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活动
2022-05-14王府井黄菲
王府井 黄菲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教育阶段,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影响深远。幼小衔接教育做得是否充分、是否恰当、是否有效,都直接关系到幼儿能否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幼儿园教师要提高对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的重视程度,立足幼儿的实际情况,探寻有效的教育方法。
幼儿教育活动是一个持续不断、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幼儿不同的年龄阶段,教师要帮助幼儿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教授幼儿不同的学习方法,让幼儿一直处于一个不断上升的成长状态。有效的衔接教育活动是提高幼儿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需要教师和家长加以重视。笔者讨论了如何让幼儿顺利地从幼儿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分析和探索性建议。
一是提高教育的质量。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教师要帮助幼儿从幼儿教育阶段过渡到小学教育阶段,利用幼儿园的现有资源,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锻炼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切实处理好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不仅可以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质量,还能很好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是增强幼儿的学习适应能力。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教师要重视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鼓励幼儿自主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幼儿学会适应小学环境的方法。幼小衔接阶段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教师要以幼儿为本,逐渐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
(一)幼儿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处于被动地位
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幼儿。但是笔者发现,部分幼儿园现阶段在开展幼小衔接教育工作时,要求幼儿尽早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让幼儿提早学习小学的知识,确保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尽快跟上学校的教学进度。这不仅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还容易降低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反感、抗拒等情绪。
(二)幼小衔接教育不规范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的内容。据笔者了解,国家关于幼小衔接教育的政策不多,专门针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实施方案更是少之又少。在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时,部分幼儿园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不清楚幼小衔接教育的开展原则,设计的教学活动内容也不规范,降低了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三)部分家长对幼小衔接存在错误认知
幼儿是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作为监护人的家长对其生活和学习有着绝对掌控权。部分家长秉持着“不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观点,过于注重幼儿的知识教育,忽视了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的作用。部分家长缺乏对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的正确认识,没有科学的育儿知识和理念,没有对幼儿进行幼小衔接教育的意识,没有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一)端正教师思想,优化师资队伍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教育观念,尊重幼儿发展的阶段性、连续性等特点,从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的高度,去客观、正确地认识幼小衔接教育。幼儿园要注重加强教师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能力培训,优化师资队伍,转变教师错误的教育思想,更新教
师陈旧的教育观念,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幼小衔接教育的作用。例如,在幼儿入园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相互沟通、互助合作,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幼儿掌握调节自我情绪的方法,增强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幼儿今后的小学学习及未来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心理辅导,实现身份转换
在幼儿阶段,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促进幼儿智力、品德、体能的发展,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吸引力;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在突出小学课程知识性的同时,还要关注幼儿的心理状态,培养幼儿的独立性,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去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提高幼儿学习的效果。教师和家长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心理变化,及时对幼儿进行心理指导,耐心地同幼儿沟通,帮助幼儿端正思想、调整心态。
以笔者所在幼儿园为例。在大班下学期,幼儿园开展了“我要当小学生”主题教学活动,设计了“我担心”“我希望”“我可以”等讨论环节,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各种顾虑,帮助幼儿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困惑,
增强幼儿进入小学的自信心。另外,家长也可以将自己的入学经历讲给幼儿听,引导幼儿正确看待小学生活,帮助幼儿区分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让幼儿做好心理准备。
(三)营造良好环境,引导幼儿顺利过渡
幼儿园的学习环境比较轻松,以游戏为主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在学习时间上,幼儿比较自由,课堂的随意性较高。小学则与幼儿园不太一样,它既明确规定了上下课的时间、每一节课的时间、学习的科目、作息的时间,还安排了专门的教师讲解不同科目的内容,课堂更规范、严肃。
因此,在幼儿园的大班階段,教师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区域角中模拟小学环境,让幼儿对小学生活有所了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向幼儿展示小学的校园环境照片、作息时间表、课程表等。这些活动有助于幼儿提前了解小学环境,有助于消除幼儿对小学阶段学习的恐惧、陌生,为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幼儿园与小学合作,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幼小衔接教育工作涉及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幼儿园教师可以让幼儿提前了解小学课程,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合作,共同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教育引导计划。一方面,幼儿园教师要明确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法等,通过情境创设、联系生活、区角活动、游戏活动等方式,提高幼儿教育的针对性,帮助幼儿对小学学习内容形成大致的了解;另一方面,小学教师要了解幼儿园阶段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一些幼儿比较熟悉的、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如创设角色扮演活动、组织趣味游戏等,引导幼儿顺利过渡,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五)丰富教学形式,强化幼儿的学习体验
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能让幼儿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优化幼儿的学习体验,丰富幼儿的知识储备,提高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因此,在展开幼小衔接教育活动时,教师要加强与幼儿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引导幼儿积极学习、拓宽视野,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实践活动、开展趣味游戏和亲子活动、绘本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不断反思、总结、优化和创新,丰富幼儿教学的形式,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六)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
幼儿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教师要对幼儿进行针对性指导,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鼓励幼儿挑战自我、突破自我,帮助幼儿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从而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园内和园外的资源,帮助幼儿巩固知识,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例如,区域自主游戏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幼儿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益智闯关的游戏环节,锻炼幼儿的思考能力。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在家的生活场景,鼓励幼儿自由练习穿衣服、扣扣子、叠被子、系鞋带等,促进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发展,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意识。
(七)培养幼儿的秩序感,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幼儿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引导幼儿了解生活中的规则,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识。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幼儿排队喝水、排队如厕、排队取玩具、排队玩滑梯、排队进出教室和排队上下楼梯等。
幼兒教师要培养幼儿的秩序感,指导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例如,在教室内,幼儿不可以随意跑跳;在教学楼内,幼儿不可以大声喧哗;在操场上,幼儿要听从教师的指挥,不能随意活动;在课堂上,幼儿要先举手示意,在教师点到自己的名字后再发言。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引导幼儿了解并掌握更多的规则。教师和家长要相互配合,将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秩序感。
综上所述,在幼小衔接教育工作中,教师和家长要立足幼儿的实际情况,共同探索出有效的教育方法,提高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的有效性,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幼儿顺利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家园之间要积极合作,丰富幼儿教育的形式,优化幼儿的学习体验,拓宽幼儿的知识面,锻炼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幼儿后续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常州市钟楼区玖里书香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