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昔洛韦联合普瑞巴林对老年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2022-05-13王媛刘翔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宁夏银川75000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媛 刘翔 (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宁夏 银川 75000;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带状疱疹神经痛(PHN)属病理神经痛疾病,是带状疱疹常见且复杂的不良并发症之一〔1〕。PHN好发于老年群体,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差,易被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且发展为PHN,具有疼痛顽固等特征,导致临床治疗难度增加〔2,3〕。PHN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认为其发病与病毒感染急性发作后神经阻滞内出血、遗留瘢痕或炎症水肿存在一定关联〔4,5〕。当出现PHN时,常规治疗药物与方法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PHN患者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伐昔洛韦联合普瑞巴林对老年急性PHN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老年急性PHN患者96例,依据《皮肤性病学》〔6〕诊断标准。入组标准:①符合PHN诊断标准;②年龄≥65岁;③神志清醒,智力正常;④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特殊带状疱疹者,如脑膜带状疱疹、内脏带状疱疹及眼带状疱疹等;②患者重要脏器功能严重异常者;③入组前2 w内应用过皮质类固醇药物或免疫抑制剂药物等;④患者对伐昔洛韦或普瑞巴林过敏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男31例,女17例;年龄65~78岁,平均(72.23±4.25)岁;病程1~4 d,平均(2.89±0.54)d;发病部位:腰腹部30例,胸肋部14例,肩颈上肢部4例。对照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65~79岁,平均(71.94±4.32)岁;病程1~5 d,平均(3.01±0.56)d;发病部位:腰腹部31例,胸肋部12例,肩颈上肢部5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给予基础治疗,包括营养神经、预防感染等,且保持疱疹部位皮肤清洁。对照组:给予患者普瑞巴林(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规格:75 mg;国药准字J20160021)75~150 mg/次,2次/d;口服维生素B1 (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0 mg;国药准字H42020611)1~2片/次,3次/d;口服维生素B12(山西亨瑞达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5 μg;国药准字H14022815)1片/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15 g;国药准字H20066855)2片/次,2次/d。两组治疗疗程2 w。
1.3疗效判定标准〔7〕以患者疼痛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患者皮疹消退90%及以上为治愈;以患者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患者皮疹消退70%及以上且低于90%为显效;以患者疼痛等症状减轻,患者皮疹消退30%及以上且低于70%为有效;以患者疼痛等症状无缓解,患者皮疹消退低于30%为无效。
1.4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变化,其中VAS 0~10分,0分为无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表示患者存在剧烈疼痛;PSQI评分0~21分,0~5分表示患者睡眠质量很好,6~10分表示患者睡眠质量较好,11~15分睡眠质量一般,16~21分睡眠治疗很差〔8〕。②观察两组神经递质变化,于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 w末,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5~6 ml,2 000 r/min、10 cm半径离心8~10 min,收集上清(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P物质(SP)和β-内啡肽(β-EP)水平。③观察两组细胞因子变化,于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 w末,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5~6 ml,2 000 r/min、10 cm的半径离心8~10 min,收集上清(血清),应用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6、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④观察两组不良反应。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行t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治愈21例(43.75%)、显效16例(33.33%)、有效8例(16.67%)、无效3例(6.25%)〕高于对照组〔75.00%,治愈14例(29.17%)、显效15例(31.25%)、有效7例(14.58%)、无效12例(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0,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VAS和PSQI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2 w VAS和PSQ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和PSQI评分比较分,n=48)
2.3两组治疗前后神经递质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2 w血清S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而β-EP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血清S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β-E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递质水平比较
2.4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2 w血清IL-6、IL-18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变化比较
2.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胃肠道反应1例、嗜睡1例、头痛/头晕1例)与对照组(10.42%,胃肠道反应2例、嗜睡1例、头痛/头晕2例)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136;P>0.05)。
3 讨 论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引起带状疱疹的致病因素,可导致急性疱疹性反应性炎性皮肤病,通常延某一周围神经分布,均存在一定程度神经痛〔9〕。当机体出现损伤或免疫力下降时,则会增加病毒活跃度,而使病毒繁殖,造成寄生的神经节出现炎性反应,甚至会引起神经细胞坏死,而发生不同程度疼痛。随着年龄增长,PHN发病率不断增长,且年龄越大,神经痛越明显,而老年患者神经痛会使其难以入睡,使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0〕。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老年PHN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普瑞巴林属一种钙离子通道调节剂的第二代,是治疗PHN常用药物,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且用药安全性较高〔11〕。药理研究表明,普瑞巴林可与钙离子通道的α2-δ受体结合,减少神经递质释放,从而缓解疼痛感觉。盐酸伐昔洛韦是阿昔洛韦的一种前体药物,经口服进入人体后,能够完全转化为阿昔洛韦,且能够达到且维持与阿昔洛韦注射液静脉滴注相当的血药浓度,具有较好效果,且用药方便〔12〕。药理研究表明,盐酸伐昔洛韦同疱疹病毒感染细胞结合后,能够与病毒竞争胸腺嘧啶激酶或细胞激酶,活化为病毒复制的底物同脱氧鸟嘌呤三磷酸酯竞争病毒DNA多聚酶,而发挥抗病毒作用〔13〕。本研究表明,伐昔洛韦联合普瑞巴林可提高疗效;观察组治疗2 w老年PHN患者VAS和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伐昔洛韦联合普瑞巴林可减轻疼痛及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PHN是神经病理性疼痛,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14,15〕。SP是一种神经调节肽,具有致痛效果,可反映损害刺激程度,其水平升高可提高神经元兴奋性,且可对病理性疼痛传递发挥介导作用〔16〕。同时,SP还可导致持续性的疼痛表现及神经损伤。β-EP属一种神经递质,具有强效镇痛作用,能够与受体相互结合后可增加机体痛觉阈值,从而减轻疼痛感〔17〕。本研究表明,伐昔洛韦联合普瑞巴林可降低SP水平及提高β-EP水平。
炎症介质的异常合成和释放会导致带状疱疹皮肤损伤加重,因带状疱疹存在机体免疫应答紊乱,免疫损伤对炎性因子释放具有促进作用〔18〕。与此同时,炎症介质可直接作用于外周组织,而导致疼痛加剧〔19〕。IL-6主要由巨噬细胞、B细胞和细胞分化,具有调节免疫应答、调节细胞的生长与分化,且在抗感染免疫反应中尤为重要。IL-6水平可反映PHN患者病情变化,且在发病时IL-6水平升高。IL-18在免疫应答和炎症中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且在机体防御外来的病毒、细菌等感染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TNF-α主要由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具有较强的炎症作用,可加剧或诱发组织损伤,导致局部疼痛产生〔20〕。本研究表明,伐昔洛韦联合普瑞巴林可降低血清IL-6、IL-18和TNF-α水平而减轻炎症反应。
综上,伐昔洛韦联合普瑞巴林对老年急性PHN患者疗效良好,可能与调节患者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水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