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数字化保护研究

2022-05-14丁小然

文化产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数字化

丁小然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更为关注对自然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却有所忽视。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各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度不断提升,我国亦是如此。在如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数字化技术在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得到推广[ 1 ]。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数字化技术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最理想的一种保存方式。因此,积极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字化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含义

非遗档案主要是指我国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及个人利用图文、音视频、数字化多媒体将非遗实体化,全面真实地记录、整理非遗资源,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变成对社会有保存意义价值、具有实际载体的历史记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文化的特异性。非遗是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在传统文化、人文风俗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便决定了非遗具有其独创性、地域性。因而,非遗档案也就表现出一定的文化特异性。非遗档案可以反映某一文化活动的面貌,也可以间接反映某一地区的人文风俗或历史文化差异。二是内容的丰富性。非遗档案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以及文明成果的集合,其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种类多样丰富。三是动态的发展性。非遗档案主要是人们的“口述档案”,因为这些档案资料主要经由人们口耳相授,抑或经由言传身教而承续至今,所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迁,非遗档案会不断发生相应的转变。四是载体的多样性[ 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非遗档案不仅有最初的口述或纸质档案记录,还发展为音、像相结合的数字化载体;而这些数字化载体能够保证非遗的真实再现,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字化保护的作用

促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及時性保护

当今社会不断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使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中,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缺乏文化传承人而濒临消亡。为推进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必须要抓紧建立有效针对的文化保护方案。而对于非遗档案的数字化保护,可依托数字化技术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推进对非遗文化形态的记录与保护,并为后续随时随地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数据信息及开展文化研究创造便利[ 3 ]。另外,相关文化部门还可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对各种已消亡的非遗文化信息进行恢复,以防止非遗档案出现失传问题。

促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多样化保护

我国非遗丰富多样,具体涉及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传统手工艺、传统戏剧等多个方面。实际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并且其传承形式及方式趋于多样化。而针对非遗档案推行数字化保护,不仅可以实现对非遗文化生态的充分保留,还可以将其保存为各种各样的非遗档案。依托录像等方式可有效弥补传统单一保护形式的不足,进而收获更理想的非遗保护效果。非遗保护旨在推进对文化的传播、传承,数字化保护可以为非遗文化传播及传承提供更多路径,借助网络平台、多媒体出版物、虚拟博物馆等一系列形式,加强人们与非遗档案的交互;依托人机交互、丰富多样的活动提升非遗文化影响力,扩大传播范围,提升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综上,在数字化保护支持下,可以促进对非遗档案的多样化保护。

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缺乏足够重视

一方面,现阶段在非遗保护中仍存在重开发宣传、轻档案管理的问题。部分非遗档案馆馆藏不够完善,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使得档案保护与开发工作受到了不小的束缚,也不利于深入开展档案数字化保护工作。在非遗保护中,过于关注宣传工作,却对可持续利用的非遗档案保护缺乏足够重视,即便开展了档案开发宣传工作,其也无法深入有序开展,还会对非遗及非遗档案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方式上偏向于口头等无形的传承方式,并且大多为民间传承。而还有一些非遗档案只有官方凭证,诸如项目申报书、申报音视频等,该部分档案资料偏向于侧面记录,并没有涉及非遗的核心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

一方面,相关部门开展的非遗档案保护工作,更加偏向于管理非遗项目申报审批等环节的文件,或者是开展非遗项目活动的文件,而对于非遗的实质普查采集方面则相对欠缺,这使得非遗档案主要为行政文书,原生档案少之又少。另外,由于民间非遗种类多种多样,非遗归档涉及大量繁杂的内容,而现阶段一些地区在非遗材料归档上还没有建立归档范围,使得非遗信息采集举步维艰,对后期非遗档案保护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非遗档案保护缺乏专业人员,一些地区尽管设有相关的管理机构,但其中配备的专业人员相对不足,使得非遗档案保护工作难以实现专业化管理,对非遗档案的深化保护及管理更是无从谈起。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据库建设不够完善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有着各不相同的民俗民风,这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广泛分散的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非遗档案的采集难度。针对该种情况,应完善网络化数据平台,有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对非遗档案进行保护管理。非遗档案数据库的开发建设影响着我国非遗档案保护管理的效果。而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非遗档案数据库建设仍处在起步阶段,对于非遗档案的保护力度仍不够,没有及时有效地更新数据。尽管部分地区建设有非遗档案数据库,但往往也会因为后期保护管理不到位、利用率不高,使得数据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数字化保护策略

