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纯钛在硫酸中的腐蚀行为及其机理研究

2022-05-13刘正乔余世伦张孝军

钛工业进展 2022年2期
关键词:硫酸粗糙度晶粒

孔 玢,李 丽,刘正乔,余世伦,张孝军,雷 霆,陈 辰

(1.湖南湘投金天钛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 长沙 410025)(2.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广东 珠海 519080)(3.中南大学 粉末冶金研究院, 湖南 长沙 410083)(4.郑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钛是一种阀型金属,具有单相载流体的性能,是重要的离子膜电解槽阳极材料[1,2]。钛在盐水中用作阴极是导电的,但用作阳极时不导电,所以作为阳极使用时一般在钛基体表面涂覆贵金属氧化物涂层,称为DSA阳极。该阳极具有尺寸稳定、工作电压低、耐腐蚀性强等优点,可满足氯碱行业高温、高电流密度等特殊工作条件[3]。钛金属活性大,其外层电子构型为3d24s2,外层的4个电子很容易失去,因此暴露在空气中其表面会很快形成一层致密的TiO2钝化膜。该氧化膜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会阻碍钛基体与涂层之间的紧密结合[4]。为提高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力,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对钛基体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破坏其表面TiO2钝化膜[5]。酸蚀是一种常用的表面改性工艺[6],可获得不同粗糙度和润湿性的多孔钛表面,进而在其表面涂覆相应的功能性涂层[7,8],以满足不同应用环境对钛表面的要求。

研究人员对钛的表面酸蚀处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徐浩等[9]研究发现,草酸、硫酸或盐酸均可对钛基体形貌产生较大影响,但对后续钛电极性能的影响较小。Egoshi等[10]采用硫酸和盐酸混合液对TA4钛合金进行蚀刻,获得了具有微纳米孔隙结构的表面,从而提升了钛基体与树脂的结合强度。Zhang等[11]采用硫酸和盐酸对TC4钛合金进行蚀刻,使其粗糙度和润湿性显著提高。Chrcanovic等[12,13]研究发现,蚀刻温度越高、时间越长,钛表面形貌越不规则。虽然关于钛酸蚀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关于钛在硫酸中蚀刻机理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将纯钛置于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中进行蚀刻处理,研究纯钛失重率、粗糙度及微观形貌随蚀刻时间的变化,探讨纯钛在硫酸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及机理,以期为钛的表面改性提供借鉴。

1 实 验

实验材料选用冷轧退火态TA1工业纯钛板材。切取1 mm×20 mm×20 mm的纯钛试样,依次采用丙酮、乙醇和去离子水超声波清洗表面的油污和杂质,烘干备用。

配置浓度为20%的稀硫酸溶液,加热至80 ℃,然后将清洗干净的纯钛试样置于硫酸溶液中,在磁力搅拌下进行蚀刻处理。蚀刻5、10、20、40、60、120、180、240、300 min后分别取出,用去离子水超声清洗后烘干,标记为A1~A9,A0为未蚀刻的原始试样。分别称量并记录纯钛试样的质量为mi(i=0~9),m0为未蚀刻的原始试样质量。

采用Mitutoyo SJ-210型粗糙度仪测量纯钛试样蚀刻后的表面粗糙度。采用JSM-7900F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纯钛蚀刻前后的表面微观形貌,同时利用附带的能谱分析仪(EDS)定性分析纯钛试样蚀刻前后的表面元素组成。采用ICAP 7000 SERIES型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发生仪(ICP)检测钛基体中Fe元素含量;采用HXE-4BS型硫碳分析仪检测C元素含量;采用TCH600型氧氮氢分析仪检测蚀刻前后O、N、H元素含量。采用D/max 2550型X射线衍射仪(XRD)对纯钛试样蚀刻前后的物相组成进行分析。采用JEM-2100F型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钛基体显微组织。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表征纯钛试样织构。

2 结果与分析

2.1 失重率变化

纯钛试样蚀刻过程中的失重率Wr按式(1)计算:

Wr=(m0-mi)/m0×100%

(1)

