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2020 年荆州地区重点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分析

2022-05-13赵友云吴元发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哨点荆州市梅毒

饶 珺 倪 维 赵友云 吴元发

1.湖北省中医院检验科,湖北武汉 430061;2.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74;3.湖北省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检所,湖北荆州 434000

自1981 年人类发现第1 例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以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已在全世界传播了40年,作为有包膜的逆转录病毒,其主要侵犯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缺陷从而引发感染与肿瘤[1-2]。我国在1985 年建立了AIDS 监测体系,1995 年启动定点监测,通过获取特定人群病毒感染情况及行为学特征,分析流行病趋势及潜在传播,为制订防治策略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目前全国共设立了覆盖8 类人群的1888 个AIDS 监测哨点[3]。本研究收集了荆州地区AIDS 监测点近5 年吸毒者(drug users,DUS)、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暗娼(female sex workers,FSW)、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male patients in clinics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及孕产妇(pregnant women,PRG)5 类重点人群的人口学、行为学及病毒血清学信息,分析不同人群人口学特征、病毒感染情况及变化趋势、行为学趋势等,了解荆州地区AIDS 流行状况,对相关因素重点关注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点设置

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操作手册》,监测哨点的设置需根据当地AIDS 的流行强度、相关因素、流行状况和防治工作而建立[4]。湖北省荆州市目前共有7 个国家级哨点,6 个责任单位,分布在荆州市直、松滋市、石首市、洪湖市。

1.2 研究对象

选取湖北省荆州市2016—2020 年,每年4—6月哨点监测期内吸毒者、MSM、FSW、STD、PRG 5 类国家级AIDS 哨点监测人群为研究对象。每个哨点每年监测400 名,5 年共监测14 000 名。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①吸毒:口服、吸入和注射海洛因、可卡因、鸦片、大麻、吗啡、冰毒、K-粉、摇头丸、麻古等毒品人群,年龄15~65 岁。②MSM:过去一年内有过插入性口交或肛交同性性行为的男性,年龄15~65 岁。③FSW:目前从事商业性性交易的女性,年龄15~65 岁。④STD:主动前来性病门诊或以性病诊疗为主要求诊目的的男性,无论其是否被诊断患有性病,均应纳入监测对象,年龄>15 岁。⑤PRG:为准备分娩进行孕产期保健的孕妇,年龄15~49 岁。

1.3.2 排除标准 ①STD:生殖医学咨询者、皮肤病就诊者及各类防治或科研项目招募的研究对象。②PRG:到妇女保健机构进行计划生育手术的人员。③已接受过本轮问卷调查的人群。

1.4 研究方法

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操作手册》,采用滚雪球或连续抽样法根据监测人群的类别发放对应的调查问卷,问卷信息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等、行为学特征如性行为、吸毒行为等高危行为、AIDS 防治有关信息等,现场同时采集研究对象血清做HIV、梅毒、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抗体检测,对流行病学资料及血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5 血清学检测

初筛实验均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试剂:北京华大吉比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仪器:郑州安图生物2010 型酶标仪),结果阴性者即判为阴性,阳性者进入复检程序。HIV 抗体使用免疫印迹法复检(试剂:新加坡安倍生物医学亚太私人有限公司生产,仪器:上海英旻泰BEE BLOT2.0 免疫印迹仪),梅毒抗体使用非特异检测方法检测血清中梅毒反应素(试剂: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HCV抗体使用另一酶联免疫试剂复检(试剂:北京金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复检结果阴性则判为阴性,阳性则判为抗体检测阳性。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8.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不同人群各年度HIV、梅毒、HCV 阳性检出率及行为学特征采用独立样本R×C 无序列联表资料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监测人群一般人口学特征及病毒血清学结果

监测期内,14 000 名吸毒人员以男性为主,男性1675 名,女325 名。年龄为22~60 岁,多为高中或中专毕业的已婚人士。MSM 以未婚年轻人居多,离异或丧偶者比例也是各组中最高的,普遍受过高等教育。FSW 年龄以≤45 岁为主,>45 岁人群极少,文化程度低,基本为在婚人士。STD 年龄平均分布在16~98 岁,以在婚人士居多。孕妇年龄在18~42 岁,接近半数参与者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各人群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HIV、梅毒、HCV 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016—2020 年5 类监测人群人口学特征及病毒血清学结果[例(%)]

2.2 各类监测人群HIV、梅毒、HCV 阳性率变化趋势

2.2.1 各类监测人群HIV 阳性率变化趋势 2016—2020 年,HIV 阳性检出率总体维持在<1%,均值为0.62%。各年度HIV 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MSM 人群HIV 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是DUS 和STD 人群,FSW 和PRG 人群HIV感染率较低。MSM 人群HIV 感染率在2017 年前有下降趋势,2018 年后呈回升势态。DUS 人群HIV 感染率2018 年后都控制得很好,各年度HIV 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RG 人群近5 年HIV阳性检出率均为0。见表2。

表2 2016—2020 年湖北省荆州市艾滋病哨点监测人群HIV 检出率统计情况[例(%)]

2.2.2 各类监测人群梅毒阳性率变化趋势 2016—2020 年,梅毒阳性检出率总体为1.37%,2016—2017 年感染率较高,2019 年后有回升趋势。其中FSW 人群梅毒检出率最高,每年维持在>2.00%,均值达2.30%;DUS 人群2016—2017 年梅毒检出率高,2018 年后呈逐步下降趋势至零;各年度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TD 人群2016—2017 年梅毒检出率较高,2018 年后下降趋于平稳;各年度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SM人群梅毒检出率在0.60%~1.50%波动;PRG 人群2016—2020 年梅毒阳性检出率均为0。见表3。

