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相关因素研究
2022-05-14刘明
刘明
根据教育部官网发布的《2019年度出国留学人员情况统计》,2019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70.35万人,较上一年度增加4.14万人,增长6.25%。由文化差异引起的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日益成为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课题。
以英语为常用语的国家是中国学生的主要留学目的地。许多研究着眼于中国留学生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的学习生活中遇到的诸多跨文化适应问题,其中学业、交际、生活是普遍关注的三类问题。有研究者进一步发现,留学生在日常生活方面适应性最好、遇到的困难最少,因此学业和交际可以说是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此外,语言(即留学国语言水平)也是经常被谈及的一点。有些研究者将其与学业、交际、生活并列,也有人认为可将其归为学业因素的一部分。相对而言,笔者更赞同后者,因为这样更能体现出留学生的学业特点,也更符合本文研究对象的特点:绝大多数调查参与者为文科、商科学生。为了进一步了解学业(聚焦于“语言”)和交际这两个因素的影响范围、程度和方式,我们对国内某出国留学培训基地的师生进行了大型调研,并探讨了应对措施。
关于留学生学业和交际状况的调查
我们对国内某出国留学培训基地的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学生跨文化适应为主要内容,以学业困难(聚焦于“语言水平”)和交际状况为主要探究重点。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问卷中与以上两个因素关系最密切的两个问题:1.国外的各类学习任务的困难程度;2.国外的课余时间中,留学生对各种活动的兴趣水平和参与情况。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问卷按国内和国外、教师和学生分为四类(具体见下文),各类问卷的问题基本对应,可进行比较。
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对象为出国留学培训项目涉及的出国前后的学生、国内外教师四类人群,共1648名,包括:1.正在国内培训基地15个项目中学习的1265名学生,这些学生高中毕业后在出国留学培训基地学习两年,之后前往合作大学继续进行本科学习,这些大学包括:英国11所,澳大利亚1所,美国2所和加拿大1所;2.正在英国的7所大学学习的206名学生;3.在培训基地任教的142名中国教师;4.英国7所大学教授(过)基地项目学生的教师35人。
调查实施
调查于2018—2019年期间实施。国内部分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为当场填写,英国大学的调查则通过电子邮件发去问卷,委托校方发出并收回。
调查结果
在统计分析中,我们进行了以下维度的对比:“在国内学习的学生”对比“已出国学习的学生”(以下简称“国内学生”和“国外学生”);“在国内教学的教师”对比“在国外教学的教师”(以下简称“国内教师”和“国外教师”),其中第一组对比为主要分析对象,第二组对比作为补充和证明。
对比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对每个选项进行等级评分(如:很困难4分,比较困难3分,不太困难2分,不困难1分),计算所有问卷的平均分,再对中外问卷各项得分进行对比;第二种是对各选项按平均分排序,再对中外问卷中各项得分的排序进行对比,重点分析其中排序变化较大的项目。
1.关于国外学习困难程度
国内学生认为在国外学习的各类任务困难程度的平均分排序:
阅读专业材料(2.94)—听课(2.89)—完成写作作业(2.68)—课堂讨论发言(2.67)—跟教师交流(2.49)—跟外国同学交流(2.31)
国外学生认为各类任务困难程度的平均分排序:
完成写作作业(2.49)(+2)—阅读专业材料(2.43)(-1)—课堂讨论发言(2.43)(+1)—听课(2.36)(-2)—跟外国同学交流(2.25)(+1)—跟教师交流(2.15)(-1)
*注:括号内的加号表示该项任务与国内数据相比排序提升的位次;减号表示下降的位次。
分析:
国内各项任务的平均分全部高于国外(即认为更困难)。国外分数更低,除了体现为学生出国后学习能力有进步以外,也表现为学生出国后应对困难的态度更加积极。
国外与国内相比,各项任务的难度排名变化较大的是“完成写作作业(+2)”和“听课(-2)”。前者显示了国内学生对此困难的估计和准备不足,客观原因是中外教学方法存在差异,主观原因则是学生语言能力和写作训练有所欠缺。国外“听课”较国内难度评分降低,是因为在英语语言环境下,听力提高较快,且教师讲授只是国外大学的教学方式之一,在国内其却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因而在国外“听课”的强度、难度、重要性比国内低。“听课”比“课堂讨论发言”的难度小,是因为在后者中,学生同时面临语言和交际双重困难。但“课堂讨论”与“写作作业”相比难度又小一些,原因是学生在课堂讨论时往往能采取少发言或不发言的“鸵鸟策略”混过去,相比“逃不过”的写作任务要好应付一点。国内学生出国前就对“阅读专业材料”有较大的畏难情绪,而出国后随着阅读量的猛增,即使学生的自身能力和努力程度已有所进步,但困难仍然很大。另外,“与教师交流”和“与外国同学交流”两项位置发生对调,这一方面表明国外教师认真负责、耐心和蔼,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与教师的交流内容往往较为程式化、内容较为单一;与同龄人的交流障碍则主要是文化差异和中国人的“小圈子”造成的。
关于写作作业,国内外教师的评分也可得出类似的观点。
国内教师预测学生留学期间所面临困难的顺序评分如下:
完成写作作业(3.04)—理解授课内容和要求(2.94)—与外国教师交流(2.7)—适应国外生活环境(2.25)
国外教师对实际情况的评分顺序如下:
完成写作作业(3.11)—理解授课内容和要求(2.77)—与教师交流(2.77)—适应国外生活环境(2.6)
国内外教师对此五项困难的评分排序完全相同,而写作作业是中外教师一致反映的最大问题。對于“与外国教师交流”一项,师生对此普遍认为困难小,在国外学习的学生甚至认为在各项中此项困难最小。国内外教师对学生适应外国环境的能力都比较有信心,这虽然与学生年轻、适应性强有关,但也有国外合作大学对学生的生活安排周到的原因。国外分数低于国内分数的唯一一项是“理解授课内容和要求”,针对这一点,我们向国外教师了解后得知:虽然学生认为“听课”难度不大,但部分学生并不能准确地听懂教师的授课内容和要求。
