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监测与防控
2022-05-13文世荣甘忠莉王斌
文世荣 甘忠莉 王斌
摘要: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中外来入侵植物的监测可以采用样线法、样方法等多种的监测方式来获取入侵植物的蔓延趋势、分布范围,在全面了解入侵植物的生长习性、入侵途径的基础上才能提高防治措施的针对性,保护我国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关键词:外来植物入侵;监测;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
通常情况下,当外来入侵植物进入到一个新的生长环境之后,当地没有可抑制其生长的天地,该类植物会呈现疯狂蔓延和生长的趋势,导致原有植物生长所需的阳光、水分和土壤营养急剧减少,造成植物的灭绝,给植物多样性造成不利干扰。
1、监测区域概况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由地域上互不相连的勐养、勐仑、勐腊、尚勇、曼稿五个子保护区组成。由西向东分别坐落在勐海、景洪、勐腊二县一市,总面积24.25万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12.68%, 是以保护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为主要目的一个大型综合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生物资源极为丰富,面积最大的热带原始林区。野生珍稀动物、植物类型多,很多野生动植物面临着灭绝的危险。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分布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竹林、灌丛、草丛等八种植被类型。
2、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类型及监测方式
根据《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程( DB53/T 391—2012) 》[10]和《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计划( 2014—2020) 》,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监测对象为: 飞机草( Eupatorium odoratum) 、紫茎泽兰( Eupa-torium coelesticum) 、肿柄菊( Tithonia diversifolia) 、藿香蓟( Ag-eratum conyzoides) 、象草( Pennisetum purpureum) 、薇甘菊( Mi-kania micrantha) 。针对不同的的植物类型和所需的监测数据,采用不同的监测和检验方法,常见的有样线法、样方法、踏查法和本底调查等多种方法。
1)样线法。该监测方法需要根据在划分好的保护区域内的按照相应的密度设置一定数量监样线,笔者在监测过程中设计的样线数量为10条,长度为1000米,可以满足监测需求,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的,根据样线的路径准确记录的外来入侵植物的基本信息、分布情况、种类、生存情况、繁衍情况的等信息数据。该监测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在某个植物群落或者穿过几个植物群落进行监测,沿着所布设好的样线进行监测时可以分析群落的结构,具有监测范围广,样线布设难度不高等特征,适用于分析逐渐过渡的群落结构,但是该调查方式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包含的范围较小,涉及面不足。
2)样方法。该检测方式适用于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植物类型,是一种最常见、最基本的调查取样方法,通常要将监测区域按照所要监测的范围划分为正方形,不同的植物类型所划分的正方形大小不同,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监测中笔者所在团队根据监测需求将保护区每隔100米设置一个大小为10 m×10 m的乔本样方,灌木监测样方的大小设置为5 m×5 m,草本监测样方的大小设置为1m×1m,乔木样方和灌木样方的数量为110个,草本样方的数量为220个,各类植物监测样方的数量设置、大小合理,可以满足外来入侵植物监测需求,喬木、灌木、草本植物区域内外来入侵植物监测和调查要点主要为调查清楚其植物种组成、个体数量、平均树高、平均胸径等情况。
3)踏查法。 踏查法可以弥补样线监测方法存在的不足,加强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周边环境和周边村寨样线分布之外的入侵植物的监测和调查,能够有效弥补样线法涵盖范围有限的局限性。
3、外来入侵植物的传播方式
3.1人为传播
通过的多种监测方式开展调查,发现外来入侵植物分布程度最广的为飞机草,其次我紫茎泽兰,微甘菊在保护区周边也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通过调查研究,并没有发现有人为传播引入入侵植物的情况。但是象草作为牧草引入之后,除了在固定的区域种植之外,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周边也在不断蔓延,给其他植物的正常生长造成了不利影响。
3.2无意引入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集中分布保护区周边的荒地和周围村庄附近,上文提到的所有外来入侵植物在这些地区都有分布,在起初划分保护区时候,按照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在保护区内保留了大量的水田,有些村庄搬迁之后遗留下来未耕种的荒地,在保护区内侧和周围当地居民活动频繁,基于上述原因,人们在生产生活活动开展中会无意将外来入侵植物带入保护区,给保护区内珍稀动植物的正常生长造成不利干扰。
4、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措施
4.1加强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
针对不同的入侵植物,要采用不同的防护措施,通常情况下,的针对薇甘菊的这一类入侵植物,可以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止两种措施,物理防止可以直接人工铲除,将薇甘菊的藤、叶子、根铲除之后集中焚烧,以此来阻止该类植物的持续蔓延。化学防治措施主要是根据薇甘菊的生长习性和蔓延的范围,配置相应的化学试剂,根据该类入侵植物的生长特征和蔓延趋势定期喷洒化学试剂,抑制其生长。经过多种监测方式可得知,飞机草、紫茎泽兰等植物也是分布也比较广,对保护区内植物的多样性的造成了影响。该类植物防治措施的制定,具体要根据的其分布特征和分布位置来看,通过调查,飞机草和紫茎泽兰主要分布在保护区周边的水田周围,可以向当地居民宣传防治方法,让当地居民在农业生产时候进行人工铲除,集中焚烧。
4.2重视外来入侵植物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
通过研究发现,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内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虽然达到了十多种,虽然这些入侵植物的种类没有明显增加,但是其蔓延范围在持续扩大,这些入侵植物与保护区内的其他植物会形成恶性竞争,影响珍稀植物的正常生长,导致现有的植物水分、阳光、土壤营养得不到及时供给,降低保护区内植物的多样性,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以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可以采取以生物防治为主的方式进行综合防控,完善监测方法,加大监测频率,通过长期监测的方式来控制保护区内外来入侵植物的进一步蔓延。生物防治是要建立在对入侵植物的生长习性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可以对具体的入侵植物进行取样实验,通过实验分析可以抑制其正常生长的化学试剂,提高防治措施的针对性,值得注意的是,采用化学防治措施时要注意化学试剂的添加成分和使用量,不能对现有植物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也可以通过实验分析人工引入与外来入侵植物产生竞争的植物,该类人工引入植物不能对保护区珍稀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缩减的入侵植物的蔓延范围,降低对正常植物产生的影响,此外,要根据不同入侵植物的蔓延趋势加强监测力度,加大监测频率,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措施提供数据支撑。
5、结语
综上所述,外来入侵植物对自然保护区内珍稀植物正常生长会产生巨大的威胁,会对的生态环境、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据统计,我国外来入侵植物有三百多种,云南外来入侵植物有一百多种,外来物种入侵是继生态环境破坏之后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威胁因素,加强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监测可以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保证我国的生物多样性。
作者简介:文世荣(1972-), 男,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自然保护
*通讯作者: 王斌
参考文献:
[1]赵彩云, et al."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外来入侵植物分布格局及成因." 生态学报 .07(2022):
[2]万基中. 外来入侵植物分布模型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7.