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纸材在综合材料创作中的应用分析

2022-05-13赵赫文

造纸信息 2022年3期
关键词:纸张艺术创作手法

□赵赫文

综合材料创作,就是指将水性、油性、碳铅等常规绘画材料,以及玻璃、金属、泥土等非常规绘画材料综合的使用于艺术创作。这种绘画方式不仅打破了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边界,也冲破了艺术与艺术之间的壁垒,成为一种有别于传统绘画门类的表现力极强的新型创作方式。综合材料绘画不仅在国际各大展览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已经成为一门专业课程走进了部分高校课堂。越来越多的青年艺术家痴迷于材料研究,创造性地进行综合材料的实验,也带来了很多非凡的艺术作品。

相比于其他材料,纸材历来在综合材料创作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大约从六朝时期(公元222 年——589 年)就已将纸使用于艺术创作,随着时代的发展,纸的种类越来越多,也被广泛运用于艺术创作之中。水彩、水粉、素描等艺术创作都离不开纸,纸不仅可以作为载体,也可以作为创作对象呈现于艺术作品之中。不同的纸类有不同的特性,深入了解纸张的特性,才能更好将其运用于艺术创作中。

我们常见的用于传统绘画的纸类有很多种,多以麻类纤维、皮类纤维和竹纤维为主要原材料,如素描纸、水粉纸、水彩纸等。这些纸类虽有薄厚之分,但表面都略为粗糙,有特殊的肌理质感,可以很好地作为艺术创作的载体。宣纸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宣纸略薄,质地柔软且有韧性,分为生宣、熟宣、半生熟几种,洇水效果大有不同,因此要根据画面需要进行选择。运用于综合材料创作的纸类可谓是种类繁多,很多文化用纸和生活用纸也可以直接运用于艺术创作中,如报纸、杂志、复写纸、烘焙纸等,此时的纸已经不止是载体,更是绘画的主体,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凭着自身的质地美、色彩美亦或是文化性,在艺术创作中大放异彩。

艺术家们不仅用欣赏的眼睛去发现纸的美,更运用了多样化的手法去展现纸的美。随着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探索,纸类综合材料的艺术实验手法层出不穷,画面效果也让人叹为观止。

将纸类运用于综合材料创作的艺术手法已经相对成熟,常见的手法有以下四种。

拼贴手法的出现被普遍认为是从立体主义开始的。立体主义大师毕加索所作的《梦想》在画面中心贴了一张小纸片,可以说是第一幅有意识进行“拼贴”的作品,而《有藤椅的静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拼贴作品。随后,立体主义大量拼贴作品破世而出,打破了人们传统的绘画观念,开启了材料碰撞的新领域。毕加索曾说过:“即使从美学角度来说人们也可以偏爱立体主义,但纸粘贴才是我们发现的真正核心。”他的很多作品,如《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如图1),利用剪贴报纸进行物体的塑造,使画面达到平衡统一,而另一幅作品《吉他》也使用了多种纸张进行剪裁与拼贴,使画面极具构架感。此后拼贴的艺术手法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认可,并进行艺术实践。另一位立体主义代表画家勃拉克的《单簧管》、《静物》等作品,也是拼贴艺术中的经典。抽象构成派大师罗伯特·劳申伯格把图画、照片、杂志等材料结合起来,甚至还利用废物与垃圾,将拼贴手法的使用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波普艺术的问世,也是以一幅拼贴画为起点,因作品中的人物手握带有“pop”字样且有球拍大小的棒棒糖而得名。拼贴手法的使用,大大改变了纸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纸材本身的魅力被艺术家发现,也在艺术作品中得到了最好的呈现。