图1为纯钛试样在蚀刻过程中失重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从图1可以看出,纯钛试样在硫酸溶液中的蚀刻是一个先慢后快再慢的过程。在前40 min内失重较小,失重率仅为1.3%,之后进入快速失重阶段,3 h后失重率达到17%,随后失重率则继续缓慢增加,蚀刻5 h后失重率达到22.5%。

图1 纯钛试样蚀刻过程中失重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2 表面粗糙度变化

采用粗糙度仪测试纯钛试样经硫酸蚀刻不同时间后的粗糙度,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可知,蚀刻前纯钛试样表面粗糙度较小,仅为0.236 μm;随着蚀刻的进行,表面粗糙度先增大后趋于稳定,蚀刻2 h后表面粗糙度达到4.593 μm;随着蚀刻时间的进一步延长,表面粗糙度不再增加,逐渐趋于平稳。

图2 纯钛试样蚀刻过程中粗糙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3 表面微观形貌演变

采用SEM观察未蚀刻纯钛试样与蚀刻一定时间后纯钛试样的表面微观形貌,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纯钛试样蚀刻前后表面的SEM照片

未蚀刻的纯钛试样(A0)表面有较明显的轧制条纹和因轧制粘辊而造成的鳞片状凸起(图3a)。蚀刻5 min后,表面鳞片状凸起基本消失,出现细小的孔洞(图3b)。在10~60 min范围内,随着蚀刻时间的延长,纯钛试样表面孔洞逐渐增多,且孔洞大小和分布也越来越均匀,孔洞尺寸为纳米级(图3c~3f)。当蚀刻2 h时,纯钛试样表面形貌发生较大变化,由比较平整的多孔状转变为聚集性多孔状,大凹坑尺寸约为20~30 μm,与钛基体晶粒尺寸接近,在大凹坑里面沿不同方向分布有阶梯状小孔洞(图3g)。蚀刻时间为3 h时,凹坑深度减小,边缘逐渐淡化,内部孔洞丰富度降低(图3h)。随着蚀刻时间继续延长,纯钛试样表面小孔洞逐渐演变为阶梯状沟壑,且呈现较强的取向性(图3i、3j)。

2.4 成分及物相分析

采用EDS对未蚀刻纯钛试样表面(图3a)和蚀刻后(蚀刻3 h,下同)试样表面(图3h)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纯钛试样蚀刻前后表面的EDS谱图

从EDS结果可知,蚀刻前钛基体除Ti元素外,还含有一定量的O元素(图4a),主要来源于纯钛试样表面形成的氧化膜。蚀刻3 h后纯钛试样表面未检测到O元素(图4b),说明氧化膜已基本被去除。表1为纯钛试样蚀刻前后的杂质元素测量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纯钛试样经蚀刻后O元素含量降低,H元素含量显著增加。

表1 纯钛试样蚀刻前后的杂质元素含量(w/%)

图5为纯钛试样蚀刻前后的XRD图谱。从图5可以看出,蚀刻前在2θ=27.4°处存在TiO2的特征衍射峰,但蚀刻后未观察到TiO2的特征衍射峰,说明纯钛试样表面的氧化膜已被硫酸完全溶解。此外,蚀刻3 h后,2θ=35.1°处的特征衍射峰强度显著增加,此处为TiHx的特征衍射峰;在2θ=41.2°、59.6°和63.1°处也观察到TiHx的特征衍射峰,说明钛和硫酸反应后在表面形成了氢化物吸气层。

图5 纯钛试样蚀刻前后的XRD图谱

2.6 织构及显微组织

图6为未蚀刻纯钛试样经EBSD分析的反极图(IPF)、取向衬度图和取向差角分布图,标定表面为轧制面,水平方向为轧制方向(RD),垂直方向为厚度方向(ND)。从图6a可以看出,晶粒颜色较为分散,大部分晶粒内部颜色处于中间过渡色,只存在少数红色、蓝色和绿色晶粒,说明大部分晶粒的c轴偏离ND方向。图6a、6b表明,纯钛基本为等轴晶,且晶界平直清晰,组织中不存在孪晶片层,平均晶粒尺寸约30 μm。从图6c可以看出,晶粒间以大角度晶界分隔,为典型的退火态等轴组织。

