的不同,帮助学生学会辨析生活中历史信息的真伪。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再现了盛唐的繁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会不自觉地对大唐盛世充满向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便捷了人们的生活,也便捷了教师的课堂教学,但教师一定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不能随意选择与学生学情或教学内容不符的信息资源进行课前导入,这样便失去了课前导入的意义,也违背了信息化教学的初衷。

2、创设探究情境

在探究式教学情境下,教师利用相关的素材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了解每一段历史后面蕴含的价值,并从中汲取获得独特的人生感悟,唤醒其强烈的民族意识。由于初中历史内容较多,且时间跨度可达上下五千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实现沉浸式学习的效果,对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可能只局限于浅尝辄止。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搭建情境,让学生实现沉浸式学习。

例如,学习到《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个章节内容时,由于当代学生没有经历过社会动荡、国破家亡的战争年代,他们的确很难理解抗战胜利的意义。鉴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抗日战争的纪录片或者电影,以此刺激学生的感官。视频播放结束后,很多学生都表示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从未想到战争如此的残酷和艰难,但就是在这个残酷的状态下,中华民族奋勇抵抗迎来了战争的胜利,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英勇与伟大之处。通过情境引导,学生对抗战胜利的意义有了一定的理解,并主动去探究抗战胜利对中国、对世界更为深远的意义,从而进一步深化自身的学习体验。

3、强化自学意识

教学改革背景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开展日常教学。因此,在课堂知识指引环节下,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根据相关历史知识着重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动力。教学中教师还要明确基本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所求,基于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内容,完成历史知识的介绍。学生在探索下能够理解历史、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意义,其知识探索欲会得到增强。

例如,在《鸦片战争》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在课堂内以问题的形式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首先,让学生考虑“禁烟活动与鸦片战争之间的关系?”随即向学生提问:“鸦片战争发生的主要导火索是禁烟运动吗?”基于问题方法,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随即让学生完成本堂课的相关内容学习,学生会给出一定的答案和自己独到的见解。随后,在历史知识教学结束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对鸦片战争进行探索,根据自己搜集到的相关信息,结合不同的史料,对历史形成独特的分析眼光。

三、结语

历史是一门需要学生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学科。新课改背景下下,初中历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发挥其组织和辅导作用,充分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多元有效的教学手段,增强历史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提高歷史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玉美.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J].善天下,2020(16):736-737.

[2]张佰成.新课改后初中历史教学的思考[J].才智,2020(5):13.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