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行业“十四五”及中长期高质量发展纲要》解读
——访中国造纸协会理事长赵伟
2022-05-13
本刊记者 王 岩
核心提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贸规则和全球治理体系加快重构。坚持全方位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变被动为主动,把困难挑战变为机遇,才能进一步增强我国造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为此,2021 年12月24 日,中国造纸协会发布了《造纸行业“十四五”及中长期高质量发展纲要》,为了更加明确其核心内容与编制思路,本刊特别采访了中国造纸协会理事长赵伟,就《发展纲要》进行了详细解读。
◎ 赵 伟 中国造纸协会理事长
赵 伟:造纸行业作为基础原材料产业,同时又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业。为正确引导行业发展,根据中央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和国家制定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造纸行业特点及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通过对国外不同发展类型国家及国内造纸生产消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研判,我们发布了《造纸行业“十四五”及中长期高质量发展纲要》。
《造纸信息》记者: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实践和理论的统一,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发展纲要》的核心思想就是要推动造纸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请您就此进行详细的解读。
赵 伟:高质量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未来产业永续发展的需求。在这个前提下,考虑到中央要求、社会需求、大众需要,为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消费供给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必须要提升品质、提高质量,提供优质的满足需要的产品,这样产业才能得到永续发展。造纸行业要主动从原有的数量型发展转变为以产品质量为着重点的高质量发展。
在高质量发展中,我们不能是被动的,必须要主动作为。所以在《发展纲要》中提出了如何把握主动权的问题,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如何转变发展思路、发展方式等角度来考虑行业如何高质量发展,以及今后分阶段的发展目标。
目前,我国的造纸生产能力已能够基本满足内需,但从产业定位和产品消费需求来看,现在还没有达到峰值。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造纸产品的总量和品种在“十四五”甚至“十五五”期间仍然会有所增加,但不再是简单的数量扩张,而是要开发出满足现在市场需求和未来能够引导社会消费的产品。
《造纸信息》记者:当前,我国造纸行业原料供求矛盾突出,木片、纸浆的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2021 年起正式施行的外废零进口政策,使原本就已困难重重的我国造纸纤维原料供应更是雪上加霜。《发展纲要》中也提到了目前行业原料供应面临的困境,请您详细解释一下,对于 “十四五”期间以及更远的将来,《发展纲要》指出的我国造纸纤维原料的主要发展思路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一思路?
瘦素又称抗肥胖因子,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合成分泌、肥胖基因编码的肽类激素。其通过血脑屏障,与下丘脑的瘦素受体结合后,抑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脂肪合成,从而调节机体脂肪的沉积,影响体质量。近些年,随着对瘦素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与高血压、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肥胖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瘦素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脉压和收缩压呈正相关,与动脉壁的顺应性呈负相关[30]。因此,高瘦素水平可作为高血压的一个预测因子[31]。IR是代谢性高血压发病的核心机制[32],瘦素作为重要的代谢调控因子,其分泌水平的失衡将导致IR,从而引发代谢性高血压[33]。
赵 伟:首先说一下我们的原料政策,根据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和我国纤维原料现状,《发展纲要》提出了坚持发展木材纤维原料方向,并科学利用非木纤维原料,以及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工农业“三剩物”、废弃物及回收废纸等纤维资源。
目前,我国造纸原料中50%以上是废纸,原生纸浆占比不足50%;而原生浆中的国产纸浆不到40%,而且使用的木片原料主要还是依靠进口。所以,造纸行业要持续发展,就需要着重在提高国产纸浆占比方面下功夫,推进林纸一体化建设,在增加可用于造纸的木材原料数量的同时,提高减碳固碳能力,实现绿水青山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存。
