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旅客运输行业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2022-05-15赵永飞
摘要:随着我国道路旅客运输事业的蓬勃发展,道路旅客运输成为了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服务性产业、与人民经济、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出行的最普遍手段。道路旅客运输能否健康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大局,道路旅客运输的效率和管理水平高低也相应地成为道路旅客运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公路交通发展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总量的增加更加容易遮掩住当前道路旅客运输存在的诸多间题,建立健全健康的道路运输系统,充分发挥公路运输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当下主要任务。
关键词:道路客运;发展趋势;发展对策;研究
道路旅客运输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道路旅客运輸比较重视。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国道路旅客交通运输必须长期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坚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服务于人民群众便捷安全出行,建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道路旅客交通运输网络。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道路旅客运输业已逐步走向现代化、信息化、产业化、集约化。企业车辆信息科学化管理系统的广泛运用,车辆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得到开发应用,将逐步代替传统的、人工的车辆管理模式,给道路旅客运输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现代客运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变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传统的经营模式出现了许多不同理念。道路旅客运输业要不断总结经验和学习创新,学习并研究车辆管理的新办法、新技术,不断提高道路运输企业的车辆管理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传统道路旅客运输的经营模式和组织体系。
1 道路旅客运输的特征与优势
道路旅客运输主要承担近距离、小批量的旅客运输,具有铁路等运输方式难以到达地区的长途、小批量客运及铁路、水运难以承担的短途运输优势。由于道路旅客运输有很强灵活性,中长途的大批量运输也采用道路进行运输。道路运输得以大幅度增长,公路覆盖面广、通达度深,汽车可以直接开展门对门服务非常方便。道路客运灵活机动,适应能力强,具有运输价格竞争优势。由于公路运输网络比铁路网和水路网的密度要大很多,并且分布范围也很广泛,客运车辆基本可以做到无处不到。公路运输在时间方面的适应能力强,车辆可以随时安排调度,从车辆调度到发车一系列的准备过程,衔接时间比较快速。特别是公路运输对乘客人数的多少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既可以个别车辆单独进行运输,也可以由多分布较广的公路客运网进行运输外,也可以离开路网深入到工乡村农村、城市居民住宅等地,由此通过这点可以看出道路旅客运输可以将旅客从始发地直接运送到目的地,实现“点到点”精准运输,是铁路、航空等其他运输方式无法与道路旅客运输相比的特点之一。在中、短途运输中,由于公路旅客运输可以实现“点到点”精准运输,中途不需要转乘就可以直接将旅客送达目的地,与其它客运方式相比,乘客在途时间短运送速度快,也没有繁琐的检票程序。对于组织经营者来说启动资金少,门槛低,资金周转快,道路旅交运输与铁路,水运的方式相比,所需设施简单,车辆购置费用也比较低。因此,投资兴办容易,投资回收期短。
2 道路旅客运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道路旅客运输的现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道路旅客运输业逐年加速发展。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完成的旅发量来看,道路客运已经成为主要客运方式,道路旅客运量旅客的周转量逐年增加,公路客运方式在社会经济及社会发展过程中上着越来越大的份额。我国公路客运服务方式和组织经营机构日益呈现多元化发展,公路运输服务方式逐渐向多样化发展,公路运输的经营主体逐渐趋于科学化。一方面,公路运输呈现出了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在竞争激烈的运输市场环境下,公路运输经营者通过利用吸引旅客上门等创新方式来最大限度占有运输市场,为旅客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服务,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此外在售票网点的设置、售票方式的多元化、站点的合理安排等方面,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另一方面,我国公路运输的经营方式逐渐向单车化发展。具体做法是在给予承包人相应的职责管理权限的同时要求承包人对其所承包的单车负全面的经济责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经营模式不仅有利于发展公路运输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和经营主体科学化,而且适应了较低水平的运输生产力,并在我国的公路运输经营模式中占据主导地位。客流分析反映道路客运主体地位。从全国道路客运的客运量、旅客周转量等数据反映,道路客运仍是运输市场的主体,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占比分别超过91%和40%。但是从市场需求与营运能力上分析,增长幅度差异明显,铁路旅客发送量与周转量增幅均远高于社会平均增幅,而道路客运周转量增幅仅1%,周转量占比下滑,两者之间竞争日趋激烈。
旅客出行便捷化。互联网改变着世界,现代科技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出行方式,尽管道路旅客的服务是如此的温馨体贴,但客流量还是在减少是为什么。因为在快节奏的今大,快捷是旅客出行的首要目标,旅客出行时最不情愿的就是把自己的时间耗费在繁琐的转乘和长时间乘车。
