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节庆浅析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22-05-14蒋丽楠

文化产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文创中华传统

蒋丽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基石。节庆从古流传至今,早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唤醒文化记忆、展示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是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的重要节点。要想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公众的生活,就要以传统节庆为载体,挖掘节庆文化资源,丰富节庆文化内涵,创新节庆文化传播,激发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

节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节庆是在人类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是在特定日期里以特定的主题和仪式,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一种社会活动。本文研究探讨的节庆主要指种国传统节日,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我国的传统节日最早可追溯到夏商时期,唐代以后日臻丰富和完善,是中华文化精华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中国这一文明古国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

节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蕴藏着华夏千年的智慧结晶和思想哲理,凝聚着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和情感寄托。节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思想;体现了人们对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及真善美的美好追求;体现了忠信礼义、崇尚孝悌、尊贤敬老等伦理道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展现。同时,节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它肩负着凝聚民族智慧、引领文化传承、强化文化认同的历史使命。节庆中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能够唤起人们共同的历史记忆,激发共同心理意识,而传统文化中的尊老爱幼、追念先贤、祈盼团圆、互叙亲情等,也在节庆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因此,人们才会有“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的赞辞,才会有“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感慨,才会有“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的叹惋,才会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期盼。正是在循环往复的节庆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创新和发展。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强调要发挥传统节庆的文化意义和教育功能,充分利用节庆文化资源,丰富节庆文化内涵,营造节庆文化氛围,以节庆为载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利用节庆深入挖掘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仍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努力。

节庆蕴含的文化价值与教育意义

中国传统节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节庆活动中的文化符号、礼仪规范、欢庆仪式都生动形象地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节令饮食、传说故事、庆典场所等标志性文化符号是历史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期望,增强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祭神祭祖、追念先贤、祈福纳吉等节俗传统传达着尊重生命、尊老爱幼、家国一体等价值理念,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节庆活动中体现的情感表达、人情伦理、竞技精神等对维系家庭和谐、稳定社会秩序、弘扬传统美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认同感

节庆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可以通过仪式庆典、饮食服饰、娱乐活动、团聚交流等多种形式体现,涉及文学、艺术、礼仪、饮食、宗教等方方面面,涵盖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三个层面的内容。节庆仪式和节俗传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在物质文化方面,有节令饮食与服饰、节庆仪式用品、节庆民俗工艺品等;在精神文化方面,有通过文学、艺术、美术、礼俗、庆典等形式表达的价值理念、审美情趣、人情伦理、优良美德等;在行为文化方面,有祭祀、仪式、表演、传统技艺等内容。节庆中蕴藏的民风民俗、礼仪规范、价值观念、文化符号等都是重要的文化信息,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生动诠释。人们在节庆活动中掌握知识技能,抒发内心情感,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节庆将传统文化的优质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增强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

凝聚民族情感,激发爱国情怀

中国传统节庆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是弘扬中华文明、传承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源泉。节慶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文明发展进程中经过不断提炼和积淀的产物,发挥着民族身份识别、民族文化认同、民族情感凝聚等社会功能。春节辞旧迎新、纳福祈年,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祖先,端午节纪念先贤、祈福辟邪,中秋节企盼团圆、寄托思念,重阳节登高祈福、感恩敬老。节庆体现了家国一体的民族情怀,是人民凝聚共同情感的文化基因,是民族共同体的维系力量。传统节庆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标志性文化符号,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是培养爱国精神、激发爱国情感的重要资源。

弘扬优良美德,培育核心价值观

传统节庆蕴含着人们的价值追求、价值观念和情感底蕴,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庆传承的是文化,传递的是情感,节庆中有长幼有序、敬老尊贤、忠信礼义等伦理精神,勤劳勇敢、团结合作、和谐友爱等优良传统,乐观积极、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等人生态度,可以让人们了解和感悟节庆之中的家族亲情、礼仪规范、价值观念等,有助于良好人际关系及和谐社会环境的形成。节庆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优良传统美德有重要意义,也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文化内涵层面,节庆体现的家庭伦理观和社会伦理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友善、诚信、和谐等内容深度契合。在文化功能层面,传统节庆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人们亲自参与节庆文化活动,体验节庆传统民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节庆文化核心价值的认同感。因此,要充分发挥节庆的优势,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润物无声,根植于心。

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分析

节庆在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要以传统节庆为主题,以节俗仪式活动为载体,以公众文化体验为依据,挖掘节庆中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教育资源,并利用各种新载体、新手段、新媒介进行文化传播,借助节庆这个标志性文化符号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挖掘整理和推陈出新相结合

