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产业园的竞合之变
2022-05-14鸿柒桦
鸿柒桦
受政策红利释放、资本市场加持和专业人才储备等有利因素的叠加影响,我国的医疗产业及相关产业园区快速发展。与其他产业领域一样,各地的特色产业园的成功方式并不能完全照搬,但优秀园区的建设、招商、运营等方面的经验可为打造或改善在地医疗产业园的地方政府、运营商借鉴与参考。未来医疗产业园的核心竞争力正在被重新定义,入驻企业产业闭环化与园区供应生态稳定被视为园区迈向价值高端的关键。
携手发展、有序竞争
优质的产业物理空间能“磁吸”更多的前沿技术与产品,该效应在医疗产业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业内普遍认同医疗产业载体建设的重要性,因为医疗产业里,无论是生物医药还是医疗器械等细分赛道,都有研发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大部分初创企业在成长初期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格外需要专业力量“帮扶一把”。医疗产业园需要实现产业资源、企业资源、技术研发资源、专项服务资源等多方要素的有序聚集,并形成“承接研发——就地转化——高端制造”的完备产业链路和产业生态。
业界曾对京沪两地的医疗产业园做过比较,两地都倾力生物医药领域,各有比较优势与缺失环节。北京在生物医药基础性科研方面实力强劲,大量的科研院所和机构聚集医疗人才,所具备的数量庞大的三甲医院和基础医疗设施保障了临床资源充沛,使得当地园区科研能力卓越,缺环是科研与产业、投资与税收存在脱节。上海方面缺乏强力的原发性科研力量,但医疗领域的跨国企业众多,下游所汇集的大量小型科研机构以CMO(合同生产组织,提供生产研发服务)、CRO(合同研究组织,提供药品临床试验及注册申报技术服务)等方式让技术转化无忧、产业链条完备。事实上,各地的医疗产业园都存在上述情形与面临类似的问题,嗅觉敏锐的各个市场主体也期待当地园区的管理、运营者拿出章程,探索符合在地实际的新发展路径。
虽然目前国内有80多个地区(城市)建有医疗领域的特色产业园区,数百個国家级产业园区中,有近一半都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截至2021年10月,我国各类型的医疗产业园区总数仍达上百个,部分城市的该类型园区数量超过3家。业界人士曾指出我国医疗产业园建设中的弊端,“中国园区建设速度比国外快,但是一离开政府什么也干不了。国内行业协会不发达,相互之间没有协调性,政策也无法持续。理想中的医学园区是产学研一体化的。但在国内产学研最后一公里依然没有打通。医院和产业发展,原来有点老死不相往来,现在通过资本市场牵引,医生帮忙做科研,资本给钱,但仍然没做起来。”
作为产业政策的一环,医疗产业园区既是民生项目,又是新经济,可打通产学研医投之间的壁垒,带动区域产值增长。此前各地的医疗产业园区想引入公立医院而不得,缺乏公立医院坐镇成为各园区的痛点,在这两年才有了各地优质公立医院集中入园的加速度。去年6月,海南自贸港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联合全国十多家医疗产业园共同成立“全国大健康产业园共同体”,被视为对业界资源的一次高效整合。
成熟园区的发展逻辑
各地的医疗产业园发展并不均衡,各个园区在基础设施、扶持政策、管理机制、配套服务等方面有较大差异,招商引资的方式与成效亦有差别。相对而言,成熟度较高的医疗产业园基本形成了政府、高校、公共服务平台、风险投资机构和创新企业融合发展的新态势。比如生物医药特色园区方面,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武汉光谷生物城创新园、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吉林通化医药城、北大生物城等位居前列。从区域分布来看,这些成熟园区大多位于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地区(特别是江苏、山东和广东三省),以武汉、长沙为代表的华中地区和以成都、重庆为代表的西部地区,这也契合我国医疗产业一直以来的发展图景,不过这些区域内,医疗产业的集聚程度仍存有较大的差距。
特色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对产业集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起到关键作用,医疗产业是国内园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成熟度较高的医疗产业园是该领域企业布局选择的佳选,通行标准基本是量身定做的财政激励政策、完善且配套的公共服务与稳定的上下游供应链。最显著的案例是,作为苏州工业园区孵化和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载体,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经过十余年发展,已聚集500余家创新企业、近1.5万名科技人才,形成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三大重点产业集群,全力构建世界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一家入驻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的企业这样表达企业入驻园区的共同心声,“任何一个产业要真正实现发展,一定要成行成市。在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我们可以和众多同行携手发展、有序竞争,共同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产业载体建设需要更有前瞻性,随着产业迭代,医疗领域的高端制造环节附加值及利润产出更加凸显,具有前瞻性与执行力的医疗产业园区可顺势而为,如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即是以高端生物制品、高端医疗器械等研发制造类头部企业与技术服务、医药流通等跨产业跨领域的高能级企业双线拓展迈向高端。再以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为例,其发展几乎都踏准了行业发展的节拍,从早期小分子药,到抗体药物,再到基因与细胞治疗、核酸药物……下一步产业园正谋划与一流的病毒制备公司合作,为基因与细胞治疗领域的企业建设一个病毒制备公共平台,从而再度于基因与细胞治疗的潜力新领域领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