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公共实训基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22-05-13韩连权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计分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韩连权 ,周 亮

(1.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江苏 常州213164;2.河海大学 审计处,江苏 南京 210098)

1 问题的提出

公共实训基地是以政府主导为主、相关单位协同建设的公共性、公益性、共享型、开放性的职业技能实训场所,主要为区域院校、企业、职业培训机构等提供实践实训教学、企业真实生产、员工技能训练和竞赛、社会技术服务等服务。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实训基地发展,拨付了大量资金用于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公共实训基地,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充沛的高技能人才支撑。

然而,不少的公共实训基地建成后面临使用率不高、共享面不广、实训设备更新不及时等共性问题,同时学界对公共实训基地的绩效研究关注不够,相应的理论研究尚未跟上,亟需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和丰富研究内涵。因此,本研究在借鉴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对公共实训基地的绩效评价展开热烈探讨,尝试构建集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于一体的公共实训基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进一步丰富公共实训基地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2 公共实训基地绩效评价研究现状及分析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的“期刊”为文献来源,通过高级检索来搜索文献,查找时将检索条件设为“主题=公共实训基地并含评估或者主题=公共实训基地并含评价”,检索年份设为2006至2021年,得到初始文献样本45份,经人工筛选,剔除新闻稿、讲话稿、卷首语等无关联的文献,实际得到有效文献样本为数不多,分析得知学界关于公共实训基地绩效评价的研究始于2009年,尚处于发展阶段。

杨长亮(2009)认为对公共实训基地进行绩效评价可以促进公共实训基地加强内涵建设,因此,他提出从实训设备利用率、实训基地对外开放程度、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和实训基地师资发展4个维度来对公共实训基地运行进行绩效评价[1],为学界开展类似研究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周宁武等人(2011)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基本指标、人才培养指标、设备运行指标、效益指标、项目指标和社会反馈指标6个方面构建了一套公共实训基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郝书池(2014)则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公共实训基地绩效评估体系,包括外部支持程度、内部运作与管理、主要绩效3个一级指标,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12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3],但对指标权重、评估方式等关键问题未予以探讨。周立军(2017)将政行企参与、内部管理和主要成果3个方面作为评价公共实训基地绩效的一级指标[4]。李祥新(2019)借鉴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诊断与改进方案,将公共实训基地运行情况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为发展规划及基地建设、基地功能实现、管理与运行和需求方反馈 4个评估项目,再细分为16个评估要素、 62个评估点[5],并以青岛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为评估样本进行绩效评估,结合评估发现的问题来提出具体的改进对策,以此推进公共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现有的关于公共实训基地绩效评价的研究成果虽然能为本研究提供借鉴,但总体而言不够丰富,并且缺乏合适理论作为有效支撑。因此,本研究拟从全面系统视角出发,借鉴在管理学界广泛运用的平衡计分卡思想来为公共实训基地绩效评价构建具体的指标体系,以此来推动公共实训基地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3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公共实训基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平衡计分卡在公共实训基地绩效评价中的适用性分析

平衡计分卡 (Bal-anced Score Card,BSC)是一种于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诺顿研究所戴维·诺顿和哈佛商学院罗伯特·卡普兰在 “未来组织绩效衡量方法”研究计划中建立的绩效评价体系[6],是一种全新的绩效衡量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战略管理工具,其核心思想是立足于企业的战略规划,以促进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愿景,在此基础上将企业的战略规划目标逐步分解为各种具体可测量的绩效考核指标,从而将企业的愿景、使命、发展和绩效评价紧密联系起来。一般而言,规范的平衡计分卡从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财务等四个维度来对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综合测量和绩效评价,分别代表顾客、员工等不同利益相关主体对企业绩效的关注,并通过四个维度之间的因果关系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 最终促进企业绩效的改善[7]。

