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平台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初探
2022-05-15乔亮
乔亮
前言:当前,微博、微信等数字化互动媒体为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提供了新的可能,同时,新情况、新问题因网而生、因网而变,尤其是短视频App的出现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与现代新兴技术相结合,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主动占领网络思政主阵地和话语权,将短视频作为提升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重要抓手,形成网上网下思政教育合力,构建网络文化育人新机制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在高校网络文化育人中的重要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当前高校网络新媒体建设发展过程中,互联网平台有功能不健全、学生参与率低、传播渠道单一等特征,使其暴露诸多问题。随着移动应用市场的迅猛发展,短视频App从众多娱乐方式中脱颖而出。广大手机用户已经不满足于在社交平台发布图片和心情,而更青睐于制作一些小视频分享自己的生活。相较于图片和文字,声音和视频更能直观和形象地表达丰富的瞬间,短视频已成为当今时代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徑,成为高校网络文化传递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高校提高思想认识,抓好任务落实,强化问题导向,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在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短板上取得实质性进展[1]。
二、短视频App的特征及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
1.平台用户活跃度高。《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人,较2018年底增加7992万人。短视频应用更成为流量增长的主要拉动力,移动用户2019年使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应用消耗的流量占比超过了30%。大多数短视频具有时间短、内容丰富、视觉冲击、画面震撼、诙谐幽默、一键制作等特点,让学生将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再加上算法、大数据的推荐,会根据用户的观看时长、点赞行为和偏好,不断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内容,满足用户的观感期待。大学生群体是短视频App的最广泛群体和最大拥护者,而大学生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抓好这一群体的价值观养成教育,需要教育者做到“因势而新”,将传统的思政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制作蕴含丰富思政教育元素的短视频,通过短视频所具有的视觉表现力、情感渲染力、思想传播力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更加直观、生动和接地气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发挥正能量。
2.平台的交互性增强了参与性。美拍、火山小视频、梨视频、小咖秀、微视等短视频App曾相继占领网络市场,而作为后起之秀的抖音,却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发展成短视频App的领先者并抓住了用户的心。与前者不同的是,抖音用户可以通过视频拍摄快慢、视频编辑、特效(反复、闪一下、慢镜头)等技术让视频更具创意性,迅速抓住了消费主力。平台用户可以通过选择热门音乐作为背景,拍摄15秒的短视频,再加上滤镜、特效等易上手的炫技编辑手法,形成自己的原创作品,并接收其他用户的点赞和转发。由于软件打破了时空、专业设备、场景以及编辑技术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拍摄并一键发布,让“15秒拍大片”成为可能。抖音鼓励个性化表达,迎合了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新潮时尚、标新立异、渴望获得关注的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再加上滤镜、美颜、炫酷变装等功能的加持,大学生可以勇敢地在镜头面前表现自我、发挥才艺特长,并获得其他人的鼓励和认可。某种程度而言,这增强了大学生的自信心,满足了年轻人用轻松自由、个性草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理诉求和展示才艺,成为一种情感寄托和精神支柱。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将生活、学习中的点滴记录在短视频中。抖音正以一种不可阻挡的态势在校园里流行,并以另一种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
3.平台内容“泛娱乐化”,影响育人实效。根据《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数据显示,2020年,更多的三四五线城市和乡村用户进入移动互联网,下沉市场消费潜力持续释放。移动互联网消费主体下沉推动了内容生产的下沉,让下沉用户从观赏消费者变成了内容生产者,导致短视频内容逐步泛娱乐化。对于以青年群体为主的短视频App主力军而言,互联网平台的泛娱乐化是积累用户资源和发展用户粘性的主要手段。但大量降低道德标准、腐化价值判断的视频作品正严重摧残着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价值观念,不少学生受到低级趣味内容的影响,丧失了个人判断、社会责任感和精神追求。
三、针对短视频消极影响提出的对策
1.政府加强对短视频应用的监管。国家需要为大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针对短视频应用中的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短视频信息传播和网络监管的制度,对短视频信息的监督和网络安全进行监管,各级政府部门都应担负起自身责任,建立网络安全监管体系。政府也可以组建一支专业化的短视频监管队伍。这支队伍人员既是能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内涵的,又是能够准确辨别出短视频内容好坏的,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甄别技术来过滤或删除违背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视频,确保短视频内容正确性。
