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满足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因分析

2022-05-15伍仲颖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政治思想

伍仲颖

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的满足度问题上不容乐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原因、受教育者方面的原因以及高校管理方面的原因。

1、思政课程本身的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与抽象,现实与理论缺乏联系。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许多内容,如《中国近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许多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中学差不多,尤其文科生可能对这些知识点还很熟悉,如果教师不就这些知识展开,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学生就可能觉得思政课是老生常谈从而产生消极抵触心理。此外,由于思想政治课程自身的抽象性,现实可感性不强,理解和接受都比较困难,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必须有从抽象到具像的能力。

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全球化发展等因素同样影响着思政课程的走向,伦理学也开始研究利益分配与道德形成的问题。市场经济需要平等、公平、诚信,这些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维度,但市场经济同时还强调利益,也就是说市场经济要在平等、公平、诚信的基础上实现利益,这就需要市场主体有其独立的判断决策和行为能力,还要有足够的创新能力,对于大学生而言,在人才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当属体现的再明显不过,大学生如果没有创新能力,没有独特的个性是很难引起用人单位注意的。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偏重谈理想,偏重谈政治觉悟,偏重讲贡献不讲索取,显然难以满足大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模式的不够科学也严重影响着大学生个性发展,显然,目前很多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问题上还停留在通过单纯的考试,就算还有30%的所谓平时表现分,无非也是通过上课的出勤情况或者作业的完成情况这种比较机械的方式来评定,当然,这是和灌输式教育,知识型教育目标设定相符的,但是这种教学评价方式无疑是不利于大学生个性发展的,现实的情商和政治信仰不可能完全用分数就可以得到表示,单一机械的评价方式不只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反而容易对大学生个性的发展构成无形的压力,甚至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实现延展,不容易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尤其是理工科。思想政治教育走不出教室,走不出教材,就不可能走进受教育者的心,不可能走进受教育者的脑,就更不可能引导受教育者健康个性的成长。显然,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关于意识形态的学科,是一门引领主流价值观的学科,是一门传承社会规范的学科。但是从辩证唯物主义者的角度看,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价值规范都是在一定社会存在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我们现在的问题远离了社会存在而空谈意识与价值,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深入人心的重要原因。

总之,从学科建设的视角考察,思想政治教育要推动大学生个性发展还存在许多不足,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的脱节,还是利益维度的引入,无论是评价模式的不科学,还是学科延展的不足够,都将影响着受教育者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学生的价值认知和政治认同,如果没有很好的学科建设,不是正面引导,就会成为反面教材,即不恰当的学科教学会将学生引向反面,开始怀疑我们的政治和社会,这是极为有害的。

2、受教育者方面的原因

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对的受教育者较之二十世纪已经改变太多了,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受教育者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认知、兴趣以及对老师的要求等都要发生极大的变化。原来统一的录取,统一的学习安排,统一的毕业分配,似乎没有什么差异,于是大家乐于接受统一而略显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式和要求。但今天的大学生已经不会再因为一个号召或者一篇报告而热血沸腾,凝心聚力到一起了。

现在的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认识,有的学者称其为“主体性”觉醒,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和授课形式等都会有自己的见解,他们不再愿意空洞的谈论政治或者集体,他们更多的关注自己的利益,他们会因为学校对自己处理而拿法律或者规则的武器进行反抗。

现在学生的课程需求也呈现多元化,在选择时可能更多关注“是否有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及是否适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体教育优势在逐渐淡化。道德评价标准呈现多元化。实用主义,甚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严重影响着部分学生的世界观形成。文化需求表现为多层次化、个性化和实用化,导致文化需求标准的两极分化,也就是说健康高雅文化和庸俗文化在学生中均有市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呈现个性化、务实化的显著特点”。

受教育者对适应這种个性发展的需求更加明显。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欠缺的互动,生活化语言叙事以及对创造性的尊重恰恰是现在大学生所强烈需要的。于是供与需不能很好协调。

其实这些变化对于大学生个性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讲都是好事,因为主体性认知的觉醒,自我选择能力的加强等都恰恰是个性必不可少的,但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试想,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肯定是不适应当前的变化,所以,变与不变或者变化快慢之间就出现了冲突,这也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很好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3、学校环境方面的问题

育人需要良好的育人环境,个性发展更是如此,学校需要在教学内容、校园文化、校风学风教风中融入对个性的尊重,即尊重受教育者的独特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唯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对受教育个性的推动才能事半功倍。

高校教育培养模式的影响。高校教育是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按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定义,高校教育是面向实际划分具体专业,使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所需要的实际技能和知识的教育。在一番扩招之后,高校就业形势严峻,于是现在各高校普遍强调“就业”,强调学生“技能的培养,专业知识的加强”,学生一进校门就开始忙考证,几乎每所高校都会出现“考证”热。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其缺陷也显而易见,“将理论‘够用’原则套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压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深度,从而弱化了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大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这样,从社会到学校,从领导到教师再到学生,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个性教育缺乏应有的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在这样一个大氛围中要想取得个性教育的较好成效就面临巨大的困难”。

总的来说,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真正的重视,自然对其是否促进受教育者个体的发展也不会真正的重视。对于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很好的满足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因很多,但最终无非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是教育主体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个性发展的需求和态度,而客观方面主要是教育环境和学习氛围的影响。主观方面是根本,只有提高教育者的素质,仔细研究受教育者的改变,才能从根本上适应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08(8).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政治呵护只为“挑刺”?——县镇干部眼中的政治呵护:护长不护短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办公室政治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生活教育”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浅析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与途径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