节庆文化活动应牢牢抓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宝库,同时也要注重形式创新,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其乐于参与。一要挖掘文化底蕴,增加文化含量。在开展节庆文化活动时,应分析节庆文化精髓,挖掘节庆文化内核,突出节庆文化价值,无论在活动主题、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应遵循文化、体现文化、传承文化,展示节庆蕴含的深刻文化基因、浓郁文化品位和美好文化境界。比如,充分利用博物馆的资源优势提升节庆活动的文化韵味,找到节庆主题与文物的契合点,以文物勾连古今、品鉴文化、唤起共鸣,举办春节生肖文物展、元宵节国宝文物灯谜竞猜活动、清明节探秘古墓活动、中秋团圆意象文物鉴赏活动等,将节庆与提高人们文化修养、思想素质、审美情趣有机结合起来,让节庆更有“文化味儿”。人们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才会对节庆有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而不是只作为“看客”欣赏仪式化的表演。因此,要活用节庆文化资源,结合不同群体特点和需求加强节庆文化活动的生动性和体验性,通过感官视听、节俗体验、亲子互动、手工制作、探秘游戏等多种形式营造节日气氛,渲染欢快基调,普及节日习俗,彰显节日文化。二要创新表达方式,活用表达途径。优秀传统文化要想真正“出圈”,必须要在创新表达上下功夫。新媒体时代打破了时空范围的限制,拓宽了文化传播的渠道,增加了文化传播的影响力。节庆文化传播也要顺应时代发展,利用好新媒体进行推广和宣传,借助新的文化包装手段和时尚的网络语言让传播形态更加生动活泼,用“文化+科技+创意”的模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绽放新光彩。如可以针对公众碎片化学习特点进行节庆文化图文、音视频信息推送;可以通过微课、线上讲座让公众体验更深层次的节庆文化知识解读;可以采用生动活泼的手绘、动画、H5互动等形式开展体验感和交互性更强的节庆主题活动。河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迅速走红,其契合了新时代公众的文化需求,彰显了中国之美、文化之美,呈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节庆文化活动在保留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还应增加时代元素,既突出节庆特色鲜明的主题元素和文化内涵,又体现传统与现代的多元融合,如将中秋节传统习俗、神话故事与“嫦娥”探月工程、“玉兔”号月球车相结合,将中秋祭月赏月、寄托思念的节日民俗与期盼国家安定、民族团结、繁荣发展的美好愿景融入“团圆”的文化内涵之中,打造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的节庆文化活动。

节庆仪式与非遗文化相结合

节庆文化与非遗文化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等传统节庆也先后被列入世界级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节庆习俗与非遗文化密不可分,传统节庆是展示和传承非遗文化的良好契机,既丰富了人民群众节日期间的文化生活,又展示了当地非遗文化魅力,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节庆振兴,扩大非遗项目影响力,带动非遗保护传承发挥了积极作用。围绕节庆主题,通过非遗项目展演、非遗线上直播、非遗体验课程、非遗手工作坊等多种形式营造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让人们领略匠人精神、感受文化魅力。例如,在春节期间可以举办舞龙舞狮、鼓子秧歌、戏曲杂耍等与年俗相关的非遗项目和民间游艺展演;可以举办剪纸、面塑、刺绣、年画、中国结等非遗DIY体验活动;可以举办“看非遗直播、购非遗年货、品非遗美食、赏非遗绝技”等线上大年集活动。非遗文化可以将大家耳熟能详的节庆符号演绎得更加生动立体,人们在非遗文化中聚焦年俗,寻觅年味。此外,清明节放纸鸢、荡秋千,端午节划龙船、佩香囊,中秋节绘兔儿爷、做灯笼等节庆仪式和传统习俗都可与非遗文化紧密结合,让节庆文化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来,让非遗文化更加鲜活地传承下去。

文化传承与文创开发相结合

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节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旅游市场的热度让商家重消费、轻文化,节庆民俗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文化特色,设计和开发水平不高,包装豪华的月饼、粽子和高档贵重的烟酒、礼物掩盖了节庆本有的精神底蕴和文化价值。传统节庆习俗可以和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将传统文化与当代创意融入节庆民俗文创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中,多一点传统文化元素,多一点创意和特色,再多一点文化载体的“混搭”,设计出更多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文创产品。比如,故宫端午系列文创产品,有端午节习俗中常见的粽子、香囊、五彩绳,也有富有创意的粽子形首饰、“紫禁端午”小方巾、“紫禁游龙”收纳包等,十分应景且颇具创意,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内蒙古博物院以院藏文物“曲身虎衔尾形青铜饰牌”为原型,“福虎寅春 福佑首虎”为主题设计了书签、隔热杯垫、手机壳、抱枕等一系列虎年文创产品,用传统纹案演绎国潮风,呈现春节祈求福运连绵、吉祥安康的美好寓意。节庆民俗文创产品的开发要提炼传统节庆中独特且有趣的文化元素,如传说故事、节庆饮食、民俗娱乐活动等,注重节庆的仪式感,在产品的外观上传达节庆文化的内涵,让人们在产品使用中或使用后能够保留对节庆文化的体验记忆和情感反馈,最终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文化创意和传统节庆元素的碰撞应用前景广阔,文创设计公司、博物馆、旅游景区、非遗传承人等可以设计、制作与传统节庆相关的文创产品,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中体现节庆文化寓意,在文创产品的创新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节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中体现。在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进程中,应挖掘节庆文化的“宝藏”,根植地方文化和民族记忆,使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契合,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陈洪,赵季.中国文化导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2]杨殿奎,夏广州,林治金,等.古代文化常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

[3]何静.幼儿传统节庆文化教育的价值与途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4]张咏欣.端午节庆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价值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6.

[5]赵将,翟光勇.文化集体记忆载体与变迁:自一个节庆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17(02):96-103.

猜你喜欢

文创中华传统
刘力萍文创作品
文创雪糕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铧芯文创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