表3 2016—2020 年湖北省荆州市AIDS 哨点监测人群梅毒检出率统计情况[例(%)]

2.2.3 各类监测人群HCV 阳性率变化趋势 2016—2020 年,HCV 阳性率总体为3.05%,各年度HCV 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其他人群比较,DUS 人群HCV 阳性率最高,虽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每年维持在>14%;MSM 人群HCV 阳性率在2018 年上升明显;各年度HCV 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人群HCV 阳性率变化不明显,且均处在较低水平,PRG 人群2016—2020 年HCV 阳性检出率均为0。见表4。

表4 2016—2020 年湖北省荆州市AIDS 哨点监测人群HCV 检出率统计情况[例(%)]

2.3 各类人群监测点历年行为学监测变化情况

2016—2020 年全市各类人群监测点的行为学监测结果显示,DUS 人群中注射吸毒者的比例维持在18%~26%;MSM 人群最近6 个月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的比例每年约为100%;FSW 人群最近1 次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高且稳中有升;STD 人群中最近3 个月与FSW 发生过性行为的比例持续下降。不同人群行为学监测结果显示,各年度行为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5。

表5 2016—2020 年湖北省荆州市各类人群AIDS 哨点行为学监测变化情况[例(%)]

3 讨论

从2016—2020 年的哨点监测数据分析,湖北省荆州市各类重点人群均有其特殊的人口学属性。DUS 以青中年男性为主,MSM 呈年轻化趋势且多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单身,FSW 基本是文化程度低的已婚人士,STD 覆盖各个年龄层。从病毒血清学结果分析,各类人群HIV、梅毒、HCV 抗体阳性检出率亦存在差异。

整个荆州地区HIV 感染率维持在1.00%以下,按照联合国AIDS 规划署(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n HIV/AIDS,UNAIDS)关于AIDS 流行水平的界定,仍处在低流行与局部地区特定人群集中流行并存的水平。其中MSM HIV 阳性率最高且2018 年后呈上升趋势,由于性传播是HIV 在中国地区主要的传播途径[5],结肠黏膜又极易感染HIV[6],MSM 频繁地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无疑增加了感染风险。同时其主要人群构成为青年大学生,医疗知识的缺乏,社会经验的不足,冲动且自控能力差导致了MSM 为HIV 主要攻击对象[7]。DUS HIV 感染率2018 年后控制得很好,但丙肝阳性检出率在五类人群中居首位,虽逐年呈下降趋势,但均值仍高达16.4%。HCV 的传播通常与接触血液有关,包括输血、不安全的医疗注射等[8-9],本研究中DUS近1 个月注射毒品者的比例维持在18.00%~25.75%,其不洁针具的使用导致了HCV 的感染。FSW HIV 检出率低,但梅毒感染率在人群中最高,虽然其安全套使用比例高,但只有正确掌握有效的使用方法才能阻止梅毒在性活动中的传播。由于近3 个月与FSW 发生过性关系的比例较低,故STD 人群HIV、梅毒、HCV检出率均不高。PRG 人群在监测活动中表现优秀。

目前AIDS 防治干预方法很多,包括对重点人群HIV 的筛查,安全套的规范使用,暴露前预防,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等[10-13],但大多在“防”不在“治”。虽然HIV疫苗研制有突破,包括发现HIV-1 Tat 是关键的疫苗靶点,广泛中和抗体被动免疫具有保护作用,阳离子纳米乳剂系统可作为免疫原性递送系统等[14-17],但仍存在诸多困难。因此在该疾病无法治愈前提下[18],感染前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哨点监测工作能够主动获取潜在AIDS 感染者的相关信息,在源头对病情进行控制,但在本研究中,该工作仍有优化空间:如目标人群隐蔽性强,MSM 和DUS 两类人群都是难以接触的人群,特别是MSM 过于隐蔽,荆州地区没有该类人群固定活动场所,网络型中的部分MSM 始终只愿意参加娱乐活动,而不愿意参与调查和检测。近年来随着公安部门扫黄的深入,大部分涉黄场所均已取缔,FSW 人群趋于分散,不利于哨点工作的开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目标人群因各类原因严重分流,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具备AIDS 初筛资质,部分目标人群直接去其他医疗机构做检测,造成人群分流。对于部分高危人群监测后的管理也需提高警惕,MSM、FSW 等高危人群由于流动性强,在监测时也没有实名制要求,一旦发现初筛检测阳性或确证检测阳性后联系不上监测对象,追踪存在困难,建议在问卷中新增联系方式栏,有利于阳性患者的追踪和管理。在监测的MSM活动场所会发现一些既往HIV 感染者,他们依然进行着高危行为,由于专业人员对其无法约束,建议构建回访及培训机制。

综上所述,为控制AIDS 的流行和传播,需要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力度,如在大学校园内开展HIV 防治知识讲座;不断优化监测系统及制度,包括扩大暴露前预防;同时依据高危人群特征开发新的控制方法,如电子设备、大数据的使用等[19-21],从根本上控制AIDS 的传播,以期实现UNAIDS 提出的2030 年前终结AIDS 这一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22]。

猜你喜欢

哨点荆州市梅毒
荆风楚韵 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产
——碗灯舞
荆州市关工委走访慰问全市“五老”代表
天津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哨点运行情况分析
捉迷藏比赛
诗祖文魂百代传一一首届“中华诗人节”在湖北省荆州市举行
振聋发聩·合力助推接触镜安全 2017全国接触镜安全监控峰会暨全国角膜塑形安全监控哨点单位第二届联席会圆满召开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拉萨市2010~2014年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国家级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安徽省召开重点职业病哨点监测工作专题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