图6 纯钛的IPF图、取向衬度图和取向差角分布图

不同晶面具有不同的界面能。金属材料在腐蚀过程中倾向于将能力最低的界面暴露于环境中,以降低系统能力,获得稳定状态。因此,纯钛初始晶粒取向的差异导致不同晶粒的腐蚀速率存在差异,进而在蚀刻后的纯钛试样表面形成具有取向性的腐蚀形貌。

为进一步探究纯钛基体的微观组织,对其进行TEM分析,结果如图7所示。从图7可以看出,钛基体内部晶界清晰平直(图7a、7b),晶内存在大量弥散分布的纳米级析出相(图7c、7d),而晶界上则较少析出。从表1可以看出,钛基体内部含有微量的Fe、C、O、N等杂质元素,在冷轧后退火过程中,杂质元素由晶界处扩散至晶粒内部,与钛形成间隙或置换固溶体[14,15],从而在钛基体内部析出纳米粒子[16,17]。经退火后,钛基体中存在的微量Fe元素会形成FeTi相,加速蚀刻反应的进行[16]。Fe的腐蚀电位比钛低[18],该蚀刻过程可看作微电池腐蚀,阳极反应为Fe失去电子变成Fe3+,阴极则为析氢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钛基体与硫酸溶液的固液界面上产生大量气泡并且形成细小的孔洞,而这些孔洞可看成微缺陷,且由于缺陷处面积小,腐蚀电流集中,腐蚀进一步向内发展形成蚀孔,孔内氧被消耗,进一步成为氧浓差电池的阳极,加速孔内腐蚀[19],形成如图3所示的表面形貌。

图7 纯钛的TEM照片

2.7 蚀刻机理分析

综上所述,可以将纯钛试样在硫酸溶液中的蚀刻过程分为以下3个阶段。

(1) 钛基体表面存在致密的TiO2钝化膜,腐蚀前期的主要反应为氧化膜溶解[20]。由于TiO2较钛基体更耐腐蚀,因此前期反应速率较慢,具体反应过程如下:

(2) 随着氧化膜逐渐溶解,钛基体暴露在溶液中,与硫酸反应速率较快,一方面,随着蚀刻时间的延长钛材表面呈现多孔状,显著增加了反应区域的比表面积,故反应速率加快;另一方面,反应过程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加速了硫酸溶液的流动,进一步促进了反应的进行,具体反应过程如下:

(3) 随着蚀刻的进行,反应产生的氢气不断向基体内部扩散,在纯钛试样表面逐渐形成氢化物(TiHx)吸气层[21],降低了相界面释放氢气的速率,从而减缓蚀刻速率,且随着蚀刻时间的延长,小孔洞逐渐连通长大,比表面积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反应速率下降。该过程反应如下:

3 结 论

(1) 纯钛试样在硫酸溶液中的腐蚀可以分为3个阶段:① 表面氧化膜与硫酸反应,此过程反应速率较慢,表面粗糙度缓慢增大,表面微形貌呈现不均匀的浅凹坑状;② 钛基体与硫酸反应,此过程反应速率较快,表面逐渐形成丰富均匀的多孔形貌,粗糙度快速增大;③ 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形成氢化物吸气层,纯钛腐蚀速率降低。

(2) 纯钛在冷轧和再结晶退火过程中大部分晶粒偏离c轴方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取向,导致蚀刻后的纯钛表面形成具有取向性的腐蚀形貌;另一方面,纯钛含有Fe、C、N、O等微量杂质元素,在退火过程中杂质元素从晶界扩散到晶粒内部,在钛基体内部析出纳米粒子,导致蚀刻后纯钛表面形成丰富的多孔结构。

猜你喜欢

硫酸粗糙度晶粒
基于统计参数开展天然岩石节理粗糙度非均匀性和节理尺寸效应关联性研究*
粗糙度对黏性土-混凝土界面剪切特性影响
框架材料表面粗糙度控制工艺研究
15Cr12CuSiMoMn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动力学
钛合金TC4铣削加工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试验*
球团配加硫酸渣的生产试验
浅谈硫酸软骨素钠及其在保健食品中的质量控制
Y2O3–CeO2双相弥散强化对Mo合金晶粒度及拉伸性能的影响
预拉伸对2A12合金板材粗晶的影响
循环应变- 高温退火制备Al-Cu-Li 合金单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