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东北民间音乐的发展
2022-05-14王瑞雪
王瑞雪
近代东北地区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较为频繁,在各民族民间艺人的推动下,出现了歌舞、说唱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为各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与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介绍了东北地区各民族民间音乐的类型,并结合我国近代史,讲述了东北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及艺术特征。
(一)民歌
民歌是指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作过程中通过口头传唱所形成的诗歌作品。东北地区的民歌具有内容丰富、品种多样、历史悠久等特点,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东北特定历史时期的风貌。在题材方面,民歌题材广泛,涉及风土人情、民间传说、爱情婚姻、历史事件等,其中反映历史事件的民歌比较多,比如《九反朝阳》讲述了清代咸丰年间,工人领袖与清政府斗争的故事。在形式方面,东北各民族有着自己特有的民歌形式,如蒙古族的“长调”、赫哲族的“嫁令阔”、达翰尔族的“扎恩达勒”等。
1.汉族民歌。东北地区汉族民歌大体可以分为叫卖调、劳动号子、秧歌调三种体裁,叫卖调是小商贩为招揽顾客而演唱的,如《买香皂》《买瓜子》等;劳动号子可以体现人们在劳作过程中的热情,如辽宁民歌《捞鱼号》、黑龙江民歌《哈腰挂》等;秧歌调即东北秧歌,主要表达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如《小拜年》。
2.少数民族的民歌。朝鲜族的民歌被称为民谣,包括劳动、抒情、风俗等多种风格,前两种风格的民歌数量最多、流传最广,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有《翁嘿呀》《阿里郎》,前者反映了朝鲜族人民在劳作时的激昂情绪;后者讲述了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蒙古族的民歌大体可以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前者旋律高亢粗犷、节奏自由,无固定的节拍和完整结构,句与句之间联系密切,如《辽阔的草原》;后者旋律较为欢快、节奏鲜明,如《嘎达梅林》。
(二)民间歌舞
歌舞是歌曲、乐器及舞蹈的有机结合,民间歌舞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1.汉族的民间歌舞——秧歌。秧歌主要流行于辽宁省、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其中,开场的小曲被称为“秧歌柳子”,音调高亢,如《闹五更》《绣花灯》《放风筝》等。东北秧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舞蹈形式可以划分为地秧歌、小鼓秧歌和大鼓秧歌,按照表演形式可以划分为二人转、地秧歌、高跷秧歌。东北秧歌的演唱形式通常为小调,演唱人数为2~5人,在演唱过程中还会搭配二胡、唢呐等乐器。东北秧歌具有热情奔放、节奏鲜明、风趣幽默等特点。
2.朝鲜族的民间歌舞——农乐舞。农乐舞在模仿田间劳作动作的基础上,融入了长鼓舞、象帽舞,表现出独特的风格和乡土气息,如《阿里郎》《桔梗谣》等。
3.蒙古族的民间歌舞。蒙古族的民间歌舞主要以集体歌舞为主,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健康活跃的艺术特色,如安代舞。安代舞的音樂在调式、曲式、节拍、节奏、旋律等方面均有其独特的特点。
(三)说唱音乐
说唱音乐是由叙事性民歌演变而来的,如汉族的“二人转”、朝鲜族的“盘索里”、蒙古族的“好来宝”、满族的“太平鼓”等。说唱音乐的唱词内容包含民族历史、民间传说等。少数民族的说唱音乐按照结构可以分为单曲体、曲牌联套体两种形式,前者的特点是反复演唱基本的曲调,如“喇嘛玛尼”“折嘎”;后者为可以表达多种情感的唱腔结构,在说唱音乐中的应用较多,如“好来宝”“盘索里”中都会应用这种结构。
(四)东北戏曲
东北戏曲又被称为东北民间戏剧,是在东北地方戏曲和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东北
戏曲主要包括东北皮影戏和评剧,前者又被称为“此地影”,其表演形式与河北乐亭皮影戏基本相同,但在唱腔方面带有浓厚的东北特色;后者是汉族传统的戏曲,在流入东北地区后融入了河北梆子、京剧中的元素,形成了多个流派,代表性的曲目有《孟姜女》《梁祝》。评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如《刘巧儿》《小女婿》等。
近代东北民间音乐中较活跃的有二人转、评剧、京剧,其发展状态具体如下。
(一)二人转
二人转曾被称为“蹦蹦”,是在东北民歌、“莲花落”及东北秧歌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并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评剧、东北大鼓的表演和唱腔,具有说唱、歌舞等表演艺术的特征。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因名角的不断涌出,二人转发展迅速。该时期,二人转分为四个流派,各派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二人转代表性的曲目有《杨八姐游春》《西厢》,这两首曲目将二人转的做功、唱功、舞功及说功表现得淋漓尽致,受到大量观众的喜爱和追捧。
(二)评剧
评剧是以“蹦蹦”“莲花落”为基础,在不断变迁和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剧种。评剧在清末民初时期由河北传入东北,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评剧进入鼎盛时期,在东北的影响力逐渐超过京剧,该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评剧有《爱国娇》《杨三姐告状》。评剧的发展与东北民间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在语言方面,评剧吸收了东北地方语言,演唱风格也因迎合东北人豪爽的性格而变得明朗、豪放。在伴奏乐器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评剧的伴奏逐渐丰富起来,在主奏乐器板胡的基础上增添了南弦、三弦等弹波乐器。
(三)京剧
京剧是中国传统剧种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京剧的唱词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角色主要可以分为生、旦、净、丑四类,19世纪末由北京传入东北,著名曲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
(一)民族性和地域性
一方面,近代东北民间音乐具有民族性,各民族的民间音乐有其独特的风格,反映了该民族的民风民俗和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近代东北民间音乐有明显的地域性,各民族的民间音乐中都有反映东北地方特色的内容,反映了东北各民族共有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包容性
东北民间音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包容性的特征,如俄罗斯的《红莓花儿开》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东北地区传唱较广,深受人们的喜爱。
随着时代的发展,东北民间音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东北民间音乐是各民族人民在劳动、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反映了东北地域特色,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包容性等艺术特征,很好地传承了东北的历史文化。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