将平衡计分卡引入到公共实训基地绩效评价中不但十分必要,而且是可行的。一方面,现有研究结果显示平衡计分卡既可以为盈利企业提供绩效评价,也可以为非盈利企业或公共组织提供绩效评价,公共实训基地作为一种典型的非盈利公共组织,其在服务绩效评价理念、目标、方法等方面与平衡计分卡理论有共通性,自然可以采用平衡计分卡理论来实施公共实训基地的绩效评价。另一方面,对公共实训基地绩效进行评价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测评过程,既需要考虑公共实训基地使用者的感受,又需要考虑政府财政投入情况,现有的绩效评价工具中较难实现两者的统一,而通过平衡计分卡的顾客维度来考察公共实训基地使用者对其公共实训服务的满意程度,通过财务维度来反应政府在公共实训基地软硬件方面的投入情况,可以有效兼顾上述要求。基于此,本研究借鉴平衡计分卡的评估理念对公共实训基地绩效进行评价,根据上述四个维度设计合适的评价指标,试图全面客观展示公共实训基地的服务绩效。

3.2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公共实训基地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1)坚持科学性原则

通常来讲,科学性是衡量评价对象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的一项重要依据,是保障指标体系评价精准效果的关键要素[8]。因此开展公共实训基地绩效评价指标构建时首先要坚持科学性原则,具体表现为:首先,要以科学的理念、方式、方法来构建公共实训基地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确保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开展公共实训基地绩效评价;其次,选择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要做到内涵清晰,各级指标彼此之间没有内容重复、不重叠,避免产生分歧,指标独立存在而又相互协调统一;再次,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要符合公共实训基地的客观规律,同时还要符合公共组织绩效评价的一般规律,及时借鉴学界在公共组织绩效评价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确保对公共实训基地服务绩效评价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2)坚持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指在选择公共实训基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其投入与产出的整体情况,遴选的指标不能只反应某一方面的效益,还要从全局视野来设计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做到对公共实训基地整体效益的客观评价,以此来实现科学评价的基本目标。因此要善于抓住主要要素,就公共实训基地而言,要充分考虑到使用者、举办者等利益相关者的评价,同时要反应公共实训基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还要考虑到符合公共实训基地自身的发展规律。构建的指标体系彼此之间既不能重复,又要做到不遗漏,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科学反映公共实训基地内部结构情况以及内部系统结构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既有直接效果,又能反映间接影响,实现评价效果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增加可信度[9]。

3)坚持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指基于平衡计分卡所构建的公共实训基地绩效评价指标是可以具体实施操作的,测量的各个指标能够做到清晰、明确,在对公共实训基地绩效评价正式实施时可以快速得出结论,节约绩效评价的操作时间,以此来提高绩效评价的效能。例如,在对财务维度的绩效评价中,可以通过查询公共实训基地每年的财务分析报告来客观分析政府投入情况,但出于财务风险考虑,一般公共实训基地不会对外提供财务分析报告查询服务,因此需要另外设计可以反应公共实训基地财务情况的评价指标,基于公共实训基地使用者的直观体验,本研究将财务维度测量设计成使用者可以主观感受的指标,如公共实训基地内实训设备的更新速度,由此来反映公共实训基地举办者的资金投入情况。

3.3 平衡计分卡在公共实训基地绩效评价中的指标设计

1)财务维度指标设计

资金是确保公共实训基地正常运营的重要保障,是公共实训基地开展实训服务的有力支撑,因此对公共实训基地而言,财务维度指标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服务型组织,公共实训基地的财务情况显而易见,政府投入越多,公共实训基地的软硬件设备则越齐全,能够开展的实训项目也随之增加,实训者则会提升对公共实训基地的实训服务评价。在实际设计绩效评价指标时,考虑到绩效评价者在阅读题项后能够凭主观感受快速作答,因此本研究将财务维度的指标设计为两个二级指标,分别是服务设施和资金投入,服务设施指标主要考察公共实训基地的软硬件设备情况,如实训设备数量、实训设备利用率及实训场地面积等。资金投入指标则主要评价公共实训基地的实训设备更新维修以及实训耗材保障情况,可以从侧面来反映公共实训基地的财务状况。