2.关于在国外的课余时间对各种活动的兴趣和参与
国内学生对各种活动的兴趣水平排序:旅游(3.12)—专业实习(3.07)—跟同去的同学一起玩(3.05)—打零工(3.05)—跟外国同学一起玩(2.94)—复习功课(2.76)
在国外的学生花在各种活动上的时间:跟同去的同学一起玩(2.66)(+2)—复习功课(2.65)(+4)—旅游(2.36)(-2)—跟外国同学一起玩(1.92)(+1)—打零工(1.38)(-1)—专业实习(1.33)(-4)
分析:
国外得分普遍低于国内得分,显示出国外课余活动的实际参与情况与在国内的热切期望有一定的差距。对各项分数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复习功课”较接近(2.76:2.65),“打零工”(3.05:1.38)和“专业实习”(3.07:1.33)相差最大,“跟外国同学一起玩”相差也比较大(2.94:1.92)。
从排序来看,“复习功课”(+4)进步最大,“专业实习”(-4)退步最大,前者反映了學生在国外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后者则与人际交往水平低有关。国外学生“跟同去的同学一起玩”的分数位居第一,“打零工”和“专业实习”分数居于末位,显示出学生与学校当地人们交往的不足。人际交往水平低的原因包括:中外学生都与当地人缺少共同的话题、爱好,学生英语语言水平较低也阻碍了其与当地人的深入交往。
关于实习问题,可与中外教师的调查结果进行对照:
国内教师认为各项活动对学生的重要性按顺序排列:
提高自学能力(3.87)—掌握专业知识(3.45)—提高交际能力(3.38)—了解目标国文化(3.25)—留学时做专业实习(2.83)—留学时住在当地人家(2.43)—留学时打零工(2.06)
国外教师认为各项活动对学生的重要性按顺序排列:
掌握专业知识(3.34)(+1)—提高交际能力(3.2)(+1)—提高自学能力(2.6)(-2)—了解当地文化(2.46)(+0)—留学时打零工(2.11)(+2)—专业实习(1.97)(-1)—住在当地人家(1.51)( - 1 )
与学生分数相一致,教师评分也是国内分数普遍高于国外分数。教师认为某项重要性更强,也表明学生此项做得不足,需要努力。由此可知,学生出国后自学能力有较大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教师不赞成打零工,但支持专业实习;而国外教师对打零工的态度较积极,认为这是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不过,由于中国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专业实习,国外教师对此表示不太重视。
总结与建议
第一,对“学生出国后学习任务困难”的调查结果体现了学业中的语言水平和人际交往两个因素对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其中以语言水平的影响为主,个别困难是二者共同作用所致。
语言水平方面,困难最大的几项学习任务都对语言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国内在教学时应加强这几方面的语言教学,帮助学生提早了解、更快适应,这既是对学生的要求,也对中国教师提出了挑战,迫使他们在诸如作文批改、课前准备等方面付出更多精力,要求教师掌握更多诸如学术写作指导、阅读训练、课堂组织、发言点评等复杂技能。针对前文对“听课困难是否大”的分析,需要提醒中国学生注意的是:对于教师讲授的内容,不能想当然,不能不懂装懂,要敢于询问确认、善于查询确认。
学习中“与教师交流”的难度小于“与同学交流”的难度,这个问题值得思考。本应更自由的同龄人交流却由于文化差异而困难重重,这是很令人遗憾的。解决的方法有二:一是鼓励留学生“从我做起,主动出击”,积极广泛地学习留学目标国文化、积极勇敢地与当地学生交流,二是由外国合作大学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引导。
第二,关于“学生对课外活动的兴趣与参与”的调查结果体现出人际交往水平的作用。人际交往能力差导致学生很少与当地学生玩耍、打工和实习。学生只能留在中国人的圈子中,而无法进入当地学生的圈子,更缺乏对社会的接触与了解,这大大影响了留学生学习当地文化的热情和效果。
对此,学生应通过个人努力提高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交际水平。同时,由于人际交往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外部因素,需要外界各方给予其支持。具体来说,一方面需要出国留学培训基地改进以往所习惯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包括增加课程、开设讲座、加强专题训练等;另一方面,也需要国外大学给予中国留学生更多帮助,包括学校、学院、国际学生管理机构、当地学生、学生社团等。相信外部条件的改进,能够有效改善学生在国外的学习、交际状况,促进其快速适应国外文化,提高中国学生的留学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贺平,唐洁.中国留学生在英国经历的文化冲击现象分析[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3):83-86.
[2]陈丽华,刘歆韵,王亮,等.对澳大利亚中国留学生的调查分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04):67-69.
[3]方媛媛.留学生文化适应现状、影响因素及策略的实证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07):39-42.
[4]霍春艳,李少静,徐会松,等.赴英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7(03):68-70.
[5]董川永.高校合作办学出国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研究——以苏州科技大学为例[J].科教导刊(下旬),2020(18):189-190.
[6]Helen Spencer-Oatey,Zhaoning Xiong.Chines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and Sociocultural Adjustments to Britain: An Empirical Study[J].Language,Culture and Curriculum.2006,19(01):3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