增强公众的保护意识

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全民的共同参与,唯有增强公众的保护意识,方可让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工作更顺利地进行。数字化保护作为非遗档案保护的一项新型手段,对于公众而言较为陌生,所以提高公众对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的认知水平尤为必要。首先,各地政府应加强对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优越性的有效宣传。在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非遗档案保护之前,鉴于非遗档案的特殊性,其影响仅限于当地,只能被当地人所了解;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非遗档案的价值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4 ]。所以,在实际宣传中,可对各类数字化保护优势及其成果以图文、音视频等的方式进行直观生动的描述,然后借助各种传播渠道进行有效宣传。如今,可采用的宣传方式丰富多样,既可采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进行宣传,也可通过网络媒体进行宣传。随着宣传工作的逐步推进,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的重要作用将逐渐被公众所知悉,进而让更多人自觉加入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的队伍当中。其次,各地政府还可以组织举办各式各样的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成果展。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成果以展览的形式建立起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有效联系,让人们更进一步地直观感受非遗数字化所带来的转变。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仅要求工作人员要对非遗有深入的了解,还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数字化技术素养,因此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对人才队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故而,应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首先,开展好非遗传承人培养工作。各地政府应通过加强宣传、优惠政策扶持等手段,提升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程度;并依托打造传统技艺制作坊、推行“以老带新”制度等途径,加强对本地非遗传承人的有效培养。其次,联合高校加强对人才的有效培养。各地政府应加强与设有文化产业管理相关专业的地方高校的交流合作,加大对非遗开发保护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切实为学生提供各式各样的传统技艺操作实践、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实践活动机会及毕业实习岗位等[ 5 ]。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联合地方高校及相关科研机构,打造地方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实验室平台。最后,加强对现有人才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培训。在数字化技术发展方面,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应组织现有专业人才加强对国外先进数字化技术的有效学习,一方面为专业人才学习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另一方面建立完善数字化人才评价及激励机制,切实调动专业人才的参与性及积极性,不断提升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從而为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持。

鼓励相关组织加入数字化保护队伍

现阶段,我国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工作主要以政府为主导。在工作实践中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均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仅凭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政府部门应鼓励引导更多相关组织加入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的队伍当中,特别是发挥企业、高校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拓宽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的资金来源渠道,还可以推进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工作的有序进行。首先,在企业方面,政府应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为参与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或给予相应的政府补贴;同时,政府还应为企业做相应的宣传,为其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另外,政府应引导企业明确非遗档案所蕴含的商业价值及其可为企业带来的利好,如可通过推进对非遗数字化产品的开发利用,达到非遗保护及经济效益创造的双重目的[ 6 ]。其次,在高校方面,地方政府应联合高校鼓励及支持师生申请非遗数字化相关项目,并为参与项目的人员提供相应的补助。另外,政府还可与企业、高校等组织同时进行合作,整合各方力量,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资金推进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比如,由华中师范大学黄永林教授主持并任总导演,历经4年编撰、摄制,并于2019年由九通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荆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在展示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方面发挥了十分有效的作用。

开发丰富多样的数字化产品

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可以让人们更有效地了解、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人们参与非遗保护的意识及行动力。为进一步增强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的有效性,还应有效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发丰富多样的数字化产品。首先,建设专门的非遗网站。通过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展示当地的传统文化,实现信息的交流、共享。同时,还可在网站上设置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故事、非遗图片、非遗旅游等栏目,全面深入地展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有魅力。其次,打造非遗VR体验馆。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地区建设推出了非遗VR体验馆,各地可借鉴这些城市地区的成功经验,依托CGI、360°全景VR技术制作,借助图文、音视频、CG动画及VR设备等,全方位展示当地的非遗项目,为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提供助力。

总而言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凝结,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现阶段,我国非遗保护工作仍面临一系列问题,而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对非遗保护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为此,相关人员应围绕如何更有效地推进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工作进行探索研究,结合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面临的问题,从增强公众的保护意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相关组织加入数字化保护队伍、开发丰富多样的数字化产品等不同方面入手,切实提升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易春燕,黄珊.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字化保护的困境与出路[J].山西档案,2018(01):56-58.

[2]平懿.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特点与管理[J].参花(下),2020(10):36-37.

[3]马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共享的困局与出路[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3(04):27-32.

[4]王建华,栗帅东.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现状[J].湖南包装,2021,36(05):1-6+37.

[5]佘洁华.基于数字人文的非遗档案开发现状、问题与策略研究[J].浙江档案,2021(11):60-62.

[6]曲美兰.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策略研究[J].兰台内外,2020(33):6-7.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数字化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Tough Nut to Crack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