图1 《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

提到编织,人们或许首先想到的是绳索、布条等一些软纤维材料,而使用纸张进行编织,无疑是大胆的尝试与创新。随着造纸技术的不断发展,纸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性能也在不断提升,纸张自身的色泽、厚度以及柔韧性都为其成为编织材料提供了可能。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王雷,痴迷于纸类研究,致力于如何将纸运用于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并能够讲述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成为他执着钻研的课题,最终纸的材质特征和文化属性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以编织的方式创作出了大量的装置作品。“纸·植——王雷艺术作品展”在北京81美术馆开幕,《兵者无形》《今日大汉》《寻找红五星》(如图2)等一件件由纸编织而成的艺术品为人们讲述了时代、战争与和平,可谓是一场宏大的视觉盛宴。纸的来源也颇为讲究,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英汉词典都是作品的材料,纸张的文化属性与作品达到了完美契合。纸不仅可以编织成为装置艺术品,也可以在画面适当的位置进行局部使用,编绘结合,丰富了绘画的语言,也拓展了画面的表现力。

图2 《寻找红五星》

模拟法即质量转换,众所周知,再厚的纸张对视觉感官而言也略显单薄,但纸的可塑性为其带来了无限的使用空间。有的纸质地轻薄且有韧性,如宣纸、卫生纸等等,若以水打湿,再将其揉皱,局部或整体的使用于艺术创作中,在画面上便可以呈现出布褶的视觉效果。而对于具有一定硬度的纸,如卡纸、素描纸、水粉纸等,则可以根据画面需要,将纸张揉搓或折叠,使其出现自然的褶皱,再施以水墨、颜料或金属粉,表现出金属的视觉效果,如当代综合材料作品展中的一些获奖作品,杨科的《守静笃》和吴泽峰的《域之二》(如图3),都使用了纸张模拟金属的艺术表现手法。德国艺术家西蒙·舒伯特,使用大面积的纸张,有意识地进行折叠塑形,通过纸面褶皱的明暗关系,表现建筑内部空间,使纸张呈现出浅浮雕的视觉效果。

图3 吴泽峰的《域之二》

提起火烧画,或许大家并不陌生,火烧画也叫烙画、烫画、火笔画,多以木板、羊皮等为基底进行作画。这门传统技艺在中国已经流传千年,至今仍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纸与火,似乎在大家固有的思维里是绝对无法融合的,但当代艺术家却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加拿大艺术家帕特里克,尝试用蜡烛的火焰有意识地在纸上灼烧,对角度、位置、距离拿捏得恰到好处,为了防止焚烧过度,他还会给纸加上一层涂层,完成后的作品也会用漆封存。火的燃烧给纸张的表层带来了深深浅浅的碳灰,再加上作者的巧妙刻画,画面虚实结合并具有独特的朦胧美,像中国的水墨一样具有诗意(如图4)。

图4 帕特里克创作的火烧画

将纸材运用于艺术创作中的手法多种多样,一些艺术家追求纸张的破裂感,将纸的破洞或撕裂的边缘,运用于画面之中,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情绪,也有的艺术家将纸张撕碎、搅拌,还原为纸浆,再进行重构。创作手法之多文章在此难以详尽列举,但纸材的使用将成为一个永恒的课题,等待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去研究与实践。

纸的使用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与传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的发展,材料种类越来越丰富,单一的绘画形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表达,综合材料在艺术创作中的使用成为了必然趋势。造纸技术的发展,使纸的制作工艺愈加完善,种类也逐渐增多。纸不再仅仅作为绘画的载体,更多的成为了构成艺术作品的主体,艺术家们根据纸的质地、色彩、特性及其文化属性等进行加工与改造,甚至是破坏与重构。材料与材料的碰撞,纸材与艺术的碰撞,成为了当今艺术发展的主流。对纸材本身进行研究与探索,有利于我们更进一步挖掘材料的潜能,创造更独特的艺术语言,发展更绚烂的艺术技法,表现更丰富的艺术内涵。

猜你喜欢

纸张艺术创作手法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层递手法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3月)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1月)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纸张黑白变
撕纸张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