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2022-05-15桑韵欣
作者简介:桑韵欣(1992-),女,江苏南通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性思想,是解决基层治理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保障。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打造出符合新时代特征、符合基层社会运行规律、符合人民需求向往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为此,本文结合海安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成功实践案例进行研究。
关键词: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基层党组织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9.021
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治理效能提升”以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就成为当前和今后时期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大理论课题,也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党组织必须要攻克的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四五”时期,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近年来,中共海安市委把“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党建共同体,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作为提升党对城市基层政治引领的“一号课题”,深入推进各项工作,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优势,凝聚起强大治理合力,打造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1 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必要性
“中国之治”,关键在党。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错综复杂、繁琐细碎,只有将党组织作为基层各个领域的领导核心,才能保证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水平和实效,对当下基层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1 是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必然要求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和使命。当前,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基层社会治理能否取得工作实效,关键就是要看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人民群众是否答应、是否高兴、是否满意。海安街道针对小区构成多样、形式不一,居民人员复杂、需求多元,物业服务简单、党建基础薄弱等问题,区镇街道组织实施“当好红色管家,建设幸福小区 ”党建项目,形成以党旗引领、借“管家”联动、靠党员凝聚、让居民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比如洋蛮河街道积极推进“15分钟党群服务圈”建设,把党组织的服务触角快速延伸到街道每个角落。因此,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都必须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好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断满足基层人民群众的各项需求和目标。
1.2 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良好的基层治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重视党建、支持党建、抓好党建,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就比如大公镇坚持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企业家健康成长为出发点,让红色动力点燃企业绿色发展新引擎,及时有效帮助解决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鼓励鹏飞、新业、天鹏等企业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上求突破,值得借鉴。与此同时,国内国外环境严峻,基层环境不可避免地面临新的挑战: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社会保障缺失、社会自治程度不高等现象日益凸显,新的利益分配加剧社会矛盾的产生等问题不断涌现。这些现象和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而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则可以很好地弥补上述问题,提高政府善治的能力。
1.3 是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现实需要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理论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汇聚着中国共产党百年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展示着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海安红色文化历史悠久,想要传承、发展,就必须充分利用好基层党组织的有效载体,将红色文化融入基层党建工作,以红色文化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从历史文化、傳统文化、红色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注入党建动能、释放党建活力、彰显党建价值。墩头镇以新四军联抗纪念馆、水乡先锋馆、先锋在线馆、党性淬炼馆为“点”,以18个村党群服务中心为“链”,形成了全覆盖、立体式党性淬炼体系。将党建功能作为链接,实现红色文化和基层党组织的有机融合,整体贯穿于思想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中,让红色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2 当前海安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海安始终深入贯彻“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引领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理念,全面提升基层服务水平,实现党建工作与其他工作的融合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效,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
2.1 筑牢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党建水平
基层党组织这个“主心骨”作用,要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党员干部在项目建设一线当先锋、解难题,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第一,打造一支本领强、作风硬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制定村干部年度培训计划,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培训等,不断夯实业务基础,培养战略思维。第二,确保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全覆盖。在特定情况下,要将党建工作向“两新”组织、私营企业等方面延伸拓展,整体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党建工作全覆盖,将基层党建工作方案贯彻到社会治理的各个角落。
2.2 重视民生实事项目,体现民生温度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今,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广大乡村居民环境有所改善,但随之而来的杂物乱堆、垃圾横行等问题,都是面临的最新挑战。2021年,海安深入实施15项民生实事工程,将老旧小区改造、农贸市场改造、老旧圩口闸改造、微空间整治、殡葬改革等基层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作为着力点,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成为全省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县(市)。在旺池社区,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成功打造,确保老年人娱乐休闲有去处。从根本上上解决基层的“难”,群众的“盼”,提高了服务效能,密切了群众关系,进一步将民生工程做实。