关于废纸,我们应该有一个共同的认知:虽然俗称废纸,但实际上它是一种资源,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造纸原料。工业品、消费品出口带走了很多包装和配套用纸,使国内的可回收废纸数量减少。因此,目前全球绝大部分工业国家都需要进口部分回收废纸,以弥补造纸原料的不足。但我国政府从大局考虑,禁止各种固体废物进口,我们必须执行。
禁废令的实施给造纸生产带来的直接压力,一是国废价格大幅上涨,之前每吨1000 元左右的废纸,现在基本是2000 元起步;二是原料短缺使得生产中加入了比原来更多的非纸浆原料,会影响产品质量并加重治污负荷和难度。
进口废纸清零后,如何保证那么大的废纸进口减量后造纸原料的再平衡?我们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并寻找更多的渠道来解决行业原料问题。因此,在《发展纲要》中,我们提出了采用多措并举的方式进行纤维原料的再平衡:在东南沿海布局一些大的浆厂,包括化学浆厂和半化学浆厂;多渠道回收境内废纸;在境外布局一些采用优质外废加工生产再生纸浆的产能;采取一些其他措施,如加大某些成品纸进口,使其消费后变成废纸参与到国内再循环;允许废纸价格高一些,以加快废纸循环。
另外,《发展纲要》还提出,非木材纤维利用必须科学合理,一定不是简单的重建,而是要在原有基础上有技术性的提高,除了产品质量,还有环保等问题,也要符合高质量发展需要。
《造纸信息》记者:2020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我国双碳目标后,国家各部委及多个省市也都提出、制定了本部门、本领域提前达峰的目标及时间表,如电力系统2025 年达峰,2028 年全社会能源达峰等。全社会基本达峰时间在2028—2030 年。造纸行业是否有达峰的目标时间?双碳目标对造纸业是一个挑战吗?
赵 伟:实现双碳目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
双碳目标提出之后,政府管理部门已经把一些能耗双限指标下放到地方省市管理,有些地方、有些行业压力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提出双碳工作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防范风险的原则,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在这个原则下,如果可以行业间综合平衡,那么对具体某一行业的压力可能会比原来稍微小一点儿。
毋庸置疑,双碳目标对造纸行业的挑战是巨大的。造纸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目前产量尚未达峰,这就给行业提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既要满足逐步增长的市场需求,又要完成国家的双碳目标任务。因此,《发展纲要》提出,在碳达峰过程中,应寻找一些技术突破和设备突破;在2030 年碳达峰之后,在满足市场供给的情况下,通过加大植树造林和技术进步,逐渐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
首先是发展林纸一体化,尤其是发展速生丰产林,增加林木供给量。造纸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原料是木材及其加工剩余物、秸秆等生物质,是可以对生物质资源进行最大化合理利用的产业。植树造林既有减碳作用,又能解决造纸纤维原料问题,同时还可提供生物质能源。因此,林纸一体化是未来我们需要推进的最重要的工作,《发展纲要》中也已涵盖了这一点。
此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生物质能源利用。参照国际经验,欧美地区造纸产业生物质能源比例已达60%以上,个别国家甚至超过70%,再加上它外购的清洁能源,几乎已经接近碳中和,有部分造纸厂甚至已经达到了碳的负排放。
这方面我们的差距依然很大。目前中国还没有那么多林木资源,也没有足够的土地资源去植树造林。因此,我们的生物质能源比例非常低,而且发展之路也相当艰难。作为一个还在成长中的行业,没有可替代的生物质能源,要在增加产能的同时实现碳达峰,甚至减碳,我们面对的挑战非常大。
在未来的碳中和过程中,生物质将成为各行各业争抢的资源。这就可能会给造纸行业带来较大影响:生物质既是能源,但也是造纸原料。如果全社会都在考虑使用生物质能源,必然会对我们的原料供应造成冲击。
《造纸信息》记者:《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期间造纸行业单位产品工艺综合能耗的具体节能目标。请问这一具体目标是怎样形成的?实施路径如何划定?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赵 伟:根据对主要国家造纸单位产品和我国造纸产品综合能耗数据的分析对比,加上对未来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及采取的节能措施,我们在《发展纲要》中提出了“十四五”期间造纸行业单位产品工艺综合能耗目标。实施路径主要是:通过技术进步和技术突破,减少化石能源使用;通过加大植树造林,提高生物质能源比例;提高能源效率及淘汰相对落后产能、适度控制新产能或适度增加成品纸进口等措施,来保障实现行业在碳达峰后的碳排放逐步降低。
目前来看,实现这一目标最大的挑战是我国在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前,消费需求将促使纸张产量增加,可能导致行业消耗的能源总量上升,而在实现双碳目标大背景下,行业要实现减碳目标。这对于行业来说,压力和挑战还是很大的。
《造纸信息》记者:《发展纲要》从总产量、人均消费量、纸浆产量等多个角度,提出了我国造纸工业2025 年及2035 年的发展目标,引起了业内和社会的高度关注。纸企希望通过供需平衡的推算来规划未来的投资与增产,故对这些目标值非常重视。请您详细解读一下这些具体目标是如何制定的?
