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仙文化视域下的新剪纸元素应用研究

2022-05-13门昌玮

造纸信息 2022年3期
关键词:八仙剪纸装置

□门昌玮

八仙文化视域下的新剪纸元素应用研究是一个相对专业且繁琐的过程,必须悉知其历史发展过程,深究其本质内涵。在当代视觉设计形式中,针对八仙文化与新剪纸元素有效融合而言,应在掌握传统图形寓意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通过古为今用、适当结合重组、打破传统的设计手法等,提升对传统元素及其设计应用的延展性,并重视对相关传统元素的准确认知和提取。本文以八仙文化视域为背景,融入新剪纸元素,开展实践性设计应用研究。

八仙文化源于中国古代道教的兴盛,不同时期的八位仙人略有不同,但他们都是当时社会环境的真实写照与代表人物,寄托着世俗社会生活压力下的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望,直至明代吴元泰所撰写的《东游记》问世,八仙人物才选定为现如今人们所熟悉的八位仙人。八位仙人男女老少的不同身份代表着当时社会的不同阶层,八仙文化的诞生与广泛流传深受神仙文化的影响与推动,同时又寄寓百姓对摆脱困苦、向往美好生活的期盼。仔细推敲不难发现,八仙文化也蕴藏着“和合”思想。“和合”思想源于先秦时期,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都非常注重宣扬“和合”思想,而思想间的交融直至今日都不失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传统剪纸注重传统技法的具体运用,根据地域流派的区分,阴刻、阳刻、阴阳刻、刺孔、折叠等技法的运用也有所不同。新剪纸基于传统剪纸,保留了大部分传统剪纸的基本视觉元素,在平面手工制作层面突破传统剪纸的局限性,强调创新精神,通过平面—立体—空间—多媒体等多维度应用发展,形成“新剪纸文化”概念。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兼现代剪纸艺术研究院院长赵希岗先生作为当代新剪纸艺术领域的突出代表,30 多年来有意识地创新与发展传统剪纸,2020 年于北京国际设计周举办“剪·爱——赵希岗新剪纸艺术展”。通过本次展览,可以看出赵希岗的新剪纸作品不拘泥于中国传统剪纸的手工技艺,多强调整体对称性,在围绕主观意识表达的同时又具有不失严谨的随意性。此展览还向大众展示了与新剪纸相关的文创产品,甚至还有打破传统工艺限制的新剪纸装置设计和虚拟空间的动漫设计。种类丰富、样式繁多的新剪纸文化创意产品形成了高度创新、造型奇特、内涵丰富的新剪纸艺术衍生体系。

通过运用发散性思维和联想思维,将八仙文化与新剪纸相关的契合点进行关联、类比,得到具有创新性构思的设计思维形式后,进行提炼组合再设计,加之视觉、空间的氛围营造,以新剪纸装置的形式展现,并讲述八仙文化中民间流传最广的神话传说——八仙过海。

视觉符号,即视觉语言。符号作为一种外显性的载体,渗透着与其相关的深层文化内涵。在整体符号化设计研究过程中,八位仙人的不同性格对人物符号化的设计呈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八位仙人的出身、境遇不同,所以性格也大相径庭,人物性格落实到视觉角度,最直观的便是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因此研究人物性格是视觉符号化的第一步。铁拐李置身巴国,受战争影响,百姓民不聊生,因此铁拐李学道访仙,钻研药理,即便自己衣衫褴褛也要普救众生,彰显看破红尘、不求己欲的豁达性格;汉钟离虽遇兵败,后受点化得道归隐,展现坦胸露乳、悠闲自得的形象与性情;张果老最著名的典故“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凸显其深谋远虑、优哉悠哉的性情;吕洞宾因战乱抛弃功与名,携妻于九峰山修行,师从汉钟离,修炼道教,救百姓于水火,具有刚正不阿的性格;何仙姑得道成仙,离不开其知书达理、一心向善的好品行,作为八仙中唯一的女性,柔美的形象自然不言而喻;蓝采和在得道前经历较大的人生落差,得道后穿着言行看似疯癫随意,实则心系百姓,乐善好施;韩湘子少年便喜欢道教且性格桀骜不驯,厌恶世俗,喜怡淡清幽;曹国舅得道成仙之路比较坎坷,身穿官服表明其出处,但这并非其向往的,他性朴纯,一心积善。因此,要想借助新剪纸艺术形式充分展现八仙形象,就要追寻史料记载,抓住人物特性,为后续进行符号化设计作铺垫。

八仙文化历史悠久,在发展传承过程中,与其他中国传统文化相得益彰。八仙以其独有的人物形象及美好寓意,造就了别具一格的表现方式和文化艺术价值,因此深受各时期艺术家青睐,成为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