2)顾客维度指标设计

如前所述,公共实训基地是面向区域企事业单位提供职业技能实训服务的公共场所,在公共实训基地接受实训服务的实训者自然就是公共实训基地的顾客,公共实训基地运营的愿景就是让顾客满意,为此在设计评价指标时要从顾客视角出发,将顾客的满意作为公共实训基地管理的终极目标。对于实训者而言,到公共实训基地接受实训服务,一方面关注的是公共实训基地的服务能力,具体表现为:实训设备是否落后产业发展,实训基地防火、防盗等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实训基地开放时间是否能够满足实训者要求等,这些都是公共实训基地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要素。另一方面顾客关心的是在公共实训基地实训的服务成效,如实训管理制度健全情况、实训基地卫生环境评价及实训收获等,是顾客对公共实训基地作为公共服务部门提供的服务最基本的评价。

3)内部流程维度指标设计

公共实训基地作为区域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需要紧扣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技能水平、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变化来不断调整自身的战略目标,再根据战略目标的要求不断优化其内部流程。公共实训基地内部流程维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对其内部流程的持续优化来推进其更好地服务社会的公共实训,促进实训者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一般而言,公共实训基地为实训者提供公共实训服务的内部流程可以按照实训的有效开展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实训前、实训中、实训后。实训前公共实训基地要根据实训安排提前做好实训场地、实训教学内容、师资、设备与实训材料等安排,确保实训者能够正常实训;实训中公共实训基地管理人员需要对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应急处理,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实训有序推进;实训结束后公共实训基地需要对实训设备进行复位,及时整理实训场地,填写实训日志。

4)学习与成长维度指标设计

学习与成长维度是基于平衡计分卡所构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是对被测评对象内部员工的知识水平、技能等级、工作动机及组织认同等方面的关注,常常通过员工学历水平、技能证书、员工满意度等指标来反馈。对公共实训基地而言,学习与成长维度可以细化为两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基本评价与人力资源建设,基本评价指标主要衡量公共实训基地管理人员的学历、技能等级水平及服务态度,这三者是影响公共实训基地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学历和技能等级水平可以反映公共实训基地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说明其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而服务态度则决定着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与公共实训基地的服务质量成正相关关系,与公共实训基地最终的服务绩效也紧密相关。人力资源建设指标则是对实训管理人员配备及管理团队高效运转情况的客观评价,众所周知,高质量的公共实训服务离不开足够数量的实训管理人员有力支撑,同时也需要各个实训管理团队的高效运转,确保各个实训流程做到有序衔接,从而保证公共实训基地的育人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最终,根据上述分析构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的公共实训基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

表 1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公共实训基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4 结论与展望

公共实训基地作为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高地,在完善职业技能终身培训制度、促进劳动者技能水平提升、缓解区域高技能人才短缺等方面作出卓越贡献。本研究针对当前学界对公共实训基地服务绩效评价关注不多的现状,借鉴平衡计分卡理论构建了公共实训基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中的财务维度绩效主要着眼于公共实训基地软硬件投入状况,衡量的是公共实训基地设施新旧与否、实训设备数量是否满足需要等;顾客维度绩效主要立足于公共实训基地的服务能力和实训者的实训服务成效;而内部流程维度绩效考察的是公共实训基地内部运营是否正常;学习与成长维度绩效则是对公共实训基地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评价,既考虑实训管理人员的学历、技能水平,又考虑实训管理人员配备数量等显性指标。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也提升了公共实训基地绩效评估的公平性、公正性,必将有力推动公共实训基地绩效管理的改革和提升。下一步,本研究的重点是对构建的公共实训基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权重设计并进行实证分析,籍此对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迭代检验和完善。

猜你喜欢

计分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内部计分卡和外部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在紫鑫初元药业有限公司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平衡计分卡对绩效管理的启示——以某国际航空快递公司为例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平衡计分卡研究文献综述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