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使用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
——以经济学专业为例

2022-05-14杜云晴韩家彬杨思宇许发意

大学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均值大学生课程

杜云晴 韩家彬 杨思宇 许发意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葫芦岛 125105)

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教育”,明确指出要发挥我国人力人才资源丰富、国内市场巨大等综合优势,改造提升远程教育,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所使用教材单一,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信息化素养较低,授课模式死板,而使用互联网之后,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教师准备的教学资源通常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上师生互动较少(刘慧玲等,2020)。虽然互联网对整体教学环境有促进作用,但对教与学仍产生了一些冲击。为了深入了解互联网使用后大学生学习现状,现选取经济学专业学生作为样本,探究互联网对该专业学生学习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该研究基础上对教师和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改善教育现状,从而促进互联网教育模式改革。

一、互联网使用对大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述评

对于学生而言,将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支撑,构建多元混合教学模式和多元互动学习环境,能实现学生个性化、主动化的学习(王丽丽等,2015)。线上学习作为远程学习新形式,例如慕课,可以让学生学习世界知名教师、知名高校的网络课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刘佳,2017)。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学习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无限可能,改变了人们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SOHO式学习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代表了一种更弹性化、人性化的学习方式,打破了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重塑学生学习的时空结构,将学生主体的自主学习权利最大化,实现个人学习结构与外部资源环境的生态共存(孙田琳子等,2017)。“互联网+”时代新出现的碎片化学习方式,是使得学习者利用形式多样的交互媒体、广泛自由的空间、灵活掌控的时间学习零散碎片知识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自发的、非正式的学习行为(王觅等,2013),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需求来选择内容进行主动的学习(岳少博等,2019)。互联网对高校学生学习产生了影响,使得学生更乐于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众多学者从互联网对高校教与学模式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进一步加深了对互联网使用后学习方式的发展情况、基本特点以及创新完善路径的研究,为网络学习课堂的创新及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借鉴。本文将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高校经济类大学生为例,初步分析了使用互联网后大学生学习途径多样性、学习内容多元化以及学习时空自由性的情况;同时,进一步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大学生学习成绩、学习效率的影响以及不同课程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最后总结出互联网课堂相对于传统课堂的优点与缺点,以期能更好地改革和完善互联网使用后的学习模式,使其更加适应新时代现代化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互联网使用影响大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

根据回收的268 份有效问卷调查数据,以高校经济学专业学生使用慕课课堂的情况为例,统计分析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现状,了解互联网使用对当代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一)互联网课堂的普及率与学习目的

对于慕课课堂,当前有30%的学生还未接触过,说明慕课课堂的普及率有待提高;而从接触的种类来看,国内慕课资源居多,这与语言文化差异有关,说明当代大学生应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尝试接触学习国外优质慕课资源。从表1所示国内外高校的慕课与学习目的的交叉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选择“互联网+”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专业技能”,选择国外慕课的占比较高;针对“了解专业前沿”,选择在国外高校慕课实现的有75%,远高于选择国内的44%;“完成学习任务”一项中二者比例基本一致;而针对“拓展知识面”“提高自学能力”,选择国内的慕课比例远高于国外;选择国外高校慕课比例较高的原因还有“培养兴趣爱好”和“拓展交际圈”。这表明,国外的高校慕课平台在兴趣爱好、人际交往上的优势明显大于国内平台,国内的慕课平台可借鉴国外成功案例经验,适当在学科领域外开展兴趣课,让高校大学生在课余能够培养兴趣爱好。

表1 国内外高校的慕课与学习目的交叉分析

(二)互联网使用对学习硬件工具的影响

互联网学习所使用的硬件工具如表2 所示,主要分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台式电脑,其中智能手机占比最大,为60%,主要与其便携和网络使用方便有关,笔记本、台式电脑的使用占25%,这可能与电脑的可操作性强以及内存较大有关,选择平板电脑的比例较小,为15%。对于慕课课堂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有74%的学生喜欢视频类互联网教育资源,还有动画、音频、图形图像的方式,但比例较小,为10%左右。

表2 高校学生获取互联网教育资源使用的硬件工具

(三)课程类型对互联网依赖程度的差异性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高校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以利用互联网及时更新和丰富信息,由表3可知,以经济类课程为例,不同课程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不同。综合教育和体育对互联网依赖程度均值在3以下,心理健康、就业规划等属于理论性课程,而体育课则由体育老师带队指导练习,所以高校大学生对这些课程不依赖互联网进行学习;基础数学、大学英语、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和集中实践教学均值在3~3.2之间,即依赖程度一般,这类课程有时需要借助互联网进行学习,例如英语通过互联网进行听力、口语练习,专业基础课借助互联网了解前沿知识;而依赖程度略高的专业必修课均值为3.26,例如计量经济学需要借助互联网建模;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均值为3.68,该类课程不仅需要进行课堂理论知识学习,还要借助互联网进行实践。学生应合理利用互联网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不产生过度依赖。