2.2 高速铁路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压力
高速铁路的运营为广大群众的出行提供了安全舒适快捷的服务,让群众在出行方式上多了一些选择,在方便群众的同时,对道路客运业却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随着高速铁路建设进程的加快,通车里程的增加和配套路网的完善,特别是大中城市间城际列车的开通运行,综合运输体系中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组成的旅客运输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国内外多年来形成铁路、公路、民航旅客历史分工和格局,被飞速发展的高速铁路旅客运输打破,高速铁路旅客运输以其行驶速度快、服务设施优等优势吸纳旅客,对道路客运形成强大的冲击,道路客运的优势在不断减弱,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重有所降低。道路客运业在长距离旅客运输和中心城际旅客运输中处于不利地位,不具备竞争的优势,这里有客观和主观上的诸多原因。理念落后,集约化程度低。道路客运曾经是中长途出行的首选方式,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且盈利能力强导致运输企业和客运站固守“守株待兔”的经营思路,几乎没有市场营销,长期以来道路客运普遍采用承包经营等经营管理方式,面对高铁快速发展市场变化时,由于经营集约化程度低,一时难以适应和积极应对竞争。
2.3 道路旅客运输发展趋势
随着高速公路及汽车专用公路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开展快速客运业务已经成为了主要目标。随着道路旅客网的完善,道路旅客运输面临其他客运方式的挑战,各种移动互联网出行软件 APP 的应用也成为新的通沄输体系中的新生力量,如:滴滴专车、定制巴士等。在这一服务理念的变革中,城市与城市的界限在逐渐模糊淡化。道路旅客运输业将更注重在专业化原则上的合作,与服务对象的合作。在经营管理方面,现在大部分公路客运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管理平台网站,并运用了道路运输信息监察系统,有的企业已经采用了车辆运行动态监控系统以及车辆行驶记录仪,可以看作是汽车的“黑匣子”。运输组织方式按照生产力的不同而分层次发展,在道路通行条件较好、客流量大的道路上,按符合现代企业建立制度的要求,建立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运输企业,在车辆配置上充分考虑车辆利用率及运输服务质量不同的要求。在出行方式上设置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以及人性化的服务将成为影响旅客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公路客运行业必须推进信息管理技术与行业管理的人性化服务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大数据发展应用,深化政府、社会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可以通过方便快捷的售票服务来吸引旅客。据调查,目前采取的售票服务新方式包括:提供异地联网售票、网上订票、电话订票、自动售票机售票等等。共同打造交通信息化服务新产业链,以智慧客运实现道路客运行业向信息化升级,让公路建设及公路客运场站附属设施的配置与客流更好地连接起来,同时还要根据效率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把道路旅客运输服务向纵深推进。
3 道路旅客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十一世纪是“速度经济”,信息传递的速度加快,科学技术进步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服务理念的换代更新速度也同时在加快。因此,从目前客运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客运企业需要跟上改革步伐在合适的时候改变原有经营服务方式,密切公路客运与其它交通运输方式的联系,这也是当下是公路客运企业寻求新的效益增长点的重要战略。我国公路客运业存在主要的问题是:
3.1 理念落后,集约化程度低
长期以来因为我国经济体制的固化、经济发展阶段较多等原因,我国对发展专业化、社会化、集约化的现代公路客运企业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多年来道路旅客运输普遍采用承包经营、联合经营等分散经营的管理方式,面对客运市场格局的变化,由于经营集约化程度低,资源整合难度大,难以适应和积极应对市场竞争。
3.2 负担过重,经营成本较高
由于道路客运实行市场化经营,用工、燃油等营运成本不断上升,再加上要承担车辆折旧和站场建设成本,这造成了道路客运业负担较重,盈利空间被极大的压缩,严重削弱了竞争力。
3.3 缺乏竞争意思和核心竞争力
高速铁路客运开通之前,道路客运是中长途出行的首选方式,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且盈利能力强,导致运输企業和客运站固守陈规,在经营方式和思路上缺乏宣传和营销策略。
4 道路旅客运输的发展策略
4.1 合理规划班线客运网络
近几年来,我国道路旅客运输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交通部努力推广“五纵七構”国道主干线的建设,将全国大都市、工业发展先头城市、交通枢纽和主要陆上码头相互连接,并连接全国所有人口超过100万的特大城市和大多数目前人口在50万以上的中等城市;这为道路旅客运输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机遇,我国正逐步形成一个与国民经济发展格局相适应、与其他运输方式相协调,形成了以高等级公路为主,一、二级快速路为辅的快速、高效、安全的国道主干线系统。
4.2 建立客运市场管理新模式
加强行业主管部门对客运市场的规范管理,改变客运市场管理没有规划、客运市场调整无依据、被客运经营者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研究规划细致的客运线路,制定科学的客运结构网络,构建一个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经济便利、安全有序的道路旅客运输网络体系。完善客运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道路客运线路运营统计分析纳入大数据时代的良性循环当中去、运力发展计划通过网络新闻媒体进行公示发布、同一区域内的重点线路经营权通过招、投标决定承运企业、建立经营权使用合同制等相应的管理制度,尽量避免因为客运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行业管理不规范从而引发的各类纠纷和矛盾。
