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视角下乡村规划问题分析

2022-05-14陶书竹

文化产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乡村规划文明生态

陶书竹

生态文明背景下,农村发展模式与工业化社会时期不同。在这一时期,农村与城市的关系不再是对立的、二元的,而是融合的、一体的。在工业文明的年代,人们过分强调效率,而在后工业文明的今天,农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的小农经济转变为规模化、现代化的机械化生产。新生态文明时期,农村环境建设应以改善生态环境、适应生产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为主导,要注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经济产业、民生三个方面的问题。农村建设规划是一种新型的规划编制方式,其重点是在中观层次上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这对于推进农村规划体制的改革有着重大的意义。

生态文明视角下乡村规划立足的理念

生态文明这个词语,要从生态与文明两个角度进行解读。所谓生态,是指构建乡村的生态风貌。曾经,为了生产发展,许多地区的自然风貌都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而在新常态下,产业向着更加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因此乡村规划的基础应当是因地制宜,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不同的地区养育了不同的人群,诞生了不同的文明和文化。它们都是民族瑰宝,凝聚了民族团结的力量。所以,我们应当在保护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乡村建设规划。

生态文明视角下乡村规划的基本需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认为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存在着巨大的投入缺口,因此,考虑到部分乡村的公共事业相对落后,为了给农民建设幸福美好的家园,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并使农村环境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各地应做好乡村建设规划工作,投入更多精力建设美好的农村环境,本着生态、文明、环保的理念,使落后的乡村更加文明,随着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弥补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给乡村带来的不良影响。

以绿色环保理念为主的基础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就是围绕绿色环保理念,进行乡村振兴的规划设计,改善乡村生活环境,促进乡村产业升级,提高公民意识。所以,一方面是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因地制宜采用环保材料,采用清洁能源提升绿色生活质量。例如,乡村农民普遍用木柴进行日常烹饪,这种传统的燃烧方法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建议当地村民可以自建地下沼气池,使用沼气供电供热,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保护绿色环境。另一方面是对产业的绿色升级,摒弃污染性较强的传统产业,例如造纸业、造纸厂等,普通乡村不具备完善的污水处理能力,当地政府应当协助村民探究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产业。

加强基层参与深度,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目前,我国的城市与乡村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新时代的发展之路,就是拉近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距离,所以应当实现城市与乡村的统筹发展,将生态环境和发展进程共同纳入城乡规划评估体系,开发产业,提高产能,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时,城市和乡村在管理细节上也存在着差异。为了保障规划建设的顺利进行,构建和谐生态的城乡社会环境,在管理上应当共同促进乡村振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编制乡村发展规划,本着绿色生态环保理念,重新定位,重新谋划,针对性地规划空白村和提升村,适度编制和修编中心村建设规划。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在生态环保理念之下堅持外在美丽与内在美丽并重,重点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等,重点关注影响农村环境面貌的关键环节,并能够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美好乡风、文明乡村建设。

当前乡村规划的主要问题

传统农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常常出现运动式的或者快餐式的乡村规划,这种缺乏以民众为基础的线性规划过程的乡村规划产物,并不能真正改变农村当地落后的发展局面,而且也不能与农民产生良好的互动关系。如果有限的外力不能真正作用于农村和农民的真实需求,那么乡村建设和村落空间的凝聚性就难以发挥实效。

居住环境问题

不同于城市只能购买专业开发商建造的房屋,乡村居民拥有自己的宅基地,房屋均为自家所盖,因此,农村房屋在很多方面并不规范。很多房屋都存在安全隐患及居住不便利的问题,卫生环境脏乱差,一旦饲养的动物出现疾病,很可能会迅速传遍全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乡村许多地区的道路、水电设施、网络设施、排污系统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欠缺,还有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这些问题让很多城市居民望而却步,也严重影响着乡村吸纳高端人才,更限制了乡村居民的回流。

经济产业瓶颈

为了振兴乡村经济,寻找新的产业转型机会和经济支柱点,近十几年很多相关的经济政策相继被提出,例如开展文旅项目,打造特色地域文化小镇等。但这些项目对我国乡村而言,还处于新兴阶段,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亦没有挖掘出真正可持久的盈利点,大多数还采用照搬照抄的模式。大批量文旅项目建设完成之后,只能暂时地吸引游客目光,一旦同质化产品过多,就将迅速被市场抛弃。而传统种植业的挖掘深度又有所欠缺,没有形成完整的售卖产业链,传统种植业应当同相关专家积极协作,寻找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点。围绕现代经济产业的发展瓶颈进行规划,要考虑到目前乡村规划中经济发展速度是一大制约因素。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慢,经济增速难以提升,需要充分理解具体的乡村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潜能等,以解决阻碍乡村发展的各类问题,并找到具体的突破口。

生态文明视角下乡村规划布局策略

生态空间优化

传统的乡村圈地而为村,紧邻种植区域而住,缺乏观赏性,道路、电网等基础设施的铺设对当地的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无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效果。所以当地政府应当以打造生态空间为基本理念,打破村庄区域、景观区域、道路、绿化带之间鲜明的界限,将各元素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这样不但能有效地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重构生态空间,同时也能提升乡村的美感,建设乡村的旅游开发产业,减少村民们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矛盾,构建和谐生态空间。