表3 课程类型对互联网依赖程度的差异性

三、互联网使用影响大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一)互联网使用对大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影响

1.互联网使用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互联网的使用可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提高课堂的效率。对此,17%的学生表示“明显提高”,57%的学生表示“稍微提高”,而24%的学生表示“基本没变化”,还有2%的学生表示“稍微降低”,可见互联网使用对学生学习效率有积极影响,但消极方面也不容忽视。从互联网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的统计发现,使用互联网学习之后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之前成绩均值为3.19,之后为3.41,虽然有所提高,但幅度较小,如表4所示。

表4 互联网使用前后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

(续表)

2.互联网使用对大学生学习体验的影响

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借助网络资源,增添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表5可知,大学生对互联网课堂主观满意度较高,均值都在3 以上。对比传统课堂和互联网课堂,传统课堂对基础课学习帮助最大,满意度均值为3.95,对科研学习帮助也较大,满意度均值为3.70;而互联网课堂对课外考试很有帮助,例如考研、公务员考试、从业资格考试、语言类考试等,因为学校所教授的课程未能全部覆盖这类考试的备考内容,学生们只能通过互联网获取学习资料;互联网课堂对专业课的学习也有较大的帮助,均值为3.64。对互联网课堂,“满意”的原因为可以缩短教师板书时间、单位时间授课量增强、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情感交流,降低学习兴趣”“界面花哨,不利于学生集中精力”“知识点涵盖内容较多不利于理解吸收”“教师直接使用成品课件,未考虑网络课件对本校学生的适用性”。

表5 高校大学生使用互联网前后的学习体验评价(均值分析)

(二)互联网使用对大学生课外学习效果的影响

1.互联网使用对大学生学习途径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通过下载教学课件、观看网上公开课、浏览公众号推送等方式进行学习,在课余时间使用网络资源进行知识补充。如表6 所示,针对接触互联网教育资源的途径,70%的学生选择“老师、同学推荐”,20%的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搜索”,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分辨网络上资源的优劣,从而选择适合的学习资料。

表6 高校大学生接触“互联网+”资源的途径

2.互联网使用对大学生学习投入时间的影响

对比互联网使用前后学习时间的投入,从表7可知,高校大学生使用互联网学习之前的时间投入均值为3.15,之后为3.32,分值越高代表学习投入的时间越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们会选择在自习室、图书馆和宿舍学习,相对于传统课堂单一固定的教学时间和地点,使用互联网后学习时间和地点更加灵活,学生们可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安排。

表7 高校大学生使用互联网前后学习投入时间的变化

3.互联网使用对学习计划制订与计划完成度的影响

互联网使用学习计划的详细程度与计划完成率存在正相关,由表8 可知,在“有制订简单的计划”条件下,有10%没有完成,而100%完成为0。对比“有制订详细的计划”和“有制订详细且合适的计划”的完成度,可看到随着计划的逐渐详细且合适,完成度逐渐升高。计划没有百分百完成的原因较多,如图1所示,“聊天工具、广告等因素的干扰”占比例最大,为56%,还有“无人监督、自律性差”和“学习主动性不强”“获得有效资源的成本高”“课程内容跟不上社会发展”“学习效果无法及时检验”“课程提供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等因素。

表8 高校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学习计划的详细程度与完成度

图1 高校大学生没有百分百完成预期计划的原因

四、结论和对策

(一)结论

互联网以其特有的资源优势,为高校师生教与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高度的便捷。本文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选取经济学专业学生作为调查样本,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大学生学习方式和效果的影响。互联网使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工具呈现多样化;高校课程对互联网使用的依赖程度不同,专业必修课和计算机课依赖程度高。互联网使用对学生学习成绩有促进作用,学生学习效率有小幅度提升;高校大学生对互联网使用的满意度较高;学生接触互联网教学资源的途径多元化,学习时间有所增加;互联网使用学习计划的详细程度与完成度存在正相关。

(二)化解互联网不利影响的有效途径

1.教师调整互联网教学时间,做到因课而异

教师应考虑课程的差异性,根据课程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不同,合理调整互联网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时间分配,使得学生们更好地使用互联网学习。同时,教师应注重互动式教学,在录制视频课程时,可以设置一定的互动环节,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深入的师生互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而且可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迷茫,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人生意义。

2.高校大学生应理性、合理使用互联网

高校大学生应该做到:第一,理性认识互联网的作用。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使用互联网学习是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而脱离家长和学校的监督,学生的自律至关重要。高校大学生应改变学习态度,增强自律能力,抵制外界诱惑力。第二,合理使用互联网。学生应结合自身的需求,了解自己真正想要学习的内容,不能盲目从众;应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使学习的过程具有连续性、知识体系连接更加紧密;还应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强度,不能急于求成。

猜你喜欢

均值大学生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均值不等式的小应用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