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升降开合说构造

2022-05-14徐继山徐文杰

科学24小时 2022年5期
关键词:褶皱新生代板块

徐继山 徐文杰

编者按:又是一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14年前的这一天,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近7万人丧生,1.8万人失踪,37万余人受伤。这场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如今,我们在缅怀逝者的同时,也应深刻地反思增强全民应急意识、提高全民自救互救能力的重要性。目前,地震预报仍是个世界性难题,只有科学认识地震,才能更好地去应对,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在古人的观念里,天地最初是一片混沌,是盘古用巨斧劈开的,而在他倒下后,身体的各个部位就化作了日月、山川、草木……

巧的是,地质学上也有“盘古”,它不是神仙,而是2亿年前的联合古陆。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认为,那个时候所有的陆地都是连接在一起的。正所谓“合久必分”,大地分裂成各大陆块四散漂移开来。从三叠纪开始,历经侏罗纪、白垩纪,最后进入新生代。在这一过程中,印度板块离开非洲,撞上欧亚板块,形成喜马拉雅山;阿拉伯板块撞上欧亚板块,形成阿尔卑斯山;分离运动也使非洲大陆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变成了东非大裂谷;太平洋在扩张,在它周边燃起“战火”——这就是地震和火山。当然,还有一些小“冲突”在局部地区发生着。现今,陆地的表面看起来十分平静,实则暗流涌动,这就是“新构造运动”。

大陆漂移过程

那么,什么是新构造?它究竟新在哪里?对此,不同的学者给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新构造是现今构造的基础,所以应该定位在第四纪之前的一段时间,比如新近纪到第四纪初这一段时期。第二种观点认为时间应该再近一些,把第四纪以来发生的构造作用称为“新构造”。持第二种观点的人较多,只是他们对具体的时间起点认识不统一,认为应该划归在第三纪的“末世”——上新世,甚至是中更新世才好。还有的学者认为,既然不好划分,就干脆不要时间界限,因为“新构造”这个概念之所以要创立,就是为了解释现代地质地貌的,换句话说,只要能影响现代地表的构造运动,都可以称作“新构造”。

综合以上的观点,就能得到一个一般性的定义了,即发生在晚新生代以来,对现代地质地貌产生主要影响的地壳构造运动,一般称为“新构造运动”。

如果你观察全球三维地形图,就会发现形态有平有皱、有高有低,就好像被盘古之巨手如揉泥般塑造过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马杏垣院士在《解析构造歌》中解释道:新构造运动一共有4种方式——升、降、开、合。升降,就是大地在垂直方向上的隆起和拗陷,而开合就是板块之间的聚合和分离。

新生代(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地质年代序列图

所谓“隆起构造”,是指地壳在长期上升作用下形成的整体抬升。一般来说,它的范围比较大,核部上升幅度大于周缘,表面很像一个鼓起来的大面包。这种隆起又叫“挠曲变形”。它的周缘因为挣脱沉重的地壳而表现为断层,而它的顶部也因为表面的拉张而出现局部的下陷。比如,台湾中央山脉隆起,就表现为一系列的地表断裂。

地球上大部分高原和中小型山脉就是这样隆起的。比如,素有“聚宝盆”之称的鄂尔多斯高原,下面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这些化石能源是海洋中的有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演变而成的。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 (中生代以前),在中生代时,受挤压作用而慢慢隆升。这种挤压力越积越大,在古近纪(新生代早期)时被释放出来,这里就慢慢变成了高原。隆起构造还有另一种形式。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冰期时负载着厚约3000 米的冰川,暖期来临时,气候变暖,冰川消融,半岛就像摁下去的弹簧一样弹了起来,形成了高地。据科学家推算,在过去两万年里,它足足隆升了1000 米,现今依然在持续长高中。此外还有青藏高原,它的隆升作用是印度板块俯冲的直接结果。

鄂尔多斯隆起构造(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拗陷構造与隆起构造相对。拗陷构造是在长期的下降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它的地表面一直处于较低的海拔,表现为盆地和平原。

以渭河盆地为例,它被夹持在鄂尔多斯地台和秦岭褶皱带之间,在这夹缝中存在下来,靠的就是“以柔克刚”的策略。在古近纪时期,也就是当鄂尔多斯地台在隆起的时候,它一直在拗陷。那么,这种拗陷的动力来自哪里呢?追根溯源,是由于它的深部上地幔物质隆起造成的。有些人可能觉得很奇怪,既然深部的物质向上隆起,为什么地表反而拗陷了?这不科学!其实,这种所谓的“隆起”可以理解成“侵入”——深部高温高压的熔融物质侵入到上部地层,给盆地来了个釜底抽薪,下部地层空了,上部地层自然就会一直向下拗陷。