4.3 深化道路客运企业改革
对客运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进行改造,对原本存在的诸多不合理的管理制度进行改变取其精华,对现存的有弊端的企业制度进行改革,用现代的、先进的管理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进行科学管理。
促进当前道路客运企业向集约化发展,引导一些在规模、资金、品牌、管理等方面具有强大优势和资源的老牌客运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吸纳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竞争力不强的小型客运企业,由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引导,以企业作为中坚力量改变整个客运市场的格局。加快对挂靠经营客运车辆的清理,将客运企业公司化改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新审批开通的的道路旅客运输班线和新购置的客运车辆全部实们公司化管理,对现有的承包经营的客运班线在达到承包年限后统一由客运企业回收,并通过置换的方式进行公司化改造,不接受公司化经营改造的承包车辆在经营期限到达后,由行业主管部门收回经营权。
4.4 大力发展农村客运
提升农村公共客运服务水平。着眼解决阻碍农客发展的症结。在政策上,给予农村客运保险和营运补贴扶特政策。在模武上打破传统班线经营榄式,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探索区域经营,延伸经营、预纳经营、专线经营等新模式,提高农客通达深度广度。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院长邵毅提出,资源整合运力共享。客运市场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就要求同存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汽车运输相较于其他运输具有方便灵活这一优势,水运、空运、火车客运输都对运输场所和路线有特定要求,不可能做到门对门服务。道路客运可以充分利用这点,以方便旅客出行为原则,构建结点術接运输,做到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紧密连接市、区、乡、镇、村之间的客运网络,培育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网络;增内涵扩外延提服务。道路旅客运输服务既要丰富内容,也要提升水平。为群众出行提供更为快捷、方便的出行服务。
4.5 提高安全行车意识
加大道路客运安全管理。以“安全管理基础提升、安保防范能力增强、隐患排查治理、市场秩序整治、主体责任落实、监管方式转变和从业人员素质提开”为日标,強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管理部门监管责任的落实。一是加强车辆动态监管。实施班线客车、旅游班车24小时动态监控。二是建立抽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动态监管制度。三是在长途客车上推行实名制购购票检查制度,提高长途客车客运行业从业入员治安防范意识,扎实落实汽车站实名制售票检验,弥补客运车辆中途上客无法査验身份的短板。四是灵活运用北斗监控等科技手段,加强对驾驶员和车辆的管控,通过智意信息系统及早发现天气路况等可能带来的影响,规避风险。通过监控平台提醒所有行车驾员注意,同时监督驾驶员行车中安全驾驶情况,重视源头曾理,掐灭事故发生苗头,从根本上杜绝事故发生。
4.6 全面提升道路客运服务能力
积极构建与铁路、民航相衔接的道路客运集疏运服务体系,突出道路客运网线的差异化布局,调整优化道路客运服务网络。结合鐵路、民航客运发展,积极培育中短途道路客运市场。加快完善高铁不能覆盖的道路客运网络,大力发展通勤车、短途驳载、特色旅游专线、商务快客、等特色客运业务:对从事定线通勤包车的,包车客运标志牌可按月申领:对线路固定,依托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完善的旅客出行服务平台,通过积极推进客运智慧化管理,完善智能调度管理平台,实时监督车辆运行动态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和制止车辆运行途中发生的违规现象。
5 结束语
道路旅客运输与人民经济、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出行的最普遍手段。道路旅客运输能否健康的发展峋着社会经济发展。就现阶段我国的道路旅客运输存在的状况,公路网密度还有待加深,管理办法还宗善。对道路旅客运输行业建设的发展方针和长远目标规划要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需求。与业同时在加快建设步伐的也要注重现实需要以便持续发展,提高公路网络的的通行效率,缓解交通局面的坚张,投入少、见效快,更具有现实意义。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够使当前的客运企业逐渐适应市场的变化节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道路旅客运输的经营模式和组织体系,才能够使道路旅客运输行业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龚露阳,刘振国.综合运输背景下道路客运转型发展趋势与对策[J].交通运输研究,2020,6(02):1-12.DOI:10.16503/j.cnki.2095-9931.2020.02.01.
[2] 马晓恬,张琳.道路客运与高速铁路协同发展现状研究[J].知识经济,2018(12):61-62.DOI:10.15880/j.cnki.zsjj.2018.12.034.
[3] 姚新胜,罗霞,徐广印,曲建华.公路旅客运输运力配置现状及趋势分析[J].公路与汽运,2010(01):66-70.
[4] 陈玉萍.关于道路旅客运输安全政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5):219.DOI:10.19569/j.cnki.cn119313/tu.201715196.
[5] 夏彩云,王艳艳.关于提升道路客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几点思考[J].新西部(下半月),2008(06):57-58.
作者简介:赵永飞(1964.01-),男,籍贯:辽宁凤城,学历:大学本科,职称:高级统计师,研究方向:交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