加强生产平台建设

目前,我国乡村传统农耕和畜牧产业仍然受到信息阻塞问题的困扰,导致与外界沟通不便,往往无法将产品直接展示在买家面前,使农民的所得利润降低。一方面,当地政府应当辅助乡村构建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另一方面,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具有一定的保质期,需要强大的物流、冷链和仓储服务,运输成本较高,只能依靠外部力量。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当地政府要联合乡村积极主动构建电商平台,拓展农产品的加工经营事业,积极与相关物流和仓储企业进行沟通,并达成战略合作。农民的产品直接销售给城市居民,既提高了农产品的销量,也使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物美价廉的农产品。

优化生活空间

传统乡村风格缺乏统一规划。有些村落一面是破败不堪的老房子,一面是风格各异的仿欧式建筑;一面是黄土泥泞垃圾乱扔,一面是光鲜亮丽的柏油大道。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基层管理者长期以来缺乏对乡村系统性的管理,在许多方面还保留着传统的生活生产习惯,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文旅活动也就无法让游客心生向往。因此,开展乡村建设的同时,应当积极同规划师和建筑设计师进行沟通,创造文化氛围更为浓厚的乡村环境,提升当地村民的审美理念,同时在整体上构建乡村的生活空间,从而有利于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加强城市乡村一体化发展措施

加强土地政策改革,提升土地使用效率

土地是农村的一项重要资源,在城市化的推动下,许多年轻人纷纷离家到城市居住,要想有效利用土地,就必须推行土地流转制度,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吸引年轻人才返乡,并给予政策支持,增加土地的使用效率,提高粮食产量。

城乡一体化,合理规划生态空间

为了实现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生态平衡,拉近城乡之间的发展距离,为乡村发展奠定基础,就必须要认真考虑城乡之间独特的空间特征。无论是景观建设、空间布局、生态规划,还是资源整合,都应当将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去考量,明确发展趋势,设定空间风格,从而促进空间融合,促使乡村向城市自然过渡,将生态文明的基础从乡村拓展到城市,互相融合,共同进步。例如,对于某些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如山川、河流、森林、湿地,应当严格区分景观区和生活区,合理规划生态空间。

振兴乡村教育事业

就地区发展而言,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持,但随着城乡差距增大,乡村的教育水平与城市存在一定的差距,环境和薪资待遇的差距使乡村难以吸引优秀教师,乡村的经济水平也使乡村难以提供优越的教育环境,进而导致乡村教师流失。乡村学校资金供应不足,进一步压缩着教育成本。如此往复,乡村的教育事业逐步衰落,难以发展和吸引、留住人才。所以提升对乡村教育事业的重视力度迫在眉睫。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普及义务教育;另一方面可积极调动年轻人才参与到乡村教育中。

乡村振兴可持续性发展的措施

增强村民建设美丽乡村的意识

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当地的政策支持和文化扶持。而政策支持和文化扶持的前提就是当地村民拥有共同的文化保护及发展意识。所以,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乡村规划,是建立在村民基础上的。因此,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及补贴等方式激发民众的参与度与积极性,让民众理解生态文明的美好之处,提高民众的综合素质,让民众意识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这不但对他们的生活环境有极大的提升,而且可以促进乡村的可持续性发展。

加强民俗历史文化保护政策

大拆大建的时代已经过去,文化保护已经成为当下热门的话题。近年来,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的保护力度逐渐加大,但很多民俗文化,都隐藏在偏远乡村,而村民们本身并没有这个意识,而相关文化事业的专业人员短缺,也使得这些文化内容不能被及时地发现和整理保存。从狭义上来说,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当地政府可以辅助乡村发展文旅融合产业。从广义上来讲,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瑰宝,可以让我们探究更深远的历史。因此,乡村可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采取激励机制激发民众保护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例如古屋、古物、古树、古井等,这些都是蕴含传统文化的极佳载体。还可以利用当地旅游资源设计景观节点,并辅以景区介绍说明,传承当地的风土人情,提升当地乡村的文化底蕴。

规划乡村道路建设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许多地区都开始发展与文化旅游相关的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小镇等,而保障产业顺利运行的前提,是发达的交通。例如某些地区虽然自然景色宜人,但道路坎坷不平,下雨后泥泞不堪,严重地阻碍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使得旅游者无法在预计的时间内完成旅游行程,不能以愉悦的心情在途中欣赏到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色。所以,乡村道路的规划应在保持它原有通行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景观特色,与环境融为一体,努力打造出风景宜人的乡村道路。这时,当地就应该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乡村规划,要从生态与文明两方面入手,不但要具有环保的发展理念,为乡村打造宜居、舒适、亲近自然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要注重文明的發展,塑造更加卫生健康的生活环境。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对当地历史和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当地应以文化为主题,开展相关文旅产业,提升当地文化内涵,招商引资,广纳人才,推动提升乡村经济、生活、教育等多方面的规划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晓红.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水土保持的作用[J].新农业,2022(02):70.

[2]吕莉敏.基于乡村振兴的高素质农民内涵、特征与功能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22(01):17-25.

[3]彭华涛,皇甫元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机制分析[J].江汉论坛,2022(01):65-71.

[4]杨佩卿.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路径探析——基于陕西实践探索的案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01):34-45.

[5]杨梦阳,牛笑,赵兵兵.空间建构在美丽乡村规划中的设计探讨——以南边村花海经济区节点设计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1(12):174-175.

[6]李向农,姚雪姣,汪志娟.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乡村规划[J].低碳世界,2021,11(11):59-60.

猜你喜欢

乡村规划文明生态
城乡制度变革背景下的乡村规划理论与实践
漫说文明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召开乡村规划专家研讨会
文明过春节
对不文明说“不”
别让乡村规划变成简单的山寨城市规划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文明歌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