赵 伟:根据国家整体规划,我国要在2035 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通过对全球各类型国家造纸生产和消费量的研究,我们发现,一个国家的纸张总需求与国家GDP 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例如,发达国家中,美国目前人均GDP 为6.5 万美元,人均纸张消费量202 kg;日本人均GDP 为4.1万美元,人均纸张消费量199 kg;韩国人均GDP 为3.2万美元,人均纸张消费量187 kg。而中等发达国家中,马来西亚人均GDP 为1.14 万美元,人均纸张消费量100 kg。我国台湾省人均GDP 为2.9 万美元,人均纸张消费量150 kg。我国目前人均GDP 为1.1 万美元,人均纸张消费量为84 kg。
《发展纲要》中提出的目标值,是按照目前中等发达国家中线偏低点的水平,即人均纸张消费量100 kg来考虑的;如果对标中等发达国家高线,那将更高。不敢预测这么高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各种资源能否支撑那么高的产量和人均用纸量,再加之2030 年碳达峰问题,还有水资源等问题,这些都要综合考虑。因此,经过研究认为,到2025 年,我国人均纸张消费量100 kg 是比较现实与合理的,并由此确定2025 年全国纸及纸板的目标产量为1.4 亿t;同样基于人均GDP 与纸张消费量的关系,并考虑我国环境、资源、能源等综合因素,《发展纲要》提出2035 年我国造纸行业发展目标:人均纸张消费量120 kg 以上,全国纸及纸板总产量达到1.7 亿t。
《造纸信息》记者:《发展纲要》中提到,“行业面临部分产品产能结构性和阶段性过剩”。据不完全统计,最近公布的纸浆新产能接近2400 万t;生活用纸近年每年新增产能达到整体消费量的20%,整个行业似乎在以冲刺的速度进行产能达峰。产能过剩的同时又在疯狂扩张,从协会的角度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对计划投资新增产能的企业,有怎样的建议?
赵 伟:《发展纲要》中提到了目前行业存在的一些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问题,我们必须要正视这个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市场需求变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造纸行业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产业,除个别特殊产品外,目前企业新上项目已基本是市场行为,企业有完全的自主权;企业从自身发展考虑进行未来发展的规划。但由于对未来市场认知和预判的不同,导致部分企业有一定的盲从性,部分产品发展出现“一窝蜂”现象。加上现在造纸装备单机产力较大,市场消化需要时间,以及下游行业需求发生变化等因素,导致部分产品产能出现了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所以,我们在《发展纲要》中提出了要避免盲目扩张。
目前公布的新增产能中有以下几种可能:一是担心政策变化而提前占有产能;二是部分公司上市或IPO 以后,背后的资本推动投资;三是由于现金流以及资金使用方面的原因;四是因某些地区为招商引资提供了一些优惠政策而带来新增项目。
造纸行业新建项目目前在技术和装备、投资、融资等方面都没有大问题。但国家提出双碳目标以及能耗双限考核以后,有些地区的部分项目可能无法通过能源评估,新项目可能无法落地。希望企业新上项目时要多做调研、看准方向,避免出现恶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