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起势”到生态“成势”
2022-05-14周书婷许小燕
周书婷 许小燕
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成都市加快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作为成都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载体,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医学城为代表的产业承载地,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
这也为生物医药产业重点领域——高端医疗器械和现代生物技术药打造了更为坚实的基础。目前各承载地正努力构建更高水平的产业链,打造更高能级、更有活力、更可持续的产业生态,加快积蓄高端医疗器械新势能,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紧扣产业链,增强生态集聚力
沿着成都西南方向,位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简称:生物城)的一桥生物技术创新药物全球总部及制造基地项目,正进行一期定制化标准厂房封顶。不久后,这里将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产能最大的抗体药物生产基地。与此同时,国药中生血液制品总部及产业基地、赛默飞-国际生物城联合创新实验室、西部实验室与服务中心等一批世界500强项目也集聚生物城,加快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研发与产业化。
自2016年成立以来,生物城确定生物技术药、创新型化学制剂、高性能医疗器械、生物服务和大健康服务五大细分领域,已初步构建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生物产业生态。目前已累计落户项目170个,总投资超1100亿元,聚集诺奖团队5个,国家级院士团队4个,高层次人才团队51个,专业人才超过6000人。
开展精准招商
作为承载项目的载体、产业发展的平台,生物城长期以来吸纳企业的目的不仅是实现“物理集聚”,更是要催生“化学反应”。既重视延长产业链,也重视紧扣产业链。生物城重点瞄准5大细分领域14个赛道形成一批产业集群,并梳理出各产业链国内外链主企业、上下游企业。
以疫苗赛道为例,生物城整合专业咨询机构、企业及協会等多方面资源,从工艺、上下游等不同角度摸清疫苗产业前沿趋势,剖析技术路线选择,梳理国内外领军人才及相关产业基金,详细绘制该领域产业链图谱,为疫苗行业发展提供指引和工作指南。“根据不同赛道特点,我们从不同角度也进行科学谋划、深入分析,并实时更新各产业链图谱。”生物城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此基础上,生物城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两图一表”为靶标开展精准招商。
为进一步增强产业生态聚集力,生物城同时开展功能平台建设相关工作。生物城相关负责人介绍,“产业平台是生态圈赋能的重要手段和载体,我们对本地平台资源优势开展了深入研究,从靶点发现、有效性评价、安全性评价、动物试验、临床GCP、中试生产等方面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科研型功能平台。”目前这一数量已达到共99个,其中企业自建率82%,拥有国家级平台9个,形成特有的“BIOLINK”科技服务品牌。
形成产业链建构力
以做强产业链为最终目的,生物城逐步优化供应链、要素链、创新链、价值链,引导各链协同配合,推动要素功能集成、产业协作配套。生物城着眼产业链前端提前布局、抢占先机,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专精特新企业,目前已成功培育独角兽企业1家、上市企业5家,已形成175亿元产能能力。
稳定供应链。成都拥有全国第四个生物制品进出口口岸优势,依托国药生物城供应链公司,拥有四川省最大医药进出口平台优势。生物城利用头部企业进出口双向扩量,可在更大范围内稳定优化供应链。
配置要素链。生物城组建了5支专业化产业基金,撬动100亿产业基金规模,持续构建“股权投资+债权投资+金融服务”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助力企业增值赋能;对标升级出台精准化产业政策;保障全省首宗标准地出让,拿地即开工;承办中国生物技术大会形成重量级品牌会展。通过加速催化要素链,生物城生物产业要素资源融合集成度实现跃升。
培育创新链。生物城以项目为抓手,解决企业遇到的痛点堵点,加快建设天府锦城实验室增强基础研究储备,依托全国唯一的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强化产学研深度合作、用好中西部首个人类遗传资源西部服务中心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在上海投用长三角创新服务中心及广安眉山双飞地深化区域协同创新,利用华为智算等探索“AI+BT”跨界融合。
提升价值链。紧扣“医疗+产业”逻辑,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加速构建从实验室创新研发到医疗应用的产业生态闭环,形成生物产业与高端医疗服务良性互动的协同发展新态势。目前,生物城已成立全国首个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者协会、全国首个临床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联盟,启动天府国际医疗中心片区综合开发。
加速科创属性集聚
2020年7月,四川艾迈思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顺利完成厂房交接,成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加速器首家入驻企业,并计划建设血管内神经介入-脑卒中医械研发制造中心项目,研发生产国际最新第三代导管类神经介入产品。2021年11月,博恩思奥萨玛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揭牌落户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致力于推动智能医学机器人重大理论和基础技术的研究发展。
生物城内,企业创新活力正强劲。“我们希望构建的是一种赋能型产业生态。”生物城相关负责人表示,遵循问题导向,生物城积极建设五大中心,推动形成快速整合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快速转移转化创新成果的能力、快速切入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的能力,构建赋能型产业生态,帮助生物医药企业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痛点堵点。
通过分析当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痛点堵点,包括重点企业市场准入不畅、行业基础研究储备不够、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中小企业创新资源配置不足以及政策制度精准性不强等方面,生物城能精准聚焦相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现实需求,更有针对性地推进创新体系及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区域创新服务能力及成果转化能力。
围绕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生物城目前落地卫生健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平台,营造创新创业新场景、汇聚创新创业资源,实现重磅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依托蓉漂学院,打造生物城人才服务综合体—BIO菁创园,加强人力资源协同,为重点产业链提供人才寻访、人才测评、咨询服务等人力资源管理服务。
未来生物城将以持续保持生物医药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一梯队为目标,打造最优投资环境,提高城市开发经济效益,努力构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生物产业增长极与动力源,助推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成都医学城:优化产业图谱,构建良好格局
春意盎然,阳光正好。坐落在成都市温江区的成都医学城内,“人城产”融合发展的智慧产业社区国际科创社区(一期)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忙中有序,各种机械开足马力、工人抢抓工时奋力赶超。
