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浸泡桶的设计和应用
2022-05-13汤丰榕王鹏朱国红
汤丰榕 王鹏 朱国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福建 厦门 361015)
随着内窥镜器械的研发和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 内窥镜已从最初的诊断工具演变成重要的治疗工具。耳鼻喉内窥镜是常用的内镜之一,因其导光性强、视野大,可多角度对耳部、鼻腔及咽喉的一些重要部位、隐蔽狭窄处及细微病变处进行检查和治疗。随着门诊量增多,内窥镜使用量大,使用频率高,污染较严重, 如果消毒灭菌不彻底会成为患者之间致病因子的主要传播媒介, 故消毒灭菌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临床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疗安全。 如何通过理化方法将污染在器械上的有机物、 无机物和微生物清除到安全水平, 对灭菌的成功和控制预防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1]。内窥镜属精密仪器,结构复杂,且价格昂贵[2]。门诊对内窥镜进行预处理是保证后期使用寿命及消毒灭菌的关键。 目前耳鼻喉科内窥镜预处理采用不锈钢消毒罐浸泡消毒, 浸泡时内镜易滑入消毒罐内导致镜头触碰底部,而致损坏、挤压、倾倒,固定等。 为解决现有工具缺陷,本研究自制了内窥镜浸泡桶,并于2021 年4 月将此浸泡桶应用于门诊耳鼻喉科内窥镜消毒预处理中,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
1 内窥镜浸泡桶的制作
内窥镜浸泡桶采用聚丙烯(Polypropylene,PP)材质制作而成, 呈柱状, 带盖。 桶部底端直径190 mm,桶盖直径215 mm,桶高根据喉镜、鼻内镜、耳内镜高度186 mm、175 mm、105 mm 制作而成, 桶高201 mm。并在桶盖上打孔,使其上下贯通。孔的直径根据喉镜、鼻内镜、耳内镜的直径8 mm、4 mm、2.7 mm制作而成,分别是9 mm、5 mm、3 mm,预处理消毒时分别将喉镜、 鼻镜、 耳内镜放入相对应直径的消毒孔中。 在桶外侧贴有“内窥镜浸泡桶”标识,桶内存放3M 全能高效多酶清洗液(采用蒸馏水按照1:200 比例将多酶清洗液稀释到30 mmol/L 的工作浓度)[3]。内窥镜预处理后送供应室采用低温等离子消毒。
图1 内窥镜浸泡桶示意图
2 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2.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 年1 月至3 月门诊使用的60 件内窥镜(喉镜、鼻镜、耳内镜各20 件)作为对照组,4 月至6 月使用的60 件内窥镜(喉镜、鼻镜、耳内镜各20 件)为观察组。 纳入标准:①器械完整、功能正常;②投入使用年限为1~5 年;③器械的门诊使用时间为5~10 分钟, 并在使用后立即清洗浸泡;④器械表面无黏液存留的污垢和陈旧性锈迹。
2.2 应用方法 使用后的内窥镜立即用流动水彻底清洗,除去血液、干痂、黏液等残留物质,并擦干。 将擦干后的内窥镜置于3M 全能高效多酶清洗液中浸泡。 对照组内窥镜采用传统的500 mL 带盖不锈钢消毒罐浸泡。内窥镜清洗后直接放入消毒罐中浸泡,消毒罐高度190 mm。观察组内窥镜采用自制内窥镜浸泡桶浸泡。 内窥镜清洗后, 将喉镜、鼻内镜、耳内镜分别卡入对应直径的消毒孔中浸泡。 根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 年版)》[4-5]器械预处理多酶浸泡5~10 分钟(有特殊污染器械需特殊浸泡处理),浸泡后流动水冲洗,擦干放入消毒盒统一送供应室消毒灭菌。
2.3 评价指标
2.3.1 内窥镜一般资料 比较两组内窥镜使用年限、内窥镜使用时间等一般资料。
2.3.2 器械损坏发生率,器械固定、挤压发生率 内窥镜在浸泡使用过程中,镜头易因外力或者与消毒罐底部长期摩擦,导致器械损坏发生。损坏判断标准:镜头接上光源进行检查时图像显示模糊。浸泡时内窥镜滑入消毒罐导致器械固定不稳,发生固定、挤压。
2.3.3 医护人员满意度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种浸泡方式及损坏、固定、挤压预防情况进行调查。使用Likert 5 级评分法对每项内容进行评价。 非常满意计10 分,满意计8 分,一般满意计6 分,不满意计4 分,非常不满意计2 分,总分为2~10 分,得分越高说明医护人员满意度越高。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数据使用频数、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 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内窥镜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内窥镜使用年限、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内窥镜使用年限、使用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内窥镜使用年限、使用时间比较(±s)
组别 n 内窥镜使用年限(年) 内窥镜使用时间(min)观察组 60 2.65±0.66 5.38±2.03对照组 60 2.72±0.67 5.63±2.40 t-0.587 -0.623 P 0.560 0.535
3.2 两组内窥镜损坏发生率,固定、挤压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内窥镜在使用期间损坏2 件(3%),发生固定、挤压52 件(87%);观察组内窥镜在使用期间无损坏及固定、挤压情况。两组内窥镜损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8),挤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765,P<0.001)。
3.3 医护人员满意度的比较 调查科室10 名医护人员对两种浸泡方式及内窥镜损坏、固定、挤压预防情况满意度。 医护人员对观察组内窥镜浸泡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医护人员满意度比较(分,±s)
表2 医护人员满意度比较(分,±s)
组别 n 浸泡方式满意度 损坏、固定、挤压预防满意度观察组 照组 t10 9.40±0.97 9.60±0.84对10 4.40±2.07 4.00±1.33 7.319 11.225 P<0.001 <0.001
4 讨论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进步, 目前在临床各个领域中均有较好的应用效果[6],目前内窥镜在耳鼻喉科诊疗工作中所占比重日渐提升, 患者内窥镜诊疗的需求也明显增加, 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是影响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 做好内窥镜消毒灭菌和防护是保证诊疗工作的前提, 耳鼻喉科应用的内镜结构相对复杂,清洗消毒工作难度较大,如果存在消毒设备不健全等问题,可能影响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7-8],故门诊对内窥镜进行预处理是保证后期消毒灭菌的关键。本文针对目前的现状自制内窥镜浸泡桶,使用后的内窥镜清洗后, 将喉镜、鼻内镜、耳内镜分别卡入对应直径的消毒孔, 能够将不同的内窥镜卡设限位于对应消毒孔中, 保证镜体在浸泡消毒时不会滑入桶内,避免倾倒、相互挤压、触碰底部等情况发生,有效防止镜头损坏同时达到更好的浸泡效果。 此设计在临床应用后有效保证了内窥镜后期使用寿命,而且医护人员对自制内窥镜浸泡桶的使用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同时自制内窥镜浸泡桶不仅方便操作,而且耗材成本低,小巧轻便,总体价格低廉,经济实用。目前仅在耳鼻喉科采用此工具对内窥镜进行浸泡预处理, 未来计划将此设计推广应用于其他科室内窥镜浸泡预处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