华北平原其实也是一个拗陷盆地。在新生代时期,尤其是始新世至渐新世,太平洋板块开始施展力量,向欧亚板块俯冲,形成了一系列北北东向(方向在北到北东之间)的褶皱带。但是,在随后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又轮到印度板块施展力量了,南北挤压作用增强,造成华北板块向东“逃逸”,从而开启了拗陷作用的历程。先挤压一下,形成了华北平原的基底;再拉一下,接受沉积,又让华北平原更平、更厚。

当然,自新生代以来,还有其他类型的拗陷,比如,板块之间的压陷作用造就了四川盆地和柴达木盆地,还有板块俯冲造成的弧前盆地,等等。

合,是指板块之间的聚合,它强调的是地壳水平运动造成的地层变形。在这种作用下,能够形成褶皱山脉、逆断层等构造现象。

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印度板块、菲律宾板块、澳大利亚板块这三个“兄弟”板块联合起来向北运动,造成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不同的受力环境。其中,东部地区因为太平洋板块的“屈服”而自由伸展;西部地区则接受着印度板块的强烈挤压,形成一系列褶皱带。据统计,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大中型褶皱多达400~500个,它们有规律地出现在我国西部地区,大致为东西走向,显示出它们是受到了同样的力。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喜马拉雅构造带,原本泡在海洋中的地壳褶皱成了今天最高、最年轻的山脉。

北美大陆也有类似的特点。比如美洲西缘的科迪勒拉山系,它在新生代初期还比较平静,山头被侵蚀掉,山间盆地填满了沉积物。从上新世开始,受到太平洋板块的碰撞而褶皱成为纵贯南北的巨型山系。

北美大陆构造带

有合就有开。“开”就是板块之间水平方向上的分离。在这种拉张应力环境下,可以形成断块山和断陷盆地,甚至是大裂谷等地貌形态。

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长25千米,宽15千米,它的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北宋诗人苏东坡曾形容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为什么会这样?如何从地质学上解释这一现象呢?原来,庐山的“真面目”其实就是“断块山”——山的中央断块相对隆起、山的两侧断块相对下降,它的特点是山坡平直、陡峻、多悬崖,这是在拉张作用下形成的。实际上,早在燕山运动时期,这个地方就褶皱成了山脉。而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又受到伸展作用,从而形成了这种断块山。

当我国的庐山正在形成的时候,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地区也在遭受着拉张作用,横向撕开了一个大口子,从内陆可以直接通到鄂霍次克海。进入第四纪后,这里又闭合了,演变成一个神秘莫测的湖泊——贝加尔湖。据说,贝加尔湖最深处达1600多米,那里还生活着海洋生物——或许它们就是在大地裂开的时候,结伴游过去的。

地球上最大的一个裂谷,当数东非大裂谷,它长约6000千米,宽约30~100千米,像一个拉长了的“之”字,贯穿了整个非洲。它也形成于第三纪,而且一直在裂开,按照现在的速度推算,再过2亿年,这里就会形成世界上的第五大洋。

总而言之,地壳的垂向运动,形成了升、降构造;地壳的水平运动,形成了开、合构造。那么,现今大地运动到底以垂直运动为主,还是以水平运动为主呢?地质学家也有不同的观点。不过,在这4种新构造运动类型中,我们可以看到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它们是彼此联系的。至此,可以把全球新构造运动的情况总结一下——自晚新生代以来,各大陆的漂移趋势是“以开为主,局部挤压,有升有降”。又所谓“分久必合”,再过两三亿年,或许地球的各大板块又会重新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超级大陆。

庐山

贝加尔湖地形图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7123、42042054、41302249、42130706)、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SBK2022020012)、中国矿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21KCSZ34Y、2020YB20、2018ZX06)、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9YJSJG011)、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地质工程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支持。

猜你喜欢

褶皱新生代板块
文学批评新生代专栏·刘诗宇
丁程鑫 偶像新生代 演员请就位
本周热点板块表现个股
本周热点板块表现个股
动漫人物衣服褶皱的画法(1)
网红要逆天!开启新生代创业之道
一点褶皱
一周热点板块个股表现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褶皱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