2.高校应对短视频消极影响的对策。培育具有新媒体素养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思政教师要不断更新理论知识,使用先进教学工具,对学生的思想问题进行教育,还要了解社会形势,了解大学生爱好,积极融入大学生群体,提高思政教育质量。面对大量网络信息的冲击,大学生应提高自身对信息的判断力和分析力。高校可以鼓励大学生创立校内媒体,也可以让大学生参与到学校校报、校园广播的运作中去,让他们充分了解媒介。高校还可通过开展媒介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正确看待媒介,学会批判性思考,正确分析媒介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3.主流媒体引领短视频平台,提高短视频内容价值短视频平台是多元文化的交汇点,不能偏离官方或者其他媒体的引导,主流媒体也应该顺势而为,积极地参与到短视频平台建设中,切实履行和践行社会责任,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主流媒体需要对其内容进行正面的宣传和引导,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增加短视频内容价值。
4.大学生应对短视频消极影响的对策大学生需要提高辨别短视频信息的能力。许多大学生虽然已经能够运用短视频来进行学习,但是自身辨别信息的能力较差。大学生需要更多地学习,提升自身对短视频的甄别和分析能力。一方面,他们能通过浏览器快速地查找到事件真实的来龙去脉。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观看官方媒体针对一些问题发布的新闻报道,大学生必须要学会获取可靠的信息,辨别虚假和不良信息,坚定理想信念,从而更好地抵制不良信息。大学生应合理规划时间。
四、短视频App推动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引导策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探索学生成长规律、新媒体发展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将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介相结合,主动占领网络文化育人主阵地,将短视频App与课程思政相融合,通过视频点赞、评论、弹幕以及网络直播等形式,多途径、全方位与学生沟通交流,发挥网络实境课堂的交互作用,构建高效智慧课堂。
1.运用生动直观的情境体验代替传统单一的说教,以“平民化”的方式将短视频App拓展为网络文化育人的新阵地。在高校网络文化育人过程中,尽量避免“表达官腔式、宣传口号式、机械灌输式”的教育,而要用广大青年学生广泛认同的情感需求和价值理念,获得学生共鸣和认同感,使得思政工作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深入到学生心中。
2.提高网络舆情引导力,引领主流价值观。越来越多的短视频App正在尝试将娱乐性与教育性相结合,让短视频真正发挥传播正能量、宣传主流价值观的积极作用,让大学生在积极的社会认同中获得正面的力量。这对于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高校要积极打造“两微一端一抖”的传播阵地,打造特色鲜明的网络文化品牌,发挥先进模范示范作用,形成联动机制,努力让以正能量为底色的网络文化产品具有更强大的传播力和吸引力,用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短视频App弘扬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高校要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主动遴选和广泛宣传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成为先进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作为思政工作者,更要适时改变传统的权威教化,寓教于乐,让从短视频中流传出去的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深地扎根在万千青年的心中。
3.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网络平台监管。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美好生活,不仅意味着更高的生活质量,也意味着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高校辅导员要树立网络责任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媒体、新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动作用的同时,更要重视短视频所隐含的良莠不齐的各类信息对学生的危害。要建立一批网络评论员队伍,利用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短视频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内容予以及时干预,特别是在发生突发事件的关键时刻,关口前移,及时引导网络舆论,敢于发声、敢于亮剑,维护正面评论,最大程度消除各种负面影响,维护学校的安定有序,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政府监管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环境,加大内容审查力度,制订惩戒措施。与此同时,高校可以将易班、中国大学生在线等平台与短视频相融合,遵循“真故事、小情怀、大思政”的理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挖掘身边的真善美。作为安定团结的教育之地,高校要治理有方、管理到位,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使短视频App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载体,让高校真正成为风清气正的模范之地。
参考文献:
[1]畅军亮.短视频APP推动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特点及其引导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9(4):81-84.
[2]陈恬,孙明辉.短视频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工作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23):5-6.
[3]骆郁廷,李勇图.抖出正能量:抖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2019(3):84-89.
[4]高健,康毓佳.浅析网络短视频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1):302-304.
[5]赵娜.短视频传播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20.
[6]华红林.抖音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影响[ 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4(05):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