2.3 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提亮城市底蕴
海安是青墩文明的发源地,在这片热土上,红色文化丰富多样,民俗文化、体育文化等文化资源渊远流长。在此基础上,挖掘红色文化等时代内涵,整合优质资源,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全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一是探索教育课堂。比如仲贞子故居、营溪第一党支部等地方特有红色教育实境课堂,这无疑会为党建工作增彩添色。二是打造特色品牌。南莫镇的南莫之声、白甸镇的“红色星期天”等项目,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三是传播红色声音。依托红色资源,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乡土书法家比赛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活动,宣传海安特色文化,带动本地产业的发展,打造党建引领新常态。
3 当前海安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不足之处
改革开放以来,海安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当前基层党建融入社会治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现将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3.1 党建组织体系不够健全完善
目前来看,对海安区域内的非公企业、社会组织、个体工商户等延伸覆盖还不够到位。单位和单位之间、单位与社区沟通协作意愿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此外,社区工作机关化、行政化倾向明显,社区网格党支部的组建不够完善等,所以党建组织体系“盲点”“空白点”还存在,都亟待解决。
3.2 党建活动形式创新力度不足
基层党建自身在不断创新理念、载体以及方式方法等方面,已经取得不俗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漏洞。一方面,基层党务工作人员力量薄弱。就比如在一个社区,只配备一名党务工作人员,这名工作人员既需要应对日常繁琐事务,又需要负责党建工作,身兼数职,力不从心,难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创新创造能力不足。部分基层党建工作人员安于现状,只会听从上级的安排和指示,很少主动探究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和新方法,造成党建工作无法实现新的突破。
3.3 共建共享共治合力有待加强
在基层,部分基层干部对村(社区)党建的重要性缺乏充分认识,只会习惯本单位的封闭管理,固步自封,缺乏共同发展的理念,没有创新意识和拓展思维。甚至在部分社区里,有些党组织仍仅仅想着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有把辖区内的各个单位纳入进来统筹谋划、一体推进,通过整体来谋篇布局,实现平衡发展,以至于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平行推进、没有交集,不利于整体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实现村(社区)的跨越式发展。
3.4 基层群众主动参与热情不高
目前,基层党建功能的整体提升,但是整体而言基层群众主动参与热情不高,难以发挥出党建工作对社会组织的引领作用。其一,从客观角度分析,目前的基层社会治理现状不容乐观,“两委”包办了村(社区)内的大小事务,在这样的情形下,导致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被弱化,一旦这种主体地位被弱化,主体思想被替代,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就发挥不出来。其二,从主观角度分析,部分基层群众对各项村(社区)的事务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缺乏主人翁意识,沦为“沉默的大多数”,与真正的村(居)民自治、村(居)民管理相背离。
4 以党的领导为引领,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如今,社会形势复杂多样、社会形式趋于多元化、社会矛盾激增,基层治理的大环境如何应对新的挑战和问题,如何将党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充分合理利用党建的载体实现基层社会工作的创新机制,都值得我们深入推敲,所以要探索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现分析如下。
4.1 强化政治引领,把好基层社会治理“方向盘”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想实现创新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所以基层治理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把牢政治方向、把准政治要求,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不断凝聚党心民心,形成共治“一条心”。要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推动基层党员发挥模范带头效应,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巩固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积极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让基层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听党话,跟党走。
4.2 运用服务载体,搭好基层社会治理“大舞台”
如今,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等新的技术不断涌现,传统的治理体系和治理思维也实现了新的转变,运用好服务载体的意义日益凸显。第一,认真完善好党建工作互动平台。在社区,为网格员配备手机端,实现信息的及时采集、及时更新、及时上报。通过线上线下互動,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党建联盟单位的粘合度,缩短了党建联盟单位之间的距离,使联盟单位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更加灵敏,促使痛点变成亮点。第二,充分利用好党群服务中心。借助互联网的优势,积极开展各项党建活动,全心全意为群众破解难题,打造党建宣传的“重要窗口”,使群众生活更方便,对服务更满意。
4.3 引入多方参与,画好基层社会治理“同心圆”
基层社会治理直接关系着群众最切身、最关心的利益和诉求,也最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共同配合。第一,整合村民(居民)委员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各方资源,实现多方联动。充分尊重基层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建立起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大力培育村(居)民自治力量。第二,引导基层群众共同制定自治章程,做到合理自治。完善村(居)民议事会和理事会、监事会等自治组织,通过村(居)民自主、自愿、自治方式讨论决定大小事务,在党建工作推进中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4.4 践行群众路线,下好基层社会治理“服务棋”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始终践行好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桥梁沟通作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更加利民、惠民和便民。一是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和想法。在基层,联户党员应该第一时间向群众传达上级党组织的重大决策部署,通过走访交流等形式,充分了解联系户的思想动态和有关情况。同时,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并整理汇报,以供上级参考。二是积极解决群众的困难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为民解忧是党员干部的服务宗旨。在面对群众诉求时,让群众反映的问题在阳光下客观公正的解决,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切实化解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树立好党的良好形象,满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参考文献
[1]王浦劬.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
[2]殷星辰.新时代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与思——以北京市为例[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9.
[3]周建勇.新时代党建中的嵌入治理问题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
[4]鞋忠文.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政党在场与嵌入路径:一项政党与社会关系调适的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