成都医学城承担成都市医药健康战略产业支撑功能,主动落实“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把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主导发展医学、医药、医疗“三医融合”+大数据/AI产业,成为成都市医药健康产业核心承载区。在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中,更是利用自身在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领域方面的特色和优势,积极推动医药健康产业有序创新发展。
谋定产业发展方向
近年来,成都医学城被国家工信部命名为“第十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先后被德勤、生物谷、中信证券等知名机构评为“中国生物医药最具潜力园区”“中国生物医药最具特色园区”“中国最佳医疗健康产业园区”等,探索出一条融合应用之路,已初步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态势。
作为成都市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主承载区,成都医学城进一步优化产业图谱,突出特色优势,谋定产业发展方向,尽快形成细分领域的规模效应。创新药产业链方面,重点发展小分子靶向药物、抗体药物、同位素药、新型疫苗等。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方面,重点发展医学影像、液态生物晶片、体外诊断试剂、高值耗材、高端康复辅具等。在医药研发领域,先后引进了全球CRO领域排名前十的药明康德、港交所上市公司维亚生物等;在医药制造领域,引进了中国500强企业科伦药业、医药工业百强罗欣药业等。目前,已聚集生物医药企业161家,生物医药销售收入增长了31%,累计完成医药工业投资155亿元。
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成都医学城以植介入及高值耗材、高性能诊疗设备、创新康复辅具为主攻方向,打造具规模、具特色和领先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形成中西部地区创新医疗器械研发制造高地,辐射中西部地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目前,已聚集博奥生物、东方基因、瑞泰生物、翔宇医疗、美创医疗、利尼科等高端医疗器械企业117家。
成都医学城相关负责人指出,“在成都生物医药产业中,成都医学城发展高端医疗器械,有助于体外诊断、高值耗材、放疗设备等细分赛道布局深耕,辐射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关键企业聚集协同发展,放大产业集群效应,助力成都医药健康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筑巢引凤,招培引强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在成都市“建圈强链”行动过程中,成都医学城全面落实产业建圈强链决策部署,以“强链”为主要抓手,建立“链长制”工作体系,落实“6个1”工作机制,完善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投基金、领军人才集聚共生的产业生态体系,打造西部医疗消费中心、生物医药离岸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国际知名品牌。
在优化顶层设计方面,成都医学城科学谋划图谱,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按照“七个清”的要求,联合链主企业绘制产业图谱,明确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及配套企业,构建“一个重点产业链对应一张图谱、配套N张细分清单”的方法路径,增强产业图谱的系统性、目标性、联动性。
在政策环境方面,成都医学城精准匹配政策,按照“一条重点产业链一套扶持政策”的要求,优化专项配套政策,提高医疗器械研发、成熟产品导入等政策条款奖励标准,强化链主企业精准支持,优化发展环境。
招商引资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成都医学城坚持把医药和医疗器械高端制造摆在招引首位,目前药明康德、罗欣医药、景泽生物、成都药康、科伦药业、康华生物等重点企业和项目正在成都医学城内迅速成长,并不断吸引集聚相应产业链企业和项目。
“今后我們将瞄准生物医药产业,围绕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的头部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高成长性企业以及细分赛道具有差异化发展优势企业,通过驻点招商、存量招商、基金招商、朋友圈校友圈招商等多种方式,精准施策,灵活作为,展开靶向招商,尤其是在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持续扩充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图谱。以提供高品质产业载体为基础,深度参与产业建圈强链相关工作。”成都医学城相关负责人对招商引资工作既有信心又有谋划。
以创新增强发展主阵地作用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成都医学城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瞄准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人工智能全产业链需求布局功能性创新平台,与上海交大等20所高校建立协同创新合作机制,引进电子科大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建成大学科技园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研发中心7个、省级研发平台188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42个、创新载体184万平米,建成成都医学城创新药物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西部首家生物医药进出口研发供应链服务平台、华西药效评价中心、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GCP临床试验中心等,形成从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到产业化的全链条覆盖、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实现在产药械品种318个,在研药械品种1104个,进入临床阶段的I类新药25个、三类医疗器械67个。成都医学城创新生态积极向好。
为深入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求,成都医学城与重庆国际生物城共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合作示范区,依托联东U谷·巴南国际企业港等平台为载体,以产业联盟、“园中园”共建、项目合伙人等形式开展高层次产业合作,定期举办高峰论坛、联席会议、圆桌会议,共建临床前公共平台,培育生物医药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共同搭建成渝生物医药合作纽带。
在实施成都市“建圈强链”行动中,成都医学城将实施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工程,对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科技专项的产品实施优先审批、全程跟踪,建立医疗器械委托生产、体系核查、责任保险等配套制度,建设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及生产基地,聚焦植介入器械、高端影像等热门领域,引进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助推成都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
成都医学城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成都医学城将深入实施“建圈强链”行动,持续增强产业发展主阵地作用。瞄准高能级500强、医药工业百强等各类榜单企业,积极招引龙头项目,支持龙头企业优先采购本地产品与服务,推动实现“一个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一条产业链发展”的良好格局。加快建设新型实验室研发体系,引进高水平研发机构,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加强创新平台共建。着力将成都医学城建设成中国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西部领先的生物医药创新创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