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桐子良种‘鄂选1号’

2022-05-13许红霞汪明刘华陈耀兵刘汉蓁黄愉婷

湖北林业科技 2022年2期

许红霞 汪明 刘华 陈耀兵 刘汉蓁 黄愉婷

摘要:‘鄂选1号’山桐子由从利川市沙溪乡山桐子选优经无性繁殖而来。果实圆球形,红色,鲜果重22.1 g/100粒,干基含油率36.08%,亚油酸含量约66%。

关键词:山桐子;林木良种;鄂选1号

中图分类号:S79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3020(2022)02-0089-02

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又名水冬瓜、水冬桐、油葡萄等,属大风子科Flacourtiaceac山桐子属Idesia。落叶乔木,种子红棕色,圆形。生于海拔400~2 500 m的低山区的山坡、山洼等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通常集中分布于海拔900 m(秦岭以南地区)至海拔1 400 m(西南地区)的山地[1]。湖北省武陵山区、大别山区、幕阜山区、秦巴山区等地均有分布。

‘鄂选1号’山桐子母树选自湖北省利川市沙溪乡齐跃坪村1株20 a生树,树高15.2 m,胸径36.0 cm,单株产量高达115.76 kg,果实含油率31.3%。2022年1月18日被湖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确定为良种,命名为‘鄂选1号’Idesia polycarpa‘Exuan 1’,良种编号为鄂SSCIP0052021。

1选育过程

2007~2013年,在恩施、黄石、襄阳、咸宁、武汉、荆州、宜昌、十堰、黄冈、孝感等地在15 a生及以上山桐子实生林中开展山桐子优树筛选。以果实产量作为主要选优指标,连续两年观察测定所选单株的开花性状以及大小年情况,初选优株106株,经过反复筛选,最后确定15个山桐子高产优株进行无性系测定。第一年初选时以产果量指标为主,平均单枝结果穗数3个以上,单株产果量10 kg以上,果实含油率30%以上;第二年对初选优株重点进行果实产量变幅调查及果实主要成份测定。连续两年单株果实产量变幅小于50%,果实含油率≥30%。2010年9月采集每个优株当年生粗壮萌条进行嫁接,每个优株嫁接200~300株,用于无性系测定。2013年10月在利川市沙溪乡大坪村进行无性系测定。采用随机区组,6株小区,4次重复,株行距3 m×3 m,参试无性系15个,授粉品系来自利川沙溪乡大坪村2号雄株(树龄16 a,树高14.90 m,胸径18.32 cm)。结果显示,‘鄂选1号’山桐子单株果穗数198个,单株产量20.38 kg,显著高于其他优株。

2品种特征特性

树势中庸,定植第3~4年开始挂果,第6~7年进入盛果期。在利川地区,花期为5月下旬~6月上旬,10月下旬~11月中旬果实成熟。果实圆球形,红色,鲜果重22.1 g/100粒,干基含油率36.08%,亚油酸含量约66%。盛果期鲜果产量约1 500 kg/666.7m2。嫁接繁殖为主。授粉树为花期相遇的山桐子雄株,比例为5%~10%。该品种抗逆性较强,适应性广。

3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湖北省山桐子适生区种植,作为木本油料树种栽培。选择中、低山的半阳坡或阳坡,土壤肥力良好的地区造林,株行距为4 m×4 m或4 m×3 m。栽植时需配置授粉雄株,比例5%~10%。山桐子的主要繁殖方式为嫁接繁殖、扦插繁殖和组织培养。

(1)组织培养。以‘鄂选1号’山桐子雌株为母本,以其新生芽为外植体,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在对其外植体消毒方法、不定芽诱导培养基激素组合、不定芽增殖培养基激素组合、组培苗生根培养基组合优化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构建山桐子组织培养繁育体系并获得大田移栽雌性山桐子组培苗。

(2)嫁接繁殖。春季嫁接:选用1 a生砧木进行嫁接。在2月下旬~3月下旬芽尚未萌发时进行。主要采用切接法。接穗采用树冠中上部1~2 a生枝条,每穗带3~4个芽。选取地径0.8 cm左右砧木嫁接,砧木离地面5~10 cm左右剪切。秋节嫁接:在9月上旬~10月上旬进行,采用带木质嵌芽接方法进行嫁接。嫁接2~3周后,观察嫁接芽成活情况,及时解绑并除萌。

湖北林业科技第51卷第2期许红霞,等:山桐子良种‘鄂选1号’ (3)病虫害防治。高温多湿天气下,要注意防治根腐病、炭疽病。可用采用40%根腐宁1000倍灌根,或每平方米使用55%多菌灵1.5 g,或75%五氯硝基苯3 g,翻入土中防治根腐病。可噴施75%的炭疽福美十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500倍液每隔7~10 d喷洒1次,连续2~3次防治炭疽病。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2004.

(责任编辑:郑京津)

作者简介:许红霞(1966~),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木品种审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