八仙文化涵盖的艺术领域种类繁多,包括瓷器、绘本、壁画、器物雕刻、剪纸、建筑纹样、小说、戏曲、影视作品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为新剪纸主体人物的风格提取提供了参考依据。在关于通过新剪纸展现八仙人物形象风格设计的过程中,要从传统剪纸中汲取技法与表现形式,注重点线面的合理搭配运用,将阴刻技法贯穿其中,增加面的占比,使画面更加厚重,凸显点线所呈现的细节之处,基于剪纸艺术本质进行更为生动的创新,避免一味套用与模仿。另外,通过鉴赏分析有关八仙的绘本,结合人物性格,确定人物姿态,增强人物动态感,使静态的画面赋有一定的动态韵律感,如图1 所示(图片摘自《八仙神通图》绘本),为了使人物形象更为耐看,细节更加丰富,在人物穿着方面融入了戏曲服饰上的纹样元素。如图2 所示(图片摘自网络),多种传统元素在相同主题下取其精华相互融汇,必将撞击出更为璀璨的艺术火花。

图1 《八仙神通图》绘本插图

图2

在具体设计实施过程中,可以运用总结归纳的方法,将有关素材元素进行适配性筛选分析与提取重组,将八仙人物造型落实到个体,设计出更加贴合人物形象且符合新剪纸所要表现的人物造型。此外,绘本、小说、历史文献的记载以及影视资料的整理、研究为新剪纸八仙人物形象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支撑。

根据上述研究实践,最终设计完成新剪纸八仙人物设计,如图3 所示。八位仙人脚踏祥云,各持法器,通过不同的姿态神韵,彼此间相互关联。虽然为静态的人物形象,但将其按照得道成仙的顺序按从右至左依次排列,以八仙过海神话传说为背景,不禁给人以动态的视觉体验,让人浮想联翩。

图3

要想突破传统剪纸思维,呈现更具视觉冲击力的多层次立体空间展示效果,就需要运用适合的装置作为载体。下列装置的造型设计借鉴古代的走马灯,走马灯的八个灯面绘有八位仙人,灯耳由中国传统纹样祥云演变。装置的上顶面与底部顶面融汇道教的八卦图与八位仙人的八个法器,暗指八仙,道教思想的融入体现了八仙文化的核心思想,如图4 所示。在整体设计过程中,以融入新剪纸元素的八仙形象为展示主体,以暗八仙、祥云式灯耳为辅,并与之对照呼应。暗八仙在寓意上同样具有重要分量,其形态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与史料记载保持一致性,体现艺术的标准性与严谨性。配色方面与八仙人物形象保持整体性,因此采用红色系为基本颜色。

图4 装置造型设计图

将设计好的新剪纸八仙人物形象固定于装置的八个面,围绕八仙过海这一神话故事,按照史料记载的八仙得道成仙顺序,通过电动转盘带动整个装置转动,以空间动态的方式呈现八仙形象。为进一步提升光影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增强视觉观赏性,突破走马灯灯面即为最终观赏面的局限性,特意融入皮影的投影原理,使八仙人物的影子透过透明灯面投射在背景墙上,随着装置转动,墙上八仙影像呈现出不断前进的动态效果。借助动态装置以及空间氛围,引人注目,亦可推广宣传。

相传八仙过海之地为蓬莱仙岛,即现今山东蓬莱,因此幕布背景选取蓬莱仙岛,图像选取深灰色调,采用雾化效果进行虚实处理,此灵感来自于仙岛的神秘意境与海市蜃楼的虚幻缥缈。以装置动静结合的展示效果讲述神话故事,配之虚幻的背景环境,营造层次感更强的空间效果。

新剪纸装置设计是联想思维、实践思维、视觉思维的交融互通并高度集约化的产物,运用联想思维中的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将走马灯与设计初衷进行联想、再设计,通过外形、空间、性质、意义上的契合点与叛逆性进行合理化提取搭配,使其成为符合新剪纸设计本身的装置载体。通过大量分析、提取文献记载、影视资料,进行不同元素、设计形式的搭配尝试,选取最适合的搭配方式迎合实践思维,最终的应用展现形式是视觉思维的实物化体现。

本设计以八仙文化和新剪纸元素为主,多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集合,重在元素提取、合理化重组设计,通过静态、动态以及空间上的氛围营造,形成意料之外的新视觉效果。再配合其他相关的附属衍生品、宣传招贴、H5 交互、宣传页、八仙人物介绍卡等,全方位、多层次地讲述八仙文化,如图5 所示。通过遵循传统文化及传统载体的本质,打造视觉和空间氛围上层次化、多元化、动静结合的新剪纸艺术展现形式,以传统的本质、新颖的宣传方式推广八仙文化,多元素的融合又与道家“和合”思想高度吻合。

图5 实际应用效果展示图

中国的剪纸文化蕴涵着人文历史,寄托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脉络组成部分。当今社会发展如此之快,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重在创新,多文化结合作为创新方式之一,可以碰撞出更多意想不到的火花,这亦与“和合”思想的主张相一致。通过这种方式孕育出来的设计作品,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基调,同时也将现代设计的灵感与审美融入其中,以创新之处吸引观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猜你喜欢

八仙剪纸装置
教你辨认枪口装置
“八仙戏”延续模式的选择
倒开水辅助装置
剪纸
轰趴装置指南
剪纸
剪纸
浅谈缙云民间婺剧“八仙戏